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到广东仅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海南,我国陆地面积第二大岛屿,3.5万平方公里,人口935万,GDP生产总值4833亿,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省会海口,简称琼,属热带季风性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气候湿润,景色宜人,著名景点有天涯海角、万绿园、铜鼓岭、日月湾、五指山、分界洲岛等等,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省,由海南岛和三大群岛及附属岛屿组成,历史悠久。

广东,我国经济第一大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1346万,GDP生产总值107671亿,省会广州,简称粤,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丰沛,著名景点有罗浮山、丹霞山、雁南飞、华侨城、白云山、观澜湖等等,位于中国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公里,居全国第一位,由珠江三角洲、潮州平原、雷州半岛和附近沿海上千个岛屿组成,历史久远。

而广东省与海南省一海之隔,中间为琼州海峡,又叫雷州海峡,海南因琼州海峡而得名,而雷州半岛又赋予了雷州海峡的名字。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平均宽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面积24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14米。琼州海峡连接南海的北部湾和东部海域,是广东省、海南省的自然分界,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之一。

有些人提出,既然我国能修建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而海南省到广东省最短距离仅仅18公里,为何现在还在轮渡运输,为何不建造一座跨海大桥,发展交通,方便两地快速往来,提高经济发展呢?该工程其实在前些年,有些人提出的什么经济、技术难题,但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项目已不是什么问题,工程施工中也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我们有胶州湾大桥、钱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成功先例了。之所以迟迟未修建该大桥,其实原因很简单,从经济角度、海峡地质条件、周围气候环境因素等等有直间的关系。

第一、经济角度因素

2019年,我国GDP生产总值为100万亿人民币,对于建设琼州海峡大桥或隧道,有西线、中线、东线等方案,预算投资大约为1400亿人民币,对于我国经济实力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跨海大桥建成后,开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列车通行也将压缩在10分钟以内,相对于轮渡来说,节约了相当长的时间,提高了通过率。但是对于跨海大桥的建设来说,“一厢情愿”是不行的,海南省作为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岛屿,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的愿望是极其迫切的。但是对于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来说,需求没有那么强烈,从两省GDP可以看出,广东省GDP为107671亿,而海南省仅为4833亿,仅排名全国31省份中第28位,仅比西藏、青海、宁夏靠前。而海南省为旅游性城市为主,重工业较少,多以水产养殖和水果为外销为经济支柱,轮渡和空运完全可以满足运输需求;而全国各地旅客去海南旅游,选择交通工具飞机是最为经济实惠、快捷方便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建设,投资大,收回成本时间长,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而且没有“渤海跨海工程”等迫切,因此导致该工程一推再推,但迟早要施工修建的。

第二、海峡地质条件因素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虽然距离仅18公里左右,不及“港珠澳大桥”工程的三分之一,但是琼州海峡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14米,而且海峡以盆地形式存在,南北大陆架地形较高,中间为“U”型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施工难度较大。“港珠澳大桥”工程最大深度为48米,这已经是沉管深度极限,建设难度相当大,据不完全统计,港珠澳大桥创下了8个“世界之最”,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琼州海峡,不管是沉管或者架设桥梁,114米的极限高度是很难逾越的,而世界上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最大深度也仅有75米左右。还有一点,琼州海峡内没有岛屿,想修建隧道或架桥没有“着力点”。

第三、气候环境因素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所处位置,自然灾害频发,正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且经常有台风“袭扰”,风力有时达15级以上,尤其每年的8至10月份;海峡内海流较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由东向西流速较大,冲击力较强,形成了一个潮流深槽等等,也导致施工难度增大。

当然,“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迟迟未动工,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开工建设,只是迟早的事情。谢谢阅读。

首先纠正一下,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海面最窄距离是19.4公里,不是9公里。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方案已被否决。

并非不造,跨海大桥方案早在2008年就已提出,在三种方案中选择了西线方案,即起始点分别是徐闻和澄迈,采用线索桥结构。但是该方案在2010年时被否决。因为琼州海峡最窄处虽不到20公里,但该处海底地形较为复杂,且两个衔接点距离市区较远,故只能选择距离更远的西线,可是此举不仅跨距变大,而且桥体结构也更复杂,同期陆路延伸段公路里程也将增加很多,导致建设成本骤增。

建桥之后负面影响也经过了论证,因为此处多雾、多有大风天气,对桥面通行车辆有较大影响,如果为了不影响船只通行,桥面需要离海平面较高,这在台风多发地是不安全的选择。多方面权衡之后,跨海大桥方案被否决,转而选择其他连接方式。

海底隧道工程方案基本确定。

既然跨海大桥被否决,那么海底隧道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且这能够充分利用琼州海峡平均水深优势。能够选择距离市区更近的衔接点进行建造。

如今海底隧道建设技术成熟,建成后也不会对海面通航构成任何影响,车辆通行也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2019年6月10日,工程院宣布琼州海峡隧道前期工程技术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至此,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方案基本定型,只待最终结果出炉后的开工时间确定。

通车后的重大意义。

海南如今被赋予了很高的定位,珠三角如今也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强强联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故而陆路交通的衔接对于两端都是非常重要的。

每年长假,往来广东和海南的轮渡络绎不绝,依然无法满足客流和车流。这说明了人气和潜力是受到交通制约的。未来如果隧道通车,甚至是带轨道交通的话,那么两端的繁荣度必将迈上新台阶。

