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甜瓜常用农药

用农药使用—杀菌剂
 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   
 
代森锌  
 
1.作用特点 原药为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臭鸡蛋味。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多种病菌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其有效成分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直接杀死病菌孢子,阻止病菌侵入,对作物安全。应掌握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2.制剂 60%、65%、8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发病初期,用80%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可防治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隔7~10天再喷一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农药及铜制剂混用。②本剂对人体皮肤、黏膜等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保护。③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仓库中,以免分解。
 
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大生M45、大生富、喷克、新万生、山德生、丰收、大胜)
1.作用特点 代森锰锌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原药为灰黄色粉末,在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对高等动物低毒,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对鱼类有毒,在试验剂量下,未发现“三致”现象。
2.制剂 70%、80%可湿性粉剂,42%悬浮剂,在各生产长家间因粉剂细度不同和药剂中增加黏胶剂等因素,防治效果各有千秋。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选用80%大生M45或喷克、新万生等600~800倍,在发病初期喷施,隔6~7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物质或铜制剂混用,但可与多种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混用。②高温季节,中午避免用药。③使用大生M45、喷克、新万生等宜雨前喷施,雨后不必补喷,喷药要周到、均匀。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1.作用特点 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两种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当该药喷施于植物表面,并被植物体吸收后,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生化反应,被分解为甲基苯并咪唑—乙—氨基甲酸酯(即多菌灵)。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病菌孢子萌发长出的芽管扭曲异常,芽管细胞壁扭曲等,从而使病菌不能正常生长达到杀菌效果。纯品为无色结晶,难溶于水,对酸碱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低,对鱼类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2.制剂 50%、7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用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也可用种子重量的O.3%~0.4%进行拌种处理;或用7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枯萎病也有较好的效果。
4.注意事项 ①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不能长期单独使用。①贮存于阴凉干燥处。③作物收获前14天停止使用。  
 
百菌清(达科宁、TDN)   
 
1.作用特点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替代有机硫和铜制剂,具预防作用,没有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结合,破坏菌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丧失生命力。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药效稳定,残效期长。纯品为白色结晶,无臭味;工业晶为黄色结晶,稍有刺激性臭气,不溶于水,微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常温下稳定,对一般酸、碱及紫外光稳定,但不耐强酸,耐雨水冲刷,无腐蚀性。对高等动物低毒, 对鱼类毒性大。
2.制剂 75%可湿性粉剂,2.5%、3%烟剂,40%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在发病初期,用7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为1 000千克,隔7~10天后再喷施一次;500--600倍液可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②对鱼类及甲壳类动物毒性较大,避免污染鱼塘、河流等水源。③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少数人有过敏反应和引起皮炎。  
 
雷多米尔(甲霜灵、瑞毒霉、甲霜安)   
 
1.作用特点 雷多米尔是一种具上、下传导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当药剂喷施于植物上后,能被植物的种子、根、茎、叶吸收并传导到各个部位,所以它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纯品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遇碱易分解失效,残效期10~14天。对高等动物低毒,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三致”现象,对蜜蜂低毒,但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2.制剂 25%可湿性粉剂、35%拌种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引起的病害。在田间初发病时,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喷雾,以后隔10~15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施药次数要相应增加。用35%拌种剂作种子消毒,按种子重量的0.2%~0.5%进行拌种。
4.注意事项 该药可与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
 
甲基立枯磷(立枯灭、利克菌、甲基立枯灵) 
 
1. 作用特点 本剂为适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起保护作用,其吸附作用较强,不易流失,持效期较长。纯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无色至浅棕色固体,几乎不溶于水,不易燃,不易爆,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潮湿均较稳定,贮存稳定性良好。对高等动物低毒,对蜜蜂、鱼类安全。
2. 制剂 50%可湿性粉剂,5%、10%、20%粉剂,20%乳油,25%胶悬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对半知菌类、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等各种病原菌均有很强的杀灭活性,用于防治丝核菌和白绢菌等土传病害.防治瓜类苗期立枯病,用20%乳油250倍稀释液浸种30分钟,播种后,在土表再喷洒该浓度药液。
4.注章事项 ①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药。②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氢氧化铜(丰护安、可杀得、可乐得2000、可杀得 101、冠菌铜)   
 
1. 作用特点 有效成分为蓝色胶凝或无定形蓝色粉末,由六碳铜离子组成的球状针刺型颗粒,能迅速黏附于作物表面,药效持久。对高等动物低毒。是一种广谱杀菌剂,通过释放铜离子均匀覆盖在植物表面,防止真菌孢子侵入而起保护作用,当病菌的细胞接触铜离子之后,将其杀死,而对植物没有影响,所以是一种无残留、无公害的农药。
2.制剂 53.8%、61.4%干悬浮剂、77%可杀得101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氢氧化铜能防治多种作物上的真菌和细菌病害,适用于瓜类的叶斑病、炭疽病、早(晚)疫病、立枯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用53.8%干悬浮剂1 0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粉剂500-1 000倍液喷施。由于它的溶解性、扩散性、悬浮性极好,隔10天左右再施用一次即能控制病害的蔓延,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应考虑多次施用。防治枯萎病用77%可杀得101粉剂500~600倍液浇根。
4. 注意事项 ①桃、李等果树对铜敏感应禁用,苹果、梨花期、幼果期禁用。②须单独使用,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③施药时宜在作物发病初期进行,发病后期效果较差,开花期慎用。④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有毒,应避免药液污染水源。
 
络氨铜(硫酸四氨合铜)   
 
1.作用特点 纯品为深蓝色液体,是一种内吸性较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
2.制剂 14%、23%、25%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枯萎病用23%水剂250~ 3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防治蔓枯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可用14%水剂250~3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连用 2~3次。
4.注意事项 ①本品不得与酸性农药混用。②使用需将药液充分摇匀,在田间发现少数病株时开始用药。  
 
抗枯宁(抗枯灵、络氨铜·锌)   
 
抗枯宁主要活性成分为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或硫酸四氨铜、硫酸四氨锌、柠檬酸铜。
1.作用特点 抗枯宁具保护作用,有一定的渗透性,内吸治疗效果欠佳,施用于作物可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增强抗病力,同时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对瓜类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剂外观为深蓝色浓溶液,一般情况下稳定,碱性情况下易形成沉淀。对哺乳动物低毒。
2.制剂 25.9%水剂、20%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在枯萎病发生初期,用25.9%水剂500~600倍稀释液,每株浇根250毫升,或每公顷用25.9%水剂1 500毫升加水750千克喷雾。视病情间隔7~10天,连喷 3~4次;也可用20%水剂400-600倍液,每株浇根250毫升,视病情发展情况,隔7-10天再浇一次,连浇3-4次。
4.注意事项 ①不可与酸性物质混用。②喷施本剂后,应间隔数天后才能喷施其他农药。③喷药应以早、晚或阴天为宜,喷药后6小时内下雨应重喷。④采收前15天停止喷药。  
 
