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刊物《开卷》独立生存15年 杨绛、黄苗子都曾供稿

民间刊物《开卷》独立生存15年 杨绛、黄苗子都曾供稿


来源:文学报 

十五年,董宁文将《开卷》做成了一份事业

如果说哪本刊物会让作者以刊发文章在其上为荣的,南京民间读书刊物《开卷》一定榜上有名;如果谈及文坛大家最喜交往的编书人,《开卷》执行主编董宁文也一定位列其中。《开卷》杂志,这份深得众多文化老人和圈内外读书人认可的民间读书刊物,因为一个人的坚守和付出,令这个浮华躁动的时代葆有一个特别的宁静阅读、心灵自守的角落。这一坚持,已然15年。

1999年,时任凤凰台饭店总经理的蔡玉洗有一个构想,他想在星级饭店中设置书吧,组织读书俱乐部,创办读书俱乐部的内部刊物。这个想法得到南京大学教授徐雁、作家薛冰和董宁文的赞和。2000年1月16日,他们在凤凰台饭店的书吧举行了首次正式的筹备会,书吧定名为“开有益斋”,沿用清代金陵藏书家朱绪曾的斋号。内部刊物则以《开卷》为名,意谓“开卷有益”。4月中旬,《开卷》创刊号问世,董宁文担任执行主编。

最初《开卷》的编委有十几位,早期实行的是编委轮值制,即除了主编蔡玉洗和执行主编董宁文外,每期由两三位编委参与组稿编辑工作。一两年后过渡到由董宁文承担主要的编辑工作,各位编委协助。让董宁文欣喜的是,装帧艺术家速泰熙十分喜爱《开卷》,从第二卷开始做装帧设计,此后,《开卷》清雅宜人的白皮小刊面貌延续至今。

从创刊号起始,《开卷》 就汇聚了国内的众多文化老人,杨绛、黄苗子、黄宗江、范用、丁聪、丁光远、吴小如、黄永厚等文坛和艺坛大家都为其供稿。在编《开卷》前,董宁文是译林出版社内刊《译林书评》的编辑,与翻译家和学者颇多交往,《开卷》 最初的作者很多也来源于此。在刊物创办之初,出版家范用为董宁文推荐了很多作者,带着他拜访了王世襄、叶至善等人,黄宗江则鼓励他直接到文化大家家中拜访。

董宁文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拜访画家丁聪。“有天我在黄宗江家里闲聊时,他问我有没有去看过丁聪?我说‘至今无缘拜见。’他立刻就说,‘你现在就去他家,一刻也不要停留。’我就打车去了丁家,叩开门后丁聪的太太沈峻说:‘小丁不在家,出去了!’”董宁文没有放弃,回应说:“丁先生真的不在家的话,我可否看看丁先生的书房?”沈峻只得让他进门,刚进书房,就看到丁聪从里屋出来。董宁文对丁聪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后,丁聪欣然与之交谈,此后每次去北京,只要时间允许,董宁文总要和丁聪夫妇相聚。丁聪还给他画了一幅漫画像,出版自己的文集时董宁文用在扉页上。

直接拜访之外,更多的还是书信,“杨绛先生的稿子就是写信约来的”。如今,董宁文已经记不起自己具体什么时候向杨绛先生约稿,但他记得,杨先生很快有了回音,“前后给我写了两三篇文章”。伴随着这些信件寄去的,是每一期的《开卷》,“我将刊物寄给先生们,他们看了杂志,就知道我们办得好不好,愿不愿意给我们供稿”。

事实上,《开卷》 的稿费并不高,千字60元,十几年来一直未提高过稿酬。但许多作者不以为意,他们知道办一份民间刊物不容易,愿意给《开卷》写文章,不计较稿酬。“我手上有一些稿酬单子,多少期谁的文章多少钱,上面有作者的签名,但他们钱都没有要”,这些签字名单里有黄永玉、王世襄、范用等等,董宁文将这些稿酬单子都收起来存着,“我对这些小纸条特别看重,有时候看着它们,心里都会很感动”。

稿费低,也因刊物不公开发售。《开卷》最初出版时,封底上有一则告示,“成为《开卷》读书俱乐部的会员,交纳28元,即可每期收到一份《开卷》”。但这告示名不副实,因为无论是不是俱乐部会员,只要写信给董宁文希望获得《开卷》,他就会无偿寄赠,每年十二期,一期不落。

《开卷》刊发文章的高品质,使它积聚了大批忠实的读者,每一次《开卷》印出,不少人就会写信给董宁文,“为什么这期我还没收到?是不是丢了?能不能给我再寄一份?”读者们想的,自然是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那本典雅的小册子,董宁文理解他们的心,不厌其烦地补寄,有一回甚至补寄了5、6次。因为董宁文一人承担了刊物从组稿到印出整个流程的工作,校对难免出现错误,有读者写信来自告奋勇免费给《开卷》做校对。

最近,董宁文又收到一位读者的邮件,这位书友自发给《开卷》做了年谱,整整15万字的体量。15万字,记录了《开卷》15年来刊发的每一篇文章,记下了《开卷闲话》里作者圈文友群每一个有意思的活动,但惟独没有记下的是董宁文兢兢业业编书的日子。从2000年起,每一期《开卷》向谁约稿、怎样校对、如何排版,种种繁琐细碎的编辑过程、内里的曲折不如意董宁文都不愿提及,他最愿意做的就是拿着一本薄薄的《开卷》,向人展示它清新的设计、雅致的文章。对于董宁文而言,15年来每一个编书的日子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他觉得这是最寻常不过也是最快乐的事情。记者慨叹“15年真不容易”时,董宁文一脸平静,“没什么,做做也就做下来了”。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他就是以这份从容安静的韧劲,坚守着与《开卷》不变的约定。

坚守不易,尽管《开卷》在书业界颇具口碑,但它并不会因此就顺理成章地容易生存。最初,《开卷》是凤凰台饭店的内部刊物,每一期的运转资金由饭店方提供。2010年以后,因为某些原因,《开卷》杂志脱离了饭店,资金没有了来源。一期《开卷》,稿费与印刷费在5000元左右,比不上绝大多数刊物成本的一个零头,然而这却让董宁文犯了难,他不得不拉下面子四处寻求赞助。有作者提议,由大家轮流出资来维持刊物出版,董宁文没有同意,“这样会产生很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办杂志靠这样的资助并不能长久”。他仍在尽最大的努力,寻找愿意支持这份民间刊物生存下去的赞助者,一本刊物和一个人的坚守还在继续。

在15年的坚守中,“开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刊物名,还成为了一个在业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出版品牌。《开卷》创刊两年后,其平实雅致的文化风格在爱书人的圈子里获得许多好评,董宁文便想,为什么不将《开卷》知名作者的文章结集出版呢?于是他定下了“开卷文丛”这个丛书名,第一辑出版了王辛笛、范用、流沙河、钟叔河、朱正、朱健、绿原、舒芜几位大家的文集。待到《开卷文丛》出到第三辑后,他又与徐雁联袂在2008年策划了《开卷读书文丛》,收入了白桦、章品镇、韩沪麟、瞿光辉等先生的六本书;2010年春天,董宁文又尝试将“开卷”系列文丛做一套小精装出版,当年的上海书展上,一套八本小精装《开卷书坊》悄然亮相。今年8月,第三辑的《开卷书坊》一套十册及一套六本的《开卷闲书坊》又将在上海书展面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读书人的力量
与《开卷》杂志的书缘
董宁文
陆灏:苗子的“调皮”
汤唯桂纶镁Angelababy 谁是你的女神
追忆黄苗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