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

贵州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竟争压力的日趋加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为了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很多在校大学生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问题时,表现出巨大的就业焦虑感和压力感。本文针对贵州5所高校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目前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心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利用统计的数学方法分析对调查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并掌握本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态、自身定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希望能对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就业 调查 大学毕业生就业 就业心态 就业指导
一、调查背景
据调查,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为680万人,2011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60万人,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而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悉,2009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150万人,2010年7月份达到220万人。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这些数据透露的信息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大学生就业工作难度增加,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调查目的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贵州5所高校的500名2009年大学应届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访谈调查,旨在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进行研究,以从中找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从而促使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分析提供一个实证基础。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对贵州5所高校的500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461份,回收率93.6%;其中,有效问卷为434份,有效率为92.7%。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 有效频数 所占比例%   
性别 男 218 47.2885   
  女 216 46.85466   
所在学校 贵州大学 87 20.04608   
  贵州师范大学 91 20.96774   
  贵州财经大学 80 18.43318   
  贵州民族大学 86 19.81567   
  贵阳医学院 90 20.73733   
科 文科 196 45.16129   
类 工科 238 54.83871 
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各项调查
1、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在择业单位性质方面,事业单位占41,5%、国企单位占25.9%、外国独资占19,3%、中外合资占10.4%、自主创业占2,9%。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定、求就业一次性到位,无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先择业,后就业,再创业”观念认识不到位,希望一次就能选定理想的终身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主创业。
2、目标期望值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分析
那么如何看待期望值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呢?37.9%的学生选择“凑合着先干”;选择“不理想就不委屈自己”的占14.4%。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务实的,对自己的选择很有责任感。对待“专业不对口问题”,63.3%的学生选择了“先工作以后发展”。持“不对口则不考虑”的态度的毕业生只有18.9%。在对专业满意度的调查中,满意度为“一般”的占49.1%;“比较满意”的占34.5%;“不满意”的占10.9%;选择“非常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加起来共5.4%。
不管是从工作倾向方面,还是地区倾向方面,都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传统就业观。不愿意去小企业、小地方工作,都向往大企业、大城市。这往往就令大学毕业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需求情况出发,量力而行,确定好择业目标。
3、对“面对就业难的态度”的调查分析
“面对就业难的态度”的调查表
 
先就业再择业 先择业再就业 期望就业形势好转 准备充分应对自如 茫然失措   
46.3% 19.4% 11.7% 15.3% 5.6%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难的态度”的调查中,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为46.3%,“先择业再就业”的仅为19.4%,可以看出毕业生的求职是趋向“先就业再择业”的。现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了经验在去就职自己的喜欢的工作,或专业对口的工作,是大多数毕业的首选。此外选择“准备充分应对自如”毕业生有15.3%,显然不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毕业生在就业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甚至有5.6%的同学选择“茫然失措”。可以想象对自己的要求职的工作没有一点的准备,又怎么能期望自己可以找到所期望的工作呢?所以我们在求职时一定要对自己,对工作有一定的准备。所谓“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想用在次处再恰当不过了。此外大学生还应该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改变“准干部”思想。就业期望值指的是高校毕业生追求的有价值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五、实例经验
在采访一位贵州师范大学的物理专业王某时,他说到:“虽然我的专业性质是师范,去学校任教为首选,然而我并不喜欢当老师,感觉现在老师压力很大,工资又没事业单位高,但事业单位竞争太强,所以我选择了今年的特钢招聘,顺利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现在想来,我的选择还真对。”从他的话语中可看出他的工作很顺利。我们知道,今年的特岗教师招聘数量相当的大,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了。所以只要有点能力就可以顺利入职,不至于出现“求职不成”的现象。最后王某提到希望毕业生在求职时,最好根据当时的择业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有利于自己的求职成功。
同时贵阳大学一位同学的话语也似乎提醒了我们什么。自认为所就读的学校属于国家重点大学,且自己的学习班级也名列前茅,很想以为然的自己应该有份很好工作。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至今还在为工作担忧,看着同学都为工作忙里忙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表示,只要有就业机会,他就就会争取,这就是相互攀比的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与之对立的就是低自尊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潜在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对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他们的思想,犹豫,撤出,缺乏信心,不敢主动大胆的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大胆。这种自卑情结在调查中也出现很多。它阻碍一个人的能力和聪明的正常发挥,从而影响择业和就业。
总结
毕业生心理问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就业心态、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自我定位、完善的人格品质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保证。同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毕业生在职场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择业是每个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确定适当的职业目标,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喜在,朱志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年第1期
[2]卢玉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3]王永珍,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ISSN1728-246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求职时最关注个人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3000字
大学应届毕业生规模即将突破900万,这是成就还是包袱?
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为什么做不久?
超四成大学生求职“偏爱”新一线城市
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起薪排名 前100高校中杭州有5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