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道这15个症状,98%的心梗都不会被延误!

目前,我国约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约250万。心肌梗死发生时,中国六成患者表现为前胸部剧痛、大汗淋漓,其次是胸闷、心梗引起的身体其他部位的放射痛。持续性胸痛及大汗是最常见和典型的临床症状。但中国近半数的≥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持续胸痛和大汗的典型临床症状。近1/5的患者心肌梗死前存在诱因,而且年轻患者更常见。

中国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 Registry)研究显示,在14 8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症状出现的比例依次为:

  1. 持续性前胸剧痛(包括胸骨后及颈咽部)占66.4%;

  2. 大汗占63.8%;

  3. 胸闷占37.5%;

  4. 放射痛(包括左上肢、右上肢及肩部)占32.3%;

  5. 恶心或呕吐占27.8%;

  6. 气短占22.4%;

  7. 乏力占17.8%;

  8. 心悸占13.5%;

  9. 烦躁占4.2%;

  10. 短时心绞痛多次发作占3.7%;

  11. 持续后背痛占2.8%;

  12. 黑矇或晕厥占2.7%;

  13. 持续上腹痛占2.5%;

  14. 牙或下颌疼痛占1.2%;

  15. 大小便失禁占0.4%。

而无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仅占2%左右。

根据年龄将14 854例患者分为4组:<55岁组(3 950例);55~64岁组(4="" 361例);65~74岁组(3="" 759例);≥75岁组(2="">

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持续前胸剧痛、大汗和放射痛的比例减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出现气短、持续上腹痛及大小便失禁的比例,各组之间差异明显;而各年龄组间出现胸闷、恶心或呕吐、乏力、心悸、烦躁、短时心绞痛多次发作、持续后背痛、黑矇或晕厥、持续牙或下颌关节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中国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指明确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直接诱因,如体力应激、情绪应激、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创伤和手术等。

  • 体力应激指过度体力活动或消耗,包括剧烈运动或运动量骤增、旅途劳顿及工作过度疲劳;

  • 精神应激指精神刺激或压力,包括生气、着急、极度高兴、极度悲伤、噩梦惊吓和精神紧张;

  • 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指与平时相比过度饱餐、高脂饮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夜间过度娱乐及过度用力排便。

在14 8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有2 879例(19.4%)患者存在明确的心肌梗死诱因。诱发因素的比例依次为:

  • 体力应激占48.5%;

  • 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占14.0%;

  • 精神应激占10.6%;

  • 天气或环境骤变占5.5%;

  • 疾病或手术或创伤占3.9%。

有诱发因素的比例<>

随着年龄的增加,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下降,而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或手术或创伤的比例增加,各组之间差异显著;体力应激的比例差异也明显;而精神应激的比例在各年龄组间无差异。

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典型心肌梗死症状(持续胸痛和大汗)的比例逐渐降低,而气短、持续上腹痛等不典型症状的比例增加。尤其是≥75岁的患者,近半数无胸痛症状。

研究表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与国外不尽相同,中国患者大汗的比例高于国外患者。

研究表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平均为210 min,而年轻患者则为155 min,这与老年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有直接关系。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的原因可能包括:

  • 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的概率高,合并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较多,与心肌梗死症状相互影响,导致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甚至被掩盖;

  • 老年患者缺血导致的神经中枢、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引起感觉减退和痛阈升高;

  • 老年患者的认知及表达能力下降,不能准确感知心肌梗死症状,甚至在就诊时不能准确表达不适症状,导致治疗延误,甚至漏诊;

  • 老年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重,多支病变更常见,心肌梗死前常有反复心绞痛发作,而缺血预适应可导致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发因素不同。年轻患者体力应激、近期过度不良生活方式常见,而老年患者天气或环境骤变、疾病或手术或创伤的比例较高。

研究显示,中国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其中需要重视的心肌梗死诱因是大量饮酒,占<>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逐年增加。与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大,且较为不典型,诱发因素也不相同。研究显示,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患者的病死率是典型患者的2倍。

希望以上关于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能为大家尽早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参考。

心肌梗死的原因

如果心脏部分区域内的血液流动受阻(通常由血栓造成),就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因脂类、胆固醇或其他物质沉积形成脂斑,使得向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血管逐渐增厚变硬。

当脂斑破裂形成血栓时,流向心脏的血液受阻,就会引起心脏病发作。依靠这条动脉血管供血的心肌将逐渐死亡。动脉阻塞时间越长,心肌受损越大。

一旦该块心肌死亡,就会造成永久性的心脏损害。

如何降低心梗的风险

即便您患有心脏病,也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改善心脏的健康状况。与医疗护理人员通力合作,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 不要吸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 如果患有高血压,应进行治疗;

  • 健康饮食,选用低饱和脂肪、低反式脂肪和低钠(盐)的食物;

  •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

  • 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重;

  • 如果有糖尿病,则要控制好血糖;

  • 定期去医院检查;

  • 严格按照处方服药。

资料来源:

伏蕊, 杨跃进, 窦克非, 等. 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 4 ): 298-302.

http://zs.heart.or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最可怕的症状
【心资讯】国人心梗症状有这些特点!
提醒丨天气渐热,别把心梗当中暑
中国仅43%心梗患者认为症状与心脏有关,知道心梗症状是救命第一要务
心梗防治,这些先兆和误区你知道吗?
国人心肌梗死的8大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