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陈述人:谢志娟
报告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交流的频繁,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丰富多彩,广播电视、书本杂志、电脑网络……使我们原本封闭的生活状态受到巨大的冲击。在这个巨大的冲击下,语文不再是狭义的书本小语文,而是广义的社会大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创新团结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技能也成了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应运而生,且被推上了教育改革的大舞台。
(二)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并且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三)功能价值的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等。
(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需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课题及学生关心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种种误区:盲目综合,迷失语文本性;选题随意,不切学生实际;弱化主导,滥化学生主体地位;急功近利,越俎代疱;忽视分工,责任不明……因此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应多作理性的思考,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辩证地处理好一些相关的矛盾,努力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
二、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们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非语文因素的过多介入,有的课根本不像语文课。那么,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
(二)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既不能像平时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课、知识传授课,也不能放任自流,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对此,尚需提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范例。
(三)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情况看,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美出现了教育改革运动,课程趋向综合化,主张学科间的融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目前,国外的课程设置普遍综合化,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主,有系统的教学设计、程序方法和教学资源。提倡探究、自主、合作学习。在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目前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学校开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所关注,并进行了零散的研究与教学尝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实施策略也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但目前我国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深入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预计的研究突破
改变目前基地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先解决教师指导层面的问题,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和综合性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问题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发明创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的学习领域。它首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国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以来,“421”式家庭比比皆是,独生子女在父辈们的精心呵护下,养成了“唯我独尊”“凡事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也不愿意,更不会与人交流、合作。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恰恰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们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抑或是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将逐步懂得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要求其成员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尽社会责任,普遍地把履行道德责任视为人之美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如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社区建设问题、百姓生活、科学问题等等,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注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四)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关理论
(1)突出综合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①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的着眼点之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我们就紧密结合语文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②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非语文学习活动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
③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科学技术,社区,环保……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
(2)重视实践性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3)发挥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这就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空间。不仅教师的教要富有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也具有创造性。 这就需要我们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
2.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是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这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是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里“一定的情境”“必要的学习资料”其中就包括小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一切资源,利用本地资源,切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
3.多元智能理论工作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智力的晴雨表”,要求教师树立“为了多元智力而教”的教育观,故而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要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同时眼自觉的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有时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员智力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社会的进步需要个体创造出社会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这两种能力的充分发展规律应该视作智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重语文实践活动。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在丰富多彩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得到的感受、体验,习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的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对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以及逐渐形成的语文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2.协同性原则
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性”理论为指导,注重诸教育要素的协调,形成适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新教学体系,促使多种要素之间产生互补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渐进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不可要求过高。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要体现阶段性和渐进性。本研究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层要求,分阶段实施。
4.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学习和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相比,有更大的开放性。内容上的开放——一切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1. 目标性原则。
5.兴趣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驱力,在方案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生理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培训学习,任教十八年,曾负责过《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课题研究能力。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负责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教研室吴树强主任有相当丰富的教科研经验,对课题研究非常重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能起到有力的指导、支持作用。
该课题成员年轻,均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能保证研究时间。另外,基地学校软硬件设备及资料有保证: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设备可以及时接收语文教学资源;图书室、阅览室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书面性的学习材料;
基地学校交通便利,科研手段较先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部分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它主要包括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四个特点。
“实效性”指的是能实现预期目的。
“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效性”我们认为应突出其整合性,重视实践性,凸显学生自主性,实施多元评价,体验成功喜悦,体现激励性。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理论假设
