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专业发展

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专业发展(ppt大纲)

——荆门市2009年暑假教育科研培训讲座提纲

 

沙洋县教研室  李启嘉

电子信箱:sylqj666@163.com

 

引  

·近年来,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蔚然成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 已成为学校出成绩、显特色、创品牌的基本的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

·教育科研的繁荣,与中小学领导的重视和教师广泛积极的参与密切相关。

·“校校有课题,人人写论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且得到教育行政的支持。

(一)教育科研是什么?

·教育科研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特指教育理论专家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有时,它与“教育研究”同义。

·广义:是指广大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旨在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研究,其中包括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就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育现象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遵循和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二)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

·1、“以校为本”,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实践为基础,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2、直接指向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注重解决“怎么做”,例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何提高办学水平?等。

·3、教师置身于“教育教学之中”,是教育科研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判断十分重要。

·4、“为了教育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师搞科研的三大优势

·1、教师生活在教育科研的“本源” ,即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2、教师主导教育教学过程,具有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的最佳条件。

·3、教师随时与学生紧密接触,对学生最为了解,能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教师需具备的科研素养

·1、强烈的研究意识、探索心态和钻研精神;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3、具有理论意识和理论化的策略;

·4、掌握必要的教育科研方法、手段和策略;

·5、较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五)学校教育科研的重点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对一节课、一个单元或者教材整体的研究);

·学生集体心理研究(如:班级管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德育);

·学生个案研究(如:特优生的培养、特长生的培养;发展中学生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文化的营造。

  

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大支柱

·二、教育研究的问题

·三、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四、认真进行自我反思

·五、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一、    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大支柱

 

教师专业成长:是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作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如教师人格的完善,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学风格的树立,教育境界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即教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要落实到工作真正的细节上。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

·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       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一)学会志远

·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

·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二)学会认真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

·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

·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三)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

·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

(四)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

 

·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

·据技术预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

·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

·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五)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

·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

 

·国家把新课程开发的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

 

·一名新教师要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从名师,而模仿和向老教师请教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

·而从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

·其次,主动加强自身的科研素质,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勤于思考,不断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发展。

3、教师要拥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

·教师应该将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当成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真正参与者。

·教师不要将教育教学研究“神秘化”、“贵族化”,不要将教学研究活动当作外在于自己的“附加”行为。

4、中小学及其教师的研究的定位

·当然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主要应定位于“行动研究”。

·中小学及其教师的研究特点主要应定位于:

    教研(学)即科研,

    问题即课题,

    成长即成果。

 (1 )关于教研(学)即科研

教育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研(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真正的教研(学)活动有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有效的教研(学)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

 

 (2 )关于问题即课题

·课题就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教育经验,记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是直接性问题。

·——是探索性问题。

·——是反思性问题。

 (3 )关于成长即成果

·促进了研究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其成果即有显性可编码的文字材料,也有隐性不能编码的技能经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就是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志存高远是成长过程的动力系统,他牵引着行动使之持之以恒;

·合作、学习、研究是当代教师职业状态,属于行动层面;

·推崇认真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属于意识层面,他决定行动的达及的高度。

 

·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是未来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教师只有在试图改变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改变。

 

二、教师教育研究的问题

 

(一)问题的意义

·1、问题是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2、善于提出“问题”是一种高级研究能力。

·3、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4、问题意识就是自我反思意识。

·5、提出问题就是研究的开始。

(二)问题的来源

·1、来自实践

·2、来自兴趣

·3、来自阅读

·4、来自讨论

·5、来自政策

·6、来自社会

 

(三)“教学”是充满了问题的海洋

 

·1、课程教材问题;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问题;

·3、学生学习、心理、认知、道德等问题;

·4、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问题;

·5、家庭教育问题;

·6、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师生关系问题;

·7、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问题;

·8、社区教育问题;

·9、考试问题,等等。

 

(四)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

·可行性;

·核心概念;

·操作性定义(是一种对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特征的具体化);

·符合伦理道德(不伤害被试身心健康和隐私);

·符合政治法律。不涉及民族、宗教、国防、国际关系等敏感问题。

·在选题上禁忌高(目标)大(课题)全(方位)虚(假),突出小、精、实、新。

 

(五)避免出现的问题

   1、缺乏个性,千篇一律

    2、过于陈旧,聊无新意

    3、外延宽广,无从下手

    4、脱离实际,空洞无用

    5、战线过长,事倍功半

    6、指向茫然,不知所云

 

(六)问题上升为课题

 

·学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否成为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问题是不是教育科学领域的?

·2、问题是不是尚未解决?

·3、问题是不是具有普遍意义?

·4、问题的范围、研究的任务是否明确集中?

 

(七)学校课题研究的两个趋势

·1、学校课题核心化。学校设立龙头课题、作为全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其他课题围绕龙头课题细化、延伸或拓展。例如总课题下设分课题或子课题。

·2、个人课题微型化。强调以教师个体为研究主体开展课题研究。

 

课堂研究的问题例举:

(1)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他们如何度过课堂的时间?

