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明小说的人》解读

关于作者

威廉·埃金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学者、文学批评家和哲学家,其研究方向之一是西班牙语文学理论。其学术著作包括《发明小说的人》《世界怎样变成了一个舞台》《关于真相的剧场》和《哲学家的欲望》等。

关于本书

2016年,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之际,埃金顿出版了这本《发明小说的人》。这是一部讲述塞万提斯的人生与艺术道路的著作,介绍了塞万提斯是如何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以及小说这种新的写作方式如何改变了世界。评论家认为,这本书重新发掘了《堂吉诃德》这部不朽著作的意义。这本书既是塞万提斯的传记,也是关于《堂吉诃德》的文学批评,还是一部围绕塞万提斯展开的文化思想史著作。

《堂吉诃德》在全世界的畅销度仅次于《圣经》,不过塞万提斯在世时穷困潦倒、境遇坎坷,这本书并没有给它的作者带来相应的荣耀和尊严。从1605年初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堂吉诃德》是历史上出版次数最多的作品。挪威诺贝尔协会曾让一百位著名的虚构小说家投票,要选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超过一半的作家都提名《堂吉诃德》。1997年,《生活》杂志宣布,《堂吉诃德》的出版是千年以来最重要的百件大事之一。

受到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影响的人有:笛卡尔、休谟、歌德、马克思、福楼拜、福克纳、昆德拉等。甚至连美国建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都用《堂吉诃德》自学西班牙语。

核心内容

塞万提斯的传世之作《堂吉诃德》被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因此,塞万提斯也一向被认为是第一个发明了现代小说的人。这本书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堂吉诃德》才算是第一部现代小说,以及为什么塞万提斯会成为发明了现代小说的那个人。

作者认为,这是与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他复杂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人类认知方式的洞察息息相关的。在这个基础上,塞万提斯不仅写出了一部不朽的作品,还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而这种写作方法不但成为后世小说写作的模板,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虚构与真实的认识。


这期为你解读的是《发明小说的人:塞万提斯和他的时代》。

提到塞万提斯,你一定不会陌生,比他更知名的,是他的传世之作《堂吉诃德》,这本书被文学研究者们公认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因此,塞万提斯也一向被认为是第一个发明了现代小说的人。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为什么《堂吉诃德》才算是第一部现代小说,为什么塞万提斯会成为发明了现代小说的那个人呢?

《发明小说的人》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这与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他复杂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人类认知方式的洞察息息相关。在这个基础上,塞万提斯不仅写出了一部不朽的作品,还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而这种写作方法不但成为后世小说写作的模板,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虚构与真实的认识。这,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不过,这本书并不是拒人千里的学术著作,它既是塞万提斯的传记,也是一本关于《堂吉诃德》的文学批评,你还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围绕塞万提斯展开的文化思想史来读。

这本书的作者威廉·埃金顿,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学者、文学批评家和哲学家。2016年,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之际,埃金顿出版了这本《发明小说的人》,讲述塞万提斯的人生与艺术道路。人们普遍认为,这本书重新发掘了《堂吉诃德》这部不朽著作的意义。

这期音频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讲为什么说《堂吉诃德》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为什么塞万提斯会成为发明小说的那个人。首先我要讲的是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人生经历,他是如何从自己的人生中提取主题,写出《堂吉诃德》这样一部作品的。然后,我将讲述塞万提斯是如何发现了人类不同的认知方式,进而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发明了一种崭新的讲故事的方式的。最后,我会为你讲述小说这种新的写作方式是如何刷新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了世界的。

第一部分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部分,塞万提斯的人生与创作的关系。为什么塞万提斯会创作出《堂吉诃德》这样一部作品。

还记得《堂吉诃德》的故事吗?故事发生在一个骑士文学十分流行的时代,那时候的骑士文学,就相当于咱们的武侠加玄幻,很容易让人入迷。有一位落魄的老贵族,因为读了太多骑士小说,头脑有些不清醒了,他幻想自己是一名游侠骑士,走出家门去冒险,行走四方,行侠仗义,与巨人、风车和着了魔的怪物搏斗。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其中的,却是一个极其现实而粗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在幻想中的骑士是个笑话。人们嘲笑他,捉弄他。好在他不是孤身一人,还有个随从可以帮帮忙,不时提醒他现实世界的模样。虽然这位随从头脑清醒得很,是个实用主义者,但很奇怪,他却心甘情愿陪伴和辅佐这位骑士,不离不弃,给予他最忠诚的友谊。这位生活在幻想中的疯骑士就是堂吉诃德,那位生活在现实中的可爱随从就是桑丘·潘沙。这是塞万提斯在文学史上创造的一对不朽的形象。