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棉萎灵)   
 
1.作用特点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干扰菌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分裂。纯品为白色结晶,可溶于稀盐酸和醋酸中,并形成相应的盐即为防霉宝或溶菌灵。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蜜蜂毒性很低,对植物安全。
2.制剂 10%、25%、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可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或用种子重量的 0.1%-0.3%进行拌种,或用500倍液灌根,每株浇250毫升,或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6~8克。
4.注意事项 多菌灵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碱性物质及铜制剂混用。  
 
腐霉利(速克灵)   
 
1.作用特点 腐霉利是一种新型的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菌核病和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具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纯品为白色结晶,对人、畜低毒,在试验条件下对动物未见”三致”作用。
2.制剂 50%可湿性粉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用于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病害。一般在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95~750克加水750千克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②在幼苗、弱苗、高温、高湿条件下喷洒,要注意施药浓度,避免药害产生。③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建议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  
 
 扑海因(异菌脲)   
 
1. 作用特点 扑海因是新一代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由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盘菌、交链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别为防治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药。原药为白色晶体,无味,无吸湿性,微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在通常贮藏条件下,原药及加工制剂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眼睛、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空气、水、土壤污染少。
2.制剂 5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的灰霉病、早疫病,于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也可采用土壤浇灌、烟雾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或用800~1 000倍液浇根防治西瓜枯萎病。
4.注意事顷 ①我国规定最高使用浓度不能高于1 000倍液,最多使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②施药时,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三唑酮(粉锈宁、粉锈灵、百里通)   
 
1. 作用特点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对锈病、白粉病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纯品为无色结晶,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作用,对鱼类低毒,对蜜蜂和家蚕无害,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
2. 制剂 20%乳油,5%、15%、25%可湿性粉剂,15%烟雾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用25%可湿性粉剂,稀释4 000~6 000倍,每公顷用稀释药液750~1 000千克左右,在病害发生前或初发期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 注意事项 ①三唑酮虽是低毒杀菌剂,但也要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目前尚无解毒剂。②安全间隔期20天。  
 
氟硅唑(福星、新星)   
 
1. 作用特点 福星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对于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其作用机理是,当福星喷施于植物叶面之后,能迅速被叶面吸收,传导于植物体内,抑制麦角异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及孢子的形成,达到防病的效果。原药为无色结晶固体,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无过敏性,无致突变性,不危害有益昆虫。
2. 制剂 40%乳油。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可在田间初发现病害时,立即用福星8 000~10 000倍液喷雾,药后数小时就渗入植物体内,药剂的再分布性强,耐雨水冲刷,一般用药1~2次之后即能控制病害的扩展,隔6~7天再喷施一次。
4.注意事项 ①提倡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②施药时,加强安全防护,如眼睛、皮肤被污染,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腈菌唑 
 
1.作用特点 腈菌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原药为淡黄色固体,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脂族烃。在日光下易降解。对高等动物低毒,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
2.制剂 40%可湿性粉剂,12.5%、25%乳油。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防治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用12.5%腈菌唑乳油2 500~3000倍液,隔7~10天再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4.注意事项 ①本剂易燃,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处。②若有中毒,立即送医院治疗。  
 
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   
 
1.作用特点 农用链霉素是灰链丝菌分泌的抗菌素,有内吸治疗作用,对植物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纯品为白色有苦味的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pH3.7稳定。对人、2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用200单位喷雾。  
 
多抗霉素(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宝利安)   
 
1.作用特点 多抗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类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芽管和菌丝接触药剂后,局部膨大、破裂、溢出细胞内含物,而不能正常发育,导致死亡。还具有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的作用。多抗霉素是含有A至N14种不同同系物的混合物,为肽嘧啶核苷酸类抗菌素。多抗霉素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对紫外线及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常温下贮存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蜜蜂低毒。
2.制剂 10%宝利安可湿性粉剂,3%、2%、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枯萎病,一般使用浓度为10%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也可用于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4.注意事项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农抗120(农用抗菌素、抗菌素120、抗菌霉素120)   
 
1.作用特点 农抗120是一种碱性核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兼有治疗作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是直接阻碍病原菌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
2.制剂 2%水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炭疽病等叶片病害,可用2%水剂2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用2~3次;防治西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用2%水剂130~200倍液,在发病初期灌根,每穴500毫升左右,隔5天再灌一次,连续进行3~4次。
4.注意事项 本品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恶霜锰锌(杀毒矾、杀菌矾、霜疫清)   
 
1.作用特点 杀毒矾是由恶霜灵和代森锰锌两种化合物混合的复合化合物。恶霜灵属苯基酰胺类内吸杀菌剂,具有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RNA聚合酶从而抑制了RNA的生物合成。恶霜灵的抗菌活性仅限于卵菌纲,与代森锰锌的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扩大了杀菌谱,对由卵菌纲和霜霉日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恶霜灵原药为无色无味结晶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挥发,不腐蚀容器,对水、光、热均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鸟类、鱼类低毒。
2. 制剂 64%、72%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在发病初期,以叶面喷雾为主,用64%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750~1 000千克,间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防治疫病,则用400倍液在病发初期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注意事项 ①不要与碱性农药混用。②应密封在原包装容器中贮存。  
 
霜脲锰锌(克露、霜霸、克霜)   
 
霜脲锰锌主要成分:A.代森锰锌,B.霜脲氰。
1. 作用特点 霜脲锰锌是由霜脲氰和代森锰锌混配而成,霜脲氰有内吸作用,其机理主要是阻止病原菌孢子萌发,对侵入寄主内的病菌也有杀伤作用。代森锰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两者混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于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均具特效。对高等动物低毒,对有益动物及昆虫均毒性很低。
2. 制剂 72%可湿性粉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以叶面喷雾为主,施用浓度为600~800倍,每公顷每次用稀释药液750~1 000千克,于病症初现时立即施第一次药,间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
4. 注定事项 ①采收前7~14天停止使用。②提倡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③合理配制药液,先将药剂配成母液,然后加水按使用浓度配成所需药液,并及时用完。  
 
霜霉威(普力克)   
 
1. 使用特点 霜霉威是一种新型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可抑制病菌细胞膜的形成,减少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对防治蔬菜、果树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有优异的效果,适用于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施用霜霉威之后同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对高等动物低毒。
2. 制剂 72%盐酸盐可溶性水剂、72.2%水溶性液剂。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①防治瓜类秧苗的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霜霉威500倍药液,按每平方米喷药液量0.75千克喷施,整个育苗期喷施1~2次。②防治瓜类霜霉病、疫病在初发病时,用霜霉威600~1 000倍液,隔7~10天一次,每公顷喷药液750~1 125千克,共喷3~4次,可基本抑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对施药区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 注意事项 ①配药时,按推荐药量加水后要搅拌均匀,若用于喷施,要确保药液量,保持土壤湿润。②可与非碱性杀菌剂混用,以扩大杀菌谱。③本剂应密封在原包装容器中贮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处。  
 
