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博物馆(二)欣赏中国历代书法
中国的文字是依指事、象形等法则构成的单体语言符号,书法则是运用毛笔为工具的一种藉线条表现汉字的艺术。
商、州时代的甲骨文、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系统。战国、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字又经历了篆、隶、草、行、楷的字体演变,形成多形态的汉字体系。各种字体又引不同地域、不同应用范围和时间先后诸因素,出现纷繁多姿的变体和别体。
这就是甲骨文__刻辞卜骨 祖庚时期 依稀可见骨上的刻字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已表现出艺术意趣。到汉魏之际,书法的审美意识由自发进入到自觉。两晋和隋唐时期,书家辈出,书法理论的探究日益精微,并建立起草书和楷书的法则及典范。
宋、元、明书家以晋唐法度为契机,注重抒发个人情性,并融入诗、艺等才情,不断创造新技法和新意境,涌现处丰富多姿的个性风格和书艺流派。
清代书法家广泛地吸取法书、碑帖的养料,熔凝新的风格。晚清崇尚北碑之学,开辟处刚健豪放的书法风尚,并导引着晚近书坛帖碑兼容、各种书体并起的发展方向。
走进《中国历代书法馆》。
P1060778
保卣____ 西周成王(公元前十一世纪上半叶)
始皇啁方升 秦(公元前221—前207年) 美阳铜权 秦 (公元前221—前207年)
晋唐书法
草书初萌于西汉末年,由草写隶书演变而成。它的出现,还促使行、揩书体的迅猛发展。其时书家辈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完成从隶书向草书转变的历史性人物。
楷书由隶书衍化而成,它的出现,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时代,并确立了此后一千余年书艺发展的基础。隋唐书法以参杂变化、奇正相生和略带草隶笔意的楷书为特点。唐初书法,以欧阳询、卢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为代表,奠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草书前有孙过庭,后发展为狂草,其代表为张旭、怀素、颜真卿的楷书入古出新,自成一家。
很喜欢这样的字体,方正规律,中规中矩,中国文字之首选之一。
宋代书法
北宋初期书法为唐代书风的延续。中晚期新意境和新技法的作品不断涌现,标志着以表现主观意趣为主要特征的书法风格正式形成,这一时代有以苏轼、黄庭坚、米蒂和蔡襄为代表的“宋四家”。此外,赵佶所创的“瘦金体”,风姿独特。南宋代表书家张即之的作品气势雄伟,其他虽不以书法著称的司马光、王安石等文人士大夫,在书法表现上各有清新自然的意趣。
北宋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一撇一捺之间刚劲有力,犹如中国武术。
南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张即之(公元1186——1263年)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宋代书法家。
元代书法
提倡尊崇古法,承袭晋唐之风,形成端庄朴厚又流丽洒落的书体,开启注重书法形态表现的风气。赵氏传派主要书家有康里巎巎、邓文原、张雨等。闻名于当时的鲜于枢、杨维桢诸家,于赵书系统外另辟蹊径,为元代稳健的书风,带来了生机。
流利洒脱,宛如中国太极武功。
元 冯子振 行书 虹月楼记卷
冯子振 (公元1257一1327 年后) 字海粟,号瀛州客,又号怪怪道人,攸州人。
还有明代书法、清代书法等等。
明代书法
明初书坛,赵孟頫一体余响不绝,同时,皇室提倡以书取仕,导致“台阁体”靡行。法帖汇刻之风始于北宋,盛行于明中期,确定了当时崇尚“帖学”的风气。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为首的吴门书派。力主表现书法体态,形成一时之风。明后期董其昌主张师古借鉴,树立起古朴清雅的格调,明清之际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鐸、傅山诸家,突破“二王”系统法则,极具开创精神,形成迥异于时尚以奇取胜的书风。
清代书法
清初书坛,大都延续前代之风,康熙、乾隆年间,由于帝王偏爱赵(孟頫)、董(其昌)书体,故流行一时。其时,“帖学”书家众多,以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家为代表。乾嘉以后,随着碑碣出土日多,金石考据之学在学术界空前昌盛,这为书家创作另辟蹊径带来了前景。他们活临汉隶魏碑、或摹金文石鼓,实践创新。包世臣提倡“碑学”,邓石如的篆隶新貌引人注目。此后,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书家,俱在融合法帖和碑碣书法的笔势、体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
评当代100名毛笔书家(三)
书法考试试题总结
“说分第六”辨析
浅议行书的风格体系
书法---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国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