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樟树临江大观楼 省内现存最大明清时期道台衙门
樟树临江大观楼 省内现存最大明清时期道台衙门 时间:2013-08-23 09:20 来源:江西晨报                   晨报首席记者 康婧 责任编辑∶涂晓珺  
  •          临江镇位于江西省中部的樟树市境内,在这里,赣江水汇合了来自西面的袁水,自南而北纵贯境内,从而构成一广阔的冲积平原。临江镇是旧时清江县的一部分,人们习惯将赣江流经此处的这段称为“清江”,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将清江两岸(当时分属于高安、新淦)的版土划出,另置一县,并以水为名,取名“清江县”。说到临江镇,人们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这里曾经是江西历史上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是古临江府所在地,现今,镇内还留有许多见证过当年繁华的古迹。  E+ v" I) Z0 p' f  Z

    ▲现今这座樟树临江大观楼虽然是复建的,却仍然保留了许多原版的风格和元素。

    始建于北宋
    - ^6 u" j3 u* V/ C: w6 A经历三次较大修缮) e# [: O5 I4 `7 G- p# J1 D
        临江府的称谓源自于明朝,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临江路为临江府,府治清江(今江西樟树临江镇),辖清江、新淦(今江西吉安新干县)、新喻(今江西新余渝水区)3县。至清末,改辖清江、新淦、新喻、峡江(今江西吉安峡江县)4县,于公元1913年废。
        据樟树市博物馆馆长李昆介绍,临江镇留有许多古迹,其中,“大观楼”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大观楼又名谯楼,坐落在临江镇县前街,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太平军撤出临江时,曾经被毁,仅存楼基。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复建,大观楼这个名字也是那时才被正式命名的。虽然现存的这座大观楼是复建的,但它仍然保留了许多原版的风格和元素。”李昆说。- `. f% a+ Q' G
        大观楼建成后,经历过许多次大修,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庚”大修,即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行的三次较大规模修缮。此外,大观楼在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和道光三十六年(公元1846年)也相继进行过维修。最近一次维修则是在2003年。

    城楼式建筑
  • 基台上建三层楼阁
     在临江镇居民王以楠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气派的大观楼。它是一幢城楼式建筑,底下是楼基,上有楼阁。楼基中间开有一扇大门状的门洞,来往行人由此通行。
  •     李昆告诉记者,大观楼的通高为22.4米,坐北朝南,楼基除中间通道外,均以青砖垒砌而成。基台高6.45米,宽25.6米,呈梯形状,中开两扇木制大门,纵深14.2米。在基台背面左右两侧各砌石台阶40级,通过这些台阶能够登至楼阁,台面再立通柱。% l% }# n8 @0 E+ w
        “整座大观楼有三层,均是木质结构。一层有回廊,里面分左右室和堂间。二层和三层为敞间,面积逐层递减。每层都设有腰檐,且四面灵条活窗,有板梯可以上下。屋顶为歇山顶,用泥瓦覆盖,正脊用几何对称云纹图案装饰,两端则是鱼形鸱舌脊。”李昆说,“除此之外,在脊翼角用嫔伽蹲兽装饰,在脊檩处有墨书铭文‘皇清同治拾贰年岁次癸酉仲冬谷旦’。据说当年在二层设有漏刻复壶,用以司更定时。且在正面中部原悬挂有‘临江府’竖额,为解缙所书。而在内向则悬有一块‘大观楼’木匾。”

    古时曾做望楼使用也是道台衙门旧址
  •     “听老一辈人说,原来在临江镇有许多古建筑,如庙宇、牌坊、阁楼等,且临江还是一个军事重镇,传说大观楼以前的作用就相当于瞭望塔,站在楼上能看见很远的地方。”王以楠说。在谈及大观楼的军事作用时,李昆表示,大观楼千百年来用途最多的还是作为望楼使用。
        望楼是古代战争中用于观敌瞭哨的建筑,一般都是一些楼阁或凉亭。自临江建镇后,就有“后戈庚廪之积”的说法,是驻兵囤粮要地,为兵家必争之地。赵宋建军以来,先后设兵马都监,千户所和万户府,临江汛和精兵营,“以重防守”。在清咸丰三年至七年(公元1853年~1857年),太平军曾三次攻占临江。
  •     此外,大观楼还是是省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道台衙门。据史料记载,在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至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江西布政使司和江西省均先后在临江设湖西分守道署(俗称“道台衙门”),而大观楼则是临江军、路、府署大门望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登楼远眺美景尽收
    与钟楼为伴见证历史
        这座城楼式建筑之所以名叫大观楼,与在其楼上可观风景有一定关系。“在楼上可以远眺观景。因大观楼处于袁水河畔,登楼能看见远处山峰及苍松,还有密布在附近的农舍、河上的船舶等,景色十分优美。”王以楠说。
        据说大观楼还赢得过许多文人墨客的心,楼内的维崧是宋代名臣王安石的出生地(当时他的父亲在此任临江军军判);还有大学士苏东坡的写经台;明代大臣向子湮的隐居地,宋高宗御书的“芳林”遗迹等。
        在临江镇,最高的古建筑并不是赫赫有名的大观楼,而是与其相邻的钟楼。据王以楠介绍,钟楼是2007年在原钟鼓楼建筑基址上重新修建的。高四层,每层均悬铜钟。钟楼与大观楼对峙,陪伴着大观楼经历临江镇的变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樟树”的个人简历
一千年前,宰相王安石出生在江西的这个千年古镇里
古城临江行
樟树市情简介
说说樟树市的来历
樟树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