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蒙古自治区羊肉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羊肉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07/8/31 10:19:21
目 录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1)
(一)发展现状………………………………………………………………(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
(三)发展前景………………………………………………………………(4)
二、区域布局演变与现状格局特征……………………………………………(5)
(一)区域布局演变历程……………………………………………………(5)
(二)区域格局现状特征……………………………………………………(6)
三、区域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
(一)生态因素………………………………………………………………(6)
(二)经济因素………………………………………………………………(7)
(三)技术因素………………………………………………………………(8)
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9)
(一)区域生态适宜性分析…………………………………………………(9)
(二)区域市场竞争力分析 ………………………………………………(10)
(三)区域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10)
五、优势区划分 ………………………………………………………………(10)
(一)确定优势区主要原则 ………………………………………………(10)
(二)优势区划分依据 ……………………………………………………(11)
(三)优势区划分方案 ……………………………………………………(11)
六、区域发展战略 ……………………………………………………………(15)
(一)区域发展条件评述 …………………………………………………(15)
(二)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重点 …………………………………………(15)
(三)区域发展战略措施 …………………………………………………(18)
养羊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来,我区肉羊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内蒙古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肉羊发展战略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05年,我区羊存栏5420万只(年末数),比2003年增长了21.8%,占全国的比重从2003年的13.1%提高到14.5%;出栏羊4512万只,比2003年增长了57.3%,占全国的比重从2003年的11%提高到14.6%,羊出栏率达到84.8%;羊肉总产量72.4万吨,比2003年增长了59.8%,占全国的比重从2003年的12.7提高到16.6%,居全国第一位。同时羊肉在我区肉类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27.8,提高到31.5%,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3-2005年生产情况表
年度
年末羊存栏(万只)
羊出栏(万只)
羊肉产量(万吨)
全国
内蒙古
内蒙占全国
比重(%)
全国
内蒙古
内蒙占全国
比重(%)
全国
内蒙古
内蒙占全国
比重(%)
2003
34053.7
4450.1
13.1
25958.3
2867.7
11.0
357.2
45.3
12.7
2
2004
36639.1
5318.5
14.5
28343.0
3783.0
13.3
399.3
60.4
15.1
1
2005
37265.9
5420.0
14.5
30804.5
4512.3
14.6
435.5
72.4
16.6
1
2、良种、改良种比例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肉羊业快速发展需要,自治区从澳大利亚组织进口了优质肉用种羊,用于肉羊改良和育种。2005年牧业年度全区羊总头数8713万只。其中良种羊3373.82万只,比重达到38.7%;改良种羊4647.10万只,比重达到53.3%。比2003年分别提高了2.1和0.9个百分点。良种化程度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我区肉羊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经营方式的转变。
3、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2005年我区肉羊出栏率为84.8%,比2003年提高了12 个百分点。由于这几年企业的设计加工能力、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开发出了一些健康、功能性的小包装方便食品,品种更加多样化,产品的质量不断提升。再加上国内外羊肉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持续多年保持稳中有升,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同时,我区羊肉以来自大草原、无污染、绿色有机的优良品质畅销国内市场,并受到中东、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出口创汇逐年增加。
4、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我区羊肉企业在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规模以上的肉类加工企业259家,占全国2544家的10%,其中以加工羊肉为主的肉类加工企业150多家。目前有草原兴发(上市公司)、小肥羊等驰名商标,已形成草原兴发(国家级龙头企业)、乌珠穆沁羊业、草原伊盛、沁绿、小肥羊、苏尼特肉业、奈伦食品、海拉尔元盛等十多个年加工肉羊100万只的加工企业,基本覆盖全区主要羊肉产区。对发展当地羊肉精深加工,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饲养方式相对粗放,生产水平较低。
经营方式相对粗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低成本、低效益的状况,难以适应规模化、集约化育肥生产方式及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发展的要求。羊的出栏率、商品率较低,育肥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人工饲草料基地薄弱。羊的个体生产性能与世界差距较大,我区肉羊平均胴体重15公斤,而发达国家20公斤以上,美国高达30公斤。
2、高档羊肉数量少,良种化程度有待提高。
种羊生产投入不足,良种率低,繁育和供种方式不能适应现代规模化、集约化育肥生产方式。目前优质肉用种公羊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有肉羊地方品种整体遗传水平比市场需求的肉用产品低,个体相对偏小,群体繁殖率与国外的150%~220%相比差距甚大。
3、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产业链条松散。
我区肉类企业是大群体、小规模,绝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初加工上,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水平低。同时,羊屠宰后的许多副产品是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以及食品企业的主要原料,开发利用程度更低。企业、基地和市场联接的经济合作组织不够完善,没能有效发挥出搞活市场、沟通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利益合理分配的作用。
