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新定义公司》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的作者有两位,都是谷歌内部的重量级人物。

一位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从2001年到2010年期间任职谷歌首席执行官,执掌谷歌业务长达10年之久,在他的带领下,谷歌从一家在硅谷创办不久的小公司成长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现在,他是谷歌的执行董事长。

还有一位是乔纳森·罗森伯格,他曾经是谷歌的高级副总裁以及产品团队的管理人,现任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的顾问。

关于本书

本书内容来自于谷歌内部高层的一手信息,书中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内幕故事,可读性很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谷歌是如何从文化、管理和战略等角度重新定义公司的。这是谷歌的前掌门人埃里克·施密特第一本被引进国内的作品,出版后受到了各方的推荐和好评,给这本书作序的就是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

核心内容

谷歌是如何运营公司的:第一,寻找创意精英,为他们赋能;第二,放弃战略,信赖技术洞见;第三,打造创新环境,提供充满创意的工作氛围。

这一期我们要说的这本书叫《重新定义公司》。在这本书里,谷歌首次公开了他们的运营方法和管理技巧,同时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企业组织形式才是真正适合互联网时代的。

说起谷歌,你肯定不陌生,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领先的公司,还能经常给我们带来各种黑科技产品。不过,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谷歌的产品,对于谷歌这家公司的管理方法似乎了解得并不多。谷歌作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公司之一,它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它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人才的方式,这种方式颠覆了传统公司的管理理念。我们理解谷歌的商业模式并不难,但是要弄明白它是怎样成为这么一家伟大的公司的,就需要走进谷歌的内部去看看。

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谷歌重新定义了公司,未来的企业更多地会依靠创意型的人才,而要面对这群高智商的创意精英人群,传统的管理方式注定是不奏效的,企业要由内而外地重新进行组织变革,给这些精英赋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才能为用户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组织形式,才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点的。理解这一点,不管是对正在转型中的传统企业,还是正在上升期的互联网企业,都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都是谷歌内部的重量级人物。一位是埃里克·施密特,从2001年到2010年期间任职谷歌首席执行官,执掌谷歌业务长达10年之久,在他的带领下,谷歌从一家在硅谷创办不久的小公司成长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现在他是谷歌的执行董事长。还有一位是乔纳森·罗森伯格,曾经是谷歌的高级副总裁以及产品团队的管理人,现任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的顾问。

市面上关于谷歌方法论的书籍有很多,而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来自于谷歌内部高层的一手信息,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内幕故事,可读性很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谷歌是如何从文化、管理和战略等角度重新定义公司的。这本书是谷歌前掌门人第一本被引进国内的作品,出版后受到了各方的推荐和好评,给这本书作序的就是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

下面我分三个部分为你讲述谷歌是如何运营公司的:第一部分,寻找创意精英,为他们赋能;第二部分,放弃战略,信赖技术洞见;第三部分,打造创新环境,提供充满创意的工作氛围。

第一部分

先说第一部分,寻找创意精英,为他们赋能。

在系统地谈论谷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之前,我们先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谷歌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因为所谓的文化、战略和管理手段,本质上都是为公司的业务服务的,而每一家公司的业务类型都不一样,需要的人才也都不一样。既然人才不一样,相应的文化和管理手段自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只有充分理解谷歌这家公司的独特性,才能去伪存真,从中挖掘出对我们来说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管理经验。