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能根据各年段目标、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和社区的基本情况,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自主设计方案,甚至自主评价。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采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模拟演示、讨论交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带动作用;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仅要降低难度,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去参与,去学习,去努力。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和社区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学习与生活基础教育的结合等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
2.创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虽是多领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课题研究将探索其规律性,提出综合性学习原则,找到更多的途径和方法,以案例形式展示出来。
3.确定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主要是在质性评价与动态评价的使用方面有所突破。
4.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与旧大纲之间的显著区别,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是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基地学校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同时,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学习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积累,发展思维,形成主动的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品质。
5.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通过本课题研究,让教师进一步深化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能熟练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研究,学习运用新课程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研究水平,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校资源应不唯文本、不唯课堂,当然语文课堂、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这是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综合性学习是要突破这些领域界限,在其它学习领域的目标多元化中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发展,这就是要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教学与学校其他活动的沟通,如何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达到教学目标的融合,这就是校本学习资源开发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教育资源更为广泛,如何针对社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是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设计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有诸多模式可以借鉴,有常规的步骤、过程可以遵循,有教案设计可以参考。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新事物,成功的案例很少,没有系统的章法可循。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老师的组织指导,比如要求学生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就不能提个笼统要求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会因为不知如何下手而兴味索然。教师必须设计一个周密的组织指导方案,让学生乐于这项活动,学会这项活动。所以小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方案设计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展示台,更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需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怎样让学生放弃依赖,获得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这是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着对其应有不同于常规的评价方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如何评价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不是单一的量化评价能实现的,它应采取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手段。
四、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在时间安排上,本课题从(2009.10——2012.10)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10-2010.1)研究动员学习阶段
组织动员,成立由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使全体研究教师达成共识,积极参与。认真组织研究教师学习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料和有关理论,及时编印资料供教师学习使用。教师建立学习札记本,摘抄有关的资料,提高认识水平。发放问卷调查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基本情况,以便在此基础上搞好研究。
第二阶段:选题立项阶段(2010.3-2010.4)
指导研究教师和学生掌握选题的立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师生搜集感兴趣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反复讨论、筛选出有一定价值的题目作为班级研究的小课题。组织指导教师撰写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课题指导小组进行评审。
第三阶段:研究推进实施阶段(2010.4-2012.7)
教师对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实施过程中可参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
1.帮助学生确立研究课题;
2.指导学生形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小组的成立、研究小组的成员分工及研究步骤;
3.按方案实施研究;
4.搜集整理资料;
5.展示研究成果。
6.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
课题小组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请专家给予指导,以解决研究高原期的问题。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7-2012.10)
课题小组总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经验教训。指导研究教师认真写出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情况。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情况,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形成学校有特色、较为科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表彰优秀的研究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使综合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中得到巩固和延伸。
五、研究方法设计
问卷调查法:到基地学校通过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在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总结经验。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文献研究法:主要认真翻阅学习资料,发现问题,并现状的文章,借鉴利用,获取理论指导。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六、研究范围和对象
选取3个基地学校的三四年级的若干个班级的学生和相应的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七、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一)研究的主要措施
1.调查摸底,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归纳、分析,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转变观念,为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找到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方法。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研究工作的阶段性小结。课题组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完善方案,同时总结阶段成果,邀请专家指导。
4. 做到课内外结合,学生自我教学和专家辅导相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5. 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是:
领导机构:组长吴树强、谢志娟。负责:(1)设计总体计划、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机构,保障经费开支。(2)深入课堂听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3)设计研究方案,搜集研究数据,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或研究报告,培训研究人员。
研究机构:组长畅明玉、张爱琴、付丽萍。研究教师:待定。负责:(1)写好研究方案,教后记,研究反思,个案分析。(2)做好研究计划,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指导机构:组长张德礼、谢志娟。负责:(1)深入课堂听课,进行教学指导。(2)指导研究及论文、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的撰写。(3)对研究进行技术指导。
(三)常规管理
实施研究过程中,各研究人员按方案分年段开展研究工作,定期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和阶段成果,纳入学期工作考核。
(四)经费来源
本课题预算经费为1500元,由教研室逐年划拨、管理。
八、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0年1月
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
研究方案
谢志娟
2
2010年7月
课例阶段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3
2012年7月
操作方法、评价方案
论文
课题组成员
4
2012年10月
研究汇报、总结
结题报告
谢志娟
九、主要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出版)
2.熊生贵主编《语文(小学卷)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年出版)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大出版社2003年出版)
4.巢宗祺等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5.天笠茂著,李季泥译:《论综合学习与综合学习课程》,《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
6.叶存铃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7.杨再隋著:《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8.邢永富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电出版社)
9.蔡国英《素质教育理论与研究》(宁夏教育出版社)
10.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11.《美国的孩子这样学习》(原载于《北京教育》)
12.李信编著《中小学课堂教学概论》(东北师大出版社)
13.尹艳秋《培养“生存能力”——21世纪日本教育的基本走向》(《外国教育研究》2000、2第27卷第一期)
14.林宪生编著(《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开明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转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