(三)发展前景
1、肉羊生产的前景十分光明。
养羊业不与人争粮争地,饲养成本低,价格、市场平稳,效益显著,是有前途的养殖业。再加上内蒙古优良的地方品种、生产传统、生产基础、技术条件等优势,今后只要解决好草场的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等问题,培育专门化肉羊品种和体系,提高生产效率,我区的羊肉产量与质量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国内羊肉市场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羊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明显高于牛肉、猪肉和鸡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肉食结构开始向营养保健、绿色食品方向发展。尽管我国羊肉产量连年上升,仍然供不应求,特别是优质羔羊肉的市场缺口很大。2005年我国羊肉人均占有量已提高到3.3公斤,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出口潜力很大。
我国的周边国家及地区是牛羊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内蒙古从1983年就已开始向中东地区出口活羊,随着我区肉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肉羊出口也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
未来,我区肉羊业仍将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二、区域布局演变与现状格局特征
(一)区域布局演变历程
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漫长的逐水草而徙的游牧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属于自然发展时期。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羊作为家畜已经被内蒙古的先民所饲养。西汉中期开始草原垦殖,至清末,牧区、农区与半农半牧区分布的格局基本形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畜牧业生产水平十分低下且不稳定,全区仅有羊239.67万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7.8%。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把畜群的自然再生产同经济再生产结合起来,实行计划调节。我区对牧区生产,根据草场好坏、水源分布、居住情况、劳动力的多少、牲畜的多少等条件确定了三类地区,并对各区内羊群的规模范围进行确定。自1947年自治区成立至1965年的19年间,是我区畜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羊从570.8只(牧业年度,下同),发展到3388.3只,增长了4.9倍。文革时期,畜牧业受到影响,羊的头数处于徘徊的状态,甚至有所下降。
第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24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畜牧业布局和结构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转移。1985年把草食肉用型或偏肉用型优良品种提到首位。绵羊业要以干草原为中心,以发展毛肉和肉毛兼用细毛羊为主。肉用羊配置在草甸草原区(呼伦贝尔盟西部及锡林郭勒盟东部的9个旗县市),以地方良种为主。90年代初,随着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推进,养羊业以它的经济用途分化为毛绒产业和肉产业。肉羊主要布局在呼伦贝尔西部草甸草原、锡林郭勒东部草甸草原和西部干草原、河套土默川平原以及鄂尔多斯高平原的部分荒漠草原地区。到2002年,全区羊头数为 5675.2万只,比1978年的2860.5万只增长了近1倍。
第四阶段:2003年以来,随着羊肉供求格局的变化,我区养羊业发展进入黄金阶段。同时,自治区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发展优势农畜产品、全面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入手,大力推进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极大地促进了我区肉羊业的快速发展。肉羊被确立为优势主导产业,主要布局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区。仅3年时间,到2005年全区羊头数达到8713.0万只,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二)区域格局现状特征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支撑,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成为肉羊产业发展的趋势。优势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生产区域布局日趋合理。肉羊主要产区相对集中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潜力也逐步显现,肉羊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产业带的方向发展。
三、区域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态因素
羊的生长、发育、繁殖、疫病发生等受生态因素影响。在各种因素中,主要有气温、湿度、光照、季节、海拔、地形、土壤等。
1、气温:在自然生态因素中,气温是羊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
适宜温度:8-20℃
容易掉膘的温度:<-5℃
不利的低温:<-44℃
不利的高温:≥25℃
2、湿度: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羊体散热更困难,更易引起热应激,有利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繁殖,容易造成羊的各种疾病,特别是腐蹄病和寄生虫病。
3、光照:一般来说,羊为短日照动物,光照影响羊的内分泌,特别是激素的分泌,其发情、排卵、配种、产仔、换毛等都受光周期变化的影响,对羊的繁殖有明显的作用。
4、季节:季节影响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对羊作用的结果,内蒙古地区因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形成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现象,羊的繁殖、生产等机能也因之而变化。
牧草的生态因素:地形、温度、土壤等生态因素不仅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而且通过对牧草、饲料生产的影响再影响家畜。
1、无霜期:﹥2℃
2、返青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作为牧草返青开始期温度指标。
3、枯草期:当日平均气温将到0℃或0℃以下时。
(二)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交通贸易区位等经济因素同样也会限制或者促进肉羊的生产和布局。
