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需要做科研吗?

我更像是一个感性的海边拾贝人,迎着晨风,沐浴着霞光,语文,则是深深无边的大海。

我似乎很拒绝“钻研”,那些炫目的理论术语教育概念,我总是记不住。我总觉得我会教书,能把学生的语文成绩弄上去,能为他们的中考或者高考助推一臂之力,我应该就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了。看着其他人厚厚高高的一叠叠课题论文,我总不以为然,觉得无甚用处,甚至是浪费青春消磨时光。那些时间,我用来刻写蜡纸,用来批阅试卷,用来管理班级,和学生谈话,剩下的边边角角的碎片时光,我用来听歌,看足球,和朋友聊天。我很勤奋,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

教学最初的时间就这样勤奋又心安理得地过去了。


我参加县里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了第一名。对我期望颇高的教研室徐老师等鼓励我多写教学论文,他们说未来我的路要走得更好。年轻的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嘀嘀咕咕:写那些东西有用吗?那时的我,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语文论著,没有订过一本语文教学杂志,书架上摆满的都是小说、诗歌和散文,一堆堆的磁带和CD唱片不加掩饰地泄露着我的课余生活。最重要的是,长期的文学阅读带来的相对不错的语言表现力,多多少少让我的课堂教学有着一层浪漫和情感色彩,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同事也觉得不错,我也就觉得教书就是这样一回事了。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学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于我都是很遥远的事情,或者不相干的。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人是很容易对自己产生认可感的。我很优越很兴奋地教着我的书,外面的世界我几无理会,我努力地教学,没有教研。

县里论文比赛,要我参加。


我拿起笔,望着黑漆漆的窗外,我才知道迷茫是一种什么感觉。我可以给天上的星星起着好听的名字,却不知道给自己的语文找个怎么样的定位。我这才明白,对教科研,所谓排斥,所谓拒绝,貌似潇洒有风度,其实最是孱弱和恐惧。那些我平素看不上眼的课题论文,后面该有着怎样多的专业论著的阅读和对教学的反思。最肤浅的人最不承认自己的苍白。我憋了几天,拼拼凑凑写了一篇文章,好像是写说明文的教学的,那几千字歪歪扭扭地,都像一只只瞪红的眼睛,嘲笑着我的虚弱和浅薄。这篇所谓的论文,最后得了县里的三等奖。我欣然于第一个论文比赛小奖,也就很快忘记了凑这文章的辛苦和尴尬,依旧沉醉在自己的教学步调里。哎,年轻就是这样无知。

我勤奋地教着我的课。我偶尔会去思考课堂背后的东西,理念、课标或者语文性质等等,但也就是偶然滑过,燕子飞掠湖面一样轻轻地就过去了。我开始做些杂志好文章的积累,我把一篇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复印下来,装订成册,需要的时候读读。我也买一些名家的教学论著,钱梦龙、于漪、魏书生等等。不刻意地读上几篇,我竟然也会说上几个专业的教学术语,而且是很自然地说出。我的课堂教学也在发生些细微的变化,只是那个时候,我并不知觉。我都会归结到自己的小聪明,我就带着小聪明一次次地参加教学比赛,去上县市的语文公开课。小聪明的课堂换来了一些小名气,大家都认为我会上课,我也这样想。

我还是不主动写论文,总要有人催,幸好催我的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每次县市论文比赛,我都有文章去参评。我还是需要几个晚上去思考,但我不再是拼拼凑凑的了,想写什么,能写什么,事先竟然会有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而且是有冲动感地写。和第一篇文章的惨烈孕育不同,我多少有点章法了,这是为什么,那时候我没想过。谈语文教学文本的使用的那篇《紧贴文本地面行走》获得了市教学论文比赛的一等奖,谈班级管理中的暗示法的《润物如何细无声》获得了省德育论文比赛的一等奖,教学教育案例的运用自如了许多,文章的结构清晰了许多,思考也比以前深了,我甚至还作了课题,最后也在市里获奖了。今天看来,我们这些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前线的教师,其实是有一个优势条件的,那就是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科研选题。即便是以听课、评课为例,我们也可以利用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某些研究。我的这些零零散散的文字很难说是教科研的成果,至多是我教学教育思考后的应急作业,只是不同于最初的苍白,我开始有意识地转到教学的背后去溯本探因去追问意义,我懂得了诸如“寻思与练笔”“整合与建构”“集束与辐射”这样的写作路径。我的课堂随着我的教学思考也在前行着,虽然,不是那么最自觉。

2005年下半年,浙江省第九批特级教师评选开始申报。我偷偷地对比了申报条件和自身实力:高级资格年限我满了,省里的荣誉我有了,省级以上刊物论文发表要两篇。我很羞涩地拿出仅有的两篇发表文章(都是在不显眼的省级刊物上发表),一路惊险地进入了市选名单,最后以出色的课堂教学成绩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全省最年轻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享受侥幸成功之喜悦的同时,我忘不了自己申报材料中薄薄的三两张论文复印纸页,忘不了这种无底气的教研带来的尴尬与虚弱。优秀教师,既要拿得出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又不能缺失教研方面的思考研究。单凭教好书是必然会走向教学的高原而不能有新突破的。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改的要求,你就必须让自己成为研究者,不能到了评职称什么的时候才功利地想起论文想起教科研成果。积极倡导“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藤豪斯说:“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醒我们要“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样,教师的劳动才能够给你带来乐趣,上课才不至于单调乏味。做自己课堂的思考者与研究者,从科研的角度认识教学,我不能一条腿走路。

