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脉法圆运动理论的?大概认识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①


手太阴肺经辛金,手阳明大肠经庚金。肺为阴脏,大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庚辛者,分别金气的阳性阴性之称。金气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上而下,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肺经自胸走手,络大肠,主降。大肠经自手走头,络肺,主升。太阴阳明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大肠经秉阳金之气,肺经秉阴金之气,兼秉阴土之气。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足少阴肾经癸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壬癸者,分别为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膀胱经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肾经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太阳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秉阳水之气,肾经秉阴水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足厥阴肝经乙木。肝为阴脏,胆为阳腑,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少阳厥阴者,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手太阳小肠经丙火。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丙丁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宣通作用。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心经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小肠经自手走头,络心,主升。少阴太阳者,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心经秉阴火之气,小肠经秉阳火之气,兼秉阳水之气。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肠经称太阳。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为阴脏,三焦为阳腑,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烧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手者,心包经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三焦经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厥阴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经秉阴性之阴性相火之气,兼并阴木之气。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脾为阴脏,胃为阳腑,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戊己者,分别为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足者,胃经自头走足,络脾,主降。脾经自足走胸,络胃,主升。阳明太阴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秉阴土之气,胃经秉阳土之气,兼秉阳金之气。


十二经的“经”字有经过之意。脏腑如储电之瓶,经如传电之线,又经管之意也。
默记此图,为研究本书第一功夫。如难于默记,先记每经名词前三字,随后再记亦可。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足之三阴,自足走胸。将此八句,先为记熟,再记各经,亦是捷诀。如记不熟,全书皆无着落矣。特别注意,历年各校,得到最优成绩,即三日之后,默写此图的好处。自修之家,不能自己督率自己默写此图,用力多,成功少,可惜之至。


注:①《素问·藏气法时论篇》——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歧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十二经应十二时


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戍心包,亥三焦。
如每日申酉时,微觉恶寒,或精神倦怠,此肾阳不足也。每日子时,心烦出汗,或睡着必醒者,此胆经相火不降也。如每日巳午时,欠伸频频身体不适,此脾胃虚也。他经仿此。

 

十二经脉起止简述


手太阴脉,起于胸中,属肺,络大肠,循腋下,出手大指次指之端。
手阳明脉,起于手次指之端,入缺盆,属大肠,络肺,支者出缺盆,挟鼻孔。
足阳明脉,起于鼻准,至额颅,支者下膈,属胃,络脾,直者下膝,出足次指大指之端。
足太阴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入腹,属脾,络胃,挟咽,支者上隔注心中。
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支者挟咽系目系,直者出腋下,入掌中,出手小指之端。
手太阳脉,起手小指之端,入缺盆,络心,属小肠,支者上额至目锐眦,内眦。  
足太阴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络肾,属膀胱,支者贯肾,入腘中至足小指外侧。
足少阴脉,起于足小指,下斜行于足心,贯脊,络膀胱,属肾,直者贯肝,入肺,挟舌本,注胸中。
手厥阴脉,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属三焦,支者出肋,下臂,入掌中,出手中指名指之端。
手少阳脉,起于名指之端,贯肘入缺盆,散络心包,络三焦,支者出缺盆,挟耳,至目锐眦。
足少阳脉,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入缺盆,下胸中,络肝,属胆,循肋,下膝入足名指间,支者出足大指,贯爪甲。
足厥阴脉,起于足大指,上腘,过阴器,挟胃,络胆,属肝,上连目系,支者贯膈,上注肺中。
手之三阳循臂外,手之三阴循臂内,足之三阳循腿外,足之三阴循腿内。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主降。手之三阴,自胸走足,主降。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升经降经,左右皆同。升经的主干力在左,降经的主干力在右。

 

脉法大概的认识


腕上动脉,能诊全身,此古来所传简易的诊法。脉之动者,血中之气也。脉分寸关尺三部。正对腕后高骨为关脉,关上为寸脉,关下为尺脉。寸脉以诊胸上,尺脉以诊脐下,关脉以诊胸脐之间。左以诊坐,右以诊右。尺主沉,寸主浮,关主中。关着,升降浮沉的关门,运动的中枢之意。关前至鱼际得一脉寸。关后至尺泽得一尺。古人一尺,约今之六寸也。鱼际者,掌下大横纹也。寸关尺为全身血液波动总代表之处。两臂下垂,两腕上举,以寸关尺三部,配合本身上中下三部,左右相对,右手寸关尺,左手尺关寸,成为一个圆的运动。右降左升,运动均和,是为平人。