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他们是相似的。孤苦、贫穷、身体虚弱,又信奉骑士精神,对人类怀有普遍的爱意。但塞万提斯又不是堂吉诃德。他曾说,自己写这本小说,目的就是为了“杀死”骑士文学。这本书出版后,骑士文学真的走向了终结。但事实上,《堂吉诃德》对世界文学真正的贡献,是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所造成的失落与荒诞感。而这种感觉,用他所处时代的一个西班牙流行词汇来形容,就是:幻灭。所谓幻灭,就是曾经崇高的理想、曾经被全社会奉为圭臬的精神信条,在如今的现实中显得可笑,不可实现、不合时宜了。16-17世纪的西班牙,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当时,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方式已经倒塌,西班牙正在走向一个强大的现代法治国家。强调英雄主义、荣誉感、自我价值感的骑士精神曾经是一千年来欧洲男性的信条,如今却没落了,而新的信念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频繁使用“幻灭”这个西班牙词汇来表述这种文化上的失落感。

“幻灭”不仅是当时西班牙时代精神的关键词,还是塞万提斯一生精神状态的最好概括。塞万提斯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中。他的祖父和父亲出身都不错,但都因债务问题进过监狱,在那个时代的西班牙,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稳定的居所里,塞万提斯的家庭却始终颠沛流离。成年后的塞万提斯接过了父亲的债务,家里有五个女性靠他养活。而在那个女性贞洁至关重要的时代,他家中的姐妹却都不幸在婚姻前失去了贞洁。

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塞万提斯的人生是多么残酷和荒诞。当塞万提斯还是个年轻气盛的大学生时,有一次,有人侮辱了他家中的女性,遵从骑士精神的塞万提斯与此人决斗,并刺伤了他。结果,政府判了塞万提斯十年流放,并砍去右手。你可能会想,决斗不是中世纪的欧洲人经常干的事儿吗?其实,骑士精神在当时的西班牙已经过时了,政府早已严令禁止决斗。当时塞万提斯还不满22岁,在文坛已经崭露头角,然而,因为他还笃信着“过时”的骑士精神,为了捍卫自己家族和姐妹们的尊严,他还是赌上了自己的生命和自由,选择了决斗。这一次逞能,让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踏上了漫长的逃亡之旅。他不得不离开西班牙,辗转各地。出于对骑士信条的信奉,以及想回到祖国并逃脱惩罚的愿望,塞万提斯明白自己必须立下战功,于是他加入了一个叫“神圣联盟”的军团。这是西班牙、威尼斯和罗马教皇这三大欧洲势力结成的海外军团,致力于对抗屠杀基督徒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捍卫基督教世界对地中海的控制权。对塞万提斯来说,这是一次为理想而战的崇高冒险。在一次战役中,他三次被火枪击中,左手永远丧失了功能。此后又发生了很多不幸,当他再次回到祖国,已经是十几年后了。你看,他逃脱了十年流放、右手被砍掉的惩罚,而命运让他在海外颠沛流离十几年,并最终失去了左手。

在著名的勒班托海战中,塞万提斯在患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要求长官把自己安排在最危险的地方,发誓战死方休。最终,他们胜利了,解救了一万五千名基督徒。塞万提斯立下了战功,被授予勋章,成为英雄。然而不幸的是,在地中海,他又因为这个英雄身份,被当时最彪悍的一帮海盗看上了,海盗把他掳到非洲的阿尔及尔,等着西班牙拿重金来赎他。但并没有人来赎他。于是,他在不堪的环境中做了五年俘虏,多次逃跑,多次被抓回。五年后,当他终于被赎身回国,祖国却遗忘了他做出的牺牲,不再承认他的战斗英雄身份。他开始想要讨回属于自己的奖励和荣誉,结果却是不断遭到政府的拒绝和羞辱。同时,他在自己热爱的戏剧事业中也走向了失败,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他因为税务问题被投入监狱,而且还不止一次。