蜕变,是因为你愿意去刺痛自己的心。


我开始静下心来读书。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阅读,就是窗子就是镜子,它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看清最真实的自己。它怡情益智,厚实我们的教育底蕴。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说也奇怪,心静了,厚厚的理论书竟然不再干枯了,最初厌烦的枯燥的教育术语也像春天的嫩草一样光鲜有生气了。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思想,王尚文老师的语感论,孙绍振老师的解读理论,王荣生老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智慧……越读我越觉得语文教学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一个个教育名家向我走来,一段段语文智慧让我咀嚼,阅读,让智力生活拒绝停滞贫乏,当你沉浸其中,这些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研读竟然妙趣横生。我又捡拾起大学学过的专业书籍,闲下来的时候就捧读几页,有时会很生疏很费力,就停下来想想,所有的文字,都像老朋友似的向我频频问候。苏霍姆林斯基、加德纳、佐藤学、李泽厚、宗白华、周国平、德波顿……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历史,读美学,当然,还有我喜爱的散文、诗歌甚至流行杂志等等。阅读,促进我的精神生长,让我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警惕着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让我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和肤浅,也让我更有信心更有精神站在语文的讲台上。我订了多份教学杂志,每一期我都做了几遍阅读,遇到深有感触或者有所质疑的,我就做好记号,多读多思。不愿自己的心与课堂是干枯的,我就必须自觉地读书。有人问我评上特级后你最大的变化,我的回答就是“我越来越爱读书”,这是真话。

我写博客,几乎每天都写,这也是一个让我自己都会感动的变化。读书,总有一些感触会积郁在心里,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记载与释放心绪的平台。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很自觉很坚持的阅读者和写作者。很多语文届的前辈都是如此,同辈中的名师王君同样笔耕不辍。河南的一位青年教师叫贾会彬的,他的博客里每月都有一期阅读记录,记下了自己这个月读过的语文教学杂志、教育论著和文学作品,并且他都会摘下笔记写一点感受,这份坚持着实让人佩服。起初的博文写作源于工作室的活动需要,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种自觉的需要,一天不写几句几段就觉得日子少了点什么。我写我的语文课堂,写我的听课感受,写我的阅读思考,写我的生活感触,山水云月,清风细雨,凡有思想,都在笔端。现代教育需要有思想的语文教师,闻千音而知声,观千剑而识器,语文教师要从广泛阅读上和专业写作上来传递自己的思想。陈日亮先生说“我即语文”,意在提醒语文老师要把自己与语文融为一体,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当前,一些中文系毕业的青年语文教师教的是语文,却说不出好话写不出好文,对文化和文学缺乏广泛的占有的兴趣,“我”的给养不足,语文的教学就明显乏力苍白,给学生做文化理解的领路人就变得相当渺茫。对于命运中的幸运而言,阅读,写作,正如点燃火炬,它照亮突然醒来的人,让我思考让我去融化。消解尘世的喧嚣与心灵的浮躁,填补知识的残缺和智慧的困惑,更为我启示精神的追求和文化的向往。很多老师,成了我博客的忠实的读者,我和他们一起在文字的海洋里沉醉痴迷,也和他们一起体悟追求语文教学的美好。我越加平和,我更懂得了敬畏和感恩。“在这样的时候,一个人会想起身/向时代,历史,宇宙说话”(马雅可夫斯基诗句),当然,我还向语文向教育说话。

这种说话,是一篇篇浸满语文教学思考的文章。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和教学论文等等,现在都是那么自觉地甚至很有冲动感地去写。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只有把“问题”当作“课题”,把“教学”当作“研究”,把“成长”当作 “成果”,选择有价值的、可行性的、实用性的教育教学素材,调查、研究、提炼、综合乃至创新,自觉思考,勤于钻研,在这样探索、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我的文章更多的是落在课上,我写课的设计与再设计,写教学的反思与总结,一堂课或者多堂课,听课或者上课,多了就有了比较和归纳,就指向语文教学的某个方向去探究去钻研。有思考就写一点,很自觉很主动,现在我是多么感谢那些语重心长的叮嘱话语。“碧波深处有珍奇”,我已经没有那种畏惧和懒惰,如读书越读越觉得自己浅薄,我写文章越写越觉得语文世界的广阔。我知道,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还有许多要去修补与完善,这更是一种真实的幸福。教师是思想者,要以自身丰富的内涵与睿智的思考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给语文给生命最真的热爱。读书也好,写作科研也好,我更追求“融”,我不希望自己去“显”去“摆”。在这越发功利躁动的教育环境里,我更加希望守得住自己的心,做一个安静的自己。

我读,我思,我写,渐渐的,课实在了,心也平静了。

纪德说:“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语文的海边,我还愿是那感性的海边拾贝人,踩着理性的步伐,为那斑斓绚丽的贝壳,消耗,燃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教科研为自己插上成长的翅膀
新学期XX中学各教研组教育科研工作思路
教作文,你准备好了吗(二)
30年教育科研心路历程
三年规划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教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