咪鲜安(施保克、菌百克、使百克、扑霉灵)   
 
1. 作用特点 咪鲜安主要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细胞膜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菌死亡。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它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多种病害具特效。纯品为白色结晶,在常温及中性介质中稳定,对光、浓酸和碱性条件不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无任何致畸、致癌及基因诱变作用。
2. 制剂 25%乳油。
3. 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炭疽病、白粉病可用1 500倍的咪鲜安喷雾,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防治瓜类枯萎病,可用750~1 000倍液的咪鲜安灌根,或1 500倍液叶面喷施。
4.注意事项 ①本剂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有毒,使用时避免污染水源、鱼塘。②本剂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要注意安全保护。  
 
乙烯菌核利(农利灵)   
 
1.作用特点 乙烯菌核利是二甲酰亚胺类触杀性杀菌剂,主要干扰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改变膜的渗透性,使细胞破裂。对灰霉病、褐斑病、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纯品是白色结晶固体。对人畜低毒。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在三代繁殖试验中未见异常。
2.制剂 50%、75%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灰霉病、早疫病,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共喷3~4次,每次间隔7~10天。
4.注意事项 如不慎将该药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误服中毒,应立即催吐,不要食用促进吸收本剂的食物,如脂肪(牛奶、蓖麻油)或酒类等,并且应迅速服用医用活性炭。  
 
恶霉灵(土菌消、立枯灵)   
 
1.作用特点 恶霉灵系内吸性杀菌剂,对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的猝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恶霉灵与土壤中的铁、铝离子结合,可抑制孢子发芽,起到土壤消毒杀菌的作用。能被植物的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对作物有提高生理活性的效果。适用于瓜类立枯病、猝倒病的防治。原粉为无色结晶,在酸、碱溶液中均稳定,无腐蚀性。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鸟和鱼类低毒。
2.制剂 15%、30%水剂,70%、90%可湿性粉剂。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立枯病,每千克种子用70%可湿性粉剂4~7克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8克,先将药粉混合均匀,再将混合粉干拌种子。也可在瓜类苗期立枯病初见期用90%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施一次,连施2~3次。
4.注意事项 ①该药拌种时以干拌最安全,湿拌或闷种易发生药害。②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抑制作物生长。③恶霉灵和福美双混配拌种,可增加防效。  
 
西瓜病虫害药害及其防治—西瓜病害及防治  
 
猝倒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
 
猝倒病
 
   本病是西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可造成大片幼苗死亡。尤其在育苗床内受害最为常见。
1. 症状 猝倒病菌的寄生性都是比较弱的,只有在幼苗生长衰弱或其幼茎尚未木栓化时,才能侵入为害。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病害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拔出后接触病部的表面极易脱落,在子叶下发病的成为卡脖子。有时幼苗尚未出土,胚茎和子叶已普遍腐烂。有时幼苗外观与健苗无异,但贴伏在地面而不能挺立,检查这种病苗,可看到其茎基部已收缩似线条状。湿度大时,在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长出一层白色菌丝体。
2. 病原 病原为腐霉属中的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菌丝无色,无隔膜。无性阶段形成游动孢子囊,有性阶段形成球形卵孢子。
3.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 12-18厘米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病菌生长适宜地温 15—16℃,温度高于30℃生长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为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则发病较多。
4. 无公害防治技术
(1)严格选择营养土 选用无病新土进行育苗,或对育苗土进行土壤消毒,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千克加细土100千克制成药土进行播后覆盖。
(2)加强苗床管理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作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控制苗床的湿度。用有机肥或堆肥作苗床基肥时,必须充分腐熟。定植后,前期宜少灌水。若是大棚应及时通风降湿。
(3)化学防治 出苗后发病初期可喷洒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一般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洒1~3次。每次喷药后要结合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可收到较好的防效。

枯萎病
 
(为害状)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萎蔫病等,分布十分广泛。其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多者发病30%以上,甚至绝产。
1. 症状 西瓜全生育过程均可发病。西瓜幼芽受害,在土壤中即行腐败死亡,不能出苗。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垂,茎蔓基都萎缩变褐猝倒;病蔓发病,基部变褐,茎皮纵裂,常伴有树脂状胶汁溢出,干后呈红黑色。横切病蔓,维管束呈褐色。后期病株皮层剥离,木质部碎裂,根部腐烂仅见黄褐色纤维。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到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苗分生抱子座和袍子团。
2. 病原 病原为西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niveum(E.F. Smith)Snyber et Hansen],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 发病规律 本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苗主要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通过带菌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昆虫及人为传播。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或根毛的顶端细胞间侵入,带菌种子萌发时病菌可直接侵入幼根。夏西瓜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发病的主导因素是温、湿度,温度在8-34℃均可发病,24-32℃是侵染的最适温度,而苗期在16-18℃时发病最多。雨后遇旱或时雨时晴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多。另外,微酸性土壤及偏施氮肥,更利于发病。
4. 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采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从无病田中采种。种子消毒,在播前可用种子重量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l小时。
(2)严格选择营养土 采用无病土育苗,用新土或消毒的土壤作营养钵育苗,可减少苗期病菌侵染。
(3)合理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提倡水旱轮作,或与非瓜类作物5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地,高畦栽培,发病严重的大棚、温室更要采取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施用腐熟的基肥,及时追施磷钾肥,及时通风,降低大棚湿度。不可大水漫灌,防止植株早衰和茎基部因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产生自然裂伤。发病时要控水,及时清除病株,彻底销毁或深埋,并用石灰等进行土壤消毒。
(4)土壤消毒 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8克处理畦面。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1千克,混入细干土30千克,混匀后,均匀撒入定植穴内。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即收获后,翻好地、灌水、铺上地膜,然后密闭大棚15~20天,地表土壤温度可以达到70℃以上,对枯萎病及其他土传病害、线虫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嫁接育苗 用黑籽南瓜或葫芦作砧木嫁接。
(6)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或发病前进行药剂灌根治疗,常用的药剂有50%速克灵1 200~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 000~6 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株灌药液0.25千克,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炭疽病 
 