塞万提斯身处的那个时代正值文艺复兴时期,文人墨客还是被社会权力阶层圈养的金丝雀,而塞万提斯走的却是一条完全野生的、少有人走的路。他的一生中所有重要的节点都在进行不计后果的冒险,驱动这种冒险的,是他心中的信仰:骑士精神。然而社会却一次次毒打着他。经历了所有这一切苦难后,他坐下来,写作《堂吉诃德》。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头发灰白、牙齿快掉光、贫病交加、孤苦伶仃、一只手和一条腿都不中用的糟老头了。对这样一个失去一切的人来说,理想的破灭,就是他创作的引擎。

生活在这样一个幻灭时代,拥有如此幻灭的命运,塞万提斯是愁苦的,因此,他笔下的堂吉诃德叫作“愁容骑士”。在小说中,堂吉诃德有句话说,“身为游侠骑士,却生活在如此可鄙的时代,这真是让我痛彻心扉。”这正是塞万提斯本人的真实写照。然而,就像堂吉诃德那样,塞万提斯并没有在幻灭中走向消沉和愤世嫉俗,他虽然深切体会到理想主义和骑士精神的不合时宜,却并没有放弃这种精神,他把自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人生态度,倾注到堂吉诃德这样一个文学形象中。同时他也知道,自己和堂吉诃德所坚持的理想,周围的世界不看重也不承认,他清楚地知道这坚持看上去多么滑稽可笑。

但塞万提斯特别的一点在于,他不仅感受到了环境对自己的嘲笑,他也自己嘲笑自己;他不仅嘲笑自己和自己的人物,还理解他们、肯定他们、爱他们。这是一种之前的文学样式没有过的复杂感情。这种复杂的感情,来源于塞万提斯对自己人生的回望和认识。一方面,他始终是个理想主义者,另一方面,他也对自己在现实中因坚持理想而处处碰壁的窘迫予以最无情的嘲讽。塞万提斯把这种复杂的感情倾注到堂吉诃德身上,正是这种感情的复杂性,让他的小说超越了简单的讽刺文学。作者埃金顿在书里这样写道:塞万提斯用文学的目光,回望着他过往的艰难人生,笑个不停。他审视着自己的盲目和盲目导致的失败,也走进了千千万万与自己同样的人的灵魂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盲目。“人生本就荒诞,那就笑吧,但不要失去了感受,生活的艰辛伤害了你,同样了伤害了其他人。”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也不可解决,在现实中坚持理想的人显得又可笑,又高贵,这种人生与人性展现出的巨大矛盾,就是塞万提斯创作的主题,也是《堂吉诃德》之后几乎所有小说都致力表现的主题。而塞万提斯,正是第一个从自己的人生中提取出它们,并用小说这种形式表现它们的人。

第二部分

刚才我们讲了塞万提斯的人生与创作的关系,讲了塞万提斯从自己的人生中提取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个永恒的小说主题,他在人物身上寄托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让小说超越了简单的讽刺文学。可以说,在“写什么”这个维度上,塞万提斯发明了现代小说。接下来我要讲的,是塞万提斯是如何通过对认知差异的发现,发明了一种讲故事的新方法,从而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虚构小说”的。可以说,是塞万提斯在“怎么写”这个维度上发明了现代小说。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塞万提斯发明小说之前的文学形态。当时,最主流的文学形式是戏剧。与塞万提斯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就把戏剧艺术推向了不可超越的巅峰。塞万提斯本人也是一个剧作家,戏剧的形式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形态。我们知道,在戏剧舞台上,演员与所扮演的角色之间,是一种既融合又分离的关系。演员可以在投入扮演一个角色时,与角色合一,但与此同时,他还保留了他的独立自我。这一点给了塞万提斯很大的启示,他琢磨着这种关系,将思考融入了他的小说艺术中。这一点我们待会儿还会提到。

除了戏剧,当时也产生了小说的初级形态。比如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等等。你可能听说或读过这些作品,知道它们也被划分到“小说”那一类。但是为什么作者埃金顿教授要认定,塞万提斯才是发明小说的人呢?作者认为,这些作品都不算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由一个全知型的叙事者讲述的“故事”,叙事者像上帝一样俯视人物,置身于人物之外去描述事件和角色。人物形象是刻板、扁平的,读者不会觉得这些人物与自己亲近,更不会觉得他们是真实的。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出现,完全颠覆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除此之外,塞万提斯还借鉴了戏剧艺术的一些方法。