谷歌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在得到订阅专栏《张潇雨的商业经典案例课》中说道,谷歌是一家以技术为驱动的科技公司,整个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广告上,或者说是建立在服务上。他们的战略方向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制造出最炫酷的产品,触及更多的人。既然如此,谷歌的主要竞争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他们需要世界上最聪明的技术人员,他们需要创造力,需要好创意。其他公司把创造力当作企业的加分项,有了当然更好,没有也还能活,但是对谷歌来说,创造力就不止是加分项,而是他们的生命线,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问题来了,谁最具有创造力?谁具有一流的技术?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工程师,各个领域的顶尖高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在书中,作者用一个特别的词来命名他们,称为创意精英。你可能会说,创意精英不也是知识工作者吗?还不太一样。传统的知识工作者,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已经发生的未来》那本书提出来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个词就被频繁地使用。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工作者,一般都是秉持着术业有专攻的精神在企业里工作,比如说管理财务的、管理人事的、管理仓库的,每个领域都是有清晰界限的,他们要么是技术达人,但是不懂管理,要么是管理专家,技术菜鸟。如果把他们和谷歌的员工放一起比较,就会发现很大的不一样。谷歌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拘于特定的任务,也不受公司管理层级的约束,不被职位头衔和组织结构绑定,也经常会无视传统的规矩。他们不断地寻求创意,寻求突破,不限领域,各种跨界。换句话说,他们已经不是传统的知识工作者了,他们是一个新物种,这个新物种就被作者称为创意精英。

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是一群特别难管的人。你想,你要管理一群人,总要给他们需要的东西吧,可是这群人呢,头衔、金钱、上升渠道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本身就极度优秀,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生存。那么,怎么服务好这么一群人,怎么管理好他们,怎么让他们的潜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就是谷歌这家公司特有的难题和使命。

理解了谷歌公司的独特性和它所面对的员工类型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它的管理方式。阿里巴巴的曾鸣教授为这本书写了推荐序。在文中曾鸣提到,我们正在遇到第四次革命,前三次分别是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管理革命,现在我们面对的第四次革命,也就是创意革命。创意,是未来商业的主要驱动力。沿着这个思路,那企业的管理手段也需要变化,怎么变呢?从传统的激励转变为赋能,就是为创意精英提供更适合创造的环境和工具。

谷歌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的好,他们从各个方面做到了为员工赋能。就拿企业文化来说,赋能比传统的激励更依赖于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把这些创意精英整合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自驱动、自组织的,为了享受合适的文化,他们会主动地维护和付出。一个好的文化、价值观,也会吸引更多气味相投的人才加入进来,因此谷歌的核心职能就演变成了文化与价值观的创造。谷歌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什么呢?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在序言中说,谷歌试着将一种自主思维的方式推行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一切问题都从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出发,而不去迎合所谓的世俗智慧。谷歌追求突破,追求变革,用拉里·佩奇的话说就是,谷歌在追求一种痴心妄想的状态。为了营造这种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谷歌的内部有很多有趣的原则。

比如说办公室的布局一定要拥挤。如果你去谷歌参观,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健身房、游泳池、免费的高档餐厅、各种稀奇古怪的玩具,你可能会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以为玩乐是创意的主要来源,其实不是。如果你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就会发现,几个人用一个办公桌,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办公室是常见的事,本书的作者施密特刚去公司的时候,也是和其他工程师挤在同一个办公室。为什么要这么布置?因为没钱吗?当然不是,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交流,而频繁的交流是激发创意的最好方式之一。

比如说他们有一条信念就是,杂乱是种美德。施密特刚进谷歌的时候按照原来的习惯,把大家的桌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整洁,结果立马受到了拉里·佩奇的询问,“我的东西都去哪了?”原来那些看似杂乱的桌面,都是谷歌员工辛苦工作的成果。施密特发现,制造混乱并不是目的,混乱往往是创意和灵感的衍生品,所以乱就乱吧,杂乱有时候也是一种美德。

比如说他们有一条规则叫“别听河马的话”。什么意思呢?河马就是指那些拿着高薪的人,这群人往往会依靠自己的职位力量来把对方击垮,就像河马一发怒就踩扁其他动物一样。谷歌内部文化鼓励大家别听高管的意见,员工不管层级关系,否定高管的建议、提出反对观点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相信高薪和好想法没有关系,只有把河马的威胁屏蔽掉,有价值的想法才会真正出现。