(为害状)炭疽病是西瓜重要病害之一,各地普遍发生,在多阴雨天气和南方多水地区发生尤重,是影响西瓜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本病除为害西瓜外,还为害甜瓜等。
1. 症状 西瓜叶、蔓、果均可发病。叶部病斑,初为圆形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变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淡褐色,有同心轮纹和小黑点,病斑易穿孔,病斑直径约o.5厘米,外围常有黄色晕圈,病斑上的小黑点和同心轮纹都没有蔓枯病明显,病斑颜色较均匀。叶柄和蔓上病斑梭形或长椭圆形,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后变黑褐色。果实受害,初为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暗褐色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长橘红色黏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
2. 病原 病原为刺盘孢属的葫芦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Berk,&Mont.)Arx,异名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Pass.) Ell.et Halst.],病斑上小黑点为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椭圆形或长圆形,无色单胞,内含物颗粒状,刚毛分散于分生孢子盘中,褐色,顶端色淡,有分隔。
3. 发病规律 该病菌主要附着于寄主的残体上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其种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依靠雨水或灌溉水的冲溅传播,直接从寄主表皮侵入,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湿度大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在持续87%-95%的相对湿度下,潜育期 3天,湿度愈低,潜育期愈长,发病较慢。在10-30℃温度下均能发病,而以95%相对湿度和24℃温度下发病最重。过多施氮肥、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以及连作地块发病都比较严重。重病田或雨后收获的西瓜在贮运过程中也发病。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甜瓜品种一般厚皮甜瓜(哈密瓜型)易感病,薄皮甜瓜(普通甜)较抗病。
(2)严格选择营养土 育苗地要实行与非瓜类3年以上轮作,防止土壤带菌,不能轮换时必须进行苗床土壤消毒。
(3)种子处理 对生产用种可用50~51℃温水浸种或用种子重的0.3%~0.4%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4)农业措施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田间积水,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瓜类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5)化学防治 大棚或露地于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 000~6 0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等,间隔7~10天一次,共喷药2~3次。 
 
白粉病
 
   白粉病俗称“白毛”,是西瓜生 长中后 期的一种常见病害,除西瓜外,还为害甜瓜、黄瓜及南瓜等瓜类作物,
1. 症状 白粉病发生在西瓜的叶、茎、果及花蕾上,以叶片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及叶柄上发生离散的白粉状霉斑,以叶片的正面居多,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严重时叶片枯黄,停止生长。以后白色粉状物转变成灰白色,进而出现很多黄褐至黑色小点,叶片枯黄变脆,一般不脱落。
2. 病原 病原为单丝壳属中的单丝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其无性阶段可形成串生的分生孢子。
3.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株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亦可在温室活体上越冬,第二年5—6月份随温度上升,病菌借气流、雨水传播,落到寄主上侵染发病。该病菌对湿度要求范围很宽,天气干旱时,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降低,则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往往发病更为严重;在多雨潮湿的天气里,病菌孢子因吸水过多,常引起破裂,减少病菌的侵染发病,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浇水过多,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为害。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整枝理蔓,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种植前或收获后应彻底清除残体,生长期也应经常摘除老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
(2)化学防治 在生长前期喷洒2~3次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硫磺粉,可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发病初期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20%腈菌唑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每隔6~7天喷一次,连喷3次。为了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药剂宜交替使用。
 
疫病 

   疫病又称疫霉病,俗称死秧,除为害西瓜外,也为害甜瓜及其他瓜类。各西瓜产区均有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一般在苗期和生长前期发生,是高温多雨期发生的重要病害。
1. 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及果实。子叶染病先呈水浸状暗绿色圆形斑,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近地面处缢缩或枯死。真叶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整形病斑,迅速扩展,湿度大时,腐烂或像开水烫过,干后为淡褐色,易破碎。茎基部染病,生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斑,包围茎部且腐烂,患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实染病,则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浸状凹陷斑,后迅速扩及全果,致果实腐烂,发出青贮饲料的气味,病部表面密生白色菌丝,病健部边缘无明显病症。
2. 病原 病原为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ms Katsura)和德雷疫霉 (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
3.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种子虽可带菌,但带菌率不高。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温限5—37℃,最适20-30℃,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排水不良,栽植过密,茎叶茂密或通风不良发病重。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 深沟高畦,加强防涝,雨后及时排水;采用 喷灌、滴灌或膜下暗灌的灌溉方法,及时通风,降低湿度;轮作换茬,选5-6年未种瓜类的田块种植,减少田间菌源。铺盖地膜,可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对植株侵染的机会。
(2)种子及种子处理 西瓜、甜瓜种子应从无病健瓜上选留。市售种子可用40%甲醛100倍液浸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25%瑞毒霉(甲霜灵)拌种。
(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病部或灌根,常用的药剂有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均可,一般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洒或灌根3~6次。病情严重时可隔5天灌一次,效果较好。设施栽培每次用药后要结合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可收到较好的防效。
 
生育障碍及对策—西瓜缺素症及补救措施
 
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缺镁—缺硼—缺锰
 
缺氮   
 
西瓜对氮素反应敏感,一般每公顷平均吸收氮素量为153公斤左右。氮素缺乏,植株生长缓慢,茎叶细弱,下部叶色褪绿变黄,茎蔓新梢节间缩短,幼瓜膨大缓慢,果实小,品质差。应在普施与丰产沟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分期追施尿素,其中每公顷施提苗肥150公斤左右;伸蔓肥1 50~180公斤/公顷;结果肥225~300公斤/公顷。也可每公顷追施人粪尿7.5~9吨。同时,视情况进行叶面迫肥,苗期0.3%尿素,坐果期增至0.5%。
 
缺磷 
 
磷可促进西瓜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尤其在低温季节磷肥效果更为明显。西瓜需磷量较氮低,平均每公顷需吸收磷52.5公斤左右。但缺磷,根系发育差。植株细小,叶背呈紫色,花芽分化差,开花迟,坐果率低,易落花和“化瓜”。且果肉中常出现黄色纤维和硬块,甜度下降,种子不饱满。可以每公顷沟施过磷酸钙225~450公斤;也可将过磷酸钙混入有机肥,撒入瓜沟中,以有效防止磷素缺乏。发现缺磷症状,应及时在叶面上喷施0.4%~0.5%过磷酸钙浸出液。
  
 
缺钾   
 
西瓜吸钾量最大,分别为氮、磷的1.2和3.4倍。由于缺钾的植株抗性降低。输导组织不畅,养分合成及运输受阻,因而果实中糖分积累不足,致使西瓜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茎蔓细弱,叶面皱缩,老叶边缘变褐枯死,并逐渐向内扩展,严重时向心叶发展,叶色呈淡绿,叶缘焦枯。果实膨大慢,瓜个小,坐果困难,定瓜余地小。而且果实含糖量低,糖分梯度大,品质差。生产上应注意钾肥的使用。首先每公顷沟施草木灰900~1 500公斤,其次,苗期每公顷追施硫酸钾75公斤左右;抽蔓后至坐果前每公顷追施硫酸钾120~150公斤;坐果后至果实膨大期间叶面喷洒。  
 
