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对高中体育“普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对高中体育“普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陈祖明 兰鲲 卓佳康

  
(古田县第一中学 福建 古田 352200)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课程理念。为我们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机会。三年来,我校以深入教学研究为基础,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受益为出发点,本着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的基本思路,就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评价等诸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普修与选修; 教学模式; 终身体育; 能力;成效;

  1前言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中对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在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只强调动作统一、秩序规范,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地安排进行练习“容器”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同一教学班里的学生,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学生喜欢体育锻炼,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因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效果。

  体育课程改革提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改变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脱离学生实质需要的现状,合理安排教材,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掌握体育锻炼中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知识与方法,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体育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二项体育“专项技术”。 “普修与选修”相结合的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操作性,适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相吻合,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模式范例,它形成和发展,将有利推动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技能、运动兴趣、创造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 研究的对象、时间与方法

  
2、1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古田一中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段8—14班实验班,学生共396人(其中男生244人,女生152人),以高一年段1—7班为对照组(其中男生232人, 女生186 人)。8~14班采用行政班、选修教学,1~7班按传统教学。

  2、2本课题研究的时间2004年9月---2007年5月。

  23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2、3、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搜集近年来有关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有关资料,学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悟作为本课题观点依托和思路借鉴的内容。

  2、3、2问卷调查法。从学生感兴趣项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情况等方面设计问卷。实验中发问卷814份,回收796份,有效率97.78%,实验后发问卷814份,回收783份,有效率96.19%。

  2、3、3行动研究法。 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制订实施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在行动过程中,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详细的记录,从而全面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2、3、4观察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详细的记录,从而全面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2、3、5专家咨询法 研究过程中通过向专家和有经验教师请教,进一步修正和改进实施方案。

  3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想

  
3、1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健康第一,加强体育教育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育人为最终目标,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3、2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要使学校体育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气氛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强健,技能得到发展,并为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是传授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将学生的良好体魄、良好心理个性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我们认为一是要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二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体育兴趣等素质。三是提高学生的社会人文素质、体育文化方面的基本素质,使学校体育教育真正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服务。

  3、3在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下,以运动项目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系统地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毕业时能掌握一、二项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 课题研究的内容

  
4、1 本课题研究方向是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经验的的桥梁,是主导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教学模式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一种教育思想,便于为人们掌握和运用,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指导、预见和改进教学过程,又要为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能力,构建现代体育课课教学模式,是当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求。

  4 、2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实施“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教学途径和基本特征;选修内容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地位和对学生确立终身体育思想的功能;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机制等。高中体育“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42.1操作体系研究。构建“班级与小组、普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组织教法、选修时间安排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在同一课中从事不同项目教学,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通过高中阶段三年的体育学习形成运动专长。每个专项小组根据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分成强、中、弱有针对性的教学。单元学习前建立起点,单元学习中分层递进的组织形式。

  4.2.2单元设置研究。根据我校师资、场地情况设计课程模块,内容从水平五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中选修,按校本教材。篮球设(基本技术1;基本技术2;基本战术1;基本战术2四个模块)。排球设 (基本技术1;基本技术2;基本战术1;基本战术2四个模块) 。田径(短距离跑、接力跑、中长距离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三个模块)。乒乓球设(基本技术1;基本技术2二个模块)。羽毛球设(基本技术1;基本技术2二个模块)。每个模块学习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2.3评价体系的研究。实行学分制,学生每完成一个单元(18学时)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1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在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中,高一、高二年级必修9学分,高三年必修2学分,高中学段合计11学分。学生修满11学分且体质健康测试合格即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4.3以普修为前提,扩大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层面,夯实体育基本技能,以专项选修教学内容为媒介,引发、释放和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鉴赏能力,增加学生体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打下基础。

  4.4开发学生的自然属性,培养学生自发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所需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抓好“提高”,加强对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使其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术,为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从思想到实践奠定基础

  5 课题研究的措施与策略

  
5.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根本目标。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是搞好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我们通过每周2学时的教研活动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相互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科研合力。

  5.2普修与选修的关系,选修(专项)内容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在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做到人人都有专项,个个都有特长,但专项的开发离不开体育基本技能的培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以全面发展为前提,根据学校实际做好体育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的普修教学,达到以普及抓提高,以提高促普及,真正将终身体育的思想成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5、3 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无论是普修或是选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加强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并渗透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同时,将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起的积极因素延伸到课外,养成自觉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实验目的。

  5、4协调好普修内容和选修教学关系。每一节普修教学都结合一定的选修内容,做到以选修带普修,以普修促选修。高一年级选修课开设有:篮球(基本技术、组合技术、防守战术、进攻战术);排球(基本技术、组合技术、防守战术、教学比赛);田径(跳高、跳远、短跑、三级跳远、铅球),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攻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高二年级选修课开设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

