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半诗赏析

半半诗赏析  

2010-08-11 08:46:10|  分类: 名篇名著欣赏 |字号 订阅

看破浮生半百,半生受用无边,半月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开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寒廛,半土半民烟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子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又厌纠缠,自来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我国清代诗人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 》,诗云:“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掺,会占便宜只半.细细品味,人生和艺术的奥秘便能昭然若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首诗隐含着这样一种美学思想:不要企及顶峰的完善,顶峰前的那种趋势更富于想象的余地,因而也更充满希望。
  

     顶峰是衰败的起点,完善是解体的开始。譬如罗丹雕塑的艺术美,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的哲学美,黄金分割的数学美,篆刻留白的比例美,都印证了这首诗的无尽意蕴。
   

“半半”,是对称之美,平衡之美,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美,是一种思维艺术的“哲学之度”;“半半”,是世界性的“中庸之道”,是思想的最高境界。
 

    同样,社会生活中也有“半半”现象,每一个人都具有两重性格,或隐或显。越具才华智慧的人这两重性(甚至多重性)越强。所谓好人不尽善、坏人不尽恶,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朦胧、含蓄是艺术的“半半”,一分为二是思想的“半半”。没有“半半”,事物就会过犹不及,就需要矫枉过正,而这就将是一种灾难。从根本上说,“半半”是启示了深刻的哲学意蕴,是哲学中的一个“度”。
     

      什么是度?行若流水不得不行,止若冻云不得不止就是度;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就是度。这个度受事物多元变量的制约,不求最佳的值,只求合适的值,最佳值容易导致比例失调,顾此失彼,而合适的值则顺应了事物的自然性,反而最富于生命力。度的概念与“半半”思想融合,无疑,世界有无数个“半半”,“半半”本身也有无数个“半半”。
     

      尼采有一首为“处世之道”的诗歌:“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尼采所处的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尚少,显然,他并不知道中国有首《半半歌》,但这种奇妙的巧合,说明了“半半”的普遍性。
     

      天半半,地半半,女人半半,男人半半。半半很多,很深邃,很悠远,很神秘。半个月亮爬上来,那是一种多么宁静致远的境界,给一点希望,给一点思索,给一种追求。阴阳两极各为半半,最简单的字是最美的诗、最深刻的哲学。




《新半半歌》(劝人篇)

    人生在世苦乐半,参破“半”字用无边。立志有恒防半废,向学有持莫半满。路行有半防倒退,人生半百警翻船。享乐有度当半止,名利可求当半减。势之所使当半敛,财之所聚当半散。饮酒有味在半薰,赏花有时在半妍。半俗半雅养真趣,半俭半丰度百年。一世但得功过半,快快乐乐胜半仙。

{仿作半半歌}

         参透乾坤只半,识得人生难全。

  天道好缺而恶满,何为碌碌求圆?

  半贫半富半安足,半命半天半偶然;

  半痴半聋半糊涂,半真半假半疯癫;

  半用半舍半行藏,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梦半神仙;

  半有半无半苦乐,半荣半辱半姻缘。

  一半尽在于我,一半听任自然。

  思量半世飘飘过,人生百岁不多年。

  识得半的玄权在,世间到处总悠然。

其它经典

  明代诗人梅鼎祚曾作过一首诗,全诗虽然仅有四句二十四字,诗人却连用八个“半”字,把一幅半隐半现、烟雨迷氵蒙的江南水乡春景图描绘得维妙维肖。该诗是这样写的:

  “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湖南长沙岳麓山爱晚亭至麓山寺之间的山道旁有一座六方形单檐凉亭,名曰“半山亭”,是游人上山途中驻足憩息之所。但在很早以前,此地原为半云庵之所在,乃座为麓山寺里的僧人们上下山必经之处。传说当时麓山寺里有一烧火僧颇通诗韵,他曾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诗曰:

  “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

  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

  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

  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

  这首诗对仗工整,八句诗连用十八个“半”字,而且用得自然流畅,气韵贯通,毫无诘屈聱牙之弊,堪称佳作。难怪当年麓山寺的住持一听到此诗便赞叹不已,并立即收该僧人为衣钵弟子,授以佛经,令其日夜持诵,不必再去烧火做饭了。现在,半云庵虽已久圮,但这位僧人所作的这首“半”字诗却一直流传至今,给名山古亭平添许多趣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字歌
林语堂读透《半半歌》(上)
禅诗三百首(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历代的“一字诗”赏析
历代禅诗集锦【3】
历代题画诗赏析——明·高启《巨然小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