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金县(原永安)陈姓部分源源流
陈姓原为妫姓。公元前1100多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为巩固统治,分封诸侯。因遏父在伐纣中功勋卓著,又是舜帝后裔,周武王封赐陈州(即今河南淮阳地域)给遏父的儿子“妫满”作食邑、为领地。妫满即以封地陈州作国名(春秋时的十二诸侯国之一),并以国为姓,改妫姓为陈姓,陈姓由此而生。陈氏得姓始祖陈满,是舜帝的第三十四世孙,黄帝的第四十二世孙。
华夏陈氏,除“陈满”之陈外,还有另外四个来源。但,“陈满”一支是最大的一支,人口占了陈姓人口的绝大多数。紫金陈氏全部是陈满后裔。据2006年紫金县姓氏人口统计,全县陈氏共有5万多人,排行第4位。
二、迁徙史略
紫金陈姓,一源多支。自陈满(一世祖)起,传至二十世陈越,生两子:长子陈衍钊,次子陈全温。紫金陈姓,均为此两脉后人,以陈衍钊后人为众,迁入永安(今紫金,下同)的时间则大多都在明朝隆庆到清初。迁入紫金前,紫金陈氏各宗系的嫡祖先人迁徙足迹大致如下:
二十一世陈衍钊脉系。陈衍钊从河南淮阳首迁河南阳武。二迁山阳瑕丘。三迁河南郾城东(族谱称召陵)。四迁浙江长城(今称长兴)。五迁:(甲)陈叔明脉迁福建仙游县;(乙)陈叔达脉迁江西吉州黄金乡。六迁:(甲)即陈叔明脉迁江西德安常乐里太平乡艾草坪,即“义门”居址;(乙)即陈叔达脉六十七世陈大谟迁福建上杭。七迁:(甲)即陈叔明脉八十四世陈用(有谱载陈角)迁浙江温州,陈魁迁福建汀州宁化石壁寨;(乙)即陈叔达脉陈大谟后人又返迁江西泰和县柳溪村。八迁:(甲)即陈叔明脉八十五世陈鹏飞迁入惠州铁炉湖,八十九世陈梅嵩迁福建上杭溪南里古镇坪,陈梅安迁福建平和县小芦溪;(乙)即陈叔达脉八十五世陈贽迁兴宁城南“聚星第”,传至八十九世陈玑迁长乐(今五华,下同)大岭背,九十五世陈大章又迁河源;陈贽侧室金氏携一子迁东莞,其后人又返迁惠州铁炉湖。
二十一世陈全温脉系。陈全温从河南淮阳首迁浚仪(今河南开封)。二迁:四十二世陈孟琏,任河南固始县侯,定居固始,为固始陈氏开基祖。三迁:四十九世陈实迁河南召陵定居。四迁:六十一世陈元光随父入闽,征战有功,其下二十一代在福建为官,居福建漳州。五迁:八十二世陈增偕弟陈坦迁广东潮州鹳塘立居。六迁:九十三世陈必华与兄陈必富由鹳塘移居广东兴宁坪上。
三、迁入紫金概况
(一)县城明德坊宗系
九十八世陈继谟(指受姓以来,下同),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从福建平和县小芦溪霞春迁入县城明德坊开基,属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八十九世陈梅安的十世孙。陈继谟的第五世孙陈廷洋支系移居紫金城东荷树下;部分住西栅街;陈廷洁支系世居城内明德坊、部分住下厚街、西栅街、新民街;陈廷汉支系分住下厚街、文兴巷(温屋巷)、龙腾街;陈元才支系有分迁附城黄花高陂等;陈廷清支系世居明德坊,部分分迁龙窝流塘(竹子坳)。
(二)县城儒林街宗系
九十二世陈千六郎,于明末崇祯七年(1634年)从福建平和县小芦溪永福里迁入县城儒林街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后裔,陈贽的子孙。到第二世有陈大荣迁居南岭径下(现名南岭高新)立居。有第六世陈正滔迁居乌石车洞,其子陈乾益支系留居车洞,七世陈乾发再迁九和金光立居,传至十四世孙陈运清迁居惠东多祝;六世陈正捷迁瓦溪上濑鸡麻嶂及宝山开基;六世陈正璋嗣孙分别迁至蓝塘白楼子(现名蓝塘建联村)、沙塘水口围、南山等地立居;六世陈正辉、陈正崇两支迁居博罗苏陇。
(三)县城西门外井塘宗系
九十八世陈进,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从福建平和县小芦溪霞春迁入县城西门外井塘(今属附城)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八十九世陈梅安的十世孙与明德坊陈氏兄弟辈同迁入。到第四世陈奇新迁青溪嶂下立居;留居井塘支系(陈奇玉的子孙)世居附城蛇底坑,即旧名西门外井塘。另有一支系迁鹤山。
(四)县城三条巷宗系
陈国珍(总世数待考)于清朝从惠州迁入紫金县城三条巷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后裔。
(五)紫城镇河塘唇宗系
