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绪论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大部分教师常常采用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合理而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当然,在探索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寻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的原则和方法技巧。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英国教育学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1]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还是过程教学中的某些细微环节,都应十分重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也同样认为,想要学好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指向很重要。而在语文课堂中精彩的提问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在实际语文课堂的应用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反思自己进入课堂听课学习的感受以及自身的短暂的教学经历,我发现,有些提问教学并未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知识建构。总的来说教师提问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问题的数量过多,“满堂灌”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让人担忧,如此多的问题是否有必要,是否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疲倦和问题意识的丧失。2)教师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过大,没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课堂所提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要么问题的范围过大,学生不知所云;要么偏离教学任务,浪费教学时间;要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脱节,难以促进学生学习。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教师问: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中心思想的意思,势必导致课堂冷场。3)教师追问的行为不够,浪费了引导学生深层思考的机会。一般认为,不同的语文教师在面对同一篇教学材料时会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也就会采取不同的问题和提问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针对语文课堂提问中所发现的问题,经过思考和实际探索,我个人认为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然后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的自身特点来设计问题。问题可以不必都课前先设计好,但对于关键的问题,必须要课前仔细思考,要考虑好通过在在课堂上提问我们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思考什么?得到什么启发?提高那种能力?等等。我们一定要在备课时明确提问的目的,根据教学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提问,如复习式的提问温故知新,启发式的提问便于理解,发散式提问触类旁通等。当然,在针对教学目标提问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针对教学对象进行提问,要根据我们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进行课堂提问。例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和小学生,他们心理特点、以及思维根本不在同一层面上,对于一个相似的问题,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指点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有些教师课堂提问并未进行设计和思考,经常是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提问的层次也只停留在“对吗?”“好吗?”“是吗?”这个层面上,学生回答这类问题不需仔细认真思考,也提不起较大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感觉到课堂索然无味,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懒惰和怠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问的启发性不仅仅是指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想要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懂得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例如在《可贵的沉默》一文中我先不让学生看课文,先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记得你们的生日吗?他们是怎样为你们庆祝的?”刚开始提到生日四年级的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让他们讨论片刻,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我们当中有哪些同学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庆祝过生日的吗?”这样的两个问题,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理解这篇课文,明白课文中的学生当时的感受。

当然,启发性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中问题的设计上,还表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能够启发学生主动地想到新的问题,并且自己能够寻找答案。教学课堂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听过五年级的一位老师讲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中,老师先让学生读即便题目,然后提出问题:“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引发学生深思,进而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命桥?”“为什么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真的是桥吗?”等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学生自己经过仔细思考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动力和价值。有些老师把课堂上提问看作自己的专利,只让学生一味的“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越学越没有疑问,缺乏主体性。

     3、难易适中性原则

     “难易适中”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难,只面向优等生;也不能太简单,就连后进生也不用经过努力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太难或太容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或抑制的心理。如果一位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提出过于深奥的问题,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还回答不上来,那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即使偶尔出现简单的问题也会由于畏惧难题的心理而答不上来。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太简单的问题不用经过思考就可以轻易的回答出来,如果教师经常在课堂上提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经常不用仔细思考问题,学生就会有懒散的习惯,偶尔出现需要思考的问题也会产生畏惧心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2]这句话形象而准确的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觉,也不能让学生产生不用思考就能轻易回答的懈怠。适度的提问不但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方式。适中的提问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知识,保持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讲究提问的方法,如果提问问得恰到好处,就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来谈谈本人对课堂提问方法的看法。

1、设疑问“掀起你的盖头来”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应该知道,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份好奇心,把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看做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并以此作为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动力。例如:听过的别的老师讲一年级的课文《司马光砸缸》时,教师先播放司马光砸缸的歌曲视频,播放完之后,引出疑问:“听完了这首儿歌,你知道这首儿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很感兴趣,就像古时候的新郎在结婚前没有见过新娘一样,结婚时迫切的想要“掀起盖头”。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就是要让学生心中存有疑虑,并且很想得到答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激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是每位教师都需关注的问题。兴趣是起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那就是抓到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例如我们在讲《死海不死》一

文时,我们可以设置几个题目:一是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二是“死”与“不死”矛盾吗?三是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 ' ' 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样的连环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从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 " " 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这样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冿冿有味。所以说兴趣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兴趣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3、爬阶梯“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问,如遇到难题学会深入浅出的分析,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处发展。这种递进式提问的优势在于,它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又独特的联系,使他们感到: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探索、寻找、分析、总结出来的,并非教师“强塞”进去的。因而,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获得的知识既便于理解,易于记忆,又能灵活运用,教师只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4、重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

课堂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很快的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角度和深度,还有问题的灵活性。因此,将一个简单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提问,也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思考问题时,根据同一来源材料,以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以探求不同方向的解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的突破。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文中展现了春天的哪些景色?”学生第一个层面肯定会回答文中出现的一些春天的自然景色,回答完这层以后,教师可以再就这个问题加以重复和深化:仅仅是这些自然景色吗?学生马上会想到还有人。教师再继续设疑问:在这些人身上哪里能看到“春天”气息?学生最后能领悟:还有人身上的、像春天一样勃勃生机的活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朱自清先生要向我们展现的“春”。这几个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3]

结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寻找课堂提问中好的方法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往往能获得 " 点击关键,一问传神 " 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仔细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展现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上课才能高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议课堂提问的技巧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