缺钙   
 
西瓜缺钙多发生在连续多年施用不含钙素肥料的地块。西瓜缺钙时顶叶黄化,下部仍保持绿色,这是缺钙与缺氮、磷、钾不同的典型特征。此外,西瓜缺钙伴随叶缘黄化,叶片向外侧卷曲,呈降落伞状,植株顶端部分变褐坏死,茎蔓停止生长。由于花芽分化时,子房中摄入钙量不足,常引起果实畸形。补救措施为:每公顷沟施过磷酸钙750~l 500公斤;瓜垄地膜覆盖,畦内铺草,保墒保湿,防止干旱,促进钙的吸收;结合土壤施肥,采用0.2%~0.4%氯化钙叶面喷洒,补充根系吸肥之不足。  
 
缺镁   
 
缺镁常发生于酸性或含钙较高的碱性土壤上。此外,土壤温度过低,氮、钾肥施用过量,有机肥严重不足,均会造成镁缺乏。由于镁在植株内移动性很强。因此,缺镁老叶叶脉间首先黄化失绿,后逐渐扩至整叶变黄、枯萎。预防及补救的措施首 先是每公顷施硼镁肥90~120公斤作基肥。其次,一旦发现缺镁,立即用0.1%~0.15%硫酸镁叶面喷洒,防止心叶黄化。  
 
缺硼   
 
西瓜吸硼量较大田作物高,在有机肥较少,又不施用硼肥的土壤上易缺硼。此外,砂壤土及偏碱土壤均易降低硼的有效性而导致植株缺硼。西瓜缺硼时,新叶不伸展,叶面凸凹不平,叶色不匀;新蔓节间变短,蔓梢向上直立,且新蔓上有横向裂纹,脆而易短。断面呈褐色,严重时生长点死亡,停止生长。有时蔓梢上分泌红褐色膏状物;缺硼常造成花发育不全,果实畸形或不能正常结果。生产上结合整地作蛙,每公顷施硼砂12~18公斤,与氮、磷肥混匀撒施或集中沟施。缺硼时,可采用0.1~0.2%硼砂溶液叶面喷施。 
 
缺锰   
 
在碳酸盐类的土壤或石灰性的土壤以及可溶性锰淋溶严重的酸性土壤上易发生缺锰;富含有机质且地下水位较高的中性土壤也会出现缺锰。西瓜缺锰,首先新叶脉间发黄,主脉仍为绿色,使叶片产生明显的网纹状,以后逐渐蔓延至成熟老叶。缺锰较重时,主脉也变黄。长期严重缺锰,致使全叶变黄。同时缺锰种子发育不充分,果实易畸形。生产上首先播前用0.05%~0.1%硫酸锰溶液浸种12小时或每公斤种子拌入5~8克硫酸锰作种肥。其次,结合整地怍畦,每公顷施硫酸锰15~60公斤与有机肥混匀作基肥,以防锰缺乏。此外,若发现缺锰,应及时用0.06%~0.1%硫酸锰溶液根外追施。

生育障碍及对策—果实发育障碍及相应对策  
 
畸形果—僵果—裂果
 
畸形果
 
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环境不适,植株调整不当,肥水管理不严等均易形成扁平果、偏果、变形果及果皮暗绿或黄白,色泽暗淡等畸形果,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及商品价值。其产生原因及相应措施如下:
1. 品种 一般圆形品种果实发育比较均衡,不易致畸,而一些椭圆形西瓜品种如兰州P2、新红宝等对环境要求严格,且需肥水充足而均匀,稍有不适,即易形成偏果,栽培上应加强管理。
2. 温、光、肥水不适 果实发育期间,若遇低愠、于燥,果实发育不良,常产生畸形果。而果实膨大时高温干燥,易导致植株生理失调,使干物质不能充分分配至果实中,则从果实蒂部至果柄着生部形成一条或粗或细带状白色或黄色纤纹即黄带果,其品质变劣,不堪食用;肥水不足或过多易出现“葫芦把”果,果实膨大初期土壤干旱,后期供水过量也常出现此现象。生产上要求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肥水充足而均匀,以免瓜蔓营养生长过旺或不足,形成畸形果。
3. 植株调整不当 首先,坐果节位较低,叶数不足,果实发育不良,常产生畸形果。生产上留果一般应选主蔓上距根端1米以上的第二、第三雌花留果,一般在15~25节。晚熟品种及多蔓整枝者,留瓜节位适当高些;早熟品种与密植少蔓整枝的,留瓜节位可适当低些。坐果前后遭受低温、干早、光照不足等不良条件影响或植株脱肥长势较弱时,留瓜节位应高,反之,宜低。其次,结果前期应适当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以便及时转入生殖生长。主要措施为:开花前摘心或压蔓的顶端;重捏或轻扭雌花前茎蔓,破坏养分向顶端输送。也可选用蔓粗1/3左右的竹签两根互为垂直插入瓜蔓,有效地抑制养分输送到 生长点,从而保证坐果及幼果膨大。第三适时翻瓜、竖瓜,以不断调整果实着地部位,以利瓜体受光均匀,皮色一致。翻瓜最好在瓜膨大中后期进行,以晴天午后为宜,以免折伤果柄和茎叶,一般在7~8天翻动一次,共翻动2~3次。翻瓜应注意果柄上纹路,俗称瓜脉。要顺纹路而转,不可强扭。翻转时,一手扶住果顶,双手同时轻轻扭转。每次翻瓜均沿同一方向轻轻转动,一次翻转角度不可太大,以转出原着地面即可。竖瓜则在果实采收前几天进行,将果实竖起后,以利果形圆正、瓜皮着色良好。
4. 授粉不匀 无论昆虫传粉或人工授粉,只有当雌花的3瓣柱头均充分授粉,相应子房才能发育良好而形成正常果。若仅l瓣或2瓣授上花粉,则只使相应部分子房受到花粉刺激而发育良好;另一部分子房则因无激素刺激而发育不良,从 而形成偏果。因此,西瓜最好是人工授粉,且要将雄花花粉均匀地涂在雌花的3瓣柱头上,以减少偏果发生。
5. 机械损伤与病虫为害 机械损伤多系人为所致,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常见操作管理不当引起植株损伤有:人工授粉触及雌花果柄、子房、损伤其上面的茸毛或涂抹花粉用力过猛,损伤雌花柱头;压蔓不及时,风吹扯动茎蔓损伤幼果;授粉受精后,随子房膨大,瓜柄逐渐扭转向下,幼果可能落入土块间受机械压力,导致畸形果形成。病虫为害造成果实畸形尤以蕨叶型病毒病最甚。其新叶皱缩,扭曲,花器发育不良,坐果困难,或坐果也常畸形。其次果实上发生炭疽病也常使果实变形。 
 