此举不仅是将两个充满期待的陆路连接,更是一项令世界瞠目的伟大工程,中国基建将再次站在世界之巅。

如果非要在广东和海南之间建造一座跨海大桥的话,那一定会造在琼州海峡这里,因为琼州南北平均宽度近30公里,是广东和海南最接近的地方,在琼州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是最经济的一个方案,而且这个方案上到地方政府层面都曾经不止一次的有人提出过,遗憾地是方案至今没有开始实施,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琼州海峡是中国的三大海峡之一,东西长度约80公里,南北平均宽度近30公里,不仅是沟通北部湾和南海中、东部的海上走廊,同时也是广东雷州半岛至海南岛和越南等地的海上交通捷径。

首先,国家把海南岛发展定位为一个生态岛——“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旅游业才是海南的支柱产业,生态战略是海南的根本战略,这也是海南社会已经基本形成的共识,中央是绝对不会允许环境污染这种事儿发生在海南岛上的,假如国家和民族因为生态危机退无可退,那么海南就是安身立命的最后地点。所以海南岛上现在包括今后是不会有太多的工业企业,这就决定了海南岛和中国大陆之间就不需要也不会有繁忙的工业物流,因此建设跨海大桥也就并非迫在眉睫之事了,至少琼州海峡大桥的建成后经济利益不会像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以及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那么诱人。至于旅游的客流运输,靠航空和船舶航运就足够了。这个是主因。

其次,是地质条件因素。琼州海峡海水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深度达到了114米,给造桥带来了极大的技术难度。而且琼州海峡附近属于地震活跃区域,海峡区内海流较强,海流自西向东流动,流速大,其他季节均由东向西流动,流速小,夏季西南季风盛行……种种复杂地理因素虽然不会让造桥变成不可能的任务,但是会大大增大建设投资。之前人们对琼州海峡大桥建设投资的估算为1400亿元人民币,这比目前世界第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总投资还多。

如果海南建跨海大桥,來往是很方便,但某種程度上也是破壞了海南的生態。我个人倾向于禁止开发海南,因为全国就一个最好空气的省份了,一开发,内陆的人就都进来了,然后房地产房价高,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要买1万一平方米的房,消费又高,收入低。据说,海南工资平均也就在3000-5000元,跟不上物价上涨,不如还海南一个原生态的家园,留下一片没有污染的净土!

据悉,由铁道部和广东、交通运输部、海南两省共同组织编制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报告》目前已经完成,报告确定以建设连接广东省徐闻县灯楼角和海南省澄迈县道伦角公路、铁路两用桥,这作为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首选方案。琼州海峡跨海大桥争取在2017年能够开工建设大桥、2025年建成通车。

在中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琼州海峡因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得名,与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并称为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它属于我国的南海,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呈东西向延伸,长约80公里,宽20—40公里,最窄处18公里,面积0.2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深度114米。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周高中低,为北东一南西向狭长矩形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东、西两口地势平坦,水深较浅。海峡区内海流较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海流自西向东流动,流速大,其他季节均由东向西流动,流速小。

海峡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琼州海峡南岸南渡江三角洲突出于海峡中,其突出点成为海峡南岸东端的岬角,后海至天尾间的礁石群便成为南岸西端的岬角,北岸西端的突出点为灯楼角,东端的突出点为排尾角。琼州海峡与渤海海峡、台湾海峡比较,有四点相异之处:一是地理纬度低;二是岛屿与半岛之间的水道;三是海峡海底地形是一个潮流深槽;四是海峡中没有岛屿。琼州海峡连通北部湾和珠江口外海域,是海南省和广东省的自然分界。

首选西线方案连接广东省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灯楼角和海南省澄迈县道伦角。跨海大桥分上下两层,铁路桥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公路桥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大桥建成后,驾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据透露,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和广东、海南两省共同组织编制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报告》中,专家们通过对13种工程方案进行了研究比选后,确定以建设连接广东省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灯楼角和海南省澄迈县道伦角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也就是西线方案作为琼州海峡跨海工程的首选方案进行重点研究。

专家们认为,首选西线方案是因为选该方案建桥所跨的海底较平坦,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施工技术较为成熟,照此方案,大桥跨海部分长度将达26.3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新建成的青岛海湾大桥和杭州湾大桥。

现在,对琼州海峡建桥或建隧道基本上分为两种,支持和反对的,反对的人大部分只能说为海运及其他既得利益者说话,从来没有为如何更快发展海南经济和提高海南人民收入着想!!海南因为孤悬海外,交通不便致使人流和物流极度不便,轮渡的高收费和低效率大大推高了海南的物价,也严重阻碍了海南对接珠三角经济的步伐。现代社会,物流的速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这简单的道理大家不是不懂,如果没有我国高速公路的全面建设,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会这么快,互联网电商的崛起是建立在高速公路全面贯通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物流速度加快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今,北部湾经济圈做为国家战略,连接粤桂琼三省,而广西做为北部湾经济圈打造连接东南亚经济的桥头堡,经济势必蒸蒸日上,海南已落后沿海地区太多,如果再不奋起直追,经济永远都将全国垫底,永难有起色之日!很简单的道理,资源都是向发达地区或大城市集中的,所以你越落后国家就越不重视你!海南要发展快,就必须提高人流和物流进出速度,而没桥和隧道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利国却不利民?论证近50年,为何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始终没有下文?
[新闻] 等待了6500万年 相逢在琼州海峡通道   
千年征服琼州海峡之梦(四)——琼州海峡交通变迁的历程
地理大探索,琼州海峡为什么没有建跨海大桥?你想不到的理由
我国的三大海峡,为什么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最有可能先修建?
粤海铁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