  5、5协调好教学内容的轮换。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与能力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体育意识、知识、体育能力的实际情况,在实验的第一阶段(高一年级),采用普修为主选修为辅,每节课拿出1/3时间选修,普修内容随着场地的轮换而进行换教材,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项体育基本技能,培养广泛的运动兴趣和自觉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验的第二阶段(高二年级),采用选修为主为辅普修为辅,每节课选修时间2/3,其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从知识、技能、技巧进行专门的学习,并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发展特长,优化个性,使其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5.6在“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以“小组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策略,的目是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自主性、发展和体验,分析和判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专项”技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传授和接受知识高效率,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激发学生的内在因素。采用多种激励措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从内心理解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题研究的成果

  
6、1形成了“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年来,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改革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法、评价等方面入手,对“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思想、实施的措施和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它适合当前课改的要求,适合高中体育的教学模式,体现教育改革的精神,符合体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普修与选修”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二项运动技能,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6、2学生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在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前测表明,两个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实验前男女生体质测试比较(表1) 实验组 对照组

  项目 N X S X S 差值 T P 身 高 男 120 166.16 6.08 166.07 6.04 0.09 0.115 >0.05.

  女 120 157.80 5.73 157.98 5.73 -0.18 -0.243 > 0.05

  体 重 男 120 55.89 8.87 55.56 8.75 0.33 0.290 > 0.05

  女 120 49.59 8.42 49.79 8.47 -0.20 -0.183 >0.05

  肺活量 男 120 3492.36 585.76 3546.07 587.33 -53.71 -0.709 >0.05

  女 120 2262.23 586.11 2283.78 590.84 -21.55 -0.284 > 0.05

  50米( 50米 男 120 7.54 0.46 7.52 0.41 0.02 0.356 >0.05

  女 120 8.31 0.49 8.33 0.51 -0.02 -0.310 >0.05

  1000米 男 120 229.91 16.10 228.43 17.53 -1.48 0.681 >0.05

  800米 女 120 220.92 14 .76 221.78 18 . 96 0.86 0.392 >0.05

  立定跳远 男 120 2.28 0.18 2.29 0.18 -0.01 -0.430 >0.05

  女 120 1.86 0.24 1.85 0 .26 0.01 0.310 >0.05

  引体向上 男 120 7.48 4.30 7.65 4.87 0.17 -0.287 >0.05

  仰卧起坐 女 120 36.90 3.97 36.71 4.26 0.19 0.357 >0.05 6、3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见(表2) 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占86.8%,远远高于对照班45.6%的比例。这说明普修与选修教学模式,基本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激发起学生对选修项目的学习兴趣。为此,学生可以按兴趣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使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行为情况比较统计表(表2)% 实验班 对照班 差值

  调查内容 A B C A B C AB比较 学习兴趣 82.3 16.7 1 43.5 23.9 32.6 31.6

  学习态度 86.8 11.7 1.5 45.6 37.6 16.8 15.3

  示范动作 58.3 25.8 15.9 31.4 28.5 40.1 24.2

  课外锻炼 76.6 17.5 5.9 41.7 32.1 24.4 20.3

  课堂互动 72.3 22.1 5.5 35.2 26.9 37.9 32.3 A积极 B一般 C不积极

  6、4表3统计的结果说明,三年来的“普修加专项”教学,实验组男、女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各项成绩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的水平。

  实验后男女生体质测试比较(表3) 实验组 对照组

  项目 N X S X S 差值 T P 身 高 男 120 170.03 5.23 168.80 5.83 1.23 1.720 <0.05

  女 120 159.92 5.61 158.85 5.42 1.07 1.503 >0.05

  体 重 男 120 62.69 7.18 61.65 8.42 1.04 0.23 >0.05

  女 120 52.89 8.32 53.14 9.93 -0.25 -0.21 >0.05

  肺活量 男 120 3979.6 597.14 3757.30 586.10 222.3 2.910 <0.01

  女 120 2586.38 562.48 2365.00 544.39 221.38 3.098 <0.01

  50米( 50米 男 120 7.03 0.27 7.35 0.39 0.22 7.390 <0.01

  女 120 8.11 0.33 8.30 0.52 0.19 3.3800 <0.01

  1000米 男 120 221.05 15.3 237.93 18.11 16.88 7.800 <0.01

  800米 女 120 216.50 9.86 231.57 17.46 15.07 8.233 <0.01

  立定跳远 男 120 2.48 0.16 2.33 0.19 0.15 6.615 <0.01

  女 120 1.93 0.19 1.87 0.34 0.06 1.688 <0.05

  引体向上 男 120 11.49 3.66 9.26 5.01 2.23 3.937 <0.01

  仰卧起坐 女 120 44.60 3.76 41.54 4.45 3.06 5.754 <0.01 6、5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构建“普修与选修”的教学模式的教改实践中,由于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健身意识、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的培养,促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又由于这一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学规律,适合学生身心特征,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两年来,学生的知识技能、自学自练、组织比赛、担任教练、裁判工作、制定锻炼计划、体育欣赏能力、一技之长、体育娱乐能力、自信心、交往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高(详见表4)。