九十七世陈端元,从兴宁迁入紫城镇河塘唇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的十三世孙。祖上老辈流传:宗源来自江西泰和柳溪村。
(六)附城黄花宗系
九十八世陈宾,又名陈振南,于明朝末年从兴宁坪上来永安经商。初寓居于县城北门外坛岗坪。后其孙即一○○世陈启润、陈启芳,各自在附城黄花置产、定居并立祠,叔伯兄弟两人成为黄花的开基祖。属二十一世陈全温脉,六十一世陈元光后裔。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在黄花定居。后裔主要居住在附城黄花及紫金县城,另有部分于百多年前先后移居四川省及广西的贺县、广东中山和广宁,紫金县的黄塘车前和义容等地。近20多年有部分举家迁至惠州、深圳等地。
(七)附城新庄宗系
陈明德(总世数待考)于清康煕年间(1662~1722年)从福建汀州上杭县迁入附城新庄开基。携其祖陈斌、父陈仕敖骸骨葬永安。依其堂挂“聚星堂”推断,此宗系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后裔。
(八)白溪文坑宗系
一○三世陈法道,从长乐横陂约彭坑甲迁入附城白溪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六十三世陈叔明、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七世陈爵寿、九十世陈宗礼、九十二世陈杨里、一○○世陈永福、一○一世陈连的裔孙。
(九)乌石陶坑宗系
陈怀池(总世数待考)于明朝万历初年(1573年)从嘉应州程乡(今梅县)溪南都第三图第四里禾仓栋下鲜水塘面迁入乌石陶坑(现南岗)开基。从陈怀池为一世计起,到第四世陈荣春迁到黄塘白溪高坊开基,传至第七世陈兆高、陈兆盛又迁到临江花坑郭排。还有第四世陈子宜迁到瓦溪围澳黄姜埔立居,传至第七世陈永敏迁到瓦溪围岗开基;陈永兴迁到附城小黄花。此支系有一支系二迁到临江花坑楼下立居(未明何世);有一支系迁瓦溪九树老圩居住,属二世陈朝俊脉裔。还有世居乌石荷岗陈屋坪、南岗陶坑村属二世陈朝俊的后裔。
(十)乌石(旧名田子径)宗系
九十八世陈继应,于明朝后期(15世纪中期)从福建平和县小芦溪霞春迁入乌石田子径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九十八世陈梅安的十世孙。其后裔分布在乌石镇的乌石、龙径、岩前、升车。其第五世陈允焕迁居柏埔长圳,另五世陈允盛迁上黄沙石坝尾(今瓦溪上濑小土名右拔及墩头村竹背坑)立居。
(十一)乌石荷岗宗系
九十六世陈子瑞,从兴宁东相(旧名)迁入乌石荷岗旧称老圩坝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顼后裔,八十五世陈贽后裔。
(十二)中坝袁田宗系
九十三世陈受通,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从五华大岭背(今五华县转水镇三塘村)迁入中坝袁田下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后裔,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下延,陈玑的子孙。迁入时陈受通已老迈,创业人为其子陈祥(中坝祠堂祖牌名者)。陈祥生三子:长子陈福贞、次子陈以聪、三子陈百志。陈祥后裔有的世居袁田,有的移居凤安、南岭高新、义容汤下山,还有迁居广西等地。
(十三)中坝塔坳村学佬湾宗系
九十八世陈叠山,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福建平和县小芦溪霞春迁入中坝塔坳学佬湾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八十九世陈梅安的裔孙,与紫金县城明德坊陈继谟为兄弟。
(十四)中坝富坑宗系①
陈德忠,又名陈以敏(总世数待考),于明朝惠帝建文(1400年),从五华大岭背(今五华县转水镇三塘村)迁入中坝富坑岗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后裔,陈玑的裔孙。后裔分居富坑田背、横岭下、坑尾、车角塘等4个村落。
(十五)中坝富坑宗系②
陈星达(总世数待考)。于十九世纪初从五华长布栋岭下(小土名石牙头)迁入中坝富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陈梅嵩裔孙。
