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獒的日常管理
藏獒的日常管理

藏獒

犬的日常管理要根据犬的生物学特征和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制订具体措施。下面主要介绍分群、犬群结构调整和建立登记制度等几个主要方面。
一、合理分群
根据藏獒场的条件,除成年公藏獒犬、妊娠母藏獒犬和哺乳期母藏獒犬外,其他藏獒犬可按品种、年龄、体重、强弱、性情和吃食快慢进行合理分群饲养。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群内还会发生体重大小和体况不匀的现象,应随时加以调整。
为了避免合群初期相互咬斗的现象,应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即将较弱的藏獒犬留在原犬舍,把较强的藏獒犬并进去;犬少的群留在原犬舍,把犬多的群拆开并进去,一般在夜间并群,也可对并群的犬身上喷液(如来苏儿),使彼此气味不易辨别。并群的初期应多加看护。
二、调整犬群结构
犬群结构是指在一个藏獒群体中,不同性别、血统、年龄和用途的犬所占的比例与数量。合理的犬群结构对保持犬群的更新与周转,提高犬群的繁殖率和品质性能,乃至提高藏獒饲养的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的藏獒养殖场公犬太多,徒养而无用,有的适龄母犬太少,而老龄、幼犬又太多,也不利于犬群和繁殖与扩增。在藏獒核心产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过去以盛产河曲藏獒而闻名于世,但1997年调查时,该县河曲藏獒种群内公母比例的关系是12只公犬比1只母犬。母犬极少而公犬太多,使河曲藏獒的犬群内部结构严重失调,以至河曲藏獒的数量锐减,品质退化,种群资源已趋濒危。同样的道理,在一个藏獒养殖场中,如果因为性别、年龄、血统或其他原因,造成犬群结构不合理,无论以后采取何种措施,也难于防止犬群的衰退与老化。
调整藏獒犬结构群就是针对在藏獒养殖中犬群内部存在的年龄差别太大,公、母犬数量比例不合适,血统来源狭窄,性状表现不一致等各种影响犬群品质改良和数量扩增的总体状况进行整顿。通过整顿要力求达到藏獒群内各个体间在品质、毛色、性别、年龄、血统等方面能实现最合理的搭配和比例,保证犬群数量和质量的增长得到恰当的调控,不会因数量增长过快而影响质量也不会因质量的过高而影响数量。通过整顿,以便于科学的组织饲养管理,加强选种选配,不断培育出品质优良、发育良好的新生代藏獒,满足社会需要。
(一) 调整性别比例 在藏獒育种场或繁殖场中,为了能充分发挥种公、母犬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控制近交,防止因交配不当,出现藏獒品质退化,提倡每只公犬可搭配3~5只母犬,公母比例子为1:3~5。这样规定,仅仅是从种公犬的配种能力出发而确定的,实际中还必须结合考虑到公、母犬的年龄组成,如果公犬的年龄偏大,即将更换,就必须及早留出后备公犬。种公犬的选留一般采取选5留1的方案,即在预留的5只后备公犬中,经综合鉴定后只选留1只公犬作种用,而后备母犬的选留多采取选3留1的方法。据此说明,藏獒养殖场在考虑性别因素整顿犬群时,必须同时兼顾年龄因素,留有充足的后备犬,借以保证犬群的旺盛生产潜力。
(二) 保持家系血统 藏獒养殖场中一般应当至少保持3个以上公犬家系和9个以上的母犬家系,称为保持血统。保持家系血统的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近交,防止退化。有资料说明,藏獒作为一个原始的地方犬品种,曾经历了严酷的自然条件的磨练和藏族牧民严格的人工选择,犬群中隐性不良基因的频率应该是不高的。在该犬种群中日前仅发现和报道存在髋关节脱位与上下颌咬合错位的隐性基因遗传。但近交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交有可能造成群体内优良基因的丢失,会对藏獒品种资源的保护的选育造成严重影响。在有一定规模的藏獒养殖场,如果没有专门的目的就应努力控制和防止近交。其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是尽可能按照犬群公、母比例的要求,多留不同血统的种公犬,最好达到每只公犬代表一个血统。不同家系或血统的犬往往可能在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提倡保持血统,实际上就是保持了不同的犬只类型,为进一步加强人工选种、选配,促进藏獒品种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三) 调整年龄结构 无论是藏獒育种场、繁殖场或商品场,在开展藏獒选育或繁殖中,都始终应注意调整犬群内部的年龄结构。在正常情况下,老龄犬不宜太多,幼龄犬和适龄犬比例也要适当。母藏獒最佳的繁殖年龄在2~5岁,公犬在3~6岁,世代间隔(即繁殖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为2年。老龄犬太多,犬群的平均繁殖能力会下降,犬群易老化;幼龄犬太多,首先不利于犬群在当前的繁殖,反而会加大养殖成本。一般而言,在规模化的藏獒养殖场,要根据藏獒的繁殖能力、配种能力和世代间隔的长短,使各年龄阶段的藏獒保持合适的比例,使犬群在世代繁衍中,能不断淘汰老龄犬而增补幼龄犬,能使最优秀的个体和处于最佳年龄阶段的藏獒个体加入种犬行列。经优化组合的河曲藏獒保种选育核心群犬群结构如表7-1,可供参考。
表1-1河曲藏獒保种群年龄结构
年  龄
公  犬
母  犬
合  计
只数        %
只数       %
只数          %
0.5
1
2
3
4
5
合 计
150                             50.0
60                                20.0
40                                13.3
25                                8.3
15                                5.0
10                                3.3
300     100