1、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关系到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市场需求是决定生产和投资的主要因素,生产布局要顺应市场需求。
2、交通贸易区位。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中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交通贸易区位因素主要通过降低运输成本、交易成本等途径影响。
3、比较经济效益:比较经济效益高的养殖业,由于收入较高,会吸引农牧民选择养殖。
4、消费市场的远近: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区域布局也有重大影响,如果布局在消费地有利于运输成本的下降和产品销售。
(三)技术因素
1、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品种的选育及改良有利于提高肉羊的个体生产性能;新技术、新方法在肉羊养殖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羊肉的产量、质量,增强竞争力。
2、养殖历史及养殖经验。养殖历史悠久的地区往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养殖基础好,养殖业也比较发达。
3、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以及从事养殖生产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贮运、加工技术水平。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等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
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一)区域生态适宜性分析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在地区间的差异,造成自然资源、草原资源的分布也不同。
1、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900~1300米,地形多为高平原和缓坡丘陵。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200~300毫米左右,由东向西递减。多数地区的湿润系数在0.3以下。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总时数在2600~3400小时之间,年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2000℃左右,平均无霜期80~120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全区从东到西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不同草原类型生长着不同种类的牧草。在内蒙古草原牧区,适于牧草的生长,适于畜牧业的发展,适于羊的养殖。
2、某一种群的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就会逐渐形成对这种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种的羊对各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决定其整个物种的生态分布。例如呼伦贝尔羊就是大兴安岭以西呼伦贝尔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及无霜期短,枯草期长,冬季漫长严寒的气候环境中适生的优良肉羊品种。
3、羊是内蒙古地区数量最多的一个畜种,经百世而长盛,经久不衰,也足以说明内蒙古发展肉羊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区域市场竞争力分析
1、价格优势:由于内蒙古草原所具有自然与地缘优势,离内陆市场近,交通便利,生产运输、贮存成本低,上市快,价格相对较低。
2、质量优势:大草原远离工业污染,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更是羊肉中的精品,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拥有质量竞争优势。
3、市场优势:内蒙古有草原兴发、乌珠穆沁、草原伊盛等国内著名的加工企业,产品具有良好的信誉,再加上独特的蒙古民族文化和消费底蕴,内蒙古羊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
(三)区域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内蒙古肉羊生产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结果如下表:
内蒙古肉羊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表
年 份
2003
2004
2005
2003~2005年平均
评 价
效率优势指数
1.15
1.13
1.14
1.14
规模优势指数
2.20
2.17
2.18
2.18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1.59
1.57
1.58
1.58
可以看出:内蒙古肉羊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优势区划分
(一)确定优势区主要原则
1、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畜牧业生产活动特点相对一致;
2、发展方向相对一致
3、生产关键问题与建设途径相对一致。
4、基本保持旗县行政区界完整
(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
一是资源条件好。种畜资源优势明显,具有生产传统、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区域内商品总量在国内或区内占有重要份额。
三是市场区位优。目标市场明确,流通渠道畅通,运销便捷,对产业发展带动力强。
四是产业化基础强。科研、生产、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基础条件较好,有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具备创建知名品牌的基础。
五是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优势区划分方案(分区图附后)
内蒙古羊肉优势区共包括8个盟市的24个旗县市。
1、呼伦贝尔—乌珠穆沁高平原草甸草原—干草原肉羊优势区
本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连锡林郭勒高原。包括呼伦贝尔盟的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包括乌拉盖开发区)、西乌珠穆沁旗。
资源条件:该地区以高平原丘陵为主体,海拔高度600~1000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6.2%,牧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是自治区纯牧区之一。土地总面积23074.4万亩。其中草地面积20266.5万亩,耕地面积342.8万亩。草场条件优越,以草甸草原和干草原为主体,草群高度30~80厘米,植被盖度40~80%,平均亩产干草80公斤以上,草场产草量较高,草质较好,含氮量丰富,适宜养肉用羊。
发展方向:加强肉羊种源建设,提高群体生产能力。建立现代化饲草料和育肥、种草专业户,加强草原保护和利用,制定适宜的载畜量,实行划区轮牧。充分发挥暖季草原优势,提倡冬羔、早春羔生产和育肥,加速畜群周转。
