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良是件冒险事

如果善良是件冒险事,那么你还会选择善良吗?

善良是件冒险事

Kindness is a risky business

原文作者:Tracy A. Dennis

善良是什么?

“善良”一词,本义指一种群体认可的道德。从这个词的起源义可以看出,人们长期以来认为,作为强凝聚力群体的一员或民族的一份子,善良是人类固有的本性。在拉丁语中,“善良”是人性和文明的象征。

善良通常被定义为:待人友好,慷慨大方,关心他人的需求,并不求回报。但事实上,善良远不止这么简单。

乐于助人本来是好事,但当某人违背他人的意愿,一味坚持去“善良”地助人时,恐怕就违背了善良的初衷。帮他人开门、扶老人过马路固然算得上礼貌行为,但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感受,那就适得其反了。

比如说,苏珊娜想帮约翰开门,但也许约翰并不需要,他有拒绝的权利。苏珊娜第一次想帮忙开门的时候,可能还称得上善良;但如果约翰表示拒绝后,苏珊娜还坚持这样做的话,就绝对不算善良了。

善良的宗旨,在于真正帮助到他人。意图和结果是判断善良与否的关键。

善良的冒险性

抵挡舆论争议的冒险

为什么想表达善良会很冒险呢?

表达善良之所以冒险,根本原因在于,只有群体认可的道德才称得上善良,而我们却习惯了表达“我们自己的善良”。想实现真正的善良,意味着要缩小不同个体对“善良”理解的差异,达成关于“善良”的共识。为此,我们必须越过自己的舒适区,去了解他人眼中的“善良”。

但在致力达成“善良”共识的过程中,善良观相似的人往往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小圈子,来共同表达小圈子认可的“善良”,比如现今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正义”、“网络民主”。

但善良、共情、热情、包容性等品质的形成,无不需要我们踏出小圈子的舒适区,去了解其它圈子人群的想法。也许其中有些说法会让我们感到惊骇或不适,也许有些观点和我们针锋相对,但我们仍然有了解的必要。

作为社交性动物,人类总渴望拥有被纳入群体的归属感,习惯从公共团体中获取安全和资源,这是小圈子得以形成的重要根源。与此同时,无形的壁垒存在于不同的小圈子之间。有些时候,我们必须敢于走出小圈子的壁垒,去接纳圈外人的观念,这对于“善良”共识在更广泛意义上的形成至关重要。

不同群体对“善良”的不同理解,会引发道德厌恶的产生。所谓道德厌恶,指的是人们对心目中“恶劣行为”的本能反感。对于道德厌恶的对象,人们会感到厌弃,当厌恶情绪极度浓烈时甚至会认为对方缺乏人性,拒绝聆听和理解对方的任何言论。

这在现今社交媒体上的一些“道德大战”事件中体现得尤为鲜明。针锋相对的每一方,都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善良”奋力发声。此时,在不同的阵营中,对“善良”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对某个行为是否“善良”的评价标准也会不一样。

那么,面对不同群体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道德厌恶和善良异议,你会选择哪方的“善良”阵营?什么又是“善良”的选择呢?

特定情形下人身伤害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名在校学生,目睹一场校园霸凌事件。你是会站出来保护受害者?还是会害怕惹事选择无动于衷?当你选择前者,朋友会怎么看待你?选择后者又会被怎么看待?

通常意义上,我们会倾向认为前者是更“善良”的选择。但如果在保护过程中,自己遭到袭击呢?你还会选择前者吗?

这个案例可以说明,善良的冒险性,不仅在于需要抵挡住不同舆论的压力,同时也因为在实施善良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现实的身体伤害。

总言之,在许多情形下,表达善良是一种有风险的社交行为。想在善良和风险间找到平衡并非易事。

既然善良是件冒险事,那么你还会选择善良吗?

影片《重返地球》中威尔·史密斯说过:“危险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恐惧,它只是你的选择。”

同样,面对善良与风险,何去何从,也是你的选择。你有作出任何一种选择的权利,但唯愿善良的风险,不会成为你抛弃善良的理由。

原作者: 坂口安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人要有原则,善良是最大的底线
王阳明: 看一个人是不是圣人很简单,做到这两条就是圣人了。1.喜欢善良如同喜欢美女;2.厌恶恶行就像...
文明始于厌恶感?
论弱势
苏珊娜 №1 2013----冬的美丽
《道德经》智慧:好人,会有好运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