(十六)中坝富坑土围子宗系
陈子清(总世数待考),于长乐(五华)大岭背迁到中坝富坑富田自然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后裔,陈玑的裔孙。传至中坝第六代陈英、陈兰、陈邦、陈本四兄弟,有陈英子孙迁白溪岗背立居,绝大部分移住中坝中心村上东山,惯称坎下立居;陈兰子孙留居祖居中坝土围子;陈邦支系迁广东花县;陈本支系移居中坝乐平。另一分支迁中坝良庄村榕树下。
(十七)中坝广福宗系
一○三世陈法仁,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年)从长乐横陂约彭坑甲(今五华横陂黄沙坑)迁入中坝广福村品塘自然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七世陈爵寿,九十世陈宗礼,九十二世陈杨里,一○○世陈永福后裔。
(十八)水墩秋溪宗系
陈正忠(总世数待考),于明朝年间从五华大岭背迁入水墩秋溪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贽后裔,陈玑子孙。其第七世陈奕万于明末清初迁入蓝塘和睦厦楼开基建祠。陈正忠的孙子陈玉富从秋溪迁龙窝红星竹子坳开基,到其十一世陈中美再迁到上义李郊田又分迁蓝塘大村。
(十九)水墩归湖宗系
九十一世陈千三郎,从长乐大坪迁入水墩归湖开基。迁入归湖第七世有一支系分迁横坑旱埔开基。间中有家系分迁到龙窝砦头立居。
(二十)洋头九曲水宗系①
陈法宙(总世数待考),从长乐大岭背初迁彭坊河坑尾、后迁洋头九曲水开基。在九曲水定居后,间中有支系迁广西、陆河、惠东及本县的赤炮九下塘、林田、县城、洋头圩等地。此宗系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六十二世陈顼、陈贽后裔,陈玑的子孙。
(二十一)洋头九曲水宗系②
陈心化(总世数待考),从长乐安流半径迁入洋头九曲水开基。在九曲水繁衍后裔十二世,间中有分支外迁。此宗系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六十三世陈叔明、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九世陈梅嵩、九十世陈宗泰、九十三世陈秀甫、九十四世陈仲贞的后裔。
(二十二)南岭镇高新宗系
九十八世陈荫,于明朝年间从五华安流棉洋迁入南岭高新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三世陈叔明支系,八十四世陈魁后裔,八十九世陈梅嵩的十一世孙。陈荫的第三世陈本恕脉移居四川;陈本用脉移居海丰县高砂;陈本荣脉留居高步。陈本荣生三子:长子陈釡、次子陈聪、三子陈宝。他们的后裔有的世居高步,有的迁至紫金县的水墩秋溪,陆河的河田,惠东的高潭、平山,海丰的公平、赤石,海南,深圳以及江西、福建、四川等地。
(二十三)南岭东溪宗系
妣钟氏(祖考立忠未入紫金,总世数待考),约在20世纪中期从陆河南万迁入南岭东溪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六十二世陈顼,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九世陈梅嵩,九十五世陈秀甫支系。
(二十四)瓦溪洪田宗系
陈大一郎(总世数待考),明末清初从长乐(五华)大岭背迁入瓦溪洪田羊角坑开基,1990~1995年,绝大部分迁居深圳等珠三角地区。
(二十五)瓦溪上濑(塘渚)宗系
一○三世陈法聪,于明代从兴宁迁入上濑塘渚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的后裔。陈法聪生三子:陈奕悟、陈念悟、陈天悟。长子陈奕悟留居塘渚,另分一支迁九和三社坑尾,还有一支移民马来西亚。次子陈念悟支系有一支世居北坑;另分一支迁今九和幸福村,再分一支移居义容圩。三子陈天悟一支系迁至博罗。
(二十六)瓦溪上濑(高岗)宗系
陈宗贵(总世数待考)。于明朝中期宣德年间(1426~1435年)从兴宁石马甘村狗陂双溪迁入瓦溪上濑高岗陈屋坑开基,第五世玄孙陈若鹏迁至增城,陈捷鹏、陈伟鹏迁至广西;第六世陈启祥、陈润祥迁至从化。第六世陈凤珖迁至九和三社坑立居。第八世陈锦昌迁至九和寨下立居。
(二十七)瓦溪陶前宗系
陈清贞(总世数待考),于清朝雍正时(1723~1735年)从五华大埔(小土名)迁入瓦溪陶前开基,世居于此,已繁衍十一世。
(二十八)瓦溪围岗宗系