2、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平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肉羊优势区。
本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东起锡林浩特市,西至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括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正蓝旗、正镶白旗、镶黄旗、多伦县,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包头市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资源条件:该地区地形以高平原和丘陵为主体,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2%,畜牧业是支柱产业。土地总面积26099.6万亩,其中草地面积24230.1万亩,耕地面积897.6万亩。草地资源较好,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所占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草群高度10-40厘米,覆盖度为15~40%,平均亩产干草50公斤左右。植被较为稀疏,产草量中等,草质优良,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优良的放牧场。
发展方向:建立完善肉羊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肉羊育种核心群,强化制种能力。建立肉羊无规定疫病生产区,发展放牧与舍饲或半舍饲肉羊生产基地,利用肉杂羔进行肥羔生产。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制定适宜载畜量,推行季节倒场和划区轮牧,根据立地条件,扩大人工草地面积。建立水、草、林、机、料配套草库伦,改善生态环境。
3、大兴安岭南麓丘陵平原干草原肉羊优势区。
本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东南麓向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包括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通辽市的扎鲁特旗,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
资源条件:该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体,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牧业与种植业产值接近1∶1,显示出农牧交错地带的经济特征。土地面积13062.8万亩,其中草地面积9679.2万亩,耕地面积1004.9万亩。草地资源好,草场类型以干草原和草甸草原面积最大,草群高度20~50厘米,覆盖度30~50%,亩产干草40~80公斤。
发展方向:以纯种繁育和选育提高为中心,提高生产能力。建立无规定疫病生产区,普及推广配种、异地育肥、模式化饲养等技术。充分利用农牧结合条件好,农副产品多的优势,搞好农作物秸秆的转化,增加饲草饲料储备量。加强退化、沙化草场改良,大力推广旱作人工草地。
4、土默川平原肉羊优势区
本区主要是指位于呼和浩特市到包头市之间农村地区,主要包括武川县。
资源条件:这里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中心,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是自治区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消费区。
主攻方向:完善种羊场建设,建立肉羊生物工程技术中心、种子资源保护中心、信息中心、疫病诊治中心、技术服务咨询中心。
六、区域发展战略
(一)区域发展条件评述。
1、有利条件:
①草原资源优势。我区拥有草地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全区草地资源年生物总储量约680亿公斤,其中可食干草总储量约408.6亿公斤。草地类型多,植物基因库丰富,适合肉羊的养殖。
②农牧结合的优势。全区粮食年生产能力在150亿斤以上,年生产农作物秸秆300亿公斤,绝大部分可以转化成青饲料,为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
③基础优势:肉羊生产基础好,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潜力。从加工来看,羊集中的旗县均有屠宰、加工、冷藏的条件,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④技术优势。我区有大批科研院所及科技推广单位,科技力量雄厚,在育肥技术、良种培育、扩繁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基础。已培育出由本地品种选育的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和呼伦贝尔羊等优良肉羊品种,并均适合于肥羔生产。同时还有引进外来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改良培育成的毛肉兼用细毛羊新品种6个,部分也可当作肥羔育肥出栏。
⑤区位优势:内蒙古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以及内邻京津,外接蒙、俄的区位优势,靠近大消费圈,是我国北方草原牧区距出海港口最近的地区,具有较好的交通贸易区位,为我区羊肉占领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⑥市场优势。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再加上我区肉羊生产以其来自大草原、无污染、绿色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声誉。
⑦政策优势:肉羊被列入国家及自治区优势产业,各级政府及其政策支持,加大了对肉羊业扶持的力度,为养羊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农牧民养殖积极性高。
2、制约因素
1、草原畜牧业的特殊之处,是较多地依赖天然草场,受气候环境、季节影响较大,畜群周转慢,四季不能均衡出栏(主要集中在8-11月)。
2、生态环境和草畜平衡约束性强,使传统饲养模式受到冲击,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3、同行业竞争和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内蒙古羊肉的品牌未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品牌建设较差。
5、投入水平较低,农牧民素质和养羊业科技含量较低,运用现代农牧业技术实现提质增效、集约经营的转变进程相对滞后。
(二)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重点
