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胃散”医案
 

“平胃散”医案 

    2012年(壬辰水龙年),水多湿大。 

    今夏雨颇多,身添诸不适。

    【症候群】

    1)晨起头重、十指肿胀,活动后或餐后即消失;

    2)申时起,易困、思睡感颇强,睡后舒适;

    3)胃痛数次、疼及后中,喜热饮、畏寒凉,偶吐泻;

    4)间或数日泻泄、便溏交替,日达数次,便后舒适;

    5)入睡难、多梦、睡卧不宁;  

    6)双手湿疹定时于寅时、亥时两次剧痒,发展迅速,控制无效,皮损严重

    【就医史】

    曾数次求诊公立三甲医院西医、中医之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连绵服用多种中成药以及中医、西医皮肤外用药剂,控制毫无效果,见好疑无指望、治愈已无奢想。

    【自诊】

    1)脉沉、细、缓;

    2)心率:窦性心率、心动过缓,50/分钟;

    3)舌体胖大、有齿痕,舌面水湿,苔白腻。

    八纲辨证:阳证、里证、寒证、虚证。   

    【分析】

    十九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主运化。

    运化功能:

    一是运化精微,从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其输布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一是运化水湿,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则可发生大便溏泄,身重肤肿等症。

    【治疗原则】

    脾为后天之本,湿为万病之源。

    多症、久病,先调脾:健脾阳、祛痰湿。

    【用药原则】

    用药如用兵点将。

    1)方出名家良医—古方(局方、经方);

    2)药出名家药师—良药(按季节、地域精选药材,用古法、传统方法炮制);

    3)借鉴名家中医医案实例;

    4)辩证体质、症状。 

    点将【平胃散】

 



    1)古方“平胃散”,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良药“平胃散”,药出自:崔从之药师的“泰同和”中药本草工作室。

    3)名医医案借鉴:罗大伦博士“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4)体质自测:阳虚、寒湿、痰饮。

    【药效】

    1)八月六日星期一

    亥初,开水调和“平胃散”三克,空腹服用(初次)。

    亥正即睡。睡前忽觉察双手湿疹亥时未痒,手指肿胀感收敛,湿疹收敛,色不红,无水泡,皮损收敛。故数月来第一次睡前未涂覆外用皮肤止痒药剂。

    入睡快捷,一夜无醒、无起。

    2)八月七日星期二

    卯初自然醒。

    未有丝毫头重感,未感手痒,皮损趋向干燥、较前光滑,未涂覆外用皮肤止痒药剂。

    手指肿胀稍收敛,可握空心拳。

    舌苔白腻明显变淡薄。

    卯正空腹服用“平胃散”三克(第二次)。

    大便由数次泻泄转为一次便溏。

    申时未发生困倦感,未睡。

    亥正空腹服用“平胃散”三克(第三次)。

    一夜平安。

    3)八月八日星期三

    状况同前。

    舌苔淡白、无腻。

    条状便一次。

    服药同前。

    4)八月九日星期四
    状况同前。

    舌苔淡红。

    完全条状便一次。

    卯正服药取消,亥正服药同前。

      ……

    5)八月十三日星期一
    今日观察,症候群全部改观:

    舌苔正常;

    大便正常;

    头部不适消失;

    肠胃不适消失;   

    睡眠正常;

    晨起手指肿胀明显减轻,用力可握实心拳;

    手掌、指腹部湿疹基本消失,不痒,不红,无泡,未见皮损,皮肤大部已呈现先前的柔软,增厚的皮茬只剩个别斑点;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指背依然有小块明显湿疹皮损,但收敛趋势显而易见,前景乐观。

    【结论】

    湿疹本为多脏腑、多成因疾患。

    以解决脾湿困为首要、为主治方向,思路是对的。

    采用“平胃散”解决脾湿困,用药对症。

    从效果看,疗效快捷。起效时间为一小时,大部解决问题一周见效。

    很感叹,谁说中医是慢郎中?真是无稽之谈!