还有很多人性化的规则,比如鼓励员工休假、鼓励快乐工作等,这些原则已经在谷歌内部达成了默契和共识,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引导下,一个人的创意潜能可以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也正因为这些文化的赋能,谷歌才能吸引到最高级的人才。

总结一下,这一小节我们说了谷歌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创意精英们,这群人有很强的自驱动,因此给他们创造好的创意文化,从各个方面为他们赋能,是谷歌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第二部分

说完了谷歌是如何通过营造创新的环境为员工赋能的,下面我们来说第二点:放弃战略,信赖技术洞见。

传统的公司非常注重战略规划,所有的项目都得先有一个战略规划,然后组织根据计划来分配资源,好的战略是公司的命脉。但是施密特在书中却斩钉截铁地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公司,他敢肯定你的战略规划一定是错的,一定会存在某一方面的硬伤,如果你一心一意就是要按照这个规划执行下去,那最终一定是会走向失败。你可能会疑惑,如果没有战略和计划的话,谷歌那么多的新奇产品又是怎么落地的呢?施密特认为,设立最初的战略规划无可厚非,但是要知道,战略规划一定是会根据环境的变动来调整的。一般人都特别厌恶这种不确定性,你想,一个计划提出来几天就变,刚投入的精力就白费了,谁也受不了,但是创意精英们不这么认为,他们会不断地想出新的点子,然后去尝试。他们很喜欢自己动脑子想对策,具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他们宁愿为不完美的计划投入精力和热情,也不愿遵守刻板的计划行事。总的来说,在这么一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战略规划对谷歌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又有哪种新的技术、新的点子或是新的市场机会冒出来。

既然战略依赖不了,那谷歌依赖什么呢?他们依赖的是技术洞见。什么是技术洞见呢?就是以创新的方式,达到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显著降低或是品质的明显提高。简单说就是在技术上有啥新招、新花样、新的迭代、新的解决方案,都属于技术洞见。为什么他们这么依赖这一点呢?因为谷歌发现,只有技术洞见才能和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举个例子,谷歌以前也计划把网络广告的优势推广到其他的广告市场,比如纸媒、广播、电视等平台,当然这里面也不缺乏人才,也不缺好点子,但是最后都失败了,为什么?事后反思,他们发现缺少的就是那种让性价比越来越高且、让产品拥有突出优势的技术洞见。回顾其他的失败产品,像个性化的浏览器工具 iGoogle、阅读工具 Reader、资料整理工具 Notebook 等,这些产品并不是不好用,而是从设计之初就缺少突破性的技术洞见支持,说白了就是没亮点。相反,看那些成功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比如谷歌最赚钱的广告引擎 Adwords 背后的洞见是,在广告排序时,以广告信息对用户的价值为标准,而不是看广告商们愿意出多少广告费。我们随便选择哪一款谷歌成功的产品,背后都能发现某种可以在科技杂志上独占一个专栏页面的新亮点。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像谷歌这种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公司,创造力才是真正的企业竞争力。

你可能会问了,去哪里找这些神奇的洞见呢?介绍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把最新的技术、资料、信息都收集起来,看看它们通过重新组合是不是可以解决另外一个领域的问题。比如,计算机公司的技术专长就是计算机科学,娱乐产业依靠的技术专长包括编剧、表演、作曲等,消费品企业依靠的技术专长是将科技与设计杂糅到一起,研发出新产品,因此,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所在的行业都有一个巨大的技术知识库。在这些公司里,谁是极客、谁在研究最新领域的问题,把他们找出来,聚在一起,共同解决一个其他领域的新问题,常常就能找到全新的技术洞见。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是谷歌这种大公司玩的,一般的公司可玩不起这样的操作,没关系,还有一种方式也会常常出现技术突破,就是先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把这个方案深入扩展。比如谷歌搜索最开始的时候,成人图片成了人们搜索最多的内容,有一位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不知道怎么定义情色内容,就说“你去谷歌搜一下就知道了”,可见当时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谷歌找到了一种可以识别图像的新技术,因此在拦截色情图片时,谷歌的过滤技术让他们在这个领域遥遥领先。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这个新技术慢慢地演变,最后在其他的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现在相似图片的智能推荐,就受益于最初的色情图片屏蔽技术。