陈廷康、廷辉(兄弟两房)(总世数待考)。由陈法宾从五华横陂(旧名长乐横陂约松柏下)迁入永安中镇约双口甲苏坑里,生五子:廷玉、廷金、廷耀、廷永、廷辉。陈廷耀迁义容水尾石莫嶂;陈廷玉迁古竹赤菜;陈廷金失记;陈廷康、廷辉的后裔,有迁上黄沙约(今瓦溪镇)松山下(今围岗村)俗称老来陈。从中坝计起繁衍后裔十七世。此宗系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八十七世陈俭寿之次子后裔。
(二十九)蓝塘芙蓉坝宗系
一○一世陈斯攀,其曾祖九十八世陈继善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从福建平和县小芦溪霞春迁入永安县城寓居(为紫金一世),陈斯攀成年后,弃县城选址蓝塘芙蓉坝建祠宇定居。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八十九世陈梅安的十世孙。
(三十)蓝塘长塘宗系
陈必远(总世数待考),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东莞茶园书纸街迁入蓝塘长塘开基。六十二世陈顼后裔。有后裔迁入义容圩镇一家系。
(三十一)蓝塘柏子坝宗系
陈贵通,又名万一郎(总世数待考),于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从长乐迁入蓝塘柏子坝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后裔。开基后有其后裔支系迁蓝塘白沙塘和龙渡、罗庚湖、军粮口、和睦白文排、大村及好义镇番背角(即山背角,此支又有分迁古竹奎溪村立居)。亦有部分早年迁居广西、东莞。
(三十二)蓝塘元吉宗系
陈应麟(总世数待考),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从福建漳州龙溪迁入蓝塘元吉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后裔。
(三十三)蓝塘博雅宗系
陈鸣凤(总世数待考),于明朝正德(1506~1521年)年间,从东莞茶园水巷街迁入蓝塘博雅学薮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
(三十四)蓝塘塘田宗系
陈殿谋、殿章兄弟,于清朝嘉庆十一年(1806年),从五华迁入蓝塘塘田水背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后裔。
(三十五)凤安下石宗系
陈明溪(总世数待考),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从深圳横岗荷坳村(现名)再迁龙岗仙人岭后迁入凤安下石开基。其后人主要分布在紫金凤安和蓝塘。还有从蓝塘某支系分迁义容大同的两家系,在大同繁衍五代人。另有部分后人分迁至惠阳水口、增城中新、广西贵县、福建永定等地。
(三十六)好义宗系
一○○世陈有盛,于明末清初,从福建漳州平和县小芦溪迁入好义开基。其第三世陈应腾迁至广西梧州;第七世陈斯明、陈斯汉、陈斯建分别迁至鹤山白米田、增城鼓浪围。第四世陈国皆迁紫金县城东门。陈国皆后裔又有支系迁至石公神(即临江圩)立居。
(三十七)好义吉田宗系
(三十八)好义康围宗系(三十九)好义葫芦岗宗系(四十)好义香丝径宗系(四十一)好义上围宗系(四十二)好义黄坑宗系
上述6个好义陈氏宗系的开基祖名讳及总世数待考。均是从外省、市、县直迁好义,迁入的时间皆在数百年以上,间中有分支外迁。
(四十三)好义渡船头宗系
陈粤霖、陈粤茂(总世数待考),兄弟俩从河源密州迁入好义渡船头开基。从迁徙足迹(漳州~潮州~兴宁矮岗~河源密州)推断,此宗系属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七世陈俭寿三子陈孟三郎的后裔。陈粤茂后裔有再迁去古竹黄坳立居。
(四十四)上义宗系
陈可贤(总世数待考),从五华大岭背迁入上义丁兴角定居开基,再置业于丰窝石湖面。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后裔。
(四十五)古竹水东宗系
陈惠弼(总世数待考),从兴宁迁入古竹水东开基。其有七位孙子,其中陈君惠迁入惠阳马鞍胡须潭,其余六位孙辈世居水东故里。
(四十六)古竹锁匙街宗系
陈茂纯(总世数待考),从博罗迁入古竹锁匙街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八十二世陈让、八十四世陈公良的后裔。
