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山文化中的留学因子

香山文化中的留学因子

—— 旧时海归系列

叶克飞 今天 09:41

(孙中山与岭南学堂教职员在马厂堂台阶合影,右八为孙中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1872年至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幼童赴美留学,共计120人。其中广东籍达84人,占2/3,香山籍又达40人,在广东籍幼童中又占近半。

这之中当然有“留学生之父”容闳的因素。当时信息闭塞,人们观念守旧,没有几个家庭舍得将孩子送去一个未知的国度,以至于招生成了大难题。容闳只得返回故乡,利用自己的声望与同学关系招募生源。

但除了容闳的个人因素外,广东的开风气之先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近代以降,海洋文化可谓进步之源,广东首当其冲,香山地区又是广东的急先锋。香山地区早有读洋书院的传统,近代留学事业亦从这里发端。一代人的开眼看世界,不仅仅掀起了中国的留学运动,还从政治、外交、经济和教育等多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

香山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广东香山县于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建制,当时县境颇为辽阔,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番禺以及顺德的部分地区,县址在今中山市石岐区。

据说,在秦朝至南汉时期,这里还是一片岩岛,被海洋包围,与珠三角海岸相隔对望,但早已有人类居住,有“香山为邑,海中一岛耳,其地最狭,其民最贫”的说法。中山曾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量新石器晚期的文物,还曾在孙中山故居所在的翠亨村发现战国晚期墓葬。珠海也曾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有夏商时期的青铜器文化遗存。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香山人的开拓进取。

如今所说的香山文化,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中原文化的传入,一是异国文化的传入。

据载,百越历史上曾历经三次大规模移民。一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兵五十万南征;二是公元4世纪,西晋的“八王之乱”又导致中原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移;三是南宋末年,宋端宗携部属败走伶仃洋沿岸,南宋灭亡,许多宋室及其部属的后裔流落香山一带。其中前两次都或多或少与香山相关,第三次更是以香山为最终落脚点。

这三次移民为香山带来了中原文化,也使得香山文化从一开始就有了“兼容性”,对外来事物较能包容。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72年开始向明政府交纳地租,盘踞澳门,1623年更是任命了首任澳门总督,这使得澳门成为中西方经济贸易最先开始的通道。1591年,戏剧家汤显祖曾游历香山,并写诗四首,其中有“花面胡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不树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的诗句。

渐渐地,这个经贸通道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通道。尤其是在葡萄牙任命澳门总督后,这个小城更是完全西化,有人称,澳门是“中华第一个通向西方世界的口岸,中华第一块能与西方世界经济商贸的地方,中华第一个能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区域,中华第一方能全面感受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所在”。这使得整个香山地区都处于中西方文化碰撞之中。从政治、法治、宗教到科技,香山人第一时间接触到了西方理念,香山文化的兼容性亦随之提高。从明代开始,香山人已开始向海外移民,谋生创业,在清朝乾隆和嘉兴年间更是极盛。

到了近现代,此风更盛,1920年的《良都竹秀园月报》曾有记载,“男则有出洋之举,女则有辍耕之行”,有趣的是,这个“竹秀园”即如今的中山市南区竹秀园村,我曾多次寻访此村,它与中国现代百货业息息相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四大百货公司”名噪一时,分别为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这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都是香山人,先施公司的创始人马应彪是现中山市南区沙涌村人,新新公司的创始人李煜堂、李敏周叔侄来自今中山石岐,大新公司的创始人蔡兴、蔡昌则来自现属珠海的金鼎镇下棚村。至于永安公司的创始人郭乐、郭泉、郭葵、郭浩和郭顺几兄弟,则是中山南区竹秀园村人。这四大百货的创始人早年都曾远赴海外谋生,经打拼后成为侨商,回国创业。

四大百货源出香山,一直是近现代学界的“热门话题”,它并非偶然,而是香山地区本身敞开怀抱,让多元文化得以交汇的结果。此外,读洋学堂、出国留学,以及这“买办之乡”所诞生的一批又一批洋买办,都在接受、学习西方文明的同时,将中国文化传至海外。1840年后,国门被强行打开,通商口岸日多,香山人一度在各种洋行商号中占据了八成位置。所谓近代民族工业,其实几乎可算是“香山工业”。

香山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无疑深刻影响着近现代中国。有趣的是,那些声名遐迩的香山人,那些在各个领域中“敢为天下先”的香山人,其原籍所在地都很值得研究。

比如郑观应,这位近代思想家是思想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盛世危言》确立了“富强救国”的启蒙思想体系,提出立宪,也提出了发展教育和促进工商,经济上“借商以强国”,军事上发展陆军与海军。他生于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这里位于中山南部,与珠海极近,也是中山所辖镇区中与澳门相距最近的镇之一,他本人也曾长期居留于澳门。

并非巧合的是,孙中山的故乡,即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同样临近珠海,亦同样是中山辖区内与澳门相距最近的镇之一。翠亨村与珠海唐家湾相接,这个原称唐家镇的唐家湾,与近代商业渊源极深。容闳在马礼逊学堂的同学中,就有一位来自唐家的唐廷枢,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怡和洋行买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也正是唐家,为容闳“贡献”了数名留美幼童,其中包括日后担任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唐国安。

比上述几个村落更为靠近澳门的是容闳的故乡,珠海南屏村,与容闳一起赴美的黄胜也来自这个村。大买办徐润则生于与澳门一线之隔的珠海拱北区北岭村,即如今的拱北口岸附近,他不仅仅是当年四大买办家族之一的徐家掌舵人,也是上世纪初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商、最大的地产商和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创始人。

