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话今昔之我见

2019年06月20日   19 :老南京   稿件来源:金陵晚报  


    阅读金陵晚报“石头记”版刊载的《明代的南京普通话怎么说》,细细品读妙趣横生,原来几百年前朱元璋也怕方言难懂,下旨“南京话”为通用官话。
  另据北京地方志记载,南京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北京话,南京官话更通行于整个明朝,直至1850年左右,北京官话才逐渐“压倒”南京官话,成为通用官话。

  南京话也很受追捧

  原汁原味南京话韵味十足。几年前我曾对南京话作过浅显分析,“……有句南京谣,字里行间众多儿化音,如用正宗南京话说起来让您听着一定有味儿:‘对门儿二奶奶儿,上衣门襟少个袢儿,手里捏着芭蕉扇儿,顺带一个小板凳儿,来到大街顾楼口儿,一人坐在马路边儿,先尝五香豆儿,再吃生果仁儿’……”。见报以后立刻引起反响,在网上不少人点赞,有人还将其转给朋友分享。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一位外地学子竟然把它视作迅速融入本土,尽快掌握南京话的范例呢。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主持人,获悉以后颇感兴趣,也拿到他的节目中痛快地韶了一把。
  难以置信,这些年南京话热还真不一般呢。笔者结识几个南大朋友,清一色外乡人,初来乍到,他们最先渴望掌握的不是外语,也非普通话,而是地地道道南京话。其中的一位在这落地仅逗留短短几年,南京话便游刃有余且十分倒扣儿,初见面时我竟然误认他是城南东牌楼、夫子庙一带土生土长“小杆子”了。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南连闽越,西接荆楚,襟带江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本应吴侬软语覆盖的地区,独特的历史、政治环境,却使南京方言纳入到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次方言。地道南京话是中华民族丰富语言宝库之中一朵奇葩,朗朗上口韵味浓郁,优雅而动听。

  朱棣迁都带去南京话?

  十多年前我曾撰小文,斗胆提出:儿化音常被认定北京人“专利”,俗称为京腔、京片子,其实不然,南京话同样富含儿化音。与京腔惊人相似,同为卷舌音,拼音方法也大致相同,只是发音略有区别罢了。老南京人说儿化音韵味十足,碗儿、碟儿、筷儿、马子盖儿,不时就会蹦出来。再比如,今天、明天、后天,老南京分别说是,今(zhir)个、明(mer)个、后(her)个,而皇城根下的北京人呢,却这样讲:今(jinr)个、明(minr)个、后(hour)个。家里吃饭时,常听老人说,“快,拿个(过)碟儿来”。南京话说碟儿,发音作:der,北京话呢,则读作:dier。
  城南地区是南京人世代聚居的地方,自然是南京话世袭领地,随着时代变迁,眼下只有少数上年纪的老人,在说南京话了,他们口音纯正,其中儿化音特多。听他们说话,别说外地人,就连南京年轻后生,也多半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单拿一个“门”字来说事,一不小心就能带出一连串儿化音来。门边儿、门槛儿和门背后三个词,将它们写纸上尚好理解,如若由老城南说出来,怕是会让您无所适从。这几个词的发音,与普通话相去甚远。门边儿,发音:门ber;门槛儿,音作:门ker;门背后,说来就更复杂,这个东西在哪块,在门后面,南京人竟然说成:门背(音:白)后了,原来它是逐步演变的,久而久之就改味儿了。
  与门关联的儿化音真不少:门挡儿(大门里有遮挡的地方)、门联儿(门对联)、门闩儿(shuer)、门板儿(ber)、门搭扣儿,20世纪五十年代,门不夜扃,为方便家中夜归人,民间一度流行使用的门吊闩儿等等。那天,听到老邻居张奶奶对李奶奶说的一席话,令我这个迁徙城北十来年的人有久违的耳目一新之感。张奶奶说,“乖乖隆的咚!昨个儿捱晚那刻儿,你家小孙子真是木里什咕,冒咕隆冬从门外往里头直冲,连门槛儿(ker)都不晓得跨,跌了个元宝翘,真是跌得稍(sao  快),爬得也稍(sao),问他要紧嫑紧,他说一点儿没得关系”。
  细究南京、北京儿化音,相似之处不胜枚举,但究竟是北京话影响南京话,还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文武官员人等数十万之众,在带走大量金银细软的同时,也携走了南京话中儿化音呢?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但实在不敢妄下结论。
  如今真相大白。迁都北京时,朱棣由南京带去军队、官员及富户达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开进去,南京人来了,南京话当然不请自到。南京话非吴侬软语,而称金陵雅音,或曰南京官话。直到1850年左右,北京官话才逐渐压倒南京官话,成为官场通行语言。但当时,不同阶层北京人所说的北京话也有所不同,官场文人偏爱南京官话,贩夫走卒则喜操盛京官话。

  珍爱本土方言别溺爱

  经常有人说南京话土,不好听,笔者就不敢恭维了。什么叫土,又何以为洋?以愚拙见,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拿着装来比喻吧,在过去,人们总以裤子中缝似刀刃样笔挺为噱头、时髦,如今呢,大家崇尚牛仔,享受休闲,甚至以带破洞、毛边的装束领潮,阳光青年追捧,夕阳老人不以为然。不也有人认为上海话娘娘腔?粤语好听吗?西安话悦耳否?东北话呢?见仁见智。公众人士在表态时则更应谨慎为宜。
  个人以为,南京人理当善待本土方言,珍爱但不应溺爱。不可否认,在今日南京,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人大量涌入,致使南京话已从往日的主导地位,退居二线,逐渐式微了,反映在公交车上,以往听惯的今儿个、明儿个、后儿个这些南京土话,早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南普”话和带有各地方言的普通话。在国际化的潮流下,方言使用范围的迅速缩小乃大势所趋,也无必要大惊小怪。古都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包容性很强的大都市,南京人胸怀宽广。但是,本土方言也需要挽救与呵护,比如,举办方言趣味大赛、开设方言类影视节目、为南京白局申遗等,方法多样,笔者认为,热爱本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 谷万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的儿化音真的来源于满语么?
并非来自满语:北京话原是“南京话”?
最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之乡——中国 · 滦平
用南京话浅谈《红楼梦》
浅谈北京话(下)
河南三大方言-中原官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