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中法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第三讲)
主讲 Michle Guibal
霍大同翻译、秦伟等人记录整理


 
第三讲 重复
弗洛伊德用一个词,它在法语和德语中都很流行和重要,它描述了癔症病人的一个现象。弗洛伊德在听了大量的病人的话之后很疲倦,于是想找一个工具解除疲倦并与同事交流——任何工作都要工具,一个概念、一个单词,以记录病人的讲述并与人交流。
这个单词就是“重复”。
弗洛伊德以此解释他遇到的现象,并与精神分析学家、精神病学家交流。他以此建立了一个大厦。大厦是保护大家的,以抵御风雨,生育孩子等等;弗洛伊德的大厦保护人类以抵御疾病。
我是下午在成都的大街上骑车想到大厦这个隐喻的。大厦有若干的房间,人们可以装饰,以各种方式,根据各自人格的不同而定。弗洛伊德的大厦也一样,一个人来了,要求红色,弗洛伊德就给予红色;另一个人来了,要求绿色,弗洛伊德就给予绿色。
大厦与监狱不一样,犯人不能按自己的需要装饰房间。弗洛伊德的理论不是监狱,允许人们改变和装饰。
弗洛伊德先是发现真/假记忆,后来遇到新的问题:病人能够回忆历史,并且反复回忆一个事件,不断地重复一件事。这个人讲了几个月,以前病人感觉很痛苦,而现在弗洛伊德发现病人感觉快乐,其中有性的意味;弗洛伊德在自己身上也发现这样的快乐。而这样的情形成了丑闻,引起了维也纳的公愤。
快乐一词人们不说,哪怕是听莫扎特的歌剧也不谈快乐,因为它有性的色彩,所以弗洛伊德这样说之后引起了大家的指责。
但是这样的反复的讲述不能消除症状,病人不满意,弗洛伊德也不满意——因为既然有快乐,又重复,其中一定有一个东西决定着他去重复。
例如一个女孩,其爷爷希望她成为钢琴家,只有学习,但不喜欢,后来就不学了。过了15、20年,某种原因使她生活很痛苦而进入分析。几个月之后,她发现如果弹钢琴仍然很快乐,只是因为曾受了强迫而不喜欢。这样问题并未解决,因为她自己仍然在重复。弗洛伊德最终发现某个不快乐的东西使她重复。弗洛伊德感到震惊,经验使弗洛伊德相信是不快乐的东西使人重复。
当然我们可以换一个男孩,一个妇女,换成是中国的书法,等等。通过分析找到了弹钢琴的快乐,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高兴。按理,她还应该找一个也会弹钢琴的男孩来一起弹。但是相反,她完全不去找这样的人,而是找一个与爷爷一样的人,后者始终说你如何如何的不对。——这就是重复,重复童年的不愉快的痛苦的经验。
另外的一种可能是找一个丈夫会弹钢琴,她则扮演爷爷的角色指责丈夫如何如何的不好。
在此之前弗洛伊德建了一个大厦,说里面的人全是快乐的。现在的关键在于不快乐。现在弗洛伊德只能说“超越快乐原则”,快乐之外有一个东西在反复的重复。
在弗洛伊德思想的早、中期,他说人们忍受痛苦,分析使大家快乐,而现在遇到了病人重复痛苦。为了说明这两类现象,弗洛伊德称前者为生的冲动,后者为死的冲动。
有人将冲动pulsion译为本能instinct,这是不对的。本能主要用于动物性的需要,如吃、繁殖,是自然的。冲动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弗洛伊德在早、中期讲生的冲动erose,后来病人在重复中找到了快乐但并未消除症状——于是有了死的冲动。
由死的冲动引了话语。
弗洛伊德仍然认为生的冲动与动物本能有一种联结,但是死的冲动完全是文化的。动物适者生存,无死的冲动。所以,死的冲动完全是文化的。到了话语,那更是文化的了。
这里要补充、确定一点:弗洛伊德是在家中接待病人的,是在家中构造理论的。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到了精神病院,才在精神病院构造理论。
提问:
(听众:在哪里重复?重复偏重于行为还是言语?)到处都在重复。
(听众:婚姻问题,同一模式的重复;又如父亲虐待母亲,女儿找的丈夫一如父亲。)这两个例子很好。行为可以传递——通过认同:母亲形象以认同形式传递给女儿。弗洛伊德提出重复和认同两个概念就是针对这样的情况的。
通过言语的重复可能终止行为上的重复。
重复与移情有某种关系。
在分析学家面前重复当然是移情,由此打开封闭的那个东西,从而终止现实中的重复。在现实中重复指责将导致丈夫离开,在分析中重复指责将不导致分析学家的离开而最终解决问题。
认同是传递的前提。如果无认同,则是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后者不认同于人。
认同还发生于分析中,把分析学家当作爷爷。分析学家不得不扮演爷爷的角色,但是最终要让病人知道分析学家就是分析学家而不是爷爷。
当然,我之所以举这样的一个假设的例子是因为我是男的,在引诱在座的女士们。如果我是女的,情况会不一样,会去引诱男士们。我在此讲精神分析以引诱女士、男士、所有的人。
从不快乐中找快乐,表面上“快乐”、“生的冲动”与“不快乐”、“死的冲动”是分开的,但是弗洛伊德不象其它的西方思想家,他认为这二方面是不可分的,如中国的太极图。
两个文学家Sacher Masoch Sade描述了受虐(Masochism)与施虐(Sadisme)的现象,从而以他们的名字得名。这都是从痛苦中找到快乐。
在社会中经常有这样的对子。法国人习惯上认为夫妻二人过了新奇阶段而不分开的都是有M-S关系,不过这不是精神分析学家要说的。新奇感消失之后为什么还能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什么东西,此即M-S。
按照一般人的思路,生与死是分开的。弗洛伊德则认为生本身是走向死亡。拉康说死亡的冲动是象征性的,与语言联在一起;死的冲动推动言语。如果有普遍性的东西,那就是死亡。
是重复概念使我们今晚说了这么多的东西,是痛苦把我们联在一起。
每个人,包括精神分析学家,都有自杀的倾向。在法国,人们认为如果讲了就不会做。所以如果有人在分析期间自杀了,就说明精神分析学家未让病人充分地讲述,从而自杀。
有病人读了弗洛伊德的书而在分析中讲重复这一概念,弗洛伊德将之看成抵抗。如果分析学家在分析中总是想到重复这一概念,也是抵抗。
解释就是翻译、泄露、背叛。
印象就是解释。
在治疗中病人出现语误,之后马上说这不是我想说的。这是一个背叛,一个泄露、一个解释,精神分析由此而得以可能。梦也是这样,泄露了无意识的秘密。
我的这十次讲座也是展示、解释、翻译、泄露、和背叛,所以我不专门讲解释。
(听众:动物也有自杀倾向?)如鲸冲到海岸,但是这是不是自杀?动物学家说鲸有符号交流,拉康等人研究工作表明符号与能指是不一样的。这一区别构成了动物与人的区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死亡本能与自杀冲动:《人对抗自己》中译者序
精神分析学国际性词典:重复
人类患有十分严重的自恋症
微精神分析学
今天,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逝世75周年
听李冕怡老师讲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202210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