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

为什么这本书会吸引到我?

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无意中翻到了,然后就忍不住站着开始读,然后还掏出手机拍照,甚至当时就做了笔记,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我的阅读兴趣?

薄薄的一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内容也不理论化,有很多案例,还给了你很多问题解决的方法,更厉害的是,里面有很多测试题,帮助你了解自己,比如,是一个什么样思考类型的人?探路者(pathfinder)还是导航型(pilot)?你是一个什么情绪类型的人?你的决策风格是什么样的?这些测试题,都会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

这本书的确很吸引人,但是到底有没有效果呢?或者说,是不是一本鸡汤书?弄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名字,编辑一些故事来骗人的呢?

后来我搜集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发现书的英文名叫《Think Smart Act Smart: 101 Ways to be Effective and Decisive》,都是翻译的错,《101条高效问题决策方法》,哪里有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用了一个这个中文名,大概迎合了大部分人想要寻找问题解决捷径的想法吧,比如我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是问题,哪里有那么容易解决的,如果容易解决,那就不能称之为问题,或者 就不需要我们学习。尤其是复杂问题,需要一个人具备理性思维,还要有感性的激励,以及结果导向的行动,没有这样的综合,是很难去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甚至有的时候危机来了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去解决问题了。

那么到底作者是如何来论述的呢?作者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我想更多的是从这六章中选出一些好的工具来提升认识自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专注:锁定问题

2 直觉:寻找眼前一亮的答案

3 分析:摸清问题的脉络

4 权衡:寻找答案的过程

5 淡定:别让情绪影响你的判断

6 行动:想着目标进发


我觉得可以概括分成三类:认知、思考、行动


首先要对问题及自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比如在专注:锁定问题和直觉-寻找让人眼前一亮答案这两章,都是在让人从自我的经验,自己的经历、直觉和好奇心等层面,来认识问题到底什么,不论是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思维类型的人,还是运用直接去感受问题,用视觉化思考拿出解决方案,都是激发大脑,让大脑产生洞见。

在这两章中,我觉得比较好的工具是开始的 测试,看看你是一个导航员还是一个探路者,这个测试很有效,可以帮自己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人。

探路者

探路者喜欢系统地、按部就班地搜集信息,喜欢关注细节。当你需要发现一些未知要素,而且时间比较充足时,探路型是最佳方式。尤其是在解决技术问题或者“聚合型问题”时。

但是有缺点:它会让你只关注一种方案,而忽略其他可能性。

导航型

导航者们喜欢从宏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更愿意依赖直觉或本能,喜欢寻找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比较适合处理“发撒型”、需要快速解决、或者条件会经常变化的问题。

缺点是:在遇到只有一个或少数解决方案的问题时,导航者们将无法确定具体的步骤来帮助团队实现目标。

这个测试让我明白自己是个什么类型的思考者,也大概识别了一下自己团队中哪些是人探路者,哪些是导航型。其实类型没有好坏,是人本来就具有差异,没有人是全面发展和完美的,犹如一个人手指,总是有长有短的,所以才有了领导力中提出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实在如何专注方面,作者并没有特别好的建议,但是给了一个关于大脑专注力的四个档位,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专注,要让自己的大脑切换到专注力档。而在加档和减档的时候,可以通过呼吸、音乐、环境控制等方法,让自己调整到需要专注的状态。

而要做到专注,作者说,有三点需要做到:

1 判断

就是说你需要知道何时该做决定,何时可以花时间斟酌。也就是做要了解自己的状态,选择最佳的决策时机,不莽撞行事。

2 坚持

解决问题不太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关注,还需要分解问题,一点点解决。

3 目标

要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就要让自己对何时走神保持清醒的认识,当自己走神时,不妨拿根橡皮筋绑在手上提醒自己。

另外,作者太提到多线程处理问题,以及根据事情的轻重缓解来划分做事的程序和步骤。我觉得这个地方跟后面的行动有些重复。但是他提醒的是,一定要主要排序,在专注行动前,把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排在前面,而且这些排序,跟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一致的。

所以说这个地方的专注,不是某事某刻的注意力,而是提醒自己,自己现在专注做的事情,是否跟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一致,自己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吗?为什么这么认为?是什么让你不去做最重要的事情了?人生中自己大概做的事情也就这四种,看看自己如何投入?

工作(包括慈善工作和家庭工作);

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

个人兴趣和娱乐休闲(包括接受教育);

健康(包括冥想或瑜伽之类的灵修)。

还可以提供一个任务列表:

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精力专注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那么我们的人生何愁不圆满?