150                                      37.5
100                                       25.0
60                                           15.0
30                                           7.5
30                                              7.5
30                                              7.5
400         100
300                                    42.9
160                                      22.9
100                                       14.2
55                                           7.8
45                                           4.4
40                                           5.7
700         100
该核心群是为了保护河曲藏獒品种资源并加强对该品种群藏獒的保护选育面建立的,户负对河曲藏獒品种群保护和选育的双重任务,所以,群体内适当延长了世代间隔,使3岁以上公犬和2岁以上母犬比例达到1:3,公犬的年淘汰率达到80%,母犬淘汰率达到66%以上。幼犬比例高,淘汰率大,以保证对种犬的选择强度,提高种犬的质量和品质。
三、建立登记制度
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不仅利于加强对藏獒养殖的科学管理,也便于及时总结工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就地解决。记录是积累藏獒养殖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为进一步推动藏獒养殖向高层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藏獒养殖场,应记录的资料很多,应当分门别类逐项登记,不可遗漏。记录工作越详细,其科学价值就越高,越有意义。常用的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 种犬卡片 对每只参加配种的公、母犬首先都应建立建立个体档案,称为种犬卡片或个体卡片。在个体档案的建立中,应详细登记该藏獒的编号、性别、出生日期、父亲和母亲(可能时应登记三代的简明系谱)。该藏獒初生及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资料(体尺、体重),体质外形鉴定资料,各年度的交配记录或各胎(母犬)的繁殖性能资料。将以上各种资料核实、整理后填入该犬只的个体卡片,建立档案。
(二) 配种记录 有了配种记录,才能确定各后代犬只之间的亲缘关系,确定已有种犬的交配效果,鉴定各种犬种用价值的大小,并进而作为以后确定交配组合的依据。在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藏獒养殖场,配种记录资料可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育种资料,该资料主要记录登记与配公、母犬的编号、品种等级、年龄、配种日期、预计母犬的分娩时间和胎次等。
(三) 分娩记录 该记录除了登记与配公、母犬的编号、年龄、胎次、预计的分娩日期外,主要应记录所产仔犬的出生日期、初生重、活产仔数、仔犬的毛色、性别、存活与死亡情况,有无遗传缺陷等。该资料是对母犬和幼犬选评的重要依据。
(四) 长发育记录 生长发育是藏獒生命周期中的两种生命现象,贯彻于藏獒生命周期的自始至终。生长发育的资料,即是检查藏獒身体是否健康、发育是否正常、饲养管理是否得当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藏獒规模养殖场开展内部管理、制定生产计划、进行财务核算的依据。为此,在建立场内犬只个体卡片的基础上,对场内所有出生的仔犬,特别是初配公犬和初产母犬的后代,乃至准备留作种用的后备犬,都应定期称重和测量体尺,进行犬只生长发育的记录登记。体尺测量指标主要应包括:最大额宽,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称重和测量体尺的日期可安排为:初生,5日龄,10日龄,15日龄,20日龄,25日龄,30日龄,40日龄,50日龄,60日龄,3月龄,4月龄,5月龄,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
对所有称重和测量体尺所得数据要准确无误地登记到每一幼犬的个体卡片中,同时应相应登记在其父亲与母亲档案中,便于日后据此对个体本身或其父、母犬做出种用价值的分析与判断。
(五) 料消耗记录 一般而言,个人家庭养藏獒很少过问饲料消耗的多少。但实际上,饲料消耗量不仅对藏獒个体生长发育、性状性能表现有重要影响,而且饲料利用率和对饲料的转换能力也是评定藏獒品质性能的重要内容。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快、发育好的个体必然首先被选出留种。由于实际中逐犬逐日记录饲料消耗量有一定的困难,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测1次,只要各犬只测定的时间和次数相同,就可以相互比较。对饲料消耗详加记录也是加强犬场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准确记录犬场在一段时间中对各种饲料的消耗、剩余、库存等资料,才便于确定犬场的饲料管理是否正常,犬群是否出现异常乃至进一步确定改进的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种水蛭的选择与投放
肉牛养殖关键技术问答
视频: 走进西部 河曲藏獒现状探秘
最珍贵河曲藏獒如今纯种仅剩百条,狼性河曲藏獒超霸气
爱看
圣犬獒园----优质藏獒的发祥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