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源说高效阅读

做書按:今天的文章可能引起你的不适。但我认为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以阅读量作为衡量阅读水平,或骄傲或自卑,其实全都没必要。你可以爱读书,读很多书,也可以不爱读书,或者读书不够多,自己舒服就行。但如果仗着阅读量瞧不起这个那个的,只有一句奉还:就你爱读书?也希望对于自己阅读量自卑的人,能够通过今天的文章缓解焦虑。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 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 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 亮的房子啊!”


不知道喜欢读书的你,看到《小王子》里这段话,第一想到的是什么?可能是,这种只看钱的大人真俗气,或者是我读书是为了不要成为这样的大人。


那么,我们换一种方式,再讲一遍。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最近看了一本书,讲一个小王子驯养了一只狐狸,于是他们彼此需要,在彼此需要的关系中小王子意识到被需要而产生的责任感,这也是人存在的价值,其实这则童话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存在主义文本。可是你说这些他们不会觉得你很喜欢读书。假如你跟他们说:我一年读了200本书。那么他们就会用崇拜的语气说:你好喜欢阅读啊!快给我推荐几本书吧!


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阅读正在按斤论高低,一年不读百八十本书,出去只能跟人说:不好意思,我玩抖音的。



今年年底,我发现朋友圈轰轰烈烈地晒年度阅读量,或者甩出上百本阅读量书单,一群人跟着转发说这才是大神,我点开一看,每本书后来坠着一句粗糙的点评。请问,作秀给谁看?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自卑自己的读书量不够。听到有人噼里啪啦地说最近读了哪些书,便缩成一个小黑点,仰望对方滔滔不绝地……背书名。


有次一群所谓文化人聚会,某人说起这一个月读了20多本书。


我一算:“几乎是一天读一本啊?”


他说:“是啊,毕竟这一年的目标读200本书。”


我倒吸一口冷气,继续问:“那你有没有这样的目标,好比知识量方面?”


他没接茬,扭过头继续说:“最近读了《xxxx》特别牛逼,……(省略,简单概述了一下故事梗概,图书介绍都会写的)。”然后说了哪个名人推荐,谁谁如何评价,听起来很唬人。


于是我问:“那你的看法呢?”


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成句的话,我也有些尴尬了。幸好他反问一句:“你一年读了几本书?”打破了沉默。


答之:“去年只读了20本左右。”气氛更尴尬了。


一个一年只读20本书的人,有什么资格质问一年读200本书的人,在座的每个人都比你读得多,要么闭嘴,要么滚吧。假如我说一年读了300本,情况或许会完全不同。


现在想来,挂在他们脸上的骄傲和轻蔑,是十分恐怖的。



总之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我开始思考到底谁有问题?最后得到答案:其他的不好说,但书读得少,指定没毛病。


一个人宁愿不读书,也不要被读书浪费时间,这个世界比阅读有趣的事情很多,你可以沉迷任何一件“无意义”但让你快乐的事情,比如打游戏、追电视剧、暴饮暴食、睡觉,也比你吭哧吭哧读了一年书,最后内心毫无波澜,只好用一个漫长的书单证明你的伟大,有意义一万倍。


或许你现在正在想,果然是一年只有20本阅读量的人,才会产生如此浅薄的认识,请听我说完吧。


关于20本阅读量的事情,我想辩解一下,每个人的阅读趣味决定了阅读速度,我喜欢读社科哲学方面,这也决定了我没法那么快,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一年200本还嫌少,但我们都通过阅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所以用读了多少本书比较,就像把桌子和板凳放在一起,比谁更有用,本来就没有意义。


但现在风气不就是这样吗?别的阅读领域我不敢说,只是说社科方面或哲学性很强的书,如果你碰到一个人鼓吹自己一年啃了很多难读的社科类书,不用崇拜,他正在吹牛。读研时有堂课,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读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一个学期过去了,才勉强读到第一章快结束。节课时老师特别开心地说:“哎呀,终于读完第一章了。”这么多年,我们是读得最快的一届。


我们可以算一下,一堂课将近4小时,一学期18节,72小时,也就是3天不吃不喝不睡,才读完一章。事实上,这才是一个健康的阅读节奏。我也问过很多做学术研究的教授,他们在做知识累积时,最理想状态每天阅读20页左右,再多的话人承受不了。


另外,一年读20本,也是我现场瞎说的。我没有兴趣计算一年的阅读量,这种数字除了和别人比谁读得多以外,没有太大意义。如果一个人问我,这一年你读到什么特别好的东西吗?我会觉得这是个聪明人,喜欢和他聊天。


对于张嘴就问,你一年读了多少本?我会假装自己是个不读书的傻逼,看他怎么表演。经常碰到这样的人,用鄙夷的语气说:哟,你学中文的书还没我读得多呢?或者你读书这么少,怎么写东西啊?我都会微笑地看着他们可悲的虚荣心,这种人已经坏了,靠阅读量换成就感,动不动觉得这个low,那个弱的,他们的日子一定过得很苦吧。




关于阅读方法,我很喜欢木心的一句话,“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所以我的阅读方法是:不读烂书是底线,读好书是基本要求,读得书是我自己选择来,接受推荐,但绝不接受什么人强行建议我应该读一下什么书。


因为只有你自己发现这本书的好,阅读欲望才是真。所以,如果你连挑书的能力都没有,埋头瞎读没有太大意义。在朱利安·巴吉尼 杰里米·斯唐鲁姆《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有一段对阅读成本的阐释让我印象深刻:


阅读的最大成本? 


