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使用LaTeX完成一篇论文的基本排版
LaTex是一款非常好用的论文编辑软件,在对数学式的处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有着非常多的宏包可以随时下载,可以说是一款与时俱进,永远不会过时的软件。
基本内容
LaTeX的基本语法
完成一篇LaTeX创建的简单论文
LaTeX的基本语法
\documentclass[UTF8]{ctexart} %使用中文版的article文档类型排版,并选择UTF8编码格式\usepackage{amsmath} %使用宏包,这里使用的是调用公式宏包,可以调用多个宏包\begin{document} %开始写文章文章内容 %编辑文章\end{document} %结束写文章
以上就是完成一篇LaTeX文档的基本格式。LaTeX是使用各种各样的命令来操作文档格式以及文档内容的,对于常见命令应该熟练记住,而一些不常见的命令用的时候现搜即可。
这是运行结果,源文件类型是.tex,生成文档类型是.pdf。
运行结果.png
标准文类
article:短文,评论,学术论文;无左右页区分,无章设置。对应中文类ctexart。
book:著作,学位论文;默认有左右页区分,章起右页。对应中文类ctexbook。
report:商业,科技,试验报告,默认无左右页区分,章起新页。对应中文类:ctexrep。
beamer:论文陈述幻灯片;提供多种主题式样,可方便更改幻灯片的整体风格。
常用宏包
不是必须记住,需要用哪个现查即可,列出这些是为了浏览别人的源文件时知道人家调用了哪个宏包。
amsmath 公式环境和数学命令
amssymb 数学符号生成命令
array 数组和表格制作
calc 四则运算
caption 插图和表格标题格式设置
fancyhdr 页眉页脚设置
fancyvrb 抄录格式设置
fontspec 字体选择
geometry 版面尺寸设置
graphicx 插图处理
hyperref 创建超文本链接和PDF书签
longtable 制作跨页表格
multicol 多栏排版
ntheorem 定理设置
paralist 多种列表环境
tabularx 自动设置表格列宽
titlesec 章节标题格式设置
titletoc 目录格式设置
xcolor 颜色处理
xeCJK 中日朝文字处理和字体选择
完成一篇LaTeX创建的简单论文
先将我们第一步写的代码粘贴复制过来。
\documentclass[UTF8]{ctexart} %使用中文版的article文档类型排版,并选择UTF8编码格式\usepackage{amsmath} %使用宏包,这里使用的是调用公式宏包,可以调用多个宏包\begin{document} %开始写文章文章内容 %编辑文章\end{document} %结束写文章
一篇论文最基本的是要有标题和作者等标志性的东西。我们来设置一下我们的作者名字,论文名字,以及创作时间。
\title{杂谈勾股定理} %大括号里填写标题\author{张三} %大括号里填写作者姓名\date{\today} %大括号里填写\today会自动生成当前的日期\maketitle %我们写了以上内容以后一定要添加这个,制作标题,否则上面的内容都是无效的。
现在我们将上述内容填充到我们的框架里。
\documentclass[UTF8]{ctexart} %使用中文版的article文档类型排版,并选择UTF8编码格式\usepackage{amsmath} %使用宏包,这里使用的是调用公式宏包,可以调用多个宏包\begin{document} %开始写文章\title{杂谈勾股定理} %大括号里填写标题\author{张三} %大括号里填写作者姓名\date{\today} %大括号里填写\today会自动生成当前的日期\maketitle %我们写了以上内容以后一定要添加这个,制作标题,否则上面的内容都是无效的。\end{document} %结束写文章
也可以将姓名标题填到\begin{document}的上面,将\maketitle放在\begin{document}的下面,效果一样。
看一下运行效果:
运行结果.png
下面我们来给论文添加摘要部分
\begin{abstract} %摘要部分\small\centering这是一篇关于勾股定理的小论文。&\small 是使用缩小字体,\centering是使内容居中\end{abstract}
在latex中摘要,后记,目录之类的内容只需在\begin的大括号中添加相关英文即可。
来看一下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png
我们发现还没有目录,我们来添加一个目录
\tableofcontents %表示目录部分开始\section{勾股定理在古代} %目录的前缀页面都会自动排版不需要手动排版\section{勾股定理的近代形式}\addcontentsline{toc}{section}{参考文献} %用来添加文献的标准方式\section{附录} %要写的附录
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png
接下来我们来分别填写每一个小结的内容
来填写第一节
\usepackage{graphicx} %我们先添加宏包插图,方便接下来添加图片
\label{sec:ancient} %这是添加书签的命令,一会儿要用到\small西方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将勾股定理的发现归功于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cite{Kline}。该学派得到了一个法则,可以求出可排成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三元数组。毕达哥拉斯学派没有书面著作,该定理的严格表述和证明则见于欧几里得\footnote{欧几里得,公元前 330——275 年。}《几何原本》的命题47:“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正方形等于两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之和。”证明是用面积做的。\%这里cite{Kline}是为了一会添加引用文献标记用的,\footnote是在文章下面自动添加注释的命令,换行可以使用空一行的方法。\small 我国《周髀算经》载商高(约公元前12世纪)答周公问:\footnotesize\centering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这里调整字体并使字体居中\small 又载陈子(公元前 7——6 世纪)答荣方问:\footnotesize\centering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开方而除之,得邪至日。\small 较古希腊更早。后者已经明确道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图\ref{fig:xiantu}是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明\cite{quanjing} %\ref{fig:xiantu}用于读取标签xiantu,cite用于引用参考文献quanjing\begin{figure}[!ht]\centering %添加图片环境的配置\includegraphics[scale=0.5]{xiantu.jpg} %添加图片,图片文件名为xiantu.jpg\caption{宋赵爽在《周髀算经》注中作的弦图(仿制),该图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个极具对称美的证明。\label{fig:xiantu}} %在图片下面的文字说明\end{figure}
看一下运行结果:
运行.png
运行.png
我们来编写第二节
要在最开始添加
\usepackage{amsmath} %使用宏包,这里使用的是调用公式宏包,可以调用多个宏包\newtheorem{thm}{定理} %定义标题为定理的定理类环境thm\newcommand\degree{^\circ} %定义新命令degree
接下来写正文:
