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的
结构化思维的应用,最核心的包括四个方面:思考、表达、解决问题和团队意识。本音频只解决最底层的“思考”与“表达”方面。
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高效的思维方式。 你可能有这些认知偏见:说话不清楚是表达能力有问题,PPT做不好是写作能力有问题,任务完不成是工作能力有问题,等等。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有形成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逻辑结构不清晰。我们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它更偏爱有规律的信息。同样的内容,通过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将大大提高你的思考效率,让复杂的问题瞬间变得非常容易。
二、学习大纲
1、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2、怎样识别筛选信息
3、怎样归纳整理信息
4、怎样提炼信息结论
5、怎样清晰表达信息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如何利用整理表达信息,变得尤为重要。课程从信息的识别、整理、提炼、表达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从而形成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完整信息流。
三、学习内容
1、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1) 概念
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他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也就是化整为零。
结构化思维,就是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往下分下,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不再拘泥于细节。
本质是一种视角,功能像眼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静态的模板。
(2)表现形式——金字塔结构图
金字塔结构图体现了结构化思维“纵横”两方面的立体化分析方式。
从纵向看,顶端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持不同方面的原因(子理由),也可以继续往下拆解。
除了纵向之外,横向上每一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实际就是通过归类分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
(3)金字塔结构图的类型
先总后分(正向金字塔):顶层设计的是要解决的问题,下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再下层是支撑层面的子理由,形成上小下大的金字塔结构。
先分后总(倒向金字塔):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可以做到像漏斗一样的思考过程:最上面的一层是接收到的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
总结:结构性思维就是一种能够归纳、提炼信息的思维,能够把复杂的问题以树状图结构呈现出来,拆分成一个个可执行的任务的思维。
2、怎样识别筛选信息
运用金字塔结构图来识别信息,不但可以帮你更准确的抓住事物的核心,还能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工作和生活中,面对信息往往有两种情况,可以采取两种应对方法:
(1)第一种:目标或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
关键:关注信息和目标(或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找关键词
(2)第二种:没有目标,被动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
关键:识别结论、理由、事实,并且三者中要有证明与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方法:
A、结论即中心思想、观点、看法。寻找提示词(关键词)、关注信息的重要位置,以及直接追问的形式获取(比如问所以呢?);
B、结论是否有价值,要观察这个结论是否有理由支撑,要关注提示词: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证据是、第一、第二、第三...
C、事实即数据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如果我们前面说的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但事实必须是客观的,而非判断、猜测、推理。事实往往是数据,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是与结论有逻辑关系的。
(1)与上一讲的关系
上一讲说的通过纵向梳理的方法去识别信息中的核心要素,这一讲通过横向拆解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为什么
原因:大脑接受信息有限,大脑又有自动对相同特点的事件进行归纳和重组的能力,即分类中相近的事物更容易记忆。
(3)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五种分类法
核心:互相独立,完全穷尽
作用:MECE的好处不仅是对全部信息的归类整理,还在于,对事物构成要素进行MECE思考,激发没有想到的点子,拓展思路。
A、二分法(非A即B)
(4)特定场景的分类模型
比如,做销售时需要考虑的5个角度,人(人力)、财(资金)、物(物资)、储(仓储、后备)、流(物流、消费流量)。
又如,在考虑市场战略的时候有一个常用的模型叫做3C,即公司(Company)、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按照这三个要素进行战略归类的时候,就可以防止公司出现忽视用户需求、市场行情,自顾自去开发产品,导致血本无归的情形。
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括出同类事物的特征。归纳法概括总结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金字塔底部开始,把所有要素进行归类,由下向上的推演过程。
B、要点
虽然归纳法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论证方式,但是,使用归纳概括结论时,一定要确保所罗列的要点是穷尽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是正确的。
C、用MECE法则穷尽要点
另一种提炼结论的方法,是演绎推理。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把思维的这个推演结构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通常大前提是事物的共性,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大前提,通常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识,所以它推出的结果通常会让人感到特别可信。同时,小前提也不能马虎。为了让结论更有说服力,它最好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比如,你想跟领导去申请加薪或升职,就可以选择演绎的方法。大前提,你可以罗列出公司最高级岗位的一些要求;小前提,依据大前提的几个方面,去列举自己符合了这个要求;我满足高级条件,可以胜任高级岗位。
总结:从描述性概括里找属性,从行动性概括里找结果,联合属性与结果概括出结论。
在前三节识别信息、分类整理信息和概括总结信息的基础上,本节讲高效清晰的表达信息。
(1)常见误区
(3)训练方法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个人的主要收获:
(1)思考问题方面:在识别信息、分类整理信息和概括总结信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按照结论、理由和事实进行识别;MECE的五种分类法则,不重不漏;归纳法和演绎法。
(2)语言表达方面:重要事情说三点、清晰表达四原则。
(3)文章写作方面:标题制作要精益求精,这是以前闻所未闻的,可谓发聋振聩、醍醐灌顶!
(4)等待探索方面:查看相关资料,了解结构化思维在解决问题和团队意识建立方面的应用。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