《堂吉诃德》的写法,会让你有一种站在书中人物内心的感觉,你沉浸于堂吉诃德所面临的某一时刻,你跟他一同经历某一时刻,你成了他,而你却又还是你自己。作为读者,你就像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你拥有了不同的视角,仿佛经历了一种不同的人生,同时并没有丧失自我。这种沉浸式体验的视角,是只有小说才会给你的真实。正是因为这个,埃金顿认为,塞万提斯是第一个发明了现代小说写法的人。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塞万提斯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拥有了超于常人的感受力和同理心,他能钻进各个不同阶级、身份、年龄、性别的人物灵魂之中,用人物的眼睛去观察、感受和认知世界,用人物的思维去思考,用人物的语言去说话。他笔下的每个人物,都有一套独有的“认知方式”,现实在每个人物那里都是不一样的,是一种“主观真实”。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事实,每个人却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举一个例子。小说中,乡亲们为了挽救发疯的堂吉诃德,决定把他的骑士小说烧掉。于是他们把书搬出来,来决定究竟要从这些骑士小说里烧掉哪些本。结果,乡亲A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绝对不能烧;乡亲B觉得那本书如果烧了,连他自己也会流泪的。但大家又都觉得,除了自己觉得不该烧的那本书之外,所有的书都应该烧掉。最后的结果是,大家一本书也没能烧。你看,在这个情节里,每个微不足道的次要人物都体现出了自己的认知方式的差异和不可调和。把这个认知方式的差异推到极致,那就是主角堂吉诃德。他是个疯子,他的认知方式不仅仅是与别人不太一样,而是极端不一样,他把羊群认作军队,把风车当成巨人,这种严重违背现实的认知是一种“认知错误”。当他带着这样的认知错误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流浪时,他眼中的“主观真实”必然与众人眼中的客观真实产生激烈的碰撞,这就构成了小说的魅力。

一句话,塞万提斯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它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裂缝造成的冲突。不仅如此,他还呈现出一个参差多态的世界:在这里,多样化的认知是可以并存的。桑丘明明是个务实的农民,却自愿陪伴堂吉诃德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去冒险,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完全不相容,然而他们仍然被友谊、忠诚和爱联结在了一起。作为读者,我们分别感知到了不同人物眼里的世界,也感知到这些主观现实可以同时存在。能够去感受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现实,而且它们还不会互相排斥,这就是我们虚构小说的巨大魅力。

除了发明真正的小说“人物”之外,塞万提斯还颠覆了作者、读者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塞万提斯从戏剧中借鉴了“戏中戏”这个设置,把“书中书”带入了小说之中。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个书中的例子。

翻开《堂吉诃德》第二卷,你会看到,堂吉诃德和桑丘阅读着盗版的第二卷《堂吉诃德》,并对作者的写法和人物形象品头论足。书中的人物变成了书中书的读者和评论者。就这样,作者、读者、人物不再是恒定的,它们之间的权力关系被颠覆,变得复杂,充满了可能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作者认为,塞万提斯发明了现代小说。其实,更准确地说,塞万提斯发明的是“元小说”,也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它同时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说内部的故事,一个是关于这个小说的故事。比如《堂吉诃德》中,同时讲述了堂吉诃德冒险的故事,以及关于《堂吉诃德》这本书的手稿、阅读、出版和人们的评论的故事。阅读这样的小说,你会产生一种真实与虚构、创造者与创造物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的眩晕感。正是这种写作方法,让小说中的人物像科幻电影里那些觉醒了的AI一样,拥有了自我意识,甚至想要与他的创造者的意志抗衡。这让小说成了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

第三部分

塞万提斯从自己的人生中提取出现代小说的主题,也从他复杂的人生经历中洞察到人与人之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从而发明了一种新的写法,这种写法成为后世所有小说的模板,他因此成了发明现代小说的那个人。那么,小说是如何被定义的呢?在小说被发明之前与之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最后一部分要讲的内容了。

