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天奇:麦收时节

  杏儿黄,麦收忙。每年的六月初,我们这里的麦子就成熟了。远远望去大片金黄,风吹麦田波浪起伏。整个田间散发着麦熟的香气。今年家里种了六亩麦子,麦收时节当然要回家收麦啰。家乡地处丘陵地带,坡地多大型收割机用不上。但现在也不用手工割麦了。这几年有售一种叫做便携式收割机,跨在腰间,只要开开发动机,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行行麦子整齐的倒在一边。割麦挺快也不费劲,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这种收割机。走到田间,到处都是收割机的轰鸣声,成为麦收时节的一道亮丽风景。随后把麦子运到打麦场,脱粒机脱粒后,在自家平房凉晒两三天后即可入库。

  现在的机械化收麦,使麦收时间大大缩短,只几天功夫,麦收忙季便告结束。

  一天晚饭后,牵手老伴村边散步,当走进村边那块平坦的打麦场时,不由我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麦收时节的情景。几十年前,那时候没有收割机,麦收时节一般要七道工序来完成:

  准备阶段:麦田里麦穗泛黄时,就开始整理麦场。先套上牲口耙场,把杂草丛生的麦场耙的松松软软的,等下雨,天旱时还要人工洒水,然后一遍一遍的碾压,直到最后坚硬结实,平平坦坦,等待新麦入场。

  收割阶段:那时没有收割机,全凭手工镰刀收割,因为有麦熟一晌虎口夺粮之说,所以,每到这个季节,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天将亮只要能看见割麦,就下地去了,一般晚上回来已是月挂天空,真可谓,早迎星星晚送月亮,人们超负荷劳作,累的腰酸腿痛。这段时间生活一定得跟上,啥生活,白天凉开水或井拔凉水,晚上黑馒头或花卷馍,中午吃上一碗一半白面一半红薯面条填饱肚子就满足了,这个阶段,几亩地下来,一般 得一星期左右。

  运输阶段:我们那里是丘陵地带,道难走,运输也是很费劲。最早没有人力车的时候,还是肩挑,牛车拉,(这种铁轮牛车,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后来有了人力车已是先进了一步。装车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散装就是用叉装好捆牢了,就像拉了个小麦桔垛似的,这种装法的优点是装得多 。另一种是捆装,把麦子用绳捆好装车,优点是装卸方便。倒也有倒霉的时候,半途出了问题,还得重装,那是最烦人的事。这道工序,几亩地下来,也得耗时几天。

  搭麦垛:麦子拉到场里,为避免下雨麦子发霉,先把麦子挑乱,然后搭成麦垛,下雨时盖好,等晴天时再打场。如这时候倒霉遇上连阴雨,麦子还会生芽那!

  打场阶段:大晴天是打场的好时光,先摊场晒麦,期间还要翻几次,正午过后,麦子晒干,由一位懂行的人,戴一顶草帽,顶着火辣的太阳,手牵长长的绳子赶着牛,拉着滚子,在厚厚的麦子上一圈圈的走。碾一会众人用叉翻场再碾,然后把麦秸挑走,剩下一层厚厚的掺杂着麦糠的麦粒 ,用推扒拢集成堆。

  扬场阶段:那时候没有扬场机,全是自然风扬场,如遇有风,便急匆匆操起木掀扬场,木锨铲起夹杂着麦糠的麦粒,迎风抛向空中,麦糠吹向一边,饱满圆润的麦粒花花落了一地,女人们戴着草帽,在麦堆用扫帚把麦糠清扫出去。一般扬完场就接近黄昏,虽然精疲力尽,但看到一堆金黄的麦堆,心里非常快乐。

  垛麦桔垛阶段:垛麦桔垛的时候,一般都是多家合作,今天谁家垛垛,大家都拿着木叉前去帮忙,直到麦场上堆起座座麦垛,然后封上泥土为止。记得生产队的时候,全队劳力齐上阵,除記工分外的待遇就是每人一个油烙馍,大家就很满足了。这个阶段完成了,麦收时节就算尘埃落地,那时的麦收一般要耗时一个多月。后来有了脱粒机,省去了好多工序,也省了人们不少的气力。演变到今天,收麦全部机械化,几亩麦子,两三天时间就结束了,几千斤金黄色的麦子就到了自家平房,晒个两三天干了就入仓,以后的三百多天里就等着磨面蒸白馍了。

  现在的麦收时节,简直就不像过麦天,以前的收麦繁琐工序一笔带过?,轻巧的像喝了一碗白开水。几十年前人们梦寐以求的机械化终于在今天 成为现实,农民们也从繁重的体力作业中解放出来。正可谓:

  麦收时节不再忙,

  树荫之下来乘凉,

  几亩麦子瞬间光,

  晾晒三天便入仓,

  一年四季不缺粮,

  顿顿白馍飘麦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收时节 (3) | 杨柳风
​犹记当年麦收时节
金佰安‖麦收时节
鲁北往事:麦收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
「鲁西南麦收记忆」打麦子(朗读 王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