(2)课堂中发生了哪种互动?谁跟谁说话,说些什么?

(3)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课堂的规则是什么?他们如何管理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学生行为以及他们自己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

(5)一个学习日或一节课是什么样的,个人或小组在校外还有何相关的学习活动?

 

(6)教师对学习能力超常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措施?

(7)同一主题怎样教给不同年级的学生?

(8)当学校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或新的评价体系、采用新的作息表时,课堂有何反应?

(9)课堂决策是如何进行的?由教师?由学生?还是由双方协商进行?

(10)当学生搅乱课堂或者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时,教师会采取什么措施?

(11)我可以怎样改进我的教学?

(12)课程有没有连贯性和一致性?

 

(13)全校或同教研组教师是否持有相同的信念、期待和文化?这些学生能否理解?

(14)师生是否以相似方式感知同样的事件?

(15)当学生不理解某事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16)教师如何给学生解释一个新的主题?

(17)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中如何被监测和评价?

(18)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学习?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他们是否相互协作?

(19)学科知识的地位如何?学生可能获得什么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如果教师不知道某一特殊题材的细节时情形是怎样的?

(20)教师如何进行课堂决策?

    学生的态度问题例举:

·(1)对学科的态度(如:数学没意思,数学很难);

·(2)对学习的态度(如:能和同学一起讨论很有意思……);

·(3)对自我的态度(如:我是有用的,我很聪明……);

·(4)对自我作为学习者的态度(如:善于学习,学习不是我的事情……);

·(5)对他人的态度(如:友善地,宽以待人,助人为乐……)。

案例: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精通本学科;

·精心设计教学;

·激情(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

·友爱(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倾听(尊重学生意见);

·严格要求学生;

·参与(让学生参与备课);

·合作(教学相长);

·自我充电;

·分享教学的快乐;

·责任心。

案例: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

·校本教研制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制度,“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三位一体,是校本教研制度三大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研实际情况和需要,进一步将校本教研具体化为七个关键步骤,即问题诊断、理论引领、实践跟进、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研讨升华、行为转变。见下图:

校本教研流程图

结论:相互关系

·在以上步骤中,

·“问题诊断”是起点,

·“理论引领”是关键,

·“实践跟进”是实质,

·“同伴互助”是重要补充,

·“个人反思”是提升,

·“研讨升华”是教师心理经验的交融,

·“行为转变”是落实。

三、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一)学校教育科研

·学校教育科研是在行政号召和现实需要的背景上开展起来的,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直接解决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在教育现场展开的,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发展(开发)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二)学校教育科研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教育发展的指标(研究的效果):

·1 、受教育者发生相应的变化;

·2 、参加研究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活动能力发生相应的变化;

·3 、研究所涉及的教育活动的方式、体制、机制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学校教育科研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路线。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导入教育理论,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研究中不断总结教改经验。

(四)“教育科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

·因为,一方面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不同个体 ——学生,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

 

·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

 

·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

(五)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定位

·以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

·以微型研究为主;

·以行动研究为主;

·以校本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为主。

1、关于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辟实际途径的研究。

·应用研究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应用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

2、关于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是探求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方法和途径,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的可行性、运用性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发研究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展开知识,是将研究成果与经验加以推广和普及。

3、关于微型研究

·融“学、研、做、训”为一体的微型研究,通过建构一个教学反思情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习得一些实用的科研方法,积累一些理性经验,获得一种职业效能体验,为养成教师自主研修的习惯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微型科研是“卡拉OK”式的低耗高效的大众科研,是一种解放教师、让教师摆脱繁琐科研的简便适用捷径,是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一种实用的行动教育方式。

微型研究带来大众科研行为的根本性变化的变化

·(1)科研启动:

·                 由“假设的问题”转到“真实的对策”;

·(2)科研主体:

·                 由“统一的关注”转到“个性的选择”;

·(3)科研关注:

·                  由“校长的课题”转到“教师的课题”;

·(4)科研实施:

·                  由“模拟的研究”转到“现场的研究”;

·(5)科研要求:

·                  由“形式的求全”转到“求实和求本”;

·(6)科研路径:

·                  由“理论的科研”转到“运用的科研”。

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微型研究的“求实”、“求本” ;

·特点是:“小切口、短周期、深研究、大影响”;

·作用:使科研真实地“走近教师、走进学科、走进课堂”。

4、关于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为行动而研究

·对行动进行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者进行研究

·边行动边调整

·广泛的兼容性

 

四、认真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自我反思

·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育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教育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一) 反思的进程和阶段。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1、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2、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3、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二)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

·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

 

·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三)反思的过程

·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教师要自觉地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如通过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界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问题为何事、为何以及如何。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教师善于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

2、从各种角度审视问题

·问题明确后,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克菲乐德的观点,教师可以从四个视角去透视这些问题:

·(1)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包括回忆教师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教学的体会以及当教师后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2)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请学生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3)同事所提供的视角。请同事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发表一些中肯的意见;