僵果
 
1. 土壤干燥,肥水不足 首先冬前深耕晒垡,增加蓄水量;其次合理灌水,最好选傍晚或夜间灌水,避免昼温过高时灌溉而损伤根系。多采用顺沟灌水,水量由少渐多,但不能没及畦面,且水在沟中滞留时间不宜过长。粘重土壤渗水性差,可沟灌辅以人工泼浇。第三果实膨大期应肥水充足而均匀,当幼果鸡蛋大时随水每公顷施氮磷钾复合肥300公斤,尿素150公斤,辅以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洒,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减少僵果发生。
2. 果实所得养分不足 其一,茎蔓生长过弱,制造的养分满足不了果实膨大所需,而茎蔓生长过旺呈徒长态,又因同化机能下降,同化产物消耗过多,造成果实膨大不良。因此,坐果前后,应根据新生叶大小、蔓粗细、节间长短及从蔓顶端到已开雌花节长度等确定膨瓜肥用量和施用时期,特别是蔓顶端到已开雌花节长度作为追肥形态指标应用较多,当其长度为50~67厘米范围内,说明瓜蔓生长正常;超过67厘米,表明瓜蔓生长过旺,应抑制其徒长;不足50厘米,则瓜蔓长势过弱,应立即追肥,促进生长。其二,结果功能叶不足,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不能满足果实充分膨大所需。生产上对一些长势过弱的品种可采用三蔓整枝法即—条主蔓,两侧各一条健壮侧蔓,以保证果实周围有30~40片正常功能叶。其三,植株生长不良,所生雌花细长瘦弱,茸毛稀少,授粉后不易坐果。应选择果柄粗、子房肥大、外形正常、颜色嫩绿而有光泽、密生茸毛的雌花授粉。其四,植株感病,叶片不能正常光合,也易形成僵果。
3. 植株调整不当 首先,留瓜节位不当,离根部或茎蔓顶端过近。应选留主蔓上距根部1米以上的第二、第三雌花留瓜,约在主蔓上15~25节,最理想的留瓜节位在第三雌花处,易坐果,果实又易膨大。其次,人工授粉花粉数量不足,瓜内种子少,果实不易膨大。应选择生活力强的雄花花粉授予雌花柱头,增加种子数,晴天在7~10点,阴天在8~11点为最佳授粉时机。
 
裂果
 
1. 品种 一般薄皮品种易裂果,如黄小玉、红小玉,皮厚仅0.5厘米左右,果实将成熟时,如遇稍微强烈的震动,连续阴雨及持续干旱突然大水漫灌,均会造成大量裂果。因此,应选择适宜厚度西瓜品种,一般以1~1.5厘米厚即可。此外,有些品种如蜜克虽然果皮并不太薄,但由于瓜瓤细胞间膨松,体积增大快于果皮,也易发生裂果。
2. 浇水不匀 果实膨大期裂果多是由于土壤水分变化剧烈造成的。持续干旱后突然大水漫灌或连续下雨,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果实,使瓜瓤生长大大快于果皮,到一定程度即撑破果皮,形成裂果。克服方法为:其一,适当沟灌,可根据叶片萎蔫及恢复状况确定缺水程度,并结合当地气象预报.保证近3~4天内无大雨前提下进行沟灌,要求水分均匀;其二为防止连续干旱后突降大雨造成裂果,可适当控制养分大量流入果实。具体方法为:选择宽度为茎蔓直径1/3的两片小竹签,互为垂直地插入瓜蔓;用大头针代替竹签互为垂直地插入果柄;用手轻扭藤蔓或果柄等均可达到降低裂果的目的。

生育障碍及对策—西瓜高低温障碍及防御技术  
 
高温障碍—霜冻危害及防御  
 
高温障碍
 
西瓜喜温但不耐高温,土温过高,易烫伤瓜蔓,可采用畦面铺草,既可降低地表温度,又能防止杂草丛生,减少炭疽病传染;气温太高,加之烈日直射,易引起日烧,因此,坐果节前后要留足叶片,以叶遮盖,防止日晒;在果实尚未膨大时,若遭遇高温,快速催熟,易发生空洞果实,应一方面控温,同时加强营养,促进果实正常生长,此外,高温常引起花器不正常,畸形果率高,尤以夜温高危害较大。 
 
 
霜冻危害及防御
 
西瓜对霜冻极为敏感,当气温在5℃以下时,因地表散热多,地面温度往往在0℃左右。因此,早春西瓜易遭受晚霜冻害。西瓜轻度受冻子叶边缘出现白边或叶缘干枯;严重受冻时子叶或叶片全部冻枯,甚至生长点受冻而死亡。防御措施为:
1. 覆盖地膜,合理安排播期 露地直描应参照当地常年晚霜出现的时间,以终霜前7~10天播种,出苗期正好在晚霜后为宜。采用地膜覆盖,双膜覆盖效果更好,其可较露地提早15~20天播种。遇强冷空气时,膜上可覆盖草苫、麦秸、稻草保护,低温过后即可撤除。
2. 夹风障,筑土埂 因地制宜夹设玉米秸、高梁秆等作风障可减弱风速,稳定气温,有效防止霜冻为害。同时在瓜行北侧筑15~20厘米高土埂,可减弱近地面风速60%,提高地表土温1.0℃左右,提早坐瓜2天。
3. 瓜田熏烟 在霜冻来临前的夜晚,当地表层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燃麦秸、麦糠、稻壳、树叶等杂物熏烟,尽量使烟幕均匀分布整个瓜园,特别是砂地、砂石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散热多,当最低气温为4~5℃时即可在地表结霜,因此,较粘土更易发生霜冻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4. 加强肥水管理 早春一般在强冷空气过后的晴朗微风之夜浇一水,可避免或减轻晚霜危害,但由于浇水降低了地温,回暖后应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以免影响幼苗生长。一旦西瓜遭受晚霜冻害,则又应控制浇水,加强中耕松土,及时追速效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5. 设施栽培霜冻综合防御 冬春外界强寒潮剧烈降温,致使棚内最低温度常低于西瓜受害临界温度,特别是棚室边缘西瓜最易受冻。在生产管理上,首先在大风之前加盖草苫,并增设防风屏障。棚室内复扣小拱棚,加双层保温幕,后墙上挂反光幕,增温保温。其次,应适期定植,一般要根据常年棚内外推算受冻临界温度终止日期,确定常年棚内适宜定植期,结合近期气象预报适当调整,选择冷尾暖头天气定植。第三,加强肥水管理,霜前浇水防冻,棚内增设大量马粪,发酵增温。也可短期地热线加温抵御霜冻。第四,西瓜霜冻后应及时覆盖遮荫,防止日晒,减轻受害程度,轻度冻伤者应适量浇水,追施速效肥并及时松土,促进生长,受冻较重者可利用多余瓜苗改种。

