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格讲坛】哪一种丑陋可以称作智慧——话说嵌名诗之四十九

   


有一种丑陋不堪的行为叫吃屎,而名人拥有这种行为却总被称作智慧。

与屎有关的名人,野史《格格春秋》上共提到三位:一个是西汉的韩信,一个是明代的袁凯,再一个就是民国初期的蔡锷。韩信与屎的故事发生在其逃离汉中的时候,萧何连夜带人追赶,两个跑在前面的士兵总算把他追上了。当时韩信正走到一处山间羊肠小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躲没处躲、藏没处藏。韩信急中生智,解开裤子排出一堆大便,接着,挪了挪地方,面向大便继续在那儿蹲着。两个士兵并不认识韩信,但听萧总管说要追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看韩信这个傻样,两个士兵丝毫也没把他和人才挂上钩:人拉屎都是背对大便,哪有冲着新屎的?这么干的人,不是脑瘫也是智障。不管他,继续追!两个人绕开韩信,又向前面追下去了。蔡锷与屎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当时,袁世凯想当皇帝,又怕蔡锷挑头造他的反,于是便把蔡锷软禁起来。蔡锷为了脱身,只好装疯卖傻,最后竟至于以吃屎相欺。袁大头见蔡锷真成了废人,也就放松了警惕。蔡锷随机乘其不备逃离虎口,回到云南挑起了讨袁护国的大旗。《格格春秋》上说,这两个故事野史正史均无记载,只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口头流传下来的。而袁凯吃屎的故事则有案可稽,不但《格格春秋》上有所载录,就连《明史》上也能看到它的影子。《格格春秋》上有一首题名为《哀袁凯》的诗,正是专门针对此事而作,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门安得任己

旋但求仙人

途左道锦衣

狂留趣谁问

诗中慨叹:袁(辕)凯假痴,出路愁苦!

据野史《格格春秋》记载,袁凯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祖籍松江华亭,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市松江县,明朝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监察御史为主管纪检监察工作的官员,皇帝近臣,在朝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一份这么好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那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可是,别忘了老子那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伴君如伴虎,也正因为是皇帝的近臣,天天和皇帝打交道,所以就要时时小心谨慎,处处捏着一把汗,这就使得袁凯由整天保持高度警惕而心生厌倦,由厌倦产生逃离的念头。袁凯存有这种心态,有一首诗可以作为佐证,那是袁凯的一首《京师得家书》,诗中说: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

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家乡的亲友日日盼其早日还家,而回家又何尝不是作者本人日思夜想的梦啊!

《格格春秋》上说,袁凯的离职完全是被他的老领导朱元璋逼的。书中记载的朱元璋的档案材料是这样的: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公元1328年10月21日出生于濠州钟离,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于公元1398年6月24日在南京去世。朱元璋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在家族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叫了个重八。单看这个名字就能推断出他的出身,典型的无产阶级家庭,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至于元璋、国瑞还有兴宗什么的,那都是参加革命后请文化人起的。由于家里太穷,朱元璋很小就做了打工仔,给地主家放牛。随着年龄增长,他心里的道道儿也越来越多了,在元至正四年——即公元1344年入皇觉寺当了和尚,因为这样不仅能不干多重的体力活就能吃饱饭,还能跟有文化的和尚学几个字。到了二十五岁上,朱元璋才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又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在1368年在南京当了皇上,年号洪武。据《格格春秋》记载,朱元璋那年整四十岁。想想跟在牛屁股后头跑的那阵,再想想当和尚的日子,真是两个世界两重天哦!可是,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的朱重八一旦变成洪武皇帝,也就忘了自己的阶级本色,成了地地道道的剥削阶级代言人,站在了劳苦大众的对立面。不但如此,就是那些跟着他打天下的革命战友,他也是越看越不顺眼,越看心里越别扭,所以也就今天杀一个,明天灭一双,恨不得一下子拾掇光了。杀人越多心眼越窄,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又建立了锦衣卫这一特务组织。这时,身为监察御史的袁凯看不下去了,看不下去就想说两句。可袁凯也知道朱元璋的脾气,现在已不像打天下那会儿,礼贤下士、虚心听取不同意见那一页早被老总翻过去了。现在老总是惟我独尊,说翻脸就翻脸,下级一句话说不对付就要掉脑袋。规劝皇帝也得想好说辞。《格格春秋》上说,袁凯打了好几天腹稿,在肚子里把说辞修改了一百八十遍,最后才敢把这套理论灌进朱元璋的耳朵里,他说老总哦!那些老革命只熟悉上阵杀敌,并不熟悉君臣之礼,所以也就经常在朝堂上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您看这样好不好啊?在总司令部举办一个培训班,聘请通览古今的饱学之士做老师,对这些大老粗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给他们充充电,让他们懂得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也好少犯错误,省得一犯错误就受处罚,这完全是为他们好哦!