  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比较统计表(表4)% 实验后 实验前

  调查内容 A % B % C% A% B% C% 体育辅导 52.2 44.4 3.4 18.0 37.6 44.4

  自我锻炼 51.9 47.1 1.0 13.6 31.5 54.9

  知识技能 94.2 5.1 0.7 25.1 45.4 29.5

  参加比赛 88.4 10.2 1.4 18.2 24.6 56.6

  讲解表达 64.7 29.5 5.8 35.3 42.6 22.1

  组织比赛 79.4 10.5 9.8 32.6 28.4 39

  裁判工作 43.4 35.3 21.3 5.8 29.5 64.7

  练习方法 79.4 10.5 9.8 32.6 38.4 29

  一技之长 70 .2 27.1 2.7 7.8 32.5 59.7 A 基本掌握 B有时掌握 C不能掌握

  6、6专项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普修与选修”教学较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较专门地进行一两项运动技能学习,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建立起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的渴望,不断地发现在比赛中自己在掌握和运用技战术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所学专项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从两组部分专项技术水平比较中可以看出(表5)两组在专项技术水平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实验班的提高较对照班更明显,并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普修与选修”教学,促进了专项技术的掌握。现在班班都建立起相应的代表队,并积极参加学校、年段组织的各种赛事,活跃校园课外活动。

  部分专项技术水平指标比较(表5) 项目 测试内容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篮球 半场往返运球上篮 (秒) 20.63±2.4 22.82±5.2 4.189 <0.01

  定点投篮 (秒) 5.0±2.8 4.0±2.3 3.023<0.01

  排球 连续自传自垫球 (次) 28.6±4.2 16.1±5.3 20.249<0.01

  上手发球成功次数 (次) 6.9±2.2 4.2±2.8 8.306<0.01

  羽毛球 高发球成功次数 (次) 6.3±2.8 4.5±36 4.323<0.01

  连续扣球 (次) 8.4±3.5 5.2±2.3 8.370<0.01

  移动连续接球数 (次) 7.6±3.8 4.8±3.4 6.015<0.01

  乒乓球 1分钟 连续推担 (次) 29.2±5.2 18.9±6.2 13.944<0.01

  1分钟连续攻球 (次) 26.6±4.8 17.9±6.9 11.338<0.01

  1分钟左推右攻 (次) 15.2±4.9 8.6±6.6 8.795<0.01 6、7两年来,我校运动队在参加省市比赛中成绩突出。校男子篮球队荣获2006年宁德市中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第二名,2005年校田径队荣获宁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06年校田径队在参加省传统项目田径比赛中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

  7、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7、1、1我们从课程改革着手,将课堂组织教法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于一体,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思路是正确的。

  7、1、2 “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形成的课程理念。逐渐形成普修──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走出校门前能较全面的学习体育技能并有适合自己的专长项目。

  7、1、3改变了过去学生在体育课中“少数练,多数人看”的现象。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在运动中体验到了乐趣,对于形成持续稳定的体育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7、1、4从构建“普修与选修”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来,由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有了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体育节比赛内容形式多样,双休学校各运动场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年段内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各项体育比赛活跃,参加体育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7、1、5 “普修与选修”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近30人考取三级裁判员证书并在区级比赛中分别担任田径、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裁判工作。

  7、1、增进了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自我体育意识。

  7、2建议

  7、2、1“普修与选修”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根据场地、器材等优势使自己的所学专业得到充分发挥,并随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建立起继续提高业务水平的紧迫感,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7、2、2高中开设选修教学,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开设选修项目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实际而定,切不可盲目照搬,更不能将选修变成随学生意愿的“放羊课”。

  7、3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既要关注普修教学,又要重视各选修小组的技能学习,开发课外资源,指导学生参与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使专项水平得到检测。

  7、2、4在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同时融入知识、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普修与选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具有时代性、实践性、操作性,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我们将进一步创造条件,提高选项的科学性,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立足于素质教育,使“普修与选修”的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成熟,使我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2003.

  [6]吴立岗.教学的理论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8]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育教研记录
点亮你的课题研究思路
余胜泉--《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对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
物流专业课程研究方法
现代作文概念刷新与网络作文模式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