(四十七)古竹潮沙宗系
陈肖溪(总世数待考),从南雄珠玑巷石井头迁入古竹潮沙陈屋村(旧称拾义村)开基。陈肖溪生四子,长子陈通世居潮沙陈屋村,生两子:长子陈德星移居石塘,次子陈锦云留居陈屋村;次子陈达迁柏塘公庄;三子陈远迁东莞茶园;四子陈庆迁江西省。陈肖溪祖辈上溯原籍为福建汀州,堂号曰“聚星堂”,故可追溯到此宗系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后裔。
(四十八)古竹四维宗系
古竹四维冷水坑陈氏从潮州迁入。从堂号曰“聚星堂”推断,此宗系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后裔。
(四十九)古竹蓼坑宗系
陈奇瑞(总世数待考),从兴宁水口迁入古竹蓼坑湖洋窝开基。从堂号曰“聚星堂”推断,此宗系属四十三世陈实后裔。
(五十)古竹平渡宗系
一○○世陈受恩,从长乐横坡大亨洞迁入古竹平渡石嘴开基。
(五十一)义容黄洞宗系
一○一世陈辉,陈辉曾迁入九树寨上村小住若干年,后其长子陈仕俊到义容黄洞开基,二子陈仕穆外迁增城。该宗系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后裔,六十三世陈叔明支系,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五世陈嵩,八十六世陈钦,八十七世陈爵寿,八十八世陈仲八郎,八十九世陈梅佐,九十世陈十一郎的后裔。
(五十二)义容桥田上田心宗系
九十五世陈奕台,从长乐迁入义容桥田上田心开基,属十七世陈留脉系,四十四世陈实后裔。
(五十三)义容桥田高岭下宗系
(名讳、总世数待考),从长乐大岭背先迁入义容东平红头石,后徙入桥田高岭下开基。后裔分支有迁居东平沙坑、义容大同及安全定居。
(五十四)义容大新宗系
(名讳、总世数待考),从长乐迁到义容大新垅底开基。后有一分支徙入东平红围定居。
(五十五)义容圩镇宗系
一○五世陈祖芬,从大埔迁入义容圩镇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六十三世陈叔明、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五世陈嵩、八十七世陈爵寿、八十八世陈仲六郎的后裔。
(五十六)义容东平宗系
陈亚云(总世数待考),由五华先迁在附城黄花小住,后迁义容东平村车砦头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六十二世陈顼后裔。
(五十七)青溪狗头嶂宗系①
陈法明(其子陈舜则始为紫金开基祖,总世数待考)。于明朝万历末期由子辈陈舜则从兴宁石马迁入青溪狗头嶂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的后裔。到其第五世陈俊山迁九和围角街定居。
(五十八)青溪狗头嶂宗系②
九十五世陈儒,从长乐道前下潭屯选迁永安,后迁林田约诸母铺田心围,再迁青溪龙田狗头嶂开基。后裔有迁外地。
(五十九)青溪青水宗系
一○三世陈法政,由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乡陈德村迁至梅县、后由其子辈再次迁至青溪雅阁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六十三世陈叔明、八十四世陈魁、八十五世陈峰、八十六世陈自强的后裔。其族内尊陈法政为开基一世,有三位孙辈迁居东莞。从第四世开始分陈毓恒、毓彝、毓性三房下延。第五世以后,有的支系分迁到义容东平车砦头,青溪联光村的善光和蒋洞。
(六十)黄塘辣寨坑(现名拔翠村)宗系
陈一龙(总世数待考),从平远石正迁入黄塘拔翠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八十四世陈魁后裔。有后裔移居外地,其二十二世有陈播、陈应中两家系移居义容东平车砦头。
(六十一)黄塘芦笛溪宗系
九十六世陈效,从河源久社陈村迁入黄塘芦笛溪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陈玑的后裔。现大部分迁至深圳等地。
(六十二)黄塘铁嶂宗系
陈云龙、陈云凤兄弟(总世数待考)。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随军伍入永安黄塘铁嶂营盘开基。该宗系人口大部分迁离故居,多数定居于惠州。