读者在选购图书的时候,往往把成本支出的焦点放在书价上,其实不然。 (时间)才是读者付出的最大阅读成本。 

阅读的时间成本=选择图书所花费的时间+阅读图书所花费的时间+误读图书所浪费的时间


看到这个公式,我发最该做得是把误读图书所浪费的时间压缩到最低,而不是加快阅读速度。因为书越有价值,越不能加速读完。所谓误读,我理解为无效阅读,简单说就是毫无乐趣,也无收获。然而用量计算一个人阅读水平最恶心的地方在于,误读图书的时间竟然也有脸视做成就。


最后编辑部安排在文章后面插入一个广告,关于阅读方法的线上课程。我仔细研究了一个月,同意了。


因为我有自信抵抗浩浩荡荡地“阅读量焦虑”,必须感谢我所学得专业回教会我如何评价一本书好坏和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阅读。但很多人一来没有阅读习惯,却有阅读焦虑,二来不知道读什么书,便跟着别人瞎读,结果时间搭进去不少,自己的问题一个没解决,焦虑有增无减。还有一些人,更可恶了,家里堆满了书,每天埋头读,除了显摆藏书、背一背书名,让别人很焦虑,其实心里从不觉得阅读改变过他什么。


总之,学习经验告诉我,阅读的确是一种可以培训的能力,同时在阅读盛世的泡沫中,急需科学阅读方法介入,如果大家真的会读书,肯定阅读的价值,那也不会沦落到,在鼓吹阅读量时遍地都是世俗功利的无聊灵魂。没有人该为不读书自卑,该羞愧的是那些花大把时间阅读,最后除了可以吹牛却一无所能的人。


接下来是广告时间(这广告很软,而且有点意思):


你读书还停留在“低水平勤奋”阶段吗?


99%渴望多读书的人,往往还停留在“低水平勤奋”阶段,时间和钱都花了,但读书效果并不好。



1.买书如山倒,买的时候有点贪

很多人买书漫无目的,只是觉得“读书是好事”、“买书不亏本”,今天这个朋友推荐这本,买,明天那个大咖分享了书单,买,后天某个公众号说某部神作在打折,再买......


书架上的纸质书,都落灰了吗?Kindle里的电子书,这辈子能看完吗


买而不读,堆积如山的书只会让你更焦虑。


2.读书如抽丝,读的时候有点瘫

还有很多人读书时,总是读不下去,时不时就想刷手机。


好不容易把手机关了,焚香斋戒、沐浴更衣,准备好好捧本书看看,却又不知道是该仔细阅读还是快速浏览,觉得作者在和自己兜圈子,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硬着头皮一页一页看,痛苦又缓慢,但读书难道不应该快快乐乐吗?


3.看书像看戏,“咦,我真看过这本书?”

还有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心满意足,但其实已经把内容还给作者了。


直到其他人提到这本书,引用里面的精彩段落和观点,这才问自己“咦?他看的和我看的,真是同一本书吗?”“我怎么没看过这一段?”“好像是有这么一段?”“我真的看过这本书?”......


你和读书达人的差距?

不在天赋,在方法


为什么那些读书达人能博览群书,还能在聊天写作时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呢?


每个人1天都是24小时,读书达人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可能比你多十倍百倍。你和读书达人的差距,不在努力程度和天赋,在读书方法。


1.买书如山倒:选书出了问题


“二八法则”在读书上同样适用,如果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应该用80%的时间,去“抽丝”一样精读3位该领域顶级大师的代表作,剩下的书用20%时间了解即可,很多书没必要买,上网看看序言和书摘就行。


2.读书如抽丝:读书顺序出了问题


非小说类的图书,无非就是那几种固定的结构,最简单的比如短文合辑型,挑自己最想看的篇目先看就行,再比如概念型,欧美流行商业畅销书像《黑天鹅》《反脆弱》都是这个类型,整本书讲一个概念,可以先配合书评和目录,攻下讲核心概念的那一章,再读其他章节就快了。


3.看书如看戏:知识管理出了问题


读书记不住,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知识谱系,孤零零的一本书很容易被忘记,但如果每读一本新书都能和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系,就不容易忘了


就算奇幻文学这样看似天马行空的领域,所有的大师作品也不是孤立的,照样有谱系和沿革”,“比如大家都爱的《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可以看作是《安珀志》作者泽拉兹尼的继承者,而泽拉兹尼和《纳尼亚传奇》系列作者C.S.刘易斯,都是《魔戒》系列作者托尔金的‘队友’,托尔金则是西方奇幻的‘开创者’”。


会看书的人脑子里其实都有个书架。

(奇幻谱系,点击可放大)


读书本身是个技术活,漫无章法、跟随本能埋头转悠的「原生态读书法」,其实很多流程和动作都值得改进


(“原生态读书法”和科学读书流程的对比)


更新读书方法,告别低水平勤奋


历时数月,我和在行一点团队打磨了一个系统课程,将自己十几年读书经验浓缩成3周精华课程《高效阅读特训营》,希望帮大家真正掌握这套几乎可以用在任何书籍上的高效精读方法。


(我的精读体系)


这套读书方法,源自于我阅读10000本以上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书籍的亲身实践。此前我曾与在行一点合作音频课《高效阅读学习:将知识变成能力》,有超过20000人次参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正会读书的人,早就赚翻了
为什么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如何培养读书习惯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壹读百科
在?拼个书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买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