其实,《堂吉诃德》出版的那个年代,人们并没有认为它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虚构小说。作者说,在那个时代,虚构这个词并不是中性词,而是专门用来贬低或否定一篇叙述的,就是说这个叙述是假的、编造的、无中生有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呢?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真实”和“虚构”的看法是绝对的、二元对立的。欧洲的文学理论家将“历史”和“诗”进行二元划分,所谓历史就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所谓诗就是可能发生却没有发生的事。在这里,诗是一个统称,用来指历史以外的所有叙述,其范畴大致相当于“文学”。

然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什么呢?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它既不是历史,也不是诗。它是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的东西,一种新的语言,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在这部小说之前,人们读的是浪漫的骑士文学,这种奇幻的文学类型被称为“传奇”,人们知道传奇是假的叙述,是无中生有的。戏剧就更不用说了,剧院把角色和观看者在空间和心理上区分开了,角色在台上,观众在台下,人们知道戏剧是假的叙述,是编造的。而在阅读《堂吉诃德》时,人们困惑了。他们知道这个故事是假的,人物是编造的,堂吉诃德是疯狂的,但就是不知为何,会在某些时刻与人物产生深深的共情,会相信他的存在是真实的。人们觉得,桑丘这个有点鸡贼,又有点可爱的农民就是自己的某个亲戚,那些捉弄他的酒保、放羊人、饭店老板,就是自己认识的那些酒保、放羊人和饭店老板。甚至,在某些瞬间,人们会觉得疯得不像样的堂吉诃德也完全可以理解,甚至他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堂吉诃德。

这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虚构”的定义。它的定义变成了:一种对没有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的叙述,但同时又让人感到是真实的。

现代虚构小说的概念,就这样诞生了。实与虚的边界在这种文学样式中模糊了。作家用谎言的形式展示了真实,读者暂停了对虚构的怀疑,暂停了对真实与虚构的区分,产生了一种叫“文学共情”的东西,这是一种身临其境地进入他人生活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和读者都培养出了一种想象他人处境和痛苦的能力。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了。有句话不是说嘛,“自从电影被发明以后,人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其实,这种生命的延长感,是从虚构小说被塞万提斯发明开始的。

那么,堂吉诃德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是属于历史的还是属于文学的? 当现代世界学会了阅读虚构小说后,思想家们开始认为,这样的堂吉诃德隶属于“可能的世界”,它既属于文学,也属于历史,它既是想象的,也是真实的。人们认识到,虚构小说让我们思考、学习区分真实与想象、存在与可能,学会从想象和可能世界的视角出发,而不是站在既定的和给定的现实中出发;小说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实,它创造了一个空间,让我们学会从想象中梳理出真实。这个真实,指的就是被日常生活遮蔽的人生真相。这种真实,绝不亚于历史所能带给我们的真实。

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像他虚构的堂吉诃德那样,在床上平静地死去了。为纪念他和十天后死去的莎士比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堂吉诃德在死前承认了自己的失败,痛斥了幻想,冷静地死去了。而塞万提斯的幻想却没有死去。不仅如此,他强大的想象力直到今天还活着,人们称他创造的人物为“永远的堂吉诃德”,直到今天,他还在点燃我们。对于塞万提斯和他所发明的小说的意义,作者埃金顿是这样总结的:“塞万提斯的作品揭示出这样一个人间真相: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我们想要穿越现实的永恒愿望,两者之间战死方休。其中既有痛心悲剧,也有尖酸滑稽。”

总结

好,这本书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1、《堂吉诃德》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塞万提斯被认为是发明小说的那个人。

2、塞万提斯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都可以用“幻灭”来形容。但塞万提斯并没有放弃理想,而是从人生中提炼出“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这个主题,写出了不朽的《堂吉诃德》。

3、塞万提斯从他丰富的阅历中汲取经验,洞察到“认知方式”的差异所带来的碰撞,进而发明了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解决了小说“怎么写”的问题。他将不同人物的“认知差异”带入小说,也展示了一个多样化的世界。

4、塞万提斯对虚构小说的发明改变了人们对历史与虚构的二元对立观念,刷新了人们看世界的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塞万提斯
听名著目录: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珍藏演播版 140集
历史上的今天 1605年1月16日 开创性小说《堂吉诃德》出版
唐·吉诃德
每日荐书20210423
《堂吉诃德(上下)》:被搁浅的叙事艺术及塞万提斯未尽的事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