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登高能赋 —— 古诗中的登山情趣

登高能赋

—— 古诗中的登山情趣

丁啟陣

(编辑配图,来源网络)

不曾登上过几个山头,就被埋在了山脚下。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这么过去的,想想真是悲哀。

跟宅男宅女们相比,我可算是个喜欢爬山的人。每年总会呼朋唤友,到北京近郊爬几次山。香山、百望山、鹫峰、阳台山、凤凰岭,都爬过很多回,庶几乎可用“不计其数”四个字来形容。其中多次,并不以攀爬为能事,而是以转悠为乐趣。海拔只有五六百米的山,我们可以在山道上转悠五六七八个小时。带点吃食酒水,午饭就在山道上解决。

平生所爬,名山屈指可数;认真爬上去的山顶,最高的也不过一千多米。比起那些专业的登山队员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简直不值一提。但敝乡有谚,半桶水最能荡。因爬山而起的感慨,我有不少。其中不少感慨,来自古人写登山的诗句。古人云: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古人所说的赋诗,并非都是自己当场写诗,也包括吟诵他人前人的诗歌。

两三千年前的《诗经》里,已经有不少跟山有关的诗篇。《周南·卷耳》写一个贵族妇女思念她远行的丈夫,想象自己骑着马艰难行走在山岗上的丈夫,也因为思念自己的妻子,在借酒浇愁,“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全诗共四章,后三章皆是妻子想象中丈夫行旅中思念自己的情形,一唱三叹,情意绵长。《鲁颂·閟宫》,鲁国人歌颂国王僖公继承祖业、恢复疆土的丰功伟绩时,拿泰山作地标,“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中华民族对于高山尤其是岩石裸露的高山的崇敬之情,在《诗经时代》已经奠定基础,请看:“高山仰止”(《小雅·车辖》),“天作高山”(《周颂·天作》),“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小雅·节南山》),“崧高维岳,峻极于天”(《周颂·嵩高》)。我总觉得,泰山日后被推崇为“五岳之尊”,跟《诗经》中的这些诗句有直接关系。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秦始皇的封禅,杜甫《望岳》诗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是这些诗句意境的延伸和演绎。

不知是因为汉朝有才华的人都去皓首穷经去了,还是汉朝帝王喜欢掏山成墓,坏了诗人们歌咏高山的雅兴,总而言之,汉朝写山的诗歌不多,出色的更少。不过,有几首跟山跟爱情有关的诗,值得注意。《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不如故人姝。”《古绝句》“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张衡《四愁诗》一思“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意逍遥,何为解忧心烦劳。”山都成了爱情悲剧的发生地。不过,最值得一读的,是一首题为《匈奴歌》的乐府诗,全诗是:“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这个游牧民族对于祁连山和焉支山的深情,千载之下,仍然令人动容。

两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于自然风光和玄学的兴趣,明哲保身的处世方式,使得诗中的山有了明显的禅意。“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其实并无登山的爱好。但是,他的偶尔一瞥之间,看出了山的风采韵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写的不是山,而是山中的世外人间。自古以来的读者,无不心生羡慕。谢灵运有不少颇堪玩味的写山景诗句。例如,“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小谢”谢朓,诗句清新脱俗,更胜谢灵运一筹。登山之际,他能看到“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千古景致。这一时期,有几个名士随口说出的话,算不上诗句,但大有诗意。例如,顾恺之说会稽山风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同样是绍兴一带的山景,王献之说过更有名的话,“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到了诗歌的巅峰时期,唐朝,善写山景的诗人更多,山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境界更加高远阔大,韵味更加深厚悠长,佳作如林。王维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他的山景,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鹿柴》“空间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或诗情画意,或禅趣盎然。李白的《蜀道难》、《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太白峰》、《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等,读之有凌空飞翔、飘飘欲仙之感。杜甫的注意力集中于家国民生,以写山为主的诗不多。但是,《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励志的千古名句;《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写出了成都一带的天地大景。

宋代由于理学的兴盛,出现了许多讲究理趣的山景诗。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杨万里的《过松原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

细心的读者一定看出来了,我的列举越来越没有耐心。因为,历代关于登山、山景的好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挂一漏万,举不胜举。假如有谁,试图爬一次山,便吟咏一遍历代关于山的名篇佳句,只有一个结果:直接累死在山道上。

我的意思不过是,倘若能在登山时,随兴之所至,应景背诵几首或者几句古代名篇佳句,便可以增添不少乐趣。爬山如同耍把式,一言不发、埋头攀爬是傻把式;叽叽喳喳、喋喋不休是假把式;攀爬之际,不时停下脚步,赏赏景,念念诗,借古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这才是真把式。

多年于京郊一带游山玩水的经历,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一两年里,爬山的人数在急剧增多。从前游客稀少、人迹罕至的山道,如今都出现了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场景。倘若,山道上不时可以听到有人在朗声吟诵应景的古代诗歌,那将是一种感人的场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审美济南》系列作品丨华不注文化气象之九:前后七子与华不注(二)王廷相、李攀龙
登高能赋
【心晴周末】探秘栖霞山中的古迹
仁者乐山
刘长卿最经典的一首诗,寻人不遇却得了别的情趣,颇有禅意
精妙的叠词运用令这首诗韵律感极强|每日一诗——唐代寒山《杳杳寒山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