    想起罗大伦博士对“平胃散”之描述:“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方子效果非常快。如果一两天见效,则才能继续使用;如果不见效,说明一定方向不对,就要重新思考。”     

    关于“平胃散”,罗大伦博士还有话:“再服用了几天后,改服“参苓白术丸”,加强补脾的效果,这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腹泻居然就这样好了。其速度之快,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时深深感觉,如果对症,中医那些经典的方子是非常有效的。”

 

    

    “参苓白术茶”早就预备好了,也是网购崔药师的。下一回合,“参苓白术茶”将作为“平胃散”的第二梯队,继续对湿邪作战,有效健脾。

    湿邪本粘滞,不易根除。和痰湿体质的作战,不是一时一事之概念,亦非一朝一夕之须臾,要有长期观念,多种手段并举,以生活方式的改变应对生活方式疾病,持之以恒为要。

    【“平胃散”方解】

   1)组方:

    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姜、枣。

    2)功效: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不正之气。

    3)主治:

    湿滞脾胃。

    4)适应症:

    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5)禁忌:

    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禁用。

    方中诸药多苦辛温燥,易耗阴血,孕妇不宜。

    6)方义:

  本方是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剂。

    君药:苍术,苦辛温燥,燥湿健脾;

    臣药: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除湿运脾;

    佐药:陈皮,理气化滞,复脾胃之升降,理气化痰;

    使药:炙甘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

    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7)说明:

  平胃散所治脾胃不和,是由痰湿留滞,困遏脾胃,或感受山岚瘴气,或水土不服所致。脾胃被困,则升运和降失常,诸症遂起。

    8)服法:

    每次3-5克,每日二次,空腹服用。

    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水300毫升,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开水冲服,亦可。

   【“平胃散”药解】

    初次知道“平胃散”,始于罗大伦博士的博文“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

    初次知道崔药师,源于追随梁东、徐文兵、油麻菜、道医会上艾医生的发言和崔药师的发言

    【崔药师:“平胃散”选料与炮制】

    厚朴中等级最高的部分,靴朴(厚朴的枝皮、干皮、根皮均可入药,但枝皮皮薄、味淡、渣多,不佳;干皮又称筒朴,味浓渣多;根皮又称鸡肠朴,辛辣味浓、渣少,较佳;靴朴为树干靠近树根的一段,加工后类似靴状,皮厚味辛辣,无渣,质量最好。)


    两根较小的靴朴,图示为与一个笔记本的大小对比。


    刮去粗皮后,姜汁制,炒干。


      陈皮用的还是12~15年的新会陈皮,味道清香。

    茅苍术,“朱砂点”明显,我让妈妈留了两天的淘米水,加工这批苍术。


    内蒙阿拉善的野生甘草,我自己用蜜来炙。到了香港,考察多家药店后发现,许多药材的等级比内陆要好出许多。但发现看到的甘草和山药,远不如我们的质量,很让我自豪了一把



    做好的平胃散,虽然其貌不扬。我看到一位师兄随身装着一个小葫芦,里面就装着平胃散——仁波切应酬多、脾胃不好,他让吃这个;小孩子吃了冷食肚子不舒服吃这个;朋友偶感风寒也让吃这个。。。。。简直成了他的宝葫芦

 

 


    崔药师的“平胃散”,每瓶40元/100克。

    每次服用三克,1.2元。

    远比上医院看病的交通、诊疗、药品支出费用低廉、有效、方便,还省却时间和精力。

    现在,若果家人的脾胃不适或者肠胃不适,只要看下舌头不红,我统统立即上三克崔药师的“平胃散”,解决问题往往是分分钟的事情。

    当然了,医院的药房里也是有“平胃丸”的,只是医生开药往往很难不不尽人意。医生从不只开一种便宜的药或者你点的药,花钱抱回一堆价格不菲且不去病的药,恐怕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有疗效、见效快且价格友好,居家常备小中药,我只选古方良药。

    又及,三克是多少?

    电子勺可以准确度量到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阳健脾除湿疹
湿疹——治宜温阳健脾,芳香化湿柴××,男...
【名医秘方】重用苦参治疗牛皮癣特效方
名老中医之路之(30 )哈荔田
宋祚民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湿疹悄悄爬上身,中医去疹有妙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