造化秋金之气,居上而降于西,人身右寸属肺脉,肺与大肠相表里,右寸亦候大肠之气。造化春木之气,居下而生于东,人身左关属肝脉。肝与胆相表里,左关亦候胆经之气。造化夏火之气,居上而来自春木,人身左寸属心脉,心与小肠相表里,左寸亦候小肠之气。造化冬水之气,居下而来自秋金,人身左尺属肾脉,肾与膀胱相表里,左尺亦候膀胱经之气。造化相火之气,降于秋金,藏于冬水,人身右尺属相火脉,三焦相火与心包相火相表里,右尺亦候心包之气。造化中土之气,居中而在相火之上,人身右关属脾脉,脾与胃相表里,右关亦候胃经之气。此诊整个圆运动分析之法也。


造化之气,三阳右降,三阴左升。右关寸偏大,气郁于上,病属不降,则现头胀、胸闷、耳聋、目眩诸病。左关尺偏大,气郁于下,病属不升,则现少腹满痛、泻利足软诸病。左关寸偏小,升力不足,升力不足者,下部阴水升不上来,则现心虚、惊骇、胆怯诸病。阴水升不上,水中火少也。右关尺偏小,降力不足,降力不足者,上部阳火降不下去,则现下寒阳虚完谷不化诸病。阳火降不下去,火中水少也。此诊整个圆运动升降之法也。
右脉沉大有力,为胆胃实热。胆经循胃口下行。左脉沉细有力,为肝肾实热。右脉浮大无力,为胆胃虚寒。左脉浮大无力,为肝脾虚寒。此诊整个圆运动虚实之法也。


脉沉为病在里,故脉向里也。脉浮为病在表,故脉向表也。湿气多,则脉濡;湿气少,则脉细。津液多,则脉滑;津液少,则脉涩。收敛胜则脉紧;疏泄胜则脉缓。木气病则脉弦;金气病则脉短;火气病则脉洪;水气病则脉沉;土气病则脉代。气虚则脉虚,气实则脉实。脉大则病进,脉小则病退。脉有力则病盛,脉有神则不死,皆人身整个自然之现象也。


至于脉数属虚,中气不能调和四维也。脉数属热,热为火动之气,水少则火动也。脉迟属寒,火衰则动迟也。
至于心死脉为钩,如上挂之钩,有上无下之象,只有浮而不能沉也。肾死脉为石,如石一直往下之象,只有沉而不能浮也。肺死脉为毛也,如鸟羽之毛,薄涩之象,将散而不能收也。肝死脉为弦,如新张之拉弓,劲急如循刀刃,毫无生气之象,疏泄尽净无余气也。此皆中气无存,不能运动调和,致四象各现本气之象。脾死脉为缓,缓者有如屋漏,时而一落,不能连续,中气不能自存也。故皆称为真脏。真者,五行之真。五行之运动圆,则不现五行之真。不运动则真见,见则亡矣。既无五行,何能成人,故死也。无病之脉,清润匀和,名曰胃气。胃气者,谷气也。谷气足,则胃气旺,胃气旺,则运动圆,故病脉不见也。胃气即中气。


诊脉之要,如调琴弦,欲调阳必证之以阴,欲调阴必证之以阳。整个的阴阳调和,然后成声。诊脉之法,诊右必证之以左,诊左必证之以右,诊尺必证之以寸,诊寸必证之以尺,诊尺寸必证之以关。诊浮部必证之以沉,诊沉部必证之以浮,诊浮沉必证之以中。整个的运动勘明,然后能见病脉。又必气平如水,心明如镜。指下诊察,如见脏腑,神而明之,在乎各人也。


腕上动脉,乃肺经穴道,名曰太渊。于太渊穴诊察全体,只有《内经》曰:“肺朝百脉。”《难经》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是其根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午流注针经
一元御医聊营卫运行
《灵枢悬解》 > 卷五 营卫 营气三十四
黄帝内经咳论第三十八笔记
(37)乙未年五之气病例实录:秋季顽咳
用<font style='color: Red;'>中医</font>的角度详解人体各部位名称、经脉、骨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