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外感病全书序凡例

                             

 

   这是一本中医外感病学的全书。

   东汉末年,南阳张仲景写成了中国医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伤寒猝病论》。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汉民族治疗外感病的实践经验,同时他建立了一个外感病的理论——六病理论,以六病理论为纲将前人杂乱无章的经验条文整理成书,从而把汉民族对外感病的认识从纯粹的经验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由于战乱,《伤寒猝病论》湮没了很长时间,至晋才被王叔和发现整理出来。其时,该书的某些内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于是,很自然的,就有人站出来为该书做解释了。第一位作注者为金*成无己。这位老前辈对《伤寒猝病论》其实不甚了解,对六病理论更是一无所知。就来个指鹿为马,说《伤寒猝病论》中所云的六病就是《内经*热论》中的六经,杜撰了一个六经论。一下子就把《伤寒猝病论》的研究引入了歧途。后来者循着成无己的思路,在歧路上竟然走了一千九百余年。

   六经论造成了两个不好的后果。首先,六经论把外感病的辨治和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混为一谈,其结果是以辨证论治为灵魂的中医学至今还没有一本辨证论治的专门论著。其次,由于六经论不能客观地反映外感病的实质,以致于后世发展起来的温病学不能与伤寒学统一成为中医外感病学。

   笔者一直是个六经论的怀疑者。经过三十余年的思索,终于罢脱了六经论的束缚。关于这方面的心得体会,我在2002年出过一本书——《解读伤寒》。此处就不再多说了。

   在《解读伤寒》中,笔者曾提出二点建议:一,应该将伤寒学和温病学统一成中医外感病学。二,应该出一本中医辨证学专著。(笔者另有一书:《辨证与论治》)

   笔者觉得自已还稍微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已的学识和能力,完成以上的两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虽然提出了建议,自己却迟迟不敢动手。

   然而,要完成以上任务,执笔者得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他必须完全罢脱六经论的束缚。环观海内,有此条件者,唯林某人耳。经过五年的思索,虽然知道自己其它方面的条件不完全具备,也只好勉强动笔了。谚语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实乃无可奈何之举。

   既然学识和能力不够,那就把条件放低点。所以本人为本书规定的任务是:为伤寒学和温病学的统一提供一条思路;为中医外感病学的创立做一点准备工作。

   本书主要取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间或采拮其他先贤有关外感病论述的内容,以“六病”为经,“卫气营血”为纬,交互编结而成为外感病学的理论框架,使外感病的任一病种、任一阶段都能在该框架中有一个确切的位置。

   笔者自知资质愚钝,所以,不企望本书能达到如何水平,但求能反映中医外感病学的概貌,不负使命而已。如有赐教,则不胜感激。

此为序。

                                                                              阿栋

                                                                           2010/8/17 

 

                                           凡      

    *本书借用先圣张仲景之《伤寒猝病论》的框架扩编而成。体例亦依《伤寒猝病论》。

    *全书分绪论和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各上下篇共十三章。每病的上篇为《伤寒猝病论》的原有条文,下篇为近代中医学者治疗外感病的经验总结经笔者编撰而成的条文。

    *《伤寒猝病论》原有条文的排列顺序系根据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伤寒论讲义》一九六四年版。条文的编号放在条文的后头。笔者赞同错简之说,所以有些条文会打乱顺序,不过一定会说明理由。

    *六病下篇的条文以《温病条辨》的内容为主要来源,间或采拮其他先贤有关外感病论述的内容。然历代医书,汗牛充栋,笔者限于条件,接触到的只是少部分,所以六病下篇的内容肯定不能反映全貌。这点请读者注意並请谅解。若有赐教,不胜感激。

    *下篇条文的编号,从1开始重新编排。条文的编号放在条文的前面。

    *下篇条文的出处,都加以注明。标注的方式是(人名*书名*篇目名),如《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五条就注以(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因为要依《伤寒猝病论》的体例,下篇所例条文的前面都要冠以六病的名称。另外,某些条文要拆解开来安排在不同的篇章中。窜改先贤的文字实乃对先贤的大不敬,然孔夫子云:“当仁,不让于师。”。况且,笔者此举实为中医外感病学的统一,先贤们九泉有知想必亦会谅解的。

   *《伤寒猝病论》的条文大部分都容易领会,只是要过古文关。所以本书把条文语译为白话,这部分内容用“语译”标出。同时,笔者还谈了谈自已对条文的认识和体会,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这部分内容就用“讨论”标出。“讨论”中,保证做到两点,第一,不自己杜撰理论。第二,所需依据尽量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中寻找。

    *本书对《伤寒猝病论》条文的讨论只涉及外感病辨治方面。对条文中的辨证论治内容一般不作深入的讨论。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历代先贤已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言论都很精彩,读者一一参阅可也。

    *对下篇条文的解释,则是照抄历代先贤的原文,笔者不敢妄加一字。不过,有时会作一些必要的说明。

    *本书对方剂除非必要,一般不作解释,读者参阅有关的书籍可也。

* 方剂中药物的份量,古今不同,笔者照抄原书,不作任何折算。读者参阅有关的书籍可也。

    *为本书规定的任务是提供一条思路,而不是阐述观点。所以,有关问题只述其所以,而不究其所以然。欲知其所以然者,可参阅笔者另一作品《解读伤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学术精华五、《伤寒论》的研究
中医博士罗大伦谈抑郁症的治疗
《伤寒论》学习笔记4
六经辨证与《伤寒论》
这次,我终于明白了咳嗽是怎么回事~
在变为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