1、发展思路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培育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依靠科技创新,抓好种源基地建设,提升种畜质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单产能力,提高群体生产性能和羊肉产品的质量。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大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草原绿色品牌,确保畜牧业生产和羊肉加工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提高我区肉羊产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2、战略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方品种资源优势,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点线面相结合,逐步达到整体推进。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围绕龙头企业进行生产布局,结合养殖基础和资源条件,建设相对集中的肉羊产业基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类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资源和环境,做到肉类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坚持科技进步,提质增效的原则。大力实施牲畜“种子工程” 建设,加快种源基地建设及良种化进程,提高牲畜的整体质量及养殖业的整体效益。不断优化肉产品结构,完善质量安全标准、监测检验和监督体系,提高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3、战略目标:
到2010年,优势肉羊产区要成为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肉羊产业带,肉羊出栏达到1890万只,羊肉产量37万吨,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在优势区的引导下,自治区肉羊平均胴体重提高到18公斤,羊肉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到2020年,优势区肉羊出栏达到4000万只,羊肉产量85万吨。自治区肉羊平均胴体重提高到21公斤以上,羊肉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4、战略重点
把研究成果产业化,杂交组合配套化,肉羊生产规模化,商品流通标准化作为重点。
①主推品种:
地方品种:主要推广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呼伦贝尔羊等
引进品种:主要推广无角多塞特羊、萨福克羊、德国美利奴羊等。
②配套技术:以进口肉羊高产性能和当地肉羊品种的适应性与抗病性相组合方案为主线,以充分利用父本基因组和母本基因组的目标基因为基础,先进的MOET快速扩繁技术与分子发育遗传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以进口肉羊有利基因高效表达为目标,进口纯种肉羊的扩繁推广与商品肉羊的规模生产并重,实现肉羊目标基因应用研究与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双突破,使肉羊生产逐步转变为当年产羔、当年育肥、当年出栏、当年见效。
③产业配置:围绕锡林郭勒乌珠穆沁羊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尼特肉类有限公司、草原伊盛肉业有限责任公司、草原兴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草原沁绿肉羊有限公司、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海拉尔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呼伦贝尔—乌珠穆沁高平原草甸草原—干草原区、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平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区、大兴安岭南麓丘陵平原干草原区三个优势区域。利用本区优质肉羊基因,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加快品种改良,提高个体质量和生产性能,改变饲养管理方式,大力推广肉羊舍饲饲养、羔羊快速育肥技术,提高就地屠宰加工能力,加快肉羊出栏,提高商品率和经济效益。
④基础设施:重点支持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种源生产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动物保健工程建设,舍饲圈养基地建设,营养工程建设,服务体系建设。
1、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现有的良种繁育场进行完善配套,增加设备,建设国内一流的肉羊种羊、胚胎、冻精生产基地。
2、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肉羊无规定疫病生产区。对基地内的乡村兽医站进行扶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提高防治水平。
3、建立质量监控中心,根据基地饲养量建立质量监测中心,完善设施,配备监控机械等设备。
4、建立信息网络中心、技术服务咨询中心,完善专业市场。
5、建立草场生态保护及建设机制。加强退化、沙化草场改良,开展人工种草、飞播牧草等建设。
5、重点扶持肉羊龙头加工企业提高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我区的名牌产品。
(三)区域发展战略措施
1、切实加强商品基地建设。
为加快肉羊产业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加强基地建设,在优势区内重点搞好商品羊基地建设,形成若干个专业村(嘎查)、专业乡(苏木)。扶持现有养羊大户,鼓励社会集资成立股份制或吸引外资等多种形式创办适度规模肉羊育肥场或企业公司,建设一批集中连片、上档次、创名牌的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加强肉羊模式化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把优势做大做强。
2、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要依靠科技,加快种源基地建设步伐。既要引进国外良种,运用人工授精等技术手段,建立起我区肉杂羔生产体系,同时要大力发挥地方优良种羊品种的优势,通过提纯复壮,建立起草原品牌的优良肉羊生产体系,培育出具有抗逆性强、繁殖率高、生产性能高、饲料转化率高的肉羊品种。加强优良种畜的推广应用和种畜市场建设、管理工作,提高良种覆盖率。
3、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监测。一是制定、修改我区优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二是建立疫(疾)病网络体系,包括疫病防疫、疫病防疫监督、兽药检测等方面工作,完善机构和改善手段,做到定时全方位的监测,确保疫病防治工作有效实施。三是在优势产区建设和完善一批农畜产品、农牧业投入品、农牧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综合性监督检测中心、认证中心,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优势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重视草原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提高牧草的转化率,发展生态效益型肉羊业。认真执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促进养羊业与草原生态的和谐发展。牧区要以草定畜,以围栏封育为前提,种、改、保结合,以草原生态建设、棚圈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为基础,普及配套草库伦技术、划区轮牧技术、畜种改良和品种选育技术,推行划区轮牧、草场轮封轮刈,冬春补饲,加快畜群周转。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着重普及牧草和秸秆青贮技术、肉羊模式化饲养技术、科学养畜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秸秆转化率。