·(4)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阅读一些教育文献,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此外,教师还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总体特征。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分析和把握问题,向问题的本质靠拢。

3、进行目的——手段分析

·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明确通过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从已有的知识、其他教师、各种文献中去收集相关的信息,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手段,然后对各种能实现目的的手段进行评估,从中择优选取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充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掌握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施行动

·选取行动方案后,反思性教学进入实施阶段。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在实施的时候还要不断观察和反思实施效果,并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5、总结评估

·反思性教学计划实施一个周期或阶段之后,教师要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个专业判断并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

·其中着重要对反思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评估。

·这次的总结和评估,是前一段行动的终结,也是新一轮反思性教学的前奏。

·以上五个步骤的划分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

五、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

·(二)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三)深入认识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1、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2、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二)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l、要勤于学

·教师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准备和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教育研究,不必像大学教授或教育理论专家那样要求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并直接运用理论开展教育研究,但是不等于说叙事研究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理论——

·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和智慧,

·可以熏陶人们的气质和精神,

·可以提高人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可以升华人们的思想和理念。

·因此,中小学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对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2、要敏于事

·在中小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感慨找不到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是由于教师长期忙于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各种问题缺乏敏感性,甚至变得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缘故。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事事处处留意身边的问题,关注身边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于开展探讨的话题,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学生成长个案、教师成长记录、教育教学对话、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等等。

·教育教学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成为叙事研究的话题。

3、要善于思

·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中的根本要求,因为当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的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又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需要深刻的反思。

 

·因此,感悟和反思是叙事研究的灵魂,教师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仅可以深刻地领会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要得于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甚广,主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

·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类,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类型;

·教师的工作内容有多么宽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么丰富。

 

·这样看来,教育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的确,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教育叙事研究更具有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时就更能够体现现实针对性,更能发挥创造性,这种方法也就更能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

·当然,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不是说可以任意妄为,无章可循的,它总是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和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

·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

 

·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

·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所蕴含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

·教师如果对叙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并进一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有利于推进校本科研工作。

(三)深入认识和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1、“我”的“教育叙事研究”

·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叙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

 

·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当“我”这样叙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就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

·更重要的是,当“我”这样叙述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已经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

 

·叙述的内容也就构成了“我”的可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

·这种研究报告使以往的“议论文”、“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转换为某种“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口语”化的心得体会。

·它显得更亲近读者或听众,更容易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

 

·这样一来,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就转换为由中小学教师讲述自己(“我”)的教育故事:

·第一,是我讲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行动研究的报告都可以视为一种教师的“自传”。

 

·第二,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然”的教育实践,而不是“应该”的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

 

·第三,所报告的内容往往是我参与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教育事件。

·第四,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情节性”显示为某种偶然性节外生枝,使人感觉既突然波折,又真实可靠。

·第五,采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这种归纳的研究方式使教育研究在提升相关的教育理论时显示出某种“扎根理论”的道路。

 

·教师在叙述自己的个人教育生活史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到底发生了哪些教育事件。

·这种叙述使教师开始进入“研究性教学”的境界。

·当教师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过程及其发生的教学事件时,教师可以不必盲目依赖于传统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技术。

 

2、优秀教育叙事的标准

·一个优秀的教育叙事=生动的故事+内心活动。具体讲,有如下几条:

·(1)事件真实可信;

·(2)情境典型有意义,反思深刻独到;

·(3)叙述清晰,细节描写生动,心理刻画细腻,矛盾冲突突出;

·(4)主题鲜明;

·(5)对他人有思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3、教育叙事文本表述方式

·(1)叙议式,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述教育教学中的教育事件和教育故事,并根据所叙之事发表看法,写出感悟和反思。这是教育叙事最基本的表述方式。

·(案例:在问题中生存  在问题中发展)

·(2)反思式,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也是教育叙事一种常见的表述形式。

(案例:灵动的课堂源自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3)陈述式,采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叙教育教学事件,反思和感悟寓于叙述之中。

3、教育叙事文本表述方式

·(4)比较式,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得到启发,可以是自己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可以是和别人的横向比较,目的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5)点评式,在教育叙事报告中,请人对某些环节或细节或全篇进行评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6)疑问式,阅读了别人撰写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后,对文本中某些观点或情节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与作者进行商榷和讨论。

 

·教师讲述的教学事件与教师写的教育论文相比将会发生一些变化,

·将变得有“情趣”、“活泼”、“生机盎然”;

·变得“日常”、“亲切”、“生活化”;

·变得更“动听”、“可读”、“可爱”、“令人感动”、“使人受启发”、“俏皮”、“欢快”、“美妙”、“音乐性的”、“有韵味的”、“有灵性的”、“让人心领神会的”、“引起共鸣的”。

                         

结束语: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苏霍姆林斯基

 

 

                           二00九年七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叙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本培训之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张瀚)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一般途径
教育叙事怎么写
新课程下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