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1.心悸也可见厥阴.2.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治肝癌验案.

1.心悸也可见厥阴 
——乌梅丸验案一则浅析

摘自2016-10-28中国中医药报
□杨彦伟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韩某,女,69岁,2016年7月21日初诊。

主诉:心慌时作1年余,再发1周。

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慌、汗出,入某院心血管科住院,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阴性,建议冠脉造影,因惧怕手术作罢,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比索洛尔、稳心颗粒等药。半年前发作尚频繁,生气、爬楼梯后易诱发,多可自行缓解,近半年来病情稳定。1周前心慌再发,多在上午餐后较重,今特来诊。刻下:心慌已发作过去,仍有阵发性自汗,右侧乳腺不适(不胀不痛、莫可名状),口干苦,心烦寐差,项背僵硬,纳可,大便溏,舌红,苔黄稍腻,脉弦细、尺无力。既往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颈椎病史。急查心电图、乳腺彩超,结果均未见异常。

辨证治则方药:上热下寒,属厥阴病,治拟清上温下,乌梅丸加减:乌梅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制附子6克,干姜6克,细辛3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葛根15克,炙甘草6克。3剂,水煎服。

随访:2016年8月12日其家人因病来诊,得知药后以来心慌未作。

按:本患者未能明确冠心病,不排除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为上热下寒,属六经厥阴病。笔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实习时,曾听肾病科王琛老师讲其运用乌梅丸治疗心绞痛验案探讨,虽感巧妙,却不明其理。厥阴病篇被认为是《伤寒论》千古疑篇之一,乌梅丸传统视为主治“蛔厥”,如统编教材《方剂学》中,仍被列为驱虫剂。如此,则大大限制了乌梅丸的临床运用。目前对厥阴病的认识,多以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立论,笔者以为太过笼统。究竟寒在哪里,热在何处?笔者老师张怀亮教授,运用“以药测证”的方法,反复分析厥阴病提纲条文,结合长期临床实践,近年总结乌梅丸方证病机为:脾肾阳亏、肝经虚寒、心胆火旺,细化了乌梅丸主治的脏腑定位,临床应用此方疗效较好。本患者有阵发性心慌,伴汗出,心烦寐差,口干口苦,乳房不适,属心胆火热上扰;便溏因于脾肾两虚,治疗宜温清并用,乌梅丸为首选。据其有颈椎病史,项背僵硬,加葛根以舒筋通络解痉。(杨彦伟)

2.益气养阴 软坚散结治肝癌验案 
摘自2016-10-28中国中医药报
□王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王某某,男,63岁,2004年7月28日初诊。肝细胞肝癌,大小3×3.4厘米,边界清晰,有乙肝、肝硬化病史,脾大,于04年2月3日手术,术后又行介入治疗1次。B超示腹水,右侧胸腔积液。刻诊:面色暗黄,巩膜皮肤黄染,精神欠佳,纳差,腹胀,下肢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小弦。

辨治要点:湿热内蕴,气阴已伤。湿热内蕴则面部、周身皮肤黄染,纳差、腹胀,气阴两虚则精神欠佳,下肢酸软,舌脉均为湿热内蕴、气阴两虚之象。治宜益气养阴、清热利湿,软坚散结,茵陈蒿汤合生脉饮化裁。

处方:茵陈30克,炒山栀10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凌霄花15克,炮山甲10克,水红花子10克,桃仁5克,地龙5克,鳖甲15克,姜黄5克,炒枳壳10克,川朴10克,汉防己10克,金荞麦15克,生麦芽30克,鸡内金30克,焦楂榔各1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方义:方中茵陈蒿、炒山栀清利肝胆湿热,乃湿热黄疸之专方。沙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乃气阴两虚之要方;生黄芪、炒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扶助中气;凌霄花、炮山甲、水红花子、桃仁、地龙、鳖甲、姜黄,活血化瘀而软坚散结;炒枳壳、川朴理气、汉防己利水;金荞麦清热解毒,鸡内金、生麦芽,开胃消积;焦楂榔,疏通三焦气血;炙甘草,调和诸药。

2004年9月29日复诊:食欲好转,精神可,有时短气,下肢酸沉,小便可,眠可,大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小弦。调整处方如下:丹皮10克,炒山栀10克,炒柴胡10克,炮山甲10克,杭白芍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枳壳10克,川朴10克,凌霄花15克,藤梨根15克,何首乌15克,鳖甲15克,桑寄生15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5克,焦槟榔1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2006年4月20日复诊:肝少量腹水,下肢轻度浮肿,腹胀,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小弦。处方: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土茯苓30克,炒枳壳10克,川朴10克,凌霄花15克,藤梨根15克,猪苓30克,大腹皮10克,炮山甲10克,龟板15克,水红花子10克,桃仁5克,僵蚕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金荞麦15克,草河车15克,鸡内金30克,代赭石15克,生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2008年3月26日复诊:纳可,有时腹胀,肠鸣,大便1日2次,第二次不成形,醒后入睡难,舌红,少苔,脉沉细。处方:沙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10克,山萸肉10克,土茯苓30克,山药20克,生蒲黄10克,白芷10克,露蜂房5克,急性子5克,皂角刺6克,凌霄花15克,炮山甲10克,金荞麦15克,地龙5克,水红花子10克,龟板15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藤梨根15克,草河车15克,香橼15克,白茅根15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2009年12月23日复诊:肝癌术后6年,咳嗽,痰中带血,夜间口干,舌红,苔黄,脉细弦。处方: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瓜蒌皮15克,清半夏10克,薤白10克,三七5克,菖蒲10克,茵陈30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冬瓜仁10克,葶苈子15克,大枣15克,鳖甲15克,龟板15克,地龙5克,玉竹15克,石斛15克,百合30克,白及15克,蒲黄炭10克,金荞麦15克,八月札10克,代赭石15克,鸡内金30克,生麦芽30克,生黄芪30克。14剂,每天1剂。上药煎2次合在一起约400毫升,分2次服,每日2次。

按:该患者初诊时病情较重,从中医角度看,一方面正气亏虚,气阴两虚,另一方面,湿热疫毒之邪依然猖獗,治疗上颇为棘手。孙桂芝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一方面取生脉饮、四君子汤等扶助正气,另一方面,选用茵陈蒿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清除湿热、水湿邪气。在选药方面,既精细入微,又灵活多变。如软肝之鳖甲、龟板、炮山甲、桃仁、地龙、水红花子贯穿始终;而清利湿热之品或茵陈蒿、炒山栀,或金荞麦、藤梨根,或白花蛇舌草、草河车、冬瓜仁,或葶苈子、猪苓、茯苓则依病情之轻重缓急随证选用。经孙桂枝精心调治,患者生存6年余,病情依然稳定,各种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颇堪效法。(王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治肝癌验案
老中医孙桂枝中药治疗肝癌肝硬化腹水验案选
治肝癌验案 辨治要点中药处方方义
医案分享:中医治疗54岁胃癌患者伴糖尿病,疗效显著
治疗肝癌介入、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个方子推荐给大家
膏药外敷治疗肝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