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和用药是临床的功夫
  每次到桂林,我总是吃得很撑。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自己没出息,很贪吃。第二是因为这里的东西比北京更生态、更纯天然,在北京,有的东西吃一点就撑了,在桂林,还有老家安庆,吃东西则不容易饱,好东西总是醒脾开胃的,所以难免多吃一些。第三是因为南方的东西香辣鲜美,桂林的美食在临桂,而临桂的美食在两江镇,偏偏让我赶上了。有时候在街上看到一群小孩在某个小摊前排队,我就英明睿智地断定必定有好吃的,于是主动排在小孩子们后面。
  这么吃,就容易吃多、伤食。有一次,我感觉胃中一阵一阵刮着痛,心想:坏了,终于麻烦来了。心存侥幸,企图扛过去,不了到了晚上睡觉后就更疼了,好几次从睡梦中痛醒。第二天早上,我正寻思着开个方,熬点药喝。岳母说,不用那幺麻烦。她从后园挖来三棵薏米的根,熬了一罐子水给我喝。清香四溢,甘淡可口,一杯下肚,胃中即安。我马上意识到,此物和胃,下气利水,只是我不会用而已。
  通常,吃多了,我们会考虑化食消积,用山楂、神曲之类。而用薏苡根,虽不能消食,而且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其芬芳醒脾助运,甘寒养胃生津,利水下气恰顺胃降之性,一药多用,胃气顺则食积自化,无需化石消积的峻削之品。这就是它的妙处。
  中药是各有各的作用,如消食、化痰、活血、化瘀、解表、通里、舒筋、壮骨、止痛、醒神、化湿、化浊、温阳、养阴,等等,遇到哪方面需要,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哪些药,这是人之常情。如此用药,有时候有效果,有时候没有效果,或者有时候虽然有效果,但用药剂量过大,给人体带来很多损耗。
  比如,半夏能化痰,有时候痰太多,法半夏化不动,有人就主张用生半夏,痰是化了,但津液也伤了,而且生半夏的毒性给人很多其他负面影响。若能健脾助运,利肺理气,有时候可以不化痰而痰自化。
  再比如,活血化瘀的药,虽有祛瘀生新的作用,但若多用久用,也会伤血。若能疏肝健脾,有时候,也可以达到不用化瘀药而瘀自化的效果。
  良医更倾向于用平和之药调理五脏六腑,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达到其他的作用。也就是说,不直接用药来达到目的,而是用药去调节脏腑,让脏腑去完成它们本该完成的任务。调节脏腑,就要深明脏腑之性,大体来讲有:疏肝、宁心、健脾、利肺、固肾、和胃、利胆、通大小肠,理三焦,等等,当然,深究下去还有很多讲究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体会五脏六腑的性质和功能,并且在临床中运用,而不仅仅一门心思去想什幺病用什幺方子、什幺药治什么病。
  治病的途径是很多的,可以直接攻病,也可以通过恢复人体的正气,使疾病消灭于无形。尤其是明清以后,古人常说“明清以降,世风浇薄,人心不古”,直到现在依然如此,人浮躁、轻狂一些,体质也薄弱一些。治这种人的病,如果直接去攻,则可能投鼠忌器,两败俱伤,如果通过增强五脏六腑人体自身的机能去抗病,那么对于一些还很浅的病,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时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一举两得。再者,汉唐时期,人们会扛很久,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去治疗。到了明清以后,尤其是现代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一点病就马上去治。这时候,就尤其不要急于直接去攻病,而是要注意调节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的功能强了,病自然就好。(文/唐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部六病”专题:加减调心温胆汤治疗小儿多动症
调中以脾胃为核心 养生重在调脾胃
鸡峰普济方[卷第一\诸论] 四时感病用药次叙
宗修英学术思想  宗维新之子。
医学资源免费下载 - Powered by phpwind
【历史著名医学家】元代--曾世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