你看,最初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经过不断演化也会变成全新的东西,所以不管是重新组合式的还是不断扩展式的创新,只要有亮点、有新招,对谷歌来说就有新的业务会出现。这个业务用现在的眼光是完全预测不到的,因此,如果一定要说谷歌有战略,那么他们的战略就是聚集最聪明的人,用最新的技术找到问题的全新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价值。

总结一下,这一小节我们说了谷歌的战略就是没有战略,他们相信人的力量,依赖技术洞见去开展新业务,不断地创造、突破,用创造力驱动公司的增长。我们还介绍了两种产生技术洞见的常用方式,一种是重新组合,一种是深入扩展。谷歌就是用这种看似没有计划的计划,去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部分

说完了谷歌的战略特点,下面我们来说第三点,打造创新环境,提供充满创意的工作氛围。前面我们反复地强调谷歌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公司,除了招聘最好的人才,用企业文化为员工赋能,依赖员工的技术洞见实现业务拓展之外,谷歌在创新方面还有没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的呢?下面给你介绍三条比较有代表性的法则。

第一个,往大了想。

创新最大的敌人就是僵化的思维,为了打破这个屏障,施密特和拉里·佩奇经常在谷歌的产品评鉴会上用“你想得不够大”来刺激工程师。后来,他们又觉得这句话的份量不够,因此把它改成了“把这个想法放大10倍”。所以,怎么让自己的想法变大,是谷歌为打造创新环境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

当谷歌的团队决定要不要执行一个想法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问这么几个问题:首先,这个想法有没有可能影响数亿人甚至数十亿人;其次,这个想法有没有突出的技术洞见;最后,执行方案是不是在不久的将来就具备可行性。如果完全符合这三个要求,那这个想法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比如说他们的谷歌热气球上网计划,这个计划打算把一只热气球大小的装置悬浮在半空中,为地面上的用户送去无线宽带服务。这个想法在其他公司看来似乎就是天马行空的,但是谷歌却认为这是个很成熟的方案。

你可能会觉得,往大了想实现不了,那不就是白日梦吗?很多想法是会被普通公司看作是白日梦,但是对于谷歌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嘲笑这种想象力。因为如果你要造一款省十分之一汽油的车,你只要对现有的设计作一些改动,但是要设计一款一升油就可以跑500公里的车,那就必须得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考虑如何造一辆车了。你看,这种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才是谷歌的工程师们所追求的,也是公司的主要竞争力所在。所以在谷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第二条,70/20/10法则。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谷歌会把核心的资源70%放在重要业务上,20%放在比较新的业务上,10%放在看起来不可能的业务上。看到这你可能觉得有点奇怪,只有10%放在全新的产品上,前面不是说谷歌是以创新为驱动的公司吗,多给一些资源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是他们害怕失败吗?还真不是,这个只给10%资源用于新产品研发是有道理的,因为创意喜欢限制。你看,一幅画需要画框,一首诗歌需要格律,创意也一样,资源上的稀缺是激发创意的催化剂。

比如拉里·佩奇以前就设计过一个产品,他打算把全人类所有的图书都放在网上去供人搜索。这个事如果放在其他公司,创始人直接拨款,组团队就干了,但是拉里·佩奇是自己亲自用相机给书本拍照,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将一本书数字化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自己的测算,最后谷歌图书这个产品才应运而生。