5、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理顺产、加、销三者关系,通过市场-龙头-基地农牧户的运行方式,把分散的农牧民组织到主导专业行列中来,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商品基地。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牧户与龙头企业、农牧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政府要不断加强和支持协会和行会等经济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6、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加工企业是产业化运转的“龙头”,因此扶持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做大作强,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推进肉羊业发展的关键。整合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羊肉加工企业,大幅度提高加工比重和深加工水平。努力开发方便、安全的产品,大力发展分割肉、保鲜肉,使肉类产品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由初级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由大包装向小包装方向发展。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
7、培养和拓展市场。
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首先要办好产品交易市场和活畜交易市场,为生产者提供流通环境,通过拓展市场有效地牵动肉类生产,使生产者放心、省心,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其次是要主打草原和绿色品牌,大力开发市场,通过开发功能性产品,营养保健产品、深加工产品来提高肉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引导羊肉食品的消费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
8、加强领导、制定优惠政策、增加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和农牧业部门要发挥好“引导、支持、保护、调控”的作用,要在稳定党的农村牧区基本政策、深化农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对优势产区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制定鼓励肉羊发展的产业政策,要研究制定如推广优良品种的财政补贴政策、生产区大型农牧业设备机具更新补助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政策等一系列保护农牧民和龙头企业利益的政策。三是增加对羊肉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建设投资。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大优势区域项目投资力度。争取自治区有关部门农牧业投资项目对优势产区的支持。建议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目标统一、合理分工”的原则,将现有自治区用于农牧业方面的投资项目向优势农畜产品和优势产区集中。根据各项资金的性质和主要用途,确定重点投资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金融部门应按照商业信贷原则,进一步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产品经销、加工、收购资金贷款,支持优势产区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地方财政应设立专项贴息资金,采取贴息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外资及社会资金到优势产区建基地、办加工企业。调整“种子工程”的资金投向,加大向肉羊等优势农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倾斜力度,同时在自治区农牧业基本建设资金内确定一块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优势产区的良种繁育、质量检测和市场信息设施建设,财政农牧业专项资金要重点用于优势产区重大成套农牧业技术的推广。拓宽投资渠道,实行多元化的投入,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公司加农牧户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形成合力开发。
9、创新项目实施和运行机制,提高农牧业投资效益。
一是对项目设计进行创新。按照市场经济理念、全球经济一体化理念,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理念编制项目建设规划,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布局和实施期限,做好项目储备。二是加大项目实施监管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监管、委托管理、资金拨付、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制度。三是建立项目激励约束机制。对项目实施好的地区、部门和单位,可优先安排下一年度投资计划和新建项目。对问题较多的要撤消项目,收回投资,追究项目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责任,并停止安排下一年度投资计划和新建项目。四是创新项目运行管理机制。项目建成后除公益性项目外,其他项目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运转,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益。
10、要加强科技培训和知识更新。
培养出一支高素质、能吃苦、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科技队伍。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让科学技术在肉羊生产实践中,特别是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延伸羊肉产业链。三是抓好农牧民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农牧民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养殖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羊肉价格上涨变身贵羊羊 消费者感叹吃不起
【笔记】金海研究员:内蒙古肉羊发展现状、种业面临的问题及肉羊体系育种策略
【专家研究】4大难题困扰,羊肉产业该往哪走?
羊界名企 | 内蒙古青青草原牧业有限公司
新疆羊肉如何走上“黄金道”
“中国羊肉看内蒙古”开扒内蒙古最牛的羊肉品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