据《格格春秋》记载,尽管朱元璋的专横已经达到很深的程度,但对袁凯这条入情入理的合理化建议没法给予拒绝,这个培训班还真办起来了。朱元璋心里明白,什么培训不培训的,分明是说我杀人太多嘛!哎哟,我一直拿这个袁凯当近臣,没想到他在思想上并没有和我保持一致哦!这些书呆子就是婆婆妈妈的,动不动就子曰诗云,他们就不明白,没有刀把子,单靠诗书是没法定天下的。不行,这个袁凯思想有问题,我得进一步考察考察他!《格格春秋》上说,朱元璋考察袁凯的方式是派他给太子朱标送一份文件,并要求他等太子看完后立即带回来。太子朱标虽然是在革命队伍里长大的,但思想认识却与他爹有本质的不同,因为他没给人放过牛,也没在庙里当过和尚,自小就有家庭教师一对一的传帮带,完全养成了知识分子的习惯,也动不动就嫌他爹不懂圣人治国之道,杀人太多。据《格格春秋》上描述,袁凯那天倒是很顺利的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可回来后朱元璋并没有完,又给袁凯出了道难题。朱元璋说:老袁哦!我说对罪犯要杀,我那儿子却说要从宽,你看谁说的对哟?袁凯一听,冷汗立刻就下来了,出这题不是想要我命吗?怕归怕,毕竟在领导身边工作这么多年了,他还不至于被这个考题难倒。袁凯说:老总啊,您说要杀,是为了严肃法纪;太子要赦,那是仁慈,我看都有道理!这一回答看似挺巧妙,但却把朱元璋惹怒了,他拍案大骂道:好你个老滑头,竟敢在朕面前两面讨好。我今天就斩了你,看谁还敢在我面前花言巧语!袁凯吓得顿时瘫倒在地,经众大臣苦苦求情,才算免过一死。

据《格格春秋》记载,第二天上班点名时,袁凯没到。朱元璋怒气冲天,立即派人到袁凯家问罪。不一会儿,派去的人回来了,告诉朱元璋说袁凯变成了疯子。朱元璋不信,下令把袁凯绑来。等把人绑来一看,大伙都大吃一惊: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今天完全成了疯子的模样,披头散发、衣服破烂,浑身沾满粪污,让人无法靠近。朱元璋说,用钻扎他的手背,看他还装不装!可是,尽管手背被扎得鲜血直流,袁凯却毫无反应。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命人把袁凯送回去对其实施监视居住。几天后,锦衣卫的报告材料不断地呈上来,先说袁凯在家满地乱爬,后说其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最后竟说其抓起狗屎往嘴里塞。朱元璋这下相信袁凯是真疯了,他不想再给一个疯子发工资,就以准予回家养病为由把袁凯打发出了京城。

《格格春秋》上说,袁凯回到老家以后,朱元璋还是不相信他是真疯,又派人追到家里任命他为本郡儒学教授。但回来的人却告诉他:袁凯还是老样子,仍然经常抓起狗屎往嘴里塞。

袁凯真疯了吗?没有,那疯都是装的。至于那所谓的狗屎,都是用糖稀做成的点心。他用这样的方式保全了一条性命。《格格春秋》上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胜利大逃亡,不过,却没有人点赞,更没有人喝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问:朕和太子谁对?大臣臣这样做,逃过一劫
这几个开国功臣是如何逃脱朱元璋的魔爪的?
朱元璋问手下:“朕和太子谁做的对?”这位官员回答的很聪明,下场却很惨
他装疯 朱元璋不信 他胡说 朱元璋还不信 他吃下一物 朱元璋信了
皇上问大臣,我和太子谁正确 大臣说:都好,然后疯了一辈子
朱元璋问:朕与太子谁对?大臣8字巧妙回答,却改变了全家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