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赣鄱梅地行之宜丰县天宝下梅村

宣政分迁离堰溪远别故土居宝地

亲民偕兄立洞山方泰兴村建下梅

杭溪下梅村位于宜丰县天宝乡境内也就是处于现在的九岭山脉中段之东南缘地势由西北向南北倾斜四周群山环抱境内山峦重叠最高海拔958绿水潆绕中间形成盆地一马平川广袤开阔气候温和万物宜生山泉涌出地面这里处处小桥流水人家这么秀美的山川优良的生态婉如天堂般的美丽正是禅意在人间的显现禅宗的曹洞宗就发源于这里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方泰公从洞山桥分到杭溪立村定居取名下梅村而新民之代传子孙仍然在洞山桥称上梅村上梅村有693下梅村有585上下梅相距5里路上梅村下梅村共有1000余人1700亩土地大部分村民却都以从事竹木加工为生

2、人口迁徙

杭溪下梅村是梅福公弟23世后裔孙七三郎公分支派系始迁祖宣政公移迁祖为新民亲民两公杭溪兴村祖为方泰公属堰溪梅族三大世派中的七三郎公分支派系为七三郎公次子太绅公的代传裔孙太绅公经传油运开席世浦历宾自质天星真五深仁忠正传声家训共12代之后到宣政公时于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05乙已年携带妻子儿女一同从高安梅姓祖居地堰溪梅坊分迁到宜丰之天宝居兴娶张氏传生秀二公秀公娶天宝陈氏传生化民新民亲民三公华民公无后亲民公偕其兄新民公于元明宗顺三年1331由古宜丰治天宝移居到三十六都洞山桥村安住历经魁开佰诚礼端三世到方泰公时又于明宣宗宣德七年公元1432从洞山桥分到杭溪立村定居取名下梅村而新民之代传子孙仍然在洞山桥称上梅村

3、世亲字辈

自梅福公第22世后裔孙九伯一郎公开始到现在止已经历了1100多年的历史传承今杭溪下梅村属堰溪梅氏三派分支七三郎公分支派系世亲如今下梅堰溪梅族现有的最大的字派字辈最小的为字辈

字辈

郎公古传派字诗认祖归宗有标志

九七太运开新局堰梅代传照此规

明示宗亲尊辈次长幼分清要有序

千支同根本家族万派共源聚堰溪

4、故园旧址

旧唐书记载下梅村这个地方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耶溪兰溪西河纵贯全境群山环抱气候温和万物宜生在这样背景映衬下矗立一座梅氏宗祠”。据下梅村宗族事务理事长梅礼生介绍这个宗祠始建于明代初期属明清建筑外形古朴庄严粉墙黛瓦为砖木结构三进式前厅有一天井中厅为议事堂后厅祭祖堂后面有两井整个宗祠以此为中轴线左右配厢房为全封闭式建筑另配有厨房该祠堂曾多次重修在宜丰现为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是宜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祭拜梅福

汉书·梅福传记载梅福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大儒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梅福与当时的丞相匡衡联名谏言上书追圣人素功封其子孙”。他直接推动了汉成帝尊孔的诏命开创了历代皇帝分封孔裔的先河在南昌被人们称为首贤在宜丰与陶渊明姚勉并成为宜丰丰贤”。东汉刘秀皇帝对梅福这样一位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忠臣功高嘉封他为先贤使梅福公功德永垂千古流芳后世

梅福公最后隐居宜丰天德每日坐禅悟道成仙最后在潭山逍遥道院仙逝葬于九岭山下的逍遥道院去年由梅三明梅向如梅以如等赞助将福公墓修茸一新每年清明来自全国的梅姓子孙都到宜丰祭祀始祖梅福无念尔祖慎终追远822农历七月初一江西梅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梅飚怀着对祖先的感恩之心冒着高温酷暑77岁高龄驱车150公里带领梅礼生梅怀梅凌涛梅细生梅国如梅春芳世宗亲来到潭山镇路边逍遥道院福公墓地祭拜始祖梅福公为海内外梅氏宗亲带了一个好头人生的大根大本是祭祖呀祖宗虽远但我们不能忘记身为梅氏子孙都应祭祖报恩立身行道以此来弘扬祖先的精神唤醒更多的宗亲对祖先的认可团结宗亲以践行我梅氏宗亲的核心价值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宜丰丰韵
江西宜丰一男子砍死3人潜逃 20年后被执行死刑
宜丰县简介
【俊采星驰ll高安文苑】宜春市第35届谷雨诗会获奖作品选登
这个宜丰汉子,让河南人惦记了一百五十年
梅福(西汉南昌县尉,后成隐士,《尚书》和《谷梁春秋》专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