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热解毒的常用方剂
清热解毒的常用方剂

竹叶石膏汤

【成份】  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凉膈散

【成份】  川大黄、朴消、甘草各2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克。

【主治】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成份】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左金丸

【成份】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主治】  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泻白散

【成份】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清胃散

【成份】  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黄连解毒汤

「方源」方出《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三两(9g)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栀子十四枚(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疗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火毒充斥三焦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方中黄连苦寒以清热泻火解毒,尤善泻上焦心火,心主火,泻心便是泻其所主,心火一清,则诸经之火自降,又兼泻中焦之火,故为方中君药。臣以黄芩清泻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火解毒,尤善泻下焦之火;更配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以下行,合为佐使。四味同用,苦寒直折,共奏泻火解毒之功。

普济消毒饮

「方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黄连各五钱(15g)陈皮、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各6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各3g)僵蚕、升麻各七分(各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方中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祛头面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头面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玄参以清利咽喉,玄参并有防止伤阴之效;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寓“火郁发之”之意,并可引药上行为佐使药。诸药配伍,清疏并用,升降共投。以奏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

仙方活命饮

「方源」《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芷六分(3g)防风、贝母、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赤芍药、当归尾、乳香、没药、甘草节各一钱(各6g)金银花、陈皮各三钱(9g)

「用法」用酒一大碗,煎服。或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为治痈疡肿毒阳证之主方。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为治疮疡肿毒之要药,故重用为君。以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用为臣。用白芷、防风,疏风解毒,用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排脓,可使脓未成即消,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清热解毒汤
【来源】
《古今医鉴》卷七。
【组成】
升麻30克 干葛15克 赤芍药15克 生地黄30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5克 黄柏24克 黄芩15克 桔梗15克 栀子15克 甘草15克 连翘15克
【用法】
上药锉碎,每剂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主治】
吐血、衄血。
《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连翘5钱,银花5钱,蒲公英5钱,紫菀地丁5钱,黄芩3钱,瞿麦4钱,扁蓄4钱,车前子3钱,丹皮3钱,赤芍2钱,地骨皮3钱,冬瓜子1两。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盆腔炎属于湿毒热型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各家论述】方中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银花辛苦寒,清热解毒,消痈肿;紫菀地丁苦辛寒,清热解毒,消痈肿,善于治疔毒;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地骨皮甘寒,清热凉血,退热以去气分之热;瞿麦、扁蓄、车前子清热利湿;冬瓜子渗湿排脓,消肿止痛;佐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全方重在清热毒兼能利湿,活血化瘀而又止痛。

二、清热解毒方剂:

清热解毒汤-药膳
北芪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葛根30克、苍耳子5克、无花果50克、瘦猪肉500克、蜜枣2枚
制作:
将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内,温火熬汤2小时
功效:清热解毒,预防感冒。
特点:汤味鲜美,口感好,可润肺、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汤-方剂-《古今医鉴》卷七
【来源】《古今医鉴》卷七。
【组成】升麻30克 干葛15克 赤芍药15克 生地黄30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5克 黄柏24克 黄芩15克 桔梗15克 栀子15克 甘草15克 连翘15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剂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主治】吐血、衄血。
清热解毒汤-方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组成】银花藤18g,板蓝根15g,一点红15g,旱莲草12g,地头胆12g,白茅根25g,野甘草13g。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主治】漆性皮炎。
【用法】水煎服。
清热解毒汤-方剂-《刘奉五妇科经验》
【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连翘5钱,银花5钱,蒲公英5钱,紫菀地丁5钱,黄芩3钱,瞿麦4钱,扁蓄4钱,车前子3钱,丹皮3钱,赤芍2钱,地骨皮3钱,冬瓜子1两。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盆腔炎属于湿毒热型者。
【各家论述】方中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银花辛苦寒,清热解毒,消痈肿;紫菀地丁苦辛寒,清热解毒,消痈肿,善于治疔毒;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地骨皮甘寒,清热凉血,退热以去气分之热;瞿麦、扁蓄、车前子清热利湿;冬瓜子渗湿排脓,消肿止痛;佐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全方重在清热毒兼能利湿,活血化瘀而又止痛。
清热解毒汤-方剂-《医学探骊集》卷四
【来源】《医学探骊集》卷四。
【组成】金银花2钱,天花粉3钱,元参3钱,黄芩5钱,山甲2钱,生地黄3钱,皂角刺2钱,射干3钱,苍术4钱,茶叶1钱。
【加减】若脉象洪盛者,加大黄4钱。
【主治】耳下肿痛。系染山岚瘴气之毒,古称痄腮,亦谓之瘟毒,脉象洪数。
【用法】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双花、花粉解毒散肿,用元参、生地、黄芩清热养阴,用山甲、皂刺、射干、茶叶散耳下之郁,用苍术同诸药上升,能逐山岚瘴气,热减毒消,肿自去矣。
清热解毒汤-方剂-《救偏琐言》卷十
【来源】《救偏琐言》卷十。
【组成】荆芥穗3分,红花3分,蝉蜕3分,木通3分,牛蒡子1钱,丹皮7分,青皮7分,生地2钱,山楂2钱,滑石3钱,前胡7分,地丁4分,黄连6分。
【主治】痘放点干红色滞,壮热烦躁者。
【用法】加灯心1分,水煎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解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
盘点:可清热解毒的那些方剂!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清热剂(二)
中医综合-方剂学第二版(8)
中药方剂
方剂学清热解毒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