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室珍宝
唐代金银器以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代金银器中,唐代金银器无论是文献资料、考古出土实物,还是研究成果都是最为丰富的,本文旨将此方面内容研究成果介绍给收藏研究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金银器、领略唐代金银器的风采,通过文物这一载体,去认识唐代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引发人们对唐代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思索。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早在商代已有黄金饰件的制作,迟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金器皿,但金银器制作最成熟和繁荣的时期是在中国的唐代。唐代社会经济繁荣,金银产量增加,使大量制作金银器成为可能;而上层人士崇尚奢华,服食金丹之风流行,又刺激了金银器制作的发展。唐代社会开放,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也很频繁,两汉以来脱胎于青铜铸造而日见独立的金属加工工艺,到唐代取得与传自中亚细亚古国粟特、波斯萨珊、印度、东罗马的金银加工技术和装饰艺术相融合,造就了唐代金银器娴熟精巧的制作工艺和典雅华贵的艺术特征。

  唐代金银器从器物种类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这些纹饰与器形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风格,透过它们,我们确实可以感到唐代现实生活的五彩缤纷,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唐代历时近300年,金银器制作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初唐到唐高宗时期(公元618―683年),器类品种不多,有碗、盘、杯、壶、铛等。其装饰特点是划分出许多区段来配置图纹,装饰区间多在9瓣以上,甚至于有14瓣的,这些区间瓣多錾刻成U形或S形。棱形器物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

  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公元684―755年),器形种类增多,上一期12瓣以上的装饰区间手法已被淘汰,大量采用六等分、八等分来装饰配置纹样,装饰瓣多为莲瓣形且多为双层叠瓣,U形瓣已极少见,S形瓣不再出现。

  总之可以说:从唐初到玄宗时期金银器皿受西方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外来因素逐渐减少和消失。如高足杯、带把杯、折棱碗、五曲以上的多曲器物和器身呈凸凹变化的器物很流行。纹饰有忍冬纹、葡萄纹、连珠纹、宝相花纹、禽兽纹和狩猎纹。

  肃宗到宪宗时期(公元756―820年),装饰手法多采用多重结构为主的六等分法,盘类多附三足,出现仿生器形,即仿照动物等的造型。已不见高足杯,带把杯和多曲长杯等。

  穆宗到唐末(公元821―907年),器形种类繁多,盒、碗类器物出现高圈足,仿生器形更多一些,流行四等分、五等分的装饰手法。金银器皿又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金银器从器物种类来说,可以分为食器、饮器、容器、药具、日用杂器、装饰品及宗教用器。

  唐代金银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当时重要的手工艺品。其制造部门分“行作”、“官作”两类,而以后者为主。“行作”即为民间金银行工匠制作,质量较官营手工业差。“官作”即指少府监中尚署所管辖的金银作坊院。中、晚唐时又设文思院,掌造宫廷所需的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采绘素装钿之饰,以宦官任文思使,为内诸司之一。



  


  鸿雁纹“宣徽酒坊”银碗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58年陕西省耀县背阴村 出土,口径14厘米,陕西 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公元618——907年)“孔雀花鸟纹方盒”。高:10厘米 长:12厘米 宽:12厘米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唐 “鎏金黾负论语玉烛银酒筹器”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龟长24.6厘米。现藏镇江市博物馆。

  


  银鎏金凤纹大盒,唐,容 器,1982年1月江苏丹徒丁 卯桥唐窖藏出土,通高26厘米,腹径31厘米,足径 25.6厘米,银质鎏金,江 苏省镇江市博物馆藏。

  


  鎏金镂空鸿雁纹唐代帝王用银茶具,唐,通高 17.8厘米,盖径16.15 厘米,重654克,1987年 4月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 基地宫出土,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 鎏金海兽水波纹银碗,银质, 鎏金。高3.2厘米,口径11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 仕女狩猎纹八瓣银杯,饮酒器,银质,鎏金。高5.5厘米,口径9.2厘米,

  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 .鎏金仰莲荷叶纹银碗,通高8厘米,足径11.2厘米,口径16厘米,重223克,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 宣徽酒坊银碗,银质,侈口,圈足,碗心刻飞翔的鸿雁,周围饰宝相花朵,并以排列的珠点为地纹, 外有联珠纹一圈;腹里壁饰以两方连续图案,纹饰上大下小;腹外壁则为内壁纹饰的反饰。高5.8厘米, 口径15厘米,底径7.8厘米,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 猞猁纹银盘,盛食器,银质,高3.7厘米,口径18.5厘米,1975年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唐墓出土,现藏敖汉旗文物管理所。

  


