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老地名里的科举故事
       □南报融媒体记者邢虹

  古代,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的人生大事。历史上的南京,是读书人聚集地,是科举考试中心。流传至今的一个个老地名,记录下了科举文化历史。漫步在南京街头,江南贡院、成贤街、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里、上江考棚、三元巷、文德桥、科巷……几十个地名都在讲述着过往的科举故事。

  “武科举”地名比“文科举”少得多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文科举”和“武科举”,不过,“文科举”的影响力远远比“武科举”大,这一点,从南京的地名上就可以窥见一斑。
  贡院街、上江考棚、下江考棚、成贤街、龙门街、文德桥……在南京,和“文科举”相关的地名有十几个,和“武科举”相关的地名却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历史上,'武科举’的产生迟于'文科举’,再加上古代普遍有着较为浓重的'重文轻武’思想,'武科举’的社会影响远不如'文科举’这般深远和广泛。”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南京的“武科举”地名有玄武区的演武厅。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演武厅,将军都统演武于此。”地名专家薛光介绍,清代,此地是考武举人、武状元的场所,建有厅堂,为考官阅武评判之处。如今,这里还有演武新村。位于洪武路与中山南路之间的武学园,也在清《同治上江两县志》中有记载,“明初请建未行,立武学自建文始,今废为园。”现在这里有个武学园小区。还有科巷,这条以美食闻名的街巷,地名里的“科”其实指的是“武科举”,这里以前是武科营盘驻地。
  南京最出名的“武科举”地名,要数三元巷,秦淮区中山南路北段,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明代抗倭名将尹凤居住在此地,他武学超群,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获三个第一,号称“连中三元”,所以人们就将尹凤所居之巷,称“三元巷”。长居在此的居民黄老先生告诉记者,三元巷还有自身独特的民俗,过去,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出
  人头地。

  好几条“状元巷”只有一条“举人巷”

  科举考试异常艰辛,金榜题名者寥寥无几,状元是读书人科考的至高荣誉,在南京就有好几条以状元命名的街巷。
  南京人都知道这座城市出过一个“秦状元”,他的府邸在长乐路上,叫做“秦状元府”,这里是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状元故居,已有300多年历史。“秦状元”叫秦大士,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是清乾隆时的状元。秦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均鼎盛,子孙中不乏朝中重臣。秦大士的诗、书、画为三绝,如今的“秦状元府”内还保存着秦大士用正、草、隶、篆四体书写的碑刻,让今人可以领略这位状元的风采。而他未中状元时住过的小巷,则叫做秦状元巷,位于中华路西侧。20世纪50年代初,秦状元巷与银作坊合并,称“秦银巷”。20世纪末,这里改名“秦状元里”。
  位于朝天宫南的朱状元巷,则是因为明代万历状元朱之蕃侍郎故居在此。在珠江路和同仁街之间,原先还有条焦状元巷,传说明万历年间,状元焦竑曾居住在这里。此外,南京还有“状元境”,这里曾经是赶考考生的聚居之地,考生们住在这条巷子里,都想考状元,为了讨个好彩头,此地便叫“状元境”。
  古代出于对状元的推崇,除了状元地名还有状元小吃——状元豆,是秦淮八绝之一,也是南京夫子庙的特色小吃之一,一般与五香蛋一齐食用。
  南京有如此多的“状元”地名,以举人为名的却只有一处——新街口的“沈举人巷”。举人和状元确实不能比,这条街巷能以沈举人命名,可见这位举人当时有多么受人崇敬。文史专栏作家坚叔向记者介绍,“沈举人”名叫沈九思,是清代举人,曾居家讲学,传业授道,桃李满天下,为四方邻里所称道,也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了纪念沈九思的贡献,人们把他所居住的巷子叫做“沈举人巷”。

  借助高科技
  现代人也能体验古代科举

  说到科举,不能不提的就是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明清鼎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同时可容纳20644名考生参加考试。江南贡院为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比如,我们今天在博物馆、拍卖市场等地看到唐伯虎留存于世的书画作品,经常可以发现上面盖了这样一方印:“南京解元”。这四个字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他永远无法忘怀的最高功名。唐伯虎就是在江南贡院高中的南京解元,他当时难掩喜悦之情,写下了《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
  古代的科举考试,环境和条件都和如今相去甚远,考生在一间小小的号舍里待上几天几夜,其间的考试、睡觉、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进行,所以在进考场之前就需要准备好被子、衣服以及其他个人生活用品。离开考场之后不少人都会大病上一场。借助高科技,现代人也能体验一把古代科举。去年的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上,有展台便设置了“天字号”考场,戴上VR设备,便可化身古代考生,面对桌上的考卷,提起毛笔,开始答题。
  在江南贡院旧址建设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更是能带你方方面面感受古代科举文化。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犹如探宝。这个尘封已久的“宝匣”深埋于地下,由坡道的狭长空间环绕而下,一边是布满文字的经匣,另一边是瓦砾堆积的立体庭院,参观者在漫步中逐渐远离市井的嘈杂,洗涤胸中的浮躁,开始体验当年科举路途的艰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179)阆中贡院进士馆
【散文】谢志||悠悠千年科举路(节选)
寻迹江苏老地名 | 地名中的南京“密码”
一文读懂古代科举制度
南京之中国科举博物馆
科举遗珠 之 定州贡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