你看,一个新点子在它萌发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多少资源,一个人,一个相机,再花一些时间,这个事就敲定了,很多其他的创意也是一样,这些点子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并不需要很多的外部资源。相反,庞大的资源反而会损害创意,比如说公司花大笔的资金决定搞一个创意出来,很多人力物力扑上去,其实大多数时候并不会成功。如果有资源就有创意,那世界上最有创意的企业很可能就是那些巨无霸型的大公司了,事实上并不是,创意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于小公司。资源的限制很多时候反而就是创意的催化剂。因为如果资源太多,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资源引导到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反而会忽略创新的本质。就像一位建筑大师所说,人类建筑最伟大的时期,其实就是那些限制最多的时期。

第三条,败得漂亮法则。

有创新,就会有失败,一般的公司都会极力地避免失败,一遇到新的产品流产了就开始反思、总结,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谷歌并不会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失败的产品,相反,他们提倡的是即使要败,也要把败仗打得漂亮。比如2009年的时候,谷歌推出了一款当时大家普遍看好的通讯型产品,这款产品无论是从技术创新还是资源投入等方面来看都非常的优秀,可是投入市场后反响却很糟糕,经过反复的迭代,用户的口碑依然不见起色,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这个事在外面的媒体来看当然是一片嘘声,但是在谷歌公司内部,没有任何人因为这个项目失败而受到损失,原团队的很多人反而还受到了重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敢于创新。从这个项目里发展出来的很多技术,被移植到了其他的产品上,成为了其他产品的创新要素,所以这个产品被谷歌内部的高管评价为败得漂亮。你看,创新很多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明明一个产品在外人看来已经凉了,但是换个地方,又立马生发出活力。所以面对创新,就得颠覆原来的成败观念。

总结一下,这一节我们说了谷歌营造创意环境的三个重要原则,第一个是往大了想,尽可能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第二个是70/20/10法则,不要给新产品太多的资源;第三个原则,败就要败得漂亮,打破原有成王败寇的观念,用动态的视角去看待创新。依照这些原则,创新就有了土壤,才能结出丰富的果实。

总结

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我们整体总结一下谷歌运营公司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我们说了寻找创意精英,为他们赋能。谷歌会寻找最有创意的人才,他们是一群创意精英,面对这群人,管理手段就要从激励变成赋能,打造他们认同的企业文化,让他们可以依照自己的观点自主自发地开展创意工作。

第二部分,我们说了放弃战略,信赖技术洞见。谷歌的战略就是没有战略,相比于提前计划,他们更加依赖于技术洞见去开展新业务。我们还介绍了两种产生技术洞见的常用方式,一种是重新组合,一种是深入扩展。通过这两种方法,谷歌有了源源不断的增长点。

第三部分,我们说了打造创新环境,提供充满创意的工作氛围。谷歌营造创意环境的三个重要原则,往大了想、70/20/10法则和败得漂亮法则,从这些原则来看,谷歌是从各个方面不遗余力地在打造一个适合创新的环境,通过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公司,从而提升竞争力,最后再用资源去创造更好的环境,这是个良性的循环。

当然,谷歌在市场上也会遇到失败,比如曾经推出的谷歌眼镜,售价高,体验不好,使用场景也不明确,慢慢就被人们忽略了。同时,谷歌也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得到订阅专栏《张潇雨的商业案例课》里分析说,谷歌的技术可能是全世界最领先的,但是在商业世界里,光有技术是没办法成功的。比如在 PC 时代,用户只要输入谷歌的网址,就能搜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行为不仅仅是访问网页了,谷歌跟用户的联系就开始减弱。再比如谷歌开发的谷歌助手,这是一个基于语音交互的产品,相当于苹果的 Siri,我们以前用网页搜索能搜出来很多结果,谷歌能插入自己的广告,但是现在我们用语音助手搜索,只需要一个最合适的结果,不可能忍受搜出来二十多个结果,这就让谷歌没地方放自己的广告了,这是谷歌在商业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我们在借鉴谷歌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歌:为什么不重视战略计划也能成功?
《重新定义公司:Google 是如何运营的》
跟着谷歌学运营
《谷歌如何工作》—一本很值得看的书
阅读谷歌——《重新定义公司》读书笔记
第069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