  唐 鎏金双鱼花草纹银盘,盛食器,银质。口微敞,浅腹,平底。高1.6厘米,口径17厘米,边宽2厘米,重198克,1975年陕西西安南郊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 鎏金双凤纹银盘,高2厘米,口径55厘米,盛食器,银质,六瓣形,宽折沿,浅腹,平底。内底心饰一对飞翔的凤凰,空间填宝相花;腹分六瓣,每瓣中饰宝相花一簇;宽沿上饰双鸟衔蝶六对,与六簇宝相花相间排列,纹饰皆鎏金。1962年陕西西安北郊坑底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 鎏金宝相花敬晦进五瓣银碟,盛食器,银质,五出花口,浅腹,圈足,高3厘米,底径11厘米。口径17.7厘米,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贮盛器,银质,鎏金, 侈口,有盖,短颈,溜肩,鼓腹,喇叭形圈足, 盖呈覆扣侈口碗,通高24.2厘米,口径12.4厘 米,底径14.4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 镂空忍冬花结挂链银香球,卫生用具,银质,为镂空圆球体,高6厘米,直径5.4厘米,腹围17厘米,重60克。

  


  唐 鎏金花鸟孔雀纹银方箱, 贮盛器,银质,鎏金,正方 形,高10厘米,边长11.8厘 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 博物馆。

  


  唐 鹦鹉葡萄纹银盒,化妆用具。通高2厘米,重100克,银质,呈五出如意头形,子母口。1980年陕西蓝田汤峪出土。

  


  唐 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铜函通13.2厘米,方12.3厘米,重590克,银椁通高9.3厘米,长10.7厘米,宽8.4厘米,重351.5厘米,金棺通高6厘米,长7.5厘米,宽5.4厘米,重107克,佛教葬具,由石函、铜函、银椁、金棺和玻璃瓶组成,层层套置。1964年甘肃泾川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唐 鎏金双狮缠枝莲纹银盒,通高12厘米,口径17.3-16.8厘米,足径14.8-13.8厘米,盒体呈菱弧形,直壁,浅腹,平底,喇叭形圈足。上下对称,子母口扣合。盖面隆起呈弧形,以联珠纹带组成一委角菱形开光,内以鱼子纹为地,中央錾狮子两只,腾跃欲试,四周布以缠枝西番莲。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 法门寺地宫四门金塔,铸造成形。 高7.1厘米,垫边长5.4厘米,檐边长 4.8厘米,座边长4.8厘米,重184厘米, 由塔身、塔座和垫片组成。塔顶作火 焰宝珠,以仰莲为座。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 法门寺博物馆。

  


  唐 庆山寺塔基金棺银椁,佛教葬具, 金棺长14厘米,高9.5厘米,宽7.4厘米,银椁长21米,高14.5厘米,宽 12厘米,金,银质,由金棺、银椁和 鎏金须弥座三部分组成。1985年陕西 临潼代王姜原村庆山寺遗址塔基出土, 现藏临潼县博物馆。

  


  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银盆,唐咸通年间(公元860年-公元874年)1987年陕西省 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口径46厘米,陕西省法门 寺博物馆藏。

  


  唐代(公元618-907年)“掐丝花卉金杯”,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

  


  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造型采用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携带的皮囊和马镫之综合形状。此银壶现藏陕西博物馆。

  


  唐.鎏金鸾鸟纹银盘,高1.5厘米,口径16.3厘米,盛食器,银质,六瓣形,花口,弧腹,平底。内底心饰一鸾鸟,引颈回首,挺胸,鼓翼,竖尾,一趾着地,一趾抬起,作欲飞状,鸟纹鎏金,刻画细腻。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双鸾戏珠纹菱形银盘,盛食器,银质,鎏金。委角菱形,宽口沿,浅腹,平底,矮圈足。内底錾刻一对展翅回飞的鸾鸟,两鸟间錾一火焰宝珠,纹样皆鎏金。金银相映,自然成趣。高4.8 厘米,长21厘米,宽15.2厘米,重203克。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现藏镇江市博物

  馆。

  


  唐.鎏金人物花草纹银罐,贮盛器,卷口沿,鼓腹,三足,腹部作三曲形。高5.3厘米,口径3.2厘米,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金栉,高12.5厘米,宽14.5厘米, 重65克,用厚0.2-0.4毫米的薄金片锤 錾刻而成。1983年江苏扬州市区出土, 现藏扬州市博物馆。

  


  唐.双耳护手银锅,炊器。银质。 宽折沿,卷唇,外侈,鼓腹,底 呈扁圆形,沿下平列锤压两条凹 弦纹,弦纹中间外鼓。沿边安两 个以称的莲瓣状护手,护手上又 装两个半圆环形竖耳。高14厘米, 口径28.2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 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 省博物馆。

  


  唐.鎏金银锁,共四具,通体流金。长12-18.8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树下双猴纹银盒,化妆用具,银质,圆形,盖和底均略隆起。高1.8厘米,口径4.1厘米,1968年陕西西安郊区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刻花赤金碗,唐,餐 具,1970年10月陕西 西安南郊何家村唐窖 藏出土,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 6.7厘米,金,陕西省博物馆藏。

  


