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教育报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建设一支不但具有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江苏省这些年来的课程、教学以及考试评价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实施,是因为他们紧紧地抓住了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点。

  “少盖一座楼”的教育发展观

  “宁可少盖一座楼,也要拿出钱来用在提高教师素质上。”这是南京市教委主任徐传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徐主任的意思很明白:“素质教育的起点应该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让我们把徐传德主任的话再引申一步: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那么再漂亮的校舍、楼房,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有形式,没内容。

  徐传德主任的话可不是讲讲而已,是有实为证的。

  近年来,南京市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投入上也同时实行投资方向的重大转变,即由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转变,今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预算已达800余万元。市里负责中学教师培训,区县负责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南京市在实行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教师人才高地战略,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在全市实施“四五园丁工程”,计划在“十五”期间培养50名名校长、50至100名名教师、500名学科带头人、5000名教学骨干;他们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教育硕士班”,计划在“十五”期间为中小学培养300名教育硕士,目前已有132人在职攻读;组织教师、校长赴国外培训或到高校以访问学者形式深造,计划每年选派50人,目前已有20名教师即将启程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理工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校长,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在省级重点中学、实验小学实行配备校长助理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起跳的平台;举办“名师名校长论坛”、“教育博士论坛”、“南京教育论坛”等,邀请名师名流开设讲坛,开拓教师、校长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

  无独有偶,记者在锡山市、张家港市同样感受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浓重氛围。无论是锡山市“双达标”、“151”、“611”工程,还是张家港市的“三关”、“三评”、“三考核”措施,都反映出他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实在。让我们来看看两地“工程”、“措施”的具体内容。

  锡山市“双达标”工程,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小学教师达到大专、初中教师达到本科或双专科;“151”工程,即以培养跨世纪的1000名教学新秀、500名教学能手、100名学科带头人为基础,选拔和培养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和中坚力量;“611”工程,则是以培养600名合格校长、100名骨干校长和10名名校长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张家港市的“三关”、“三评”、“三考核”,是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工作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和培养目标。“三关”即工作3年以内的教师,第一年过“备课关”,第二年过“上课关”,第三年过“常规关”。学校配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给三年过“三关”的教师担任“导师”,具体指导他们的业务工作,缩短他们业务上的“助跑期”。“三评”就是结合市教委“名师工程”的实施,在工作满三年、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中开展“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由教委组织特级教师和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组成考核小组,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理论”、“教学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三个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绩与职称、职务晋升挂钩。被评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教师,由市教委颁发证书、命名表彰,并上浮一级工资,发放特殊津贴。张家港市长期通过“四个一”活动来加强师德建设,已经成为该市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召开一次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每年开展一次市、镇两级“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社会性的师德评议活动,张家港市教委和中小学都设立了师德监督举报信箱或举报电话;每学期对所有教师的师德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在教师评优评先中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其实,南京市也好,锡山市、张家港市也好,他们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坚持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诠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省就制订培训规划,给省、市两级教育学院下达培训任务,大力推进以普及素质教育理论和经验为主题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和“青蓝工程”;通过自学考试、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脱产进修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际能力。

  发挥学校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

  “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办成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成为名师不断涌现的摇篮。”这是记者在江苏省一些学校采访时常听到校长们讲的一句话。如果说它是一种理念的话,那么在这理念的背后,是学校更加重视自身在教师培养、培训和提高、造就高素质教师中的作用。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教师培训的方式,在江苏省的许多中小学里已经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师资培训机构之外的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渠道,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更进一步增强。“导师制”、“走向专家、名师”、“论坛”等校本教师培训的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无论是记者所到的无锡市东实验小学,还是张家港市一中、梁丰高级中学,他们都把实施“导师制”作为加速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成长的一剂良方。如东实验小学聘请校内、外特级教师、名师、专家教授定期、重点辅导骨干教师,再由校内骨干教师辅导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学校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向“导师制”倾斜,同时强化“导师制”所涉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这项“利校利师利生”的教师培训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邀请专家、名师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走向专家、名师,是校本培训教师中学校普遍采用的又一个重要策略。记者在锡山高级中学校本培训教师专家教授专题讲座计划表上看到,近两年先后有20多位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教科所的专家教授来这里主讲。学校并为骨干教师开列一系列教育理论必读书目。朱士雄校长在谈到这样做的目的时说:“这样做至少有两种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思想境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有些学校还通过设立“论坛”的形式,如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十三中论坛”、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的“未名教育家沙龙”,为教师聚会、交流、研讨、切磋提供空间和时间。

  校本培训教师的模式,把教育理论拉近了教育实践,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由经验走向科学、走向理性。

  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说江苏省的中小学“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未免有夸张的嫌疑,但要说这里的教育科研氛围很浓厚是毫不过分的。记者所到学校,校长都会如数家珍一般,介绍他们搞过的和正在搞的课题,市级的、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再看看那一本本教师科研论文集,叫你不得不相信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这不仅反映出校长、教师强烈的“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而且反映出他们已把“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捷径”的认识变成了实践行为。当然,这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如南京市明确提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教育科学研究者”。大力倡导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管理、研究性工作。苏州市则对教育科研实行刚性管理,在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时实行教育科研一票否决制,对教师进行考核、评先和晋级时增加教育科研的权重。

  我们知道,深化素质教育仅仅靠行政命令是难以奏效的,教师从已经驾轻就熟的传统教育教学行为,转变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行为上来,需要教育科研给予理论的指导、操作的设计和效果的说明。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少些“匠气”,多些“研究气”,教育科研是造就这种教师的必由之路。研究型教师,并不是要求一线教师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追求理论、学术,而是要求教师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与能力,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5日第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锦州市工读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邹城一中先进文化成就卓越 素质教育品味幸福
名师培养计划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喜讯:《中国教师报》以《追求智慧教育 营造和谐校园》为题长篇报道我校的智慧型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