(六十三)柏埔东升陂角沙宗系
一○○世陈惠,于明朝万历元年春(1573年),从惠州铁炉湖迁入柏埔东升陂角沙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用(有载陈角)后裔。其后裔散居柏埔永丰渔潭、荷树径、鹧鸪坑、榄子角、东方格田、东升陂角沙、福田瓦厂下及迁县外等地。
(六十四)柏埔长岭宗系
九十九世陈明忠,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福建上杭溪南里古镇坪苧麻塘迁入柏埔新丰长岭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的十六世,八十九世陈梅嵩的第十一世。后裔散居柏埔南昌塘角、上白田、新丰长岭、东升石子岭、茶壶耳、猪嬷垅、上下高桥、下垅子、龙颈、小鲁社前排、合水及外迁等地。
(六十五)柏埔东升宗系
一一○世陈淦庭、陈已恩、陈已昌、陈已真之妻曾六妹,于民国九年(1910年),从五华长布栋岭下迁入柏埔东升下垅子埧下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陈梅嵩的后裔。
(六十六)柏埔复兴塘背宗系
一○○世陈凤儒,于清朝康煕十年(1671年),从河源仙塘牛岗岭迁入柏埔复兴塘背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后裔,五华大岭背陈玑的后裔,大部分留居柏埔,亦有迁移外地外省。留居祖藉者,散居小鲁石坑(又迁临江光坳,柏埔圩),复兴塘背,柏埔仓下坝等。
(六十七)柏埔群星宗系
九十七世陈尚义,(迁入时间不详),从五华大岭背迁入柏埔群星庄上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后裔,五华大岭背陈玑后裔。有迁外地。留居祖籍后裔绝大部分世居群星村。
(六十八)柏埔梅村宗系
陈元唐(总世数待考),于明朝后期(1570~1600年),从惠州铁炉湖迁入柏埔梅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六十二世陈顼支系,陈贽后裔。到其十二世:佩字辈,有十几家系迁至广西。还有其部分十四、十五世移居海外。留居祖藉的后裔散居于永丰鹧鸪坑,是第七世陈廷重的后裔。另,在黄塘白溪有一支系。大部分仍世居梅村故里。
(六十九)临江梧丰田心宗系①
陈碧锋(总世数待考),福建迁入临江梧丰田心开基。
(七十)临江梧丰田心宗系②
陈仁汉(总世数待考),五华迁入临江梧丰田心开基。
(七十一)临江梧丰田心宗系③
(名讳、总世数待考)。该宗系先迁梧丰卢村,后有分支或移斩坑、或移惠州、或移柏埔。移斩坑脉,又有分支返迁梧丰田心开基。
(七十二)临江梧丰田心(卢村)宗系
陈湛衷(总世数待考)。从河源迴龙鸭麻坑迁入临江梧丰田心卢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陈叔明支系,陈魁后裔。陈湛衷生两子:长子迁河源,次子世居卢村。
(七十三)临江梧丰斩坑宗系
九十三世(存疑待考)陈宗洪。从兴宁小土名鹞婆咀迁入临江梧丰斩坑开基,属二十一世陈衍钊脉,四十三世陈实后裔,八十五世贽公的裔孙。陈宗洪生两子,陈紫栋、陈紫云。陈紫栋外迁惠阳三思园。陈紫云后裔居斩坑。
(七十四)临江桂林宗系
因陈彩(总世数待考)带一子眷属从福建汀州入粤,选址于惠东白芒花定居,若干年后,其妻带另一子眷属从原籍福建汀州入粤寻夫,沿东江而上,在临江桂林地段上岸,见横圳地面土地肥沃,视为养生福地,遂于此驻足开基而延续至今。另有一支迁至古竹水东定居;还有一支迁河源埔前三坑定居。
(七十五)临江圩镇陈屋巷宗系
陈理尚(总世数待考),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东莞迁入临江圩镇陈屋巷开基。
(七十六)临江圩镇陈屋巷(学校路)宗系
(名讳、总世数待考),从兴宁迁入临江圩镇陈屋巷开基。从“聚星堂”的堂号推断,此宗系属四十三世陈实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和县芦溪镇姓氏渊源
中华陈氏南朝派:陈后主叔宝世家简介
陈 --- 浙江第一大姓,浙江分布概况?
漳州族谱研究三:漳州各区、市、县黄氏世系
南宋宰相陈康伯公后裔江苏滨响分支陈氏族谱
龙岩林氏族谱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