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什么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什么季节  

2008-11-30 10:12:23|  分类: 学术随笔 |举报 |字号 订阅

        盛唐诗人岑参有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虽然开头提到了“八月”这样的具体季节,但是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描写又引起了读者的混乱:究竟写的是什么季节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1.诗写在阴历的八月份,这是诗中明确提到的,而且这一年是天宝十四载(可参见王素《吐鲁番文书中有关岑参的一些资料》(载《文史》第三十六辑,P185-198,陈铁民、侯中义《岑参集校注》和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这是没有疑问的。
        2.八月份是不能说成是冬天的,无论是从天文学的角度,还是气象学和气候学的角度,都不能说成是冬天。关于这一点,22楼说得非常清楚。八月份下雪只能说是“秋天下雪”,而不能说是“冬天下雪”,不管它下得有多大,也不管它降温后有多冷,都不能说成是冬天,因为那是没有根据的。青歌会的答案是冬天,那是青歌会的无知;余秋雨随声附和,那就是余秋雨的胡闹了。
        3.那么,八月份会不会下大雪?估计一般人都不会有太大的疑问,那个特殊的地方有点特殊的气候,下了点雪,不会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事情:但是八月份会不会像诗中所描写的那么冷呢?请看诗中所描写的冷吧: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散入珠帘湿罗幕”是摹写雪花飘飞的情形,这没什么;“狐裘不暖锦衾薄”以下三句好像就已经有点不太靠谱了:就一般常理来说,仲秋时节天气尚热,虽然下大雪,会冷到这个地步吗?接下来“瀚海阑干百丈冰”就更是让人吃惊和起疑:百丈的厚冰怎么可能在一场大雪之中就形成呢?何况又是在八月仲秋之时!这也就难怪人们会有些疑问了。
        起初我也有些疑惑,这寒冷彻骨的情景真的可能发生在八月份的轮台吗?但是当仔细考察了相关的文献之后,我相信这应该是真实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来自于岑参自己的诗,试引证如次:


   [1]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3]秋雪春犹下,朝风夜不休。(《北庭作》)
   [4]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第1、第2例作于同时,在九月份,其寒冷的情形与《白雪歌》近似。九月冷到了如此地步,那也绝非一日之功,八月份与九月相连,所以《白雪歌》中所写八月份的寒冷也不会是什么离谱的事吧?第3、4两例可以作为佐证:第3例是写春天,其中明确提到了“秋雪”,而且这秋雪自上一年秋天下起,一直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还未停;第4例是四月份,北庭四月份还很冷,你看那天山的雪还在濛濛地下着呢。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北庭地区的气候确实与中原地区不一样,不仅八月份下大雪是可能的,而且寒冷彻骨也是可能的。
         轮台,在北庭西四十二里,见《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轮台县,下,东至州(引者按:指庭州)四十二里。长安二年置。”
        顺便提起另一首《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这首不大被人提及的诗很可以拿来和《白雪歌》对读: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臥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引者按:天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庭都护府在天山北麓。诗中字,陈本与刘本均未注,似应读作nài,意为怎奈。)


        不但主题相似,意境相似,就是其中的语汇也十分接近,其写作时间应该和《白雪歌》同时,其中所写的大雪和寒冷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白雪歌》所写的真实性。

        试将本文的基本观点归纳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句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写的既不是春天,也不是冬天,而是秋天,是唐代北庭督护府农历八月份下雪的景象。说成冬天,无论是按天文学的标准,还是按气象学和气候学的标准,都是没有根据的。

2.诗中所写唐代北庭农历八月下雪之大、之寒以及所结冰之厚,基本上都属于事实,不算过份夸张。

 

补充说明:一个学术问题的小文会有四、五千人阅读,而且有许多人还是中学生,这是我所想不到的。当初写的时候只是想把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记下来,贴在博客,保存资料,如是而已,既没想非要给什么人看,更没想装装导师给人指点迷津。不料竟然招来了骂声,(一叹!)特缀数语于后,其余一仍其旧,留此存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leebapa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唐诗中的雪,形态万千,意境悠远,虽相隔千年,仍让人感慨万千
唐诗的雪,形态千万,意境悠久,相隔千年,感慨万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译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20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