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为什么“全军覆没”?

他们为什么“全军覆没”?

列瓦雷士
  


 

前几天读到一些资料,感慨颇多。

《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报导,中教科院的调查结果称,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

有相关机构对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的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的预期。 

据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发现,大部份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在目前主流行业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对大陆媒体直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考出了1,000多个状元『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国家精英级的人物,也无一人成为行业领军人物或国际大师」。

这些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说,多数人对高考状元期望值很高,以为他们走向社会能够叱咤风云、领一代风气之先。我,作为一个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则早就不看好这些高考状元。

其实,高考状元的“全军覆没”,并不是高考状元本人的悲剧,而是我们当今教育制度的悲剧。

追本溯源,这样的悲剧非从今日始,今天的应试教育不过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延续罢了。

从隋唐时代创立科举制度,到满清末年废除科举制度的千余年中不知选拔出多少科举状元,但是他们之中有几个是能够安邦定国、经世致用的盖世精英?没有!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过是些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把“八股文”写得中规中距的考试机器而已。在这种应试制度的牢笼里,人的独立精神被扼杀,创造性思维被窒息,他们头脑僵化,目光如豆,最可怕的是这些“书蠹”对任何社会变革、进步、前进的新生事物都本能地采取坚决抵制和反对的态度。而科举状元则是这类“文化废物”的杰出代表。

满清末肇,西学东渐,在汹涌澎湃的世界潮流冲击下,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寿终正寝,进入人类历史的博物馆了。随着新式学校的涌现,特别是在后来的“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的新式现代教育高扬起“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旗帜,把新式教育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期间出现一批批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其中更不乏大师级的人物。

但是好景不常,从1949年起,我们的教育又逐渐返回“应试教育”的轨道,而到了今天,则达到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

如今,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只有一个兴奋点,那就是“升学率”,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升学率、学生为了升学率,一切都为了升学率!

为此,老师、学生整天围着“标准答案”、“标准作文”、“模拟考试”转。他们忙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教育完全与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个人兴趣脱节。试想这样的学生又与科举时代的学生有何区别呢?这样的制度产生的“高考状元”又能够让他们有什么作为呢?

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我深深感到这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是怎样的孤陋寡闻、头脑僵化,当我授课的内容稍与他们过去的知识有所出入时,他们就大感骇怪,认为我背离了他们习惯的“绝对真理”,滑入“误谬”泥淖!我曾反复地强调,科学就是怀疑一切,就需要证实和证伪,凡是没有证实和证伪的学说都是假说。遗憾的是,没有谁倾听这样的话。因为,大学教育也好不到哪里,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在传授、灌输所谓的“绝对真理”。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把握了钦定的“绝对真理”。我在想:既然我们的大学已经把握了“绝对真理”,那还需要教育,需要探索、发明、创造吗?

实践证明,这些钦定的“绝对真理”一旦与社会实践相接触,立刻就分崩离析、成为垃圾,这就难怪那些高考状元沦为平庸之辈了。

归根到底,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高分低能的“高考状元”为目的。而真正的现代教育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善于社会实践的人才。

所以,我们的教育土壤产生不了彼尔·盖茨,只能产生成百上千的“高考状元”。

倘若这种现状不改变,我们国家的软实力从何谈起?富国强兵又从何谈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反思与路径探索
凌宗伟:再长的光荣榜也遮不住应试的“短”
无底的“黑洞”
也说班级文化建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中国基础教育的五大共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