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抛开“误读”传统,追本溯源学经方

抛开“误读”传统,追本溯源学经方


1、“误读”的传统

《伤寒论》自成无己开全面注释之先河后, 历代为之作注者有数百家之多,相关著作千余种,这在促进了《伤寒论》的研究和传播的同时, 也掺杂进了注家们自己的理解,即把后世人的想法强加于《伤寒论》, 尤其把金元以后的思想强加于张仲景, 围绕《伤寒论》演绎出一些所谓的“理论”、“学说”、“术语”等,泛滥于《伤寒论》的解说或教材中,给后世学者特别是初学者带来不便,乃至许多错误的东西, 往往被后世大量引证、承袭, 从而形成“误读”的 传统。


以教材为例,自1979 年《伤寒论选读》以后的各版《伤寒论》教材, 都对赵刻宋版《伤寒论》原来的序列重新按照编者自己的理解设置章节, 于是在《伤寒论》的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原本不是《伤寒论》固有内容的术语, 如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太阳病本证、太阳病变证、太阳病兼证、太阳病轻证、太阳病类似证等等。其实,宋代朱肱以经络学说阐述“六经”实质,金代成无己又提出“经证”、“腑证”的概念,清代尤在泾在“腑证”的基础上于太阳病篇提出“膀胱蓄水” 与“膀胱蓄血”的说法。而正是这些夹杂着后人“创造”的“术语”的零乱知识点, 通过各种教学途径传授流传于世,严重干扰了《伤寒论》的固有面貌和固有内容的传播。


仲景之学的真面目在众多的研究中不是越来越清楚明白,反倒是愈加晦涩,细究其原因,固然与各家研究的视角、方法不同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始终未能确立经方独立的学术传统与地位,而将《伤寒论》一直依附于《黄帝内经》,一直将《内经》视为中医学术的唯一理论来源与依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内经》脏腑经络理论来释《伤寒》,如强引《素问·热论篇》“日传一经”的说法来解释《伤寒论》中病证的传变,章太炎先生是近代国学大师,其在经方学术考证方面造诣精深,先生曾指出“《伤寒论》自王叔和编次,逮及两宋,未有异言。叔和之失,独在以《内经》一日一经之说强相附会,遂失仲景大义。”


2、《伤寒论》非撰自《内经》

《伤寒论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论》合十六卷。”自成无己以《内经》释《伤寒》,后人更于仲景据《内经》著《伤寒》多所遵从,但仍有异议。钱超尘先生指出《伤寒论序》中有两段文字非为仲景自撰,乃出于后人之手。其中一段即自“撰用”至“平脉辨证”计23字。依据有四:①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标明引用仲景《伤寒论序》无此23字。②日本古本《康平本伤寒论》将此23字改为小字嵌注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8字之下。③20世纪30年代杨绍伊先生《伊尹汤液》一书以较多篇幅从音韵、文律等方面分析此23字为叔和所加,乃叔和自述其渊源所自而已。④山西中医研究院中医文献学家李茂如先生在其《医籍序录集稿》中据《千金要方序》等文献所作的精确考证。


同时,两书学术思想内容亦有不同,体系有别,如六经实质不同,《内经》中主要是经络脏腑概念;若干病症概念不同,如“温疟”,《素问·疟论》“温疟”、“瘅疟”并论,而《伤寒》所论“温疟”相当于《内经》之“瘅疟”;辨治理念不同,《内经》论病以五运六气变化为主,比附五行生克制化,而《伤寒》遇病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有是证用是药。


3、《伤寒论》与《神农本草经》一脉相承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云“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宋本《伤寒论》序“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法”。《本经》成书早于《伤寒》,有学者考证《伤寒论》用药94味,其中76味主要药物载于《本经》,而其药物功效也多吻合。《本经》论述药味功能以病症特点描述,与《伤寒论》相似。如“鳖甲,味咸平,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仲景治疟母方鳖甲煎丸正取其“主心腹癥瘕坚积”而非滋阴之用。仲景虽有发展,但在临床用药、配伍法度、药物制剂上都受《本经》巨大影响。正如徐大椿所言“汉末张仲景《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意与《本经》吻合无间,审病施方,应验如响。”


4、《伤寒论》以《汤液经法》为蓝本

晋皇甫谧既称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又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宋林亿肯定这一说法。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在《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下云“按后汉张机取是书论次为十数卷。”姚振宗《后汉艺文志》在“张仲景方十五卷”下云“按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皇甫谧曰: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按汉志经方家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仲景论定者,盖即是书。”


《辅行诀藏腑用药法要》得以发现后,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基础上撰成。《辅行诀》题“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书中提到张机、华元化、皇甫玄晏诸名医辈,都曾师式《汤液经法》,并自述其从中检出六十首,以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特别提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借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经与《伤寒论》相应方剂组成与适应证比较,如小阳旦汤即桂枝汤,大白虎汤即竹叶石膏汤等,多能吻合。在引录中仲景“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言之,以推主为识耳。”马继兴先生等经考证后认为“足以证明两者(《辅行诀》与《伤寒论》)同源于《汤液经法》”。


综上所述,张仲景并非据《内经》撰写了《伤寒论》,事实是张仲景在实践中继承了《本经》与《汤液经法》的主要单方方证与复方方证经验,并在论广中贴近临床使方证相应标准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由八纲辨证、方证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从而使经方独特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得以确立,实现了从《汤液经法》到《伤寒论》这一历史性的飞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35)
【註解傷寒論】林亿等序
钱超尘:伤寒论源自汤液经
《尚论篇》卷首(朝喻昌)
谈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第七百零一篇:张机《伤寒杂病论》之汤液经法方证考方国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