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色深浓(十一)云冈石佛伤几度(上)

早就动身,从大同到云冈石窟不远,路标也极明确。所以在到达云冈时,还没到开门的时间。天阴了,风起了,我不得不租了件军大衣御寒,来继续我在大风中的等待。 

直到我站在云冈石窟前的那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北魏人对佛教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与膜拜。 

东汉分三国,东西晋后为南北朝,一直烽火连天战乱不断。北魏是南北朝间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名为鲜卑的民族不仅彻全盘接纳了汉文化,还大力发扬着传自西域佛教的信仰,这令那个饱受战争的动乱时代的人民有了肉体外的寄托,于是,由拓跋氏命当时佛教高僧昙曜在当时京城西郊开凿了这座延存至今的云冈石窟。 

我相信每一个到过云冈石窟的人都会被这千年之外的历史震憾,这绵延一公里的几万尊大大小小的石佛,无不经历了岁月的洗染,而依然散发出神秘的微笑。云冈石窟大部分作品完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特别有代表性的当属早期的“昙曜五窟”,就是前面提到的昙曜高僧主持修建的部分,编号为16-20窟。五窟气势磅礴,保留了后世少有的浑厚雄伟、纯朴大气的西域风格。中期石窟多为已渐成熟的北魏艺术风格,华丽复杂,精致多彩,以精雕细琢的风格旗帜鲜明地出现在山崖间,晚期石窟规模不大,为北魏迁都后的后世民间艺人自发开凿,很多还未开放,但从开放的小部分来看,人物已经明显削瘦下来,人体比例也与常人相仿。另外还有云冈石窟规模最大的第3窟,现存的佛像为后来唐代补作,面容饱满,体态肥硕,衣着华丽,纹理流畅,一看便能联想起大唐无以伦比的大国风范。其实,说过多的石窟的内容,是几本书都无法述完的,每一个窟都有无数的传说与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教育着观摩它的人弃恶行善。 

云冈石窟总体保存较好,但毕竟经过了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与风霜,无论人为或是风化,都在这些佛身上打上了烙印。我们无法像责怪莫高窟的王道人一样来为云冈石窟的残殒找到批判对象,所以我站在这除了用震惊还是用震惊来形容的文明面前,我没有一丝一毫的悲伤,我为我还能看到它而欣慰,也为建造它的先人们表示敬仰,不管建它的初衷到底何如。 

虽然云冈石窟在2001年成功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虽然云冈石窟在2007年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点,但我也听说云冈石窟后续的维护和保存工作仍存有巨大的问题。一方面,大同乃至整个山西的污染已令佛像蒙灰和脸花,武周山山体的松软与渗水问题即使在表面上也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对付这些都不是如何用现代技术去攻克这样一个个科学难题,症结所在是我们人类发展到现阶段的文明还没有与大自然抗衡的能力。所以,即使有佛的千年庇护,我们仍不能因为眼前的短期利益而破坏了大自然亿万年的平衡,否则,用加倍的所得去弥补自然的裂痕亦是徒劳。 

在快要结束云冈石窟的游览时,天开始下起雨来。雨水无拘无束地穿过早已崩塌的窟前带,打在释迦佛的脸上,虽然佛继续保持着他无比仁慈的微笑望着作为一个普通游客的我,但我的心却已湿透。 

本篇图34张

各窟详介及更多图片请见下篇……

看圈子文章点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冈石窟之五:昙曜五窟(16
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
从云冈石窟中怎样看北魏的历史
云冈石窟(十)  第16窟    立佛洞
这尊云冈大佛,一只手掌足有两人高,据说象征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没有“马识善人”便无云冈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