\begin{thm}[\small勾股定理] %开始定理环境\small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腰的平方和。\small 可以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ngle C=90\degree$,则有 %$$之间为数学表达式的书写地方,我们定义的degree是为了写度数符号的。\begin{equation}\label{eq:gougu} %开始单行公式环境equation,并添加了书签gougu\small AB^2=BC^2+AC^2.\end{equation}\end{thm}\small 满足式 \eqref{eq:gougu} 的整数称为\emph{勾股数}。第 \ref{sec:ancient} 节所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得到的三元数就是勾股数。下表给出一些较小的勾股数:%\eqref{eq:gougu}读入书签gougu;emph强调勾股数,ref读入书签ancient\vspace{3mm} %空一行\begin{tabular}{|c|c|c|}\hline %开始表格环境,{|c|c|c|}表示文字居中的三列,\hline...\hline表述画两条并排的水平线。\hline必须用于首行之前或者换行命令之后。\small直角边$a$&直角边$b$&斜边$c$\\\hline %&是数据分割符号3&4&5\\\hline5&12&13\\\hline\end{tabular}\small($a^2+b^2=c^2$)
看一下运行结果:
运行.png
书写附录和文献
\begin{thebibliography}{99} %参考文献开始\bibitem{1}失野健太郎.几何的有名定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考文献1\bibitem{quanjing}曲安金.商高、赵爽与刘辉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数学传播,20(3),1998. %参考文献2\bibitem{Kline}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end{thebibliography}\addcontentsline{toc}{section}{参考文献}\begin{appendix} %附录开始\section{附录}\small 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国外也称百牛定理。\end{appendix}
这些就是一些常用的命令和单词了。来看一下结果:
运行.png
好至此为止你已经掌握了用latex创建文档的一些规律,但是更好的使用技巧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来看一下完整程序代码:
\documentclass[UTF8]{ctexart} %使用中文版的article文档类型排版,并选择UTF8编码格式\usepackage{amsmath} %使用宏包,这里使用的是调用公式宏包,可以调用多个宏包\usepackage{graphicx}\newtheorem{thm}{定理}\newcommand\degree{^\circ} \begin{document} %开始写文章\title{杂谈勾股定理} %大括号里填写标题\author{张三} %大括号里填写作者姓名\date{\today} %大括号里填写\today会自动生成当前的日期\maketitle %我们写了以上内容以后一定要添加这个,制作标题,否则上面的内容都是无效的。\begin{abstract} %摘要部分\small\centering这是一篇关于勾股定理的小论文。\end{abstract}\tableofcontents %表示目录部分开始\section{勾股定理在古代} %目录的前缀页面都会自动排版不需要手动排版\label{sec:ancient}\small西方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将勾股定理的发现归功于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cite{Kline}。该学派得到了一个法则,可以求出可排成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三元数组。毕达哥拉斯学派没有书面著作,该定理的严格表述和证明则见于欧几里得\footnote{欧几里得,公元前 330——275 年。}《几何原本》的命题47:“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正方形等于两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之和。”证明是用面积做的。\small 我国《周髀算经》载商高(约公元前12世纪)答周公问:\footnotesize\centering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small 又载陈子(公元前 7——6 世纪)答荣方问:\footnotesize\centering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开方而除之,得邪至日。\small 较古希腊更早。后者已经明确道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图\ref{fig:xiantu}是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一种证明\cite{quanjing}\begin{figure}[!ht]\centering\includegraphics[scale=0.5]{xiantu.jpg}\caption{\zihao{-5}\kaishu 宋赵爽在《周髀算经》注中作的弦图(仿制),该图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个极具对称美的证明。\label{fig:xiantu}}\end{figure}\section{勾股定理的近代形式}\begin{thm}[\small勾股定理]\small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腰的平方和。\small 可以用符号语言表述为:设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ngle C=90\degree$,则有\begin{equation}\label{eq:gougu}\small AB^2=BC^2+AC^2.\end{equation}\end{thm}\small 满足式 \eqref{eq:gougu} 的整数称为\emph{勾股数}。第 \ref{sec:ancient} 节所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得到的三元数就是勾股数。下表给出一些较小的勾股数:\vspace{3mm}\begin{tabular}{|c|c|c|}\hline\small直角边$a$&直角边$b$&斜边$c$\\\hline3&4&5\\\hline5&12&13\\\hline\end{tabular}\small($a^2+b^2=c^2$)\begin{thebibliography}{99} %参考文献开始\bibitem{1}失野健太郎.几何的有名定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考文献1\bibitem{quanjing}曲安金.商高、赵爽与刘辉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数学传播,20(3),1998. %参考文献2\bibitem{Kline}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end{thebibliography}\addcontentsline{toc}{section}{参考文献}\begin{appendix} %附录开始\section{附录}\small 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国外也称百牛定理。\end{appendix}\end{document} %结束写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LaTeX新人教程,30分钟从完全陌生到基本入门
latex 让表格中的单元格换行
学术写作利器——LATAX入门教程
Latex排版全解
LaTeX 表格内单元格内容强制换行
LaTeX模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