在第二章直觉,更多是让人的头脑打开,突破自己原有的舒服,敞开想象,比如头脑风暴、视觉化思考等。

我觉得重点在第三、四、五章,也就是说,如何去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有情绪上觉察,让自己减轻压力和焦虑的方法,还有如何理性思考,去分析问题,以及综合考虑平衡,做出理性决策。

如何思考,做出决策

在第三章中给出了我们如何分析问题,也就是要摸清问题的脉络,到底是封闭问题、开放问题。封闭性问题就是有标准答案,这个时候讲求逻辑,需要循序渐进。如果你是一个探路者思考模式的人,那么在解决这类问题会如鱼得水。

封闭性问题解决

在解决封闭型问题的时候,推荐一个工具:答案树。

比如说你要去登山,那么选择哪条路呢,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答案树来帮助自己理解头绪。

还有一个案例:你在沙漠宿营,想要跟大家分享你的水。你一共有5加仑水,另外有两个空的水容器,一个是10加仑,一个是3加仑。请问,这种情况下,你该怎样将2加仑水注入10加仑的水容器中?

这种用答案树的方法,就非常好的解决问题。

开放性问题解决

对于开放性问题呢?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比如你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找一个男/女朋友?去哪里度假?等等,这个时候就用上导航型思维了。

也就是说,你可以一边分析一边寻找答案,提出问题,列出优势劣势清单,先走一小步,不行再调整修改,直到自己找到满意的答案。

所以对于开放型问题,有几个步骤:

1 迈出第一步

把大问题 拆成小问题后,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就把小问题再拆分。不要等着把所有答案都想好了才去行动,而是先做做看,不断反馈调整。

2 专注于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跑偏,会忽略问题的答案而关注原因。所以不妨问问自己:

如果问题真的消失了,对你会有什么不同

3 强调积极的一面

这也是在提醒自己的大脑,要看到亮点,多问自己:

什么时候没有出现过这些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被问题缠绕而不能解决,就会进入一个消极的情绪模式,所以这个时候要记住提醒自己:

你不是神

我们有可以控制的,比如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但是更多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比如他人的行为,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很多事情发生的结果及我们自己的感受等等。

如果情绪受到这种压力影响,不让把这些问题都写下来,看看能不能分解问题,或者让自己走出当下的环境,出去走走或运动一下帮助自己走出负面情绪的漩涡。

如何快速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提问,而且要提本质核心问题,但是很多人不会提问,所以给以问题清单: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会把它看成是个问题?

这个解决方案会造成什么影响?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解决方案?它能带给我什么独特的优势?

另外要避免7种思维陷阱,不再赘述。

权衡决策

当我们把问题分解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不止一个答案,那么怎么做出抉择呢?有几种决策工具:

正反面决策法

这个方法是富兰克林提出的,就是把一个问题的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写下来,然后打分,最后看各自得分,结果就出来了。

可能指数和渴望指数

还可以用可能指数和渴望指数来给决策打分。

卡佛矩阵

在权衡决策者这部分,作者还提到风险决策,可以做一个测评,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类类型,主要分赌徒式、银行家型和投资型,知道自己对风险的类型,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决策方面还有很多犯错的地方,值得细读,记住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但凡需要作出决策,而且这个决策一旦作出就无法更改,那么自然是事先分析准备的越充分越好。但有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你做仔细思考的时候,可以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否贪婪,还是能遵循客观。

开展行动

第三部分是开展行动,有了问题分析,有了决策,接下来需要开展行动将问题解决,达成预期的结果。在行动过程中,先要过自己的情绪关,也就是说要淡定,去除心魔,以及了解自己的情绪类型,这样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帮助认识自己的情绪。

在开展行动这一章,其实讲的就是时间管理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无非就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反馈。提到两种方法,一个甘特图法,书中叫时间变量法,其实就是把自己要计划完成的一个项目或任务做一个整体的时间规划,预估自己大概可以用多长时间完成,分几个阶段,哪些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这样犹如一个作战地图,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在开展行动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的问题就是半途而废,所以作者提醒两点,一个是要用80/20法则,其实就是一定要分清事情的重要性,犹如《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也。不要盲目行事,也不要陷入低效的勤奋中,给自己制造一种努力的假象。

还有一个就是要学会反馈,反馈可以帮助自己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也可以让自己清醒的觉知是否偏离了行动的方向。也就是经常说的复盘,每日反思,总结,这些都是反馈。

在开展行动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定期看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一个个清单任务完成,提高自己的自信。当能够养成认知、思考、行动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型的习惯时,自己就能体验到它的魅力。犹如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习惯的链条很轻,轻到你几乎感觉不到,但他们又很强大,强大到你无法打破。

这本书的最终目的也是训练我们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最聪明最简单的答案,让自己变得果断,而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练习获得,解决问题就像训练肌肉一样,越练习,越强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六项修炼之法
101不可思议的洞察生活和工作
王阳明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越...
?【管理攻略】你的决策糟糕吧?导致糟糕决策的9大恶习
读一本书 :《知识的边界》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