距离西化的澳门越近,涌现出的各行业各领域“先行者”就越多,这无疑是香山文化开放包容的一个证明。

从洋学堂到海归

正是在澳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第一所西医院和第一所西式大学。1569年,葡萄牙人卡内罗创建圣拉斐尔西医院,又称白马行医院,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1594年,意大利人范利安在圣保禄大教堂(此教堂后遭焚毁,遗址即大三巴)东侧建圣保禄学院,为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

1645年,12岁的澳门人郑玛诺随神父赴罗马深造。当时路途艰难,遍布险阻,历时五年才抵达罗马,毕业后在欧洲各地任教,教授拉丁文和希腊文法。1671年,38岁的他返回澳门,同年赴京为朝廷任职,可惜因患肺病,两年后便辞世。在郑玛诺之后,澳门教区又陆续选拔人员赴欧留学,培养在远东地区的传教人才。据载,传教士马国贤在返回意大利后,于1732年创办了一所直属罗马教廷的中国学院,学院至1868年停办,据说在这136年间,就读的中国学生达106人。

到了近代,澳门开始出现洋学堂,为纪念著名传教士马礼逊而成立的马礼逊学堂,就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传播西学的洋学堂。这间学校主要招收家庭贫困的孩子以及流浪儿,容闳、黄宽和黄胜均是其学生。其中,容闳、黄胜的故乡南屏与澳门仅数公里之遥。

关于容闳等三人的赴美留学,已不需多说。唯一可在这里再次强调的是,在那时的中国,出国留学的尝鲜者几乎只会出现在香山地区,因为那是唯一开放,可以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的地方。

在耶鲁大学毕业后的容闳,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1871年促成了首批幼童赴美,它开启了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先河。先后四批共计120名留美幼童,尽管后来遭遇中途撤回,但成材率仍然极高。

招生时,容闳一度遇上麻烦。当时的国人大多不愿出国,甚至将国外视为蛮荒吃人之地,对海外稍有了解的,只有广东的沿海区域,其中又以香山地区和香港为最。而且,当时国内仅有南方通商口岸的教会学校才有中英文教学,要寻找有一定中英文基础的孩子,那里几乎是唯一“产地”。也正因此,报名者多半是广东人,其中又以香山籍为最多。

尽管这几批留美学生日后被清政府强行提前召回,留学生涯戛然而止,但成材率极高。经历过留洋、见识了各种先进政治文明的他们,虽与传统官吏的思维格格不入,可在那个社会各层面激荡变幻的年代里,他们无疑改变了历史。

如今说起那几批留美幼童,名气最大的无疑是詹天佑。可若说改写留学史乃至改变历史,当属唐国安。190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拟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遣派学生赴美留学。当时在外务部任职的唐国安参与此事,促成中美双方于1908年达成协议,商定从1909年起,每年用退款遣派100名学生赴美学习,从第5年起减为每年不少于50名,依此循进,至1940年结束,期限32年。此后,外务部和学部共建游美学务处,全面负责游学事宜,唐国安任全职会办,承担了游美学务处的日常主要工作,如招生等。

庚子赔款留美生成材率极高,而且对近代中国影响极大。仅仅从教育界而论,便有执掌清华多年的梅贻琦,先后执掌北大的蒋梦麟和胡适,执掌浙江大学的竺可桢,执掌东南大学的邹秉文,在他们治下的大学中又培养了多少民国精英,已不可计数。在这些庚款留美生中,也不乏香山人的身影,如首批学生中的唐悦良,便来自珠海唐家,后成为外交家,曾任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常任次长。

在庚款留美之前,北洋大学堂已开始选拔毕业生赴美深造。如1906年,袁世凯饬学堂会同津海关道遴选学生35名,派赴美国留学,其中19名学费是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三校提供;次年,又有法律科学生11人续派赴美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1903年到1909年间,极力促成此事的几任校长竟然全是当年容闳选拔的留美幼童!而且,除了梁敦彦来自广东顺德外,其他三人均是香山人,其中唐绍仪和梁如浩都来自今珠海唐家,蔡绍基的家乡则位于与澳门一线之隔的珠海拱北北岭村。

如果说容闳、黄宽和黄胜的赴美只是个开始,首批留美幼童则可算是开枝散叶,唐国安、唐绍仪和梁如浩等人的努力,改写了一代中国人的求学之路。而近代中国的巨变,恰恰与留学变迁息息相关。

胆量越来越大、越来越渴望开眼看世界的香山人,早早便不再满足于官派留学的那些有限名额,自费留学者众多。在这些自费生中,除了孙中山以及众多后来成为革命党人的青年外,还有不少自学成才、回国后卓有贡献的学子,如今中山小榄人钟荣光,1914年赴美,回国后毕生献身于教育事业,是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前身)的首位华人校长。

结语:

海洋文化意味着开放,尤其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进程总以海洋文化为起点,由十四世纪的地中海开始,向世界扩展,直至今日。在这一大环境下,香山乃至整个广东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窗口,且英才辈出,绝非偶然。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国度,最能敞开怀抱接受外来事物的依旧是南粤一地。

(责任编辑:杨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末年的那些“海龟”
1872年30名留美幼童合影:21人考入大学,2人早退2人病亡1人逃跑
李鸿章派遣留学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中国留学美国第一人:拒洪秀全官印,说服曾国藩,孙中山邀其任职
中国人何时开始认识西方
​留学今说 | 改变国家命运、实现个人理想,当今时代我们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