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脾平肝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平肝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法,治疗组服用健脾平肝降压汤,与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的患者作对照,两组各观察 30 例。结果 症状疗效: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 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 76.67 %,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用药前、后血压:组内治疗前、后血压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 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两组均有明显降压效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 > 0.05),两组降压效果相当。治疗组在改善血脂和微循环方面效果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平肝降压汤治疗高血压病具有积极 意义,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  高血压病;健脾平肝降压汤;临床研究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见心血管疾病。椐统计血压能控制到正常范围者,仅为 23.4%(有的统计比率更低),而能全面达到高血压病治疗三大目的者,则所占比例更少。用中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与西药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其为标本同治,重视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降压虽然缓慢,但平稳持久,波动少,改善症状好,副作用少。我们用健脾平肝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脾虚痰浊型者 30 例,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均采用《2004 年 WHO/ISH 高血压治疗指南》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参照 2002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标准[1],诊为肝阳上亢,脾虚痰浊证。病例均来源于 2005 年 10 月 - 2006 年 11 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将符合标准的 60 例高血压 1 级、2 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 例,其中男 14 例,女 16 例,平均年龄(55.66±10.99)岁,平均病程(8.31±8.30)年。其中合并动脉硬化者 19 例, 高血脂症者 24 例。对照组 30 例,其中男 13 例,女 17 例,平均年龄(51.73±11.46)岁,平均病程(7.89±8.58)年。其中合并动脉硬化者 21 例,高血脂症者 25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治疗前血压值、中医单项症状比较、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入选病人停用抗高血压药 1 周,停药期间采用单盲法服用安慰剂。

    1.2    治疗方法

    1.2.1    分组

    治疗组:用健脾平肝降压汤,陈皮 10 g,姜半夏 15 g,茯苓 15 g,炙甘草 10 g,枳实 5 g,竹茹 10 g,石决明 30 g,夏枯草 15 g,泽泻 15 g,白术 15 g,天麻 10 g。肝肾亏虚,夜尿频数,腰膝酸软明显者加女贞子、川杜仲、补骨脂;胸闷痛,痰浊重者加薤白、瓜蒌、红花;头晕甚者加白蒺藜、石菖蒲;口干苦,舌质红者加菊花; 心火偏亢而致失眠多梦、烦躁者加夜交藤、莲子心、栀子、竹叶;纳呆食少者加白蔻仁、砂仁;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尿少、足肿者加车前子、薏苡仁。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连用 1 个月。对照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扬子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 10 mg,每日 1~2 次,连用 1 个月。两组均辅助饮食、生活调理,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抗高血压的药物及措施。

    1.2.2    观察指标

    1.2.2.1    主要症状    观察头痛、眩晕、心悸、失眠、耳鸣、烦躁、腰酸腿软、口苦、舌象、脉象等症状与体征,每周记录 1 次,采用记分法评定症状轻重程度,轻度记 1 分,中度记 2 分,重度记 3 分,无或消失记 0 分。

    1.2.2.2    血压    使用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量血压前休息 15 min,量坐位右臂血压,每次测量应以反复进行 3 次以上直至血压值相对稳定为准。舒张压一般以声音消失为准(个别人声音持续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值)。每周查血压 1 次。治疗前血压值为未经治疗 1 周内非同日 3 次血压平均值,治疗后血压值为治疗后最后 1 周内非同日 3 次血压平均值。

    1.2.2.3    实验检查    治疗前后均检查血脂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声象图。

    1.2.3    临床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疗效标准拟定。药物疗效评定标准:显效:①舒张压下降 10 mmHg(1 mmHg=0.133 kPa)或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 20 mmHg 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 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 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 30 mmHg;须具备其中 1 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2.4    症状疗效标准

    症状疗效标准主要观察症状有头痛头胀、头昏沉、胸闷痛、心悸、四肢困倦乏力、失眠、手脚发麻、纳呆食少。显效:上述症状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2.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     检验,等级资料用 Riditt 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用 t 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 1。

    经统计学行×列表卡方检验,   =15.92,P < 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2。

    经 Ridit 分析 P > 0.05,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2.3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用药前、后血压比较

    见表 3。

    组内治疗前、后血压对比,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说明两组均有明显降压效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无差异(P > 0.05),说明两组降压效果相当。

    2.4    用药前、后两组血脂变化情况

    见表 4。

    用药后治疗组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而对照组则无。动脉粥样硬化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声像图复查:治疗组颈动脉硬化斑消失者 3 例,动脉硬化斑减轻者 9 例。

    3    讨    论

    肝阳夹痰浊上扰是老年性高血压病常见的一种证型[2]。原因在于年老体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五志过极、情志不畅、久病不愈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痰浊内生,肝阳夹痰浊上扰而致病。肝阳上亢则头晕目眩,走路轻飘,头重脚轻;脾虚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烂;痰浊壅盛则头沉重,胸痞闷,体倦肢困,舌苔厚腻。此型以肝阳、痰浊为关键,治法以健脾平肝为主,健脾平肝降压汤。方中天麻平肝化痰浊、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晕为君,辅以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白术、茯苓、泽泻共奏补气健脾化湿之功,以绝生痰浊之源,故共为臣药;佐以陈皮、枳实、竹茹理气化痰健脾,诸药合用共起平肝健脾泄浊降压之效。

    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已提出高血压治疗的新概念,即高血压病不单纯是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而且是伴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的综合征,因此治疗不应局限于降低血压,还兼顾受损靶器官的逆转,其他代谢障碍的纠正,不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和不降低生活质量,人们发现降压必须更加平稳有效,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目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高血压病治疗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入 90 年代,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逐渐引起研究者重视,Bulpil 等将生活质量概括为 3 个方面,即行为能力,自我感知和症状,其中症状是指高血压病特有的症状及降压药物的副作用。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行为能力和自我感知,因此,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要消除症状。国内学者苗氏提出:在现有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 2/3 的患者血压控制后生活质量下降,从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角度,评价新的降压方法,寻找更为理想的降压药物,已成为当前治疗高血压的新课题。今后选择和评价新的治疗方法和降压药物,应以能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依据,刘力生教授等在《临床高血压病学》中指出: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副反应较少,对改善症状效果较好。

    从本组治疗情况看,中药治疗组与西药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相比,不仅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与对照组相当,而且能明显地消除临床症状,有效地降低血脂,对动脉硬化斑也有影响,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健脾平肝降压汤加减方可能有综合降压效果,其降压机理复杂,呈多渠道,多靶点,故降压效果较稳定。

【参考文献】
  〔1〕郑筱萸.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73

〔2〕王晓光, 陈宝田. 84 例年老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析及治疗规律探讨〔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8(7): 410-4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行医多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治疗高血压,...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观察
复方钩藤散高血压外治疗效观察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失眠的临床观察_张江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