生育障碍及对策—生长调节剂在西瓜生育调节中的应用  
 
提高种子活力—调节植株生长—提高坐果率—果实催熟—防止裂果—采后保鲜 
 
提高种子活力
 
西瓜冬春栽培,气温低,环境差、出苗慢而不齐。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嘉善微生物厂生产的细胞分裂素2号粉剂配成50倍液,浸种48时,可使苗齐、苗壮,提高出苗率。 
 
调节植株生长
 
西瓜丰产优质的栽培基础应是早期迅速扩大营养面积,坐果期茎蔓稳健生长利于坐果,果实膨大期保证功能叶健壮生长,并延长其寿命,以利果实积累大量养分。但实际生产中,早期冬春多受低温、干旱及移栽伤根等不良因素影响,生长较为缓慢;坐果期常遇高温多雨天气,植株易徒长;膨瓜期高温 干旱或阴雨多湿,病害多,营养差,导致茎叶早衰等,直接降低产量,影响品质。西瓜生产中常采用以下生长调节剂加以调控。
1. 油菜素内脂(简称BR) 采用0.05~0.1毫克/升浓度的油菜素内脂在西瓜幼苗第1、2、3真叶期喷洒叶面可使叶色加浓,叶片增厚,生长健壮,坐果率提高9%,单瓜重增加15%。
2. 赤霉素(920) 冬春西瓜早熟栽培定植最初几天,由于受低温及移栽伤根等不良因素影响,易形成僵苗。此时用50~1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叶面喷洒幼苗,3~5天即可见效。表现为节间伸长,叶片增大,叶色变浅等迅速生长的现象。
3. 多效唑(PP333) 首先,育苗时当瓜苗子叶平展时,用100毫克/升多效唑溶液子叶喷雾,可有效抑制瓜苗下胚轴伸长,株型矮且紧凑,子叶厚小且浓绿,高温高湿下也不会徒长,可培育出健壮瓜苗。其次,抑制瓜蔓伸长,减少整枝打杈的工作量,缩短蔓长,加大密度,以全株喷施或喷施幼茎和生长点效果最好。一般蔓长60厘米左右时用200~500毫克/升浓度喷洒可缩短瓜蔓一半。应喷2~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喷时尽量少喷入土面,以免土壤残效长,影响下茬作物特别是叶菜类生长。
4. 缩节安 西瓜浇膨瓜水前l~2天全株喷缩节安,每公顷喷缩节安的用量为30~45克,兑水450公斤均匀喷雾,可使瓜蔓缩短30~35厘米,节数减少3~4节。表现为瓜蔓壮而不旺,生长稳键、坐果多、瓜型整齐,大小均匀,颜色一致等。 
 
提高坐果率
 
西瓜坐果不良是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一些生长势较旺的中晚熟品种P2及无籽西瓜等坐果较为困难;坐果期低温霜冻及高温多湿均导致坐果不良。其内在原因则是由于环境影响致使植株体内激素平衡被打破,引起植株徒长或生长较差引起。采用生长调节剂可有效地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提高坐果率。
1. KT—30S 为一种细胞激动素,日本进口。能促进幼果细胞迅速分裂和膨大,从而提高坐果率,增大果个。一般在西瓜雌花开放的当天早上,用毛笔蘸取5~10毫克/升浓度的 KT—30S溶液少许,均匀涂抹雌花子房和果柄表面即可。注意最好只涂抹子房和果柄结合部,不宜过多除抹果柄,以免引起果柄过度膨大,从而降低单瓜重及品质。同时仍要注意加强人工授粉。
2. 坐瓜灵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制推出的提高西瓜坐果的新药剂“坐瓜灵”,使用方法、效果同KT— 30S,但价格便宜,使用便利。坐果灵100倍液处理3~5天,可稳定坐果在80%以上,不会再出现跑秧现象。
此外,还可采用10毫克/升2,4-D及100毫克/升萘乙酸溶液喷花或用毛笔涂抹雌花子房;幼瓜鸡蛋大时用400毫克/升萘乙酸及25毫克/升赤霉素喷瓜;开花前1天至花后2天用1 000毫克/升6-BA涂抹雌花花梗;1 000倍液防落素毛笔点涂雌花柱头或幼瓜及喷花等均可提高坐果率,从而获得西瓜增产稳产。 
 
果实催熟
 
在西瓜果实成熟以前,用乙烯利处理可促进西瓜提前成熟,提早采收。一般应在西瓜个已长足,开始逐步成熟但尚未成熟时进行。催熟效果因西瓜品种、环境温度等西异。瓜皮薄且松脆的品种催熟效果好;环境温度以28~29℃较适,温度偏低,应加大浓度,反之则减少。此外,经乙烯利催熟的西瓜极不耐贮运,6~7天后就会过熟,因此仅适于鲜销,不宜长途贮运。按乙烯利处理方法不同又分为两种。
1. 田间催熟法 在已充分长成的果实表面用300~500毫克/升乙烯利溶液涂抹,经济实用。其可手戴棉纱手套在所用乙烯利溶液中浸湿,后对充分膨大的西瓜逐个涂抹。由于此时果实仍在植株上。因此处理后果实含糖量接近自然成熟,果肉色泽鲜红,果皮较薄,一般可提前5~7天采收。
2. 室内催熟法 将已采收的生瓜浸入100~300毫克/升乙烯利溶液中,后取出晾干,将处理果实放入室内或仓库,其上覆盖塑料薄膜,防止乙烯利挥发,提高催熟效果。 
 
防止裂果
 
1. 生长抑制剂 坐果后生长初期,用2000~4 000毫克/升比久(B9),200~500毫克/升助长素(Pix)喷雾处理,或根部浇施500毫克/升矮壮素等,可增强果皮坚韧性,减轻裂果。
2. 生长促进剂 分别采用15毫克/升吲哚乙酸、15毫克/升赤霉素、30毫克/升萘乙酸及8毫克/升细胞激动素或其混合溶液,在花后每周喷洒处理1次,可有效减少裂果发生。 
 
采后保鲜
 
西瓜采收后至上市售完,需短时间贮运,为延缓瓜皮衰老,较长时间保持新鲜状态,防止病菌侵染,多采用植物生长抑制剂处理。常用药剂分为50~100毫克/升2,4-D,1 000毫克/升B9,10%VBAI西瓜保鲜剂及将内含多种生长调节物质和多聚糖类的瓜蔓浸出液兑水配成1%溶液等浸瓜,一般最少浸2~3分钟,以保证果实充分吸收,确保保鲜效果。
 
