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研究】吾心安处即为家——袁京与袁州千年情缘




袁京(69年—142年),字仲誉,出身于东汉世家大族。其父袁安、其弟袁敞、其子袁汤皆官拜至司徒(司空)。他的后代世孙中袁逢、袁隗均位列三公,袁绍、袁术更与曹操、董卓对峙抗衡。可谓名门世家、门第显赫,世称“四世五公”。

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当朝司空袁敞因儿子袁盱涉案定为死罪营救未果,绝望自杀身亡。虽然此前汝南袁家多方求助,弘农杨家代表人物、当朝太仆杨震积极营救,但依然没有扭转局面。袁家老二蜀郡太守袁京千里赶回奔丧,处理后事。

家族变故,令袁京感慨万千,豁然通透,意欲归隐。妻问其故。袁京郁郁而答:“三弟袁敞耿直,屡逆太后旨意,故遭此难。当今太后专权,外戚干政,同僚尔虞我诈,这官不做也罢!”随即,袁京辞官,带少数家眷远行。其好友杨震一路相送,问:“仲誉何往?”袁京回答:“吾心安处。”杨震说:“宜春县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仲誉可前往。豫章太守刘袛与我私交甚密,可找他求助。”

袁州美景 袁山耸翠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春天,袁京一行抵宜春北郊五里山,见此处树木葱荣,鸟雀飞鸣,湖光山色,极为清幽,是绝佳的归隐之地。于是,他率众刈茅结庐,开荒耕种,定居于此。袁京一边辛勤劳作,一边专心研习《孟氏易》。他时常闲步山麓河畔,或放声吟哦,或引吭高歌,引来村民、蒙童偷听吟诵,他亲切招呼。后来,有数十慕名者从远地寻来聆听受教,他便开坛授课,传经讲学,教化一方。他常深入田间,授农人耕种之技。农人携果蔬相赠,不受。反将地中所种、圈中所养,赠予穷困者。他还熟谙医理,遇百姓有疾,亲临医治,不求回报,渐登门治病者不绝。元初七年(公元120年)大旱,百姓苦无开耕之水。袁京历经数日考察,率众于河之上游筑陂修渠引流,旱情得以解决。

久而久之,袁京被老百姓誉为“袁高士”,声名渐扬。豫章太守刘袛听闻,携宜春县令同行拜访,见茅屋简陋,衣冠简朴,不禁唏嘘。刘袛命县令腾房迁袁京入城,袁京婉拒,临别赠予钱财,亦婉拒。袁京之子袁汤时任朝中任太尉,位列三公,多次派人到宜接父亲回家,袁京拒回,说:“吾心安处即为家。”朝廷素闻袁京博才,派人请他进京为官,坚辞不受,依旧隐居五里山。数年后,袁京终于了却毕生夙愿,著三十万言《难记》。

公元142年,袁京病逝,葬于五里山。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隐居的五里山称为袁山,将山下的河流,称为袁河。

袁州美景 缘在袁山

公元581年,杨震嫡系世孙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为巩固中央集权,隋文帝大兴改革,废郡留州县,推行输籍法,大力恢复汉文化,重视人才选拔,尤其热衷从隐士中选才。袁京躬耕自食,著书立说,惠及百姓,自东汉以来就被读书人崇为楷模。因此,无论是为天下士人树立道德典范,还是朝廷从隐士中选才的政治需要,与杨家有历史渊源的袁京自然会进入隋文帝的视野。公元591年,隋文帝废除管辖宜阳(公元280年,晋武帝为避皇后名讳,改宜春为宜阳)的安成郡,以袁京之名在宜阳设袁州。

千百年来,袁州山美、水美,是一个能让内心宁静的地方。袁京、袁山,已成为袁州人民心中的圣人、圣山。袁京的高士精神如同滔滔袁河水,默默滋润袁州这片沃土。



来源:区史志办

编辑:江佳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宜春主要街道名称的来历!(宜春人一定要知道的家乡历史)
袁州古代题赠诗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九百十七卷
UC头条:消失的记忆——宜春旧城巡礼
冬吻袁山公园
袁州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