西瓜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西瓜病害的综合防治
  1、西瓜枯萎病:症状特征:病斑黄白色,长圆形水浸状,茎基部先发病,逐渐上下扩展,茎基部缢缩,节间也发生常有琥珀状胶状物流出,病株叶片自下而上枯萎,最后全株死亡。纵剖病茎,维管束变黄褐色,这是田间识别的主要依据。
  发病条件:病菌可长期在土中存活,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均有利此病的发生。
  综合防治:
  (1)嫁接:选择瓠瓜、南瓜做砧木,采用劈接法嫁接能有效防止枯萎病的发生,其中南瓜做砧木嫁接抗枯萎病的能力最强。
  (2)轮作:轮作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一般要求与非瓜类作物实物6-7年轮作,尢以禾笨作物为好,西瓜间作大蒜可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3)土壤消毒:定植时用50%多菌灵,40%五氯硝基苯粉剂1公斤加细土100公斤,每穴撒药100-150克。
  (4)药剂防治:70%甲托200倍或农抗120稀释100-150倍,10%双效灵、抗枯灵500倍,在发病初期灌根,每株250毫升,7-10天浇一次,连浇3-4次。
  2、西瓜炭疽病:病状特征:此病可危害西瓜的叶、蔓和果实,尤以果为害重,果实上的病斑先为淡绿色,逐渐变为褐色或紫色圆斑,有凹陷轮纹。
  发病条件:连作、湿度大有利此病的发生。
  综合防治:
  (1)温汤浸种,55℃恒温水浸种15分钟或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
  (2)发病初期,摘除底部老叶,然后喷75%百菌清600-700倍或50%炭疽福美300-500倍或25%施保克乳油3000倍、50%利可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3、西瓜白粉病:
  症状特征:俗称"白毛"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正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粉斑,以后逐渐扩大连片成白粉斑,恰似一层白粉,最后许多病斑连接在一起,布满叶面,叶片渐枯黄发脆。
  发病条件:病菌以闭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高温、相对湿度大易发病。
  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彻底清理田间杂草。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农药。
  (2)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5%的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粉锈宁3000倍液兑水喷雾,每7天喷一次,同时注意轮换用药。
  4、西瓜疫病:
  症状特征:苗期发病,子叶上出现圆形的暗绿斑,呈水渍状,中部渐变红褐色,茎蔓近土面处溢缩倒伏死亡。真叶湿度大时软腐干燥时易破碎,瓜果被害,多从脐部发病,病斑凹陷,水渍状,暗绿色,以后扩展到全果,造成软腐。
  发病条件:病菌喜高温、高湿在25-30℃适温范围内,雨日持久,降雨量大,则发病重。
  防治措施: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5-7年的轮作。
  (2)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喷富尔655液面肥。
  (3)发病初期,拔掉中心病株深埋或烧提。同时用72.2%的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56%靠水水分散微颗粒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200-300倍,64%杀毒矾M8600倍液喷雾。
  二、西瓜虫害的综合防治
  1、瓜蚜:俗称蜜虫,防治方法主要是清除田间杂草,苗期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30%的绝蚜农乐,或50%辟蚜雾1500倍液喷雾防治。
  2、潜叶蝇:以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在叶片中形成许多弯曲的潜道,掌握成虫发生盛期及时防治成虫,或在刚出现潜道时喷雾防治幼虫,可用40%绿菜宝800倍液,或25%爱卡士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3、小地老虎:也叫土蚕,截虫,幼虫日夜在植株上取食,喜食嫩叶,夜间出土活动,食量大,尤以一二代幼虫危害严重,在防治上用90%敌百虫0.5公斤溶在2.5-4公斤水中,喷于50-70公斤的菜叶或鲜草上,撒在瓜田诱杀,还可用敌百虫与炒过的棉仁饼或糖麸配成毒饵,傍晚撒在瓜田。  
 
   所谓"化瓜"即在雌花开放后,幼瓜自然萎缩脱落的现象。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约有47%的雌花不能坐果,严重影响西瓜早期产量,推迟上市季节。导致化瓜的原因,主要是植株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种植过密,蔓叶郁蔽,影响光合作用;花期遇阴雨和严重干旱,授粉受精不良。其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一、合理密植科学用肥
  严格整枝打杈,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施肥时底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看苗施氮,防止疯秧。
  二、药剂防治
  1、喷矮壮素或助壮素,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用方法,在雌花开时喷80-120ppm助壮素。矮壮素毒性较大,只能浇根,使用浓度300-400ppm。
  2、喷赤霉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抑制分离层细胞的形成。施用后不仅有效防止化瓜,且能加大西瓜膨大、增产、增糖,提前成熟,使用方法:在雌花开花期,用20ppm赤霉素,对花喷洒、喷施适度。
  三、手术治疗
  1、苗期摘心。利用西瓜侧蔓比主蔓结果能力强特点,对长势旺,不易坐瓜的品种;在幼苗具4-5叶时摘心,及时促发侧蔓,利用侧蔓坐瓜。摘心后,侧蔓雌花出现整齐,开花集中。
  2、现雌摘心。西瓜在开花期间,常因水肥管理不发,或气候异常,使雌花发育不良。因此,当主蔓长至12-15片叶时,明显地分化出雌花蕾后,掐去顶尖,除去多余侧蔓,使养分集中供给雌花发育。经此处理的雌花蕾开花,比一般花蕾大一倍左右,就能有效的防止落花,促进坐果。如主蔓摘心后,雌花子房脱落,则可利用侧蔓结果,保证一株一瓜。
  3、逆向压蔓。在压蔓部位,挖5-10厘米深槽,将茎蔓朝向瓜根方向推入坑内,使秧蔓后部拱起,填土拍实,以减少养分向尖端运输削弱势。待西瓜进入膨大期后,结合顺瓜扒开土堆,进行顺蔓。
  4、捏茎坐瓜。在需要保留的雌花前一叶节,用力把茎捏劈听到"喀叭"的响声,使其受伤,削弱先端优势,使养分集中供应幼瓜。即所谓"前头喀叭,后头坐瓜"。4-5天后,幼果长到鸡蛋大小,说明受伤的茎节已自然愈合,恢复正常运输功能。也可在雌花前一叶节深埋,重压瓜蔓促其坐瓜。
  5、盘头掐尖。在西瓜坐稳后,仍有旺长趋势时,可把主蔓牵回瓜根一边,并掐去蔓尖。由于西瓜茎蔓中空脆弱,经牵动后,内部组织受到机械损伤,长势削弱,但不影响叶蔓制造和运输养分的功能。
  以上介绍的五种防止"化瓜"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在实际栽培中可参考使用,并不一定全部采用,应视植株长势而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西瓜细菌性果腐病危害严重,了解清楚原因才能做好防治工作
一周学会西瓜病虫害防治
西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西瓜烂叶是炭疽病还是叶枯病,你还在傻傻分不清楚吗?
【作物病害】最全西瓜病虫害识别及防控宝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