  唐.宣徽酒坊银酒注,酒器,银质,圆形, 鼓腹,圈足,平底。高25.8厘米,口径14 厘米,底径14.1厘米,最大腹围68.7厘米 重3.245千克。1979年陕西西安鱼化寨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舞伎联珠柄八棱金杯,饮酒器,金质,口沿外侈呈八角形;腹内收,为八棱;联珠环把,上有圆蔽遮。高6厘米,口径6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饮酒器,银质, 镀金,八曲侈口,腹和足均作八棱形,腰略 束。高5.3厘米,口径5.4-6.9厘米,足径3.1 厘米,1982年陕西西安韩森寨纬十街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双鸿小簇花银碗,银质。 口沿微敞,呈四出,浅腹,圈足, 内底心錾刻一对鸿雁,引颈张翼, 展尾,作比翼状,高5.15厘米, 口径21.4厘米,重310克,1975年 陕西西安南郊出土,现藏西安市 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缠枝花龙凤纹银碗,银质,直口,弧腹,圈足,外壁饰缠枝禽兽纹;圈足内饰一飞龙,龙身背曲, 头至尾部,前爪飞舞,后爪分蹬,空间饰如意云头纹,地饰鱼子纹;高4.2厘米,口径12.6厘米,1970 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鱼龙纹四瓣金盘,盛食器,金质,椭圆四瓣形,敞口,圈足,内底中心锤隐起的鱼龙戏珠图案, 地刻水波纹,外饰一周联珠纹,联珠纹外又饰一周花瓣带。器壁由扭丝花纹间开为四瓣,每瓣饰一 簇宝相花,花簇两侧配以对称如意花纹。口沿和圈足外侧各饰一周莲瓣纹,纹饰皆以鱼子纹为地,以 阴线刻画细部,外壁为素面,通高3.5厘米,最大口径13.1厘米,最小口径7厘米,重17.4厘米,足高 1.1厘米,1983年陕西西安太乙路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鸿雁球路纹担梁银笼, 通高17.8厘米,足高2.4厘米, 重654克,直口,深腹,平底, 有提梁及盖,盖作穹顶,口沿 下折与笼体扣合。工艺精湛, 纹饰瑰丽,极富情趣,反映了 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1987年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鎏金壸门座银茶碾子,浇铸,纹饰填金。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厘米,重1.168千克,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鎏金银宝瓶,佛教随葬品,高18.5厘米, 口径3厘米,底径5厘米,喇叭形口,束颈, 喇叭状圈足,通体无纹饰。盖形似蘑菇, 顶有圆球状钮;盖口沿大于宝瓶口沿,内 有弹性梢子。1985年陕西临潼庆山寺遗址 塔基出土,现藏临潼县博物馆。

  


  狩猎纹高足银杯 1970年10月陕西西安南 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 银酒具 唐 高7厘米, 口径5.9厘米,足径3.4 厘米,陕西省博物馆藏。

  


  唐代(公元618-907年)“鎏金伎乐八棱银杯”,高6.6厘米,口径:7.2厘米,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

  


  龙狮纹四足银罐 1980年7月浙江临 巡明堂山唐水邱 氏墓出土,容器 唐,通高14.2厘 米,口径6.9~8.2 厘米,底径10.8~ 11.9厘米,银质 鎏金,浙江省临 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鎏金鱼龙纹银盤,唐,盘高2 厘米,径47.8厘米,沿宽7.4 厘米,1976年4月内蒙古自治 区喀喇沁旗哈达门沟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工作 站藏。

  


  唐.鎏金婴戏纹银壶,酒器,银质鎏金,侈口,高颈, 球腹,圆底,底有三足已失。高7厘米,腹径6.6厘米, 口径3.8厘米,重86克,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窖 藏出土,现藏镇江市博物馆。

  


  唐.乐工八棱金杯,饮酒器,金质,口沿外侈,腹内收,为八棱圈足外撇,有把,内壁素面。高4.6厘米,口径7.2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蔓草鸳鸯纹银羽觞,饮酒器,银质,鎏金,椭圆形,双耳,平底。高3厘米,长10.5厘米,宽7.5厘米,口径7.5-10.5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鸳鸯折枝纹银碗,银质,鎏金,敞口,浅腹,圈足,内底中心饰鸳鸯一对,周围以宽叶折枝花环绕;花纹内凹外凸,口沿饰朵云纹一周。花纹均鎏金,足底心,墨书“赵一”两字,清晰可见,高4.7厘米,口径21.1厘米,足径7厘米,重403克,1975年陕西西安南郊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鎏金双狮纹莲瓣银碗,银质,鎏金。敞口,弧腹,圈足,内底心饰一对相向雄狮,两狮前肢,一只前举,一只着地;后肢一只前跨,一只后蹬,均左右相对;昂首,挺胸,翘尾,嘴各衔一枝蔓草花,二茎交缠,枝头花朵向左右下垂;狮身下部空间饰两枝对称蔓草花,地饰鱼子纹。高3.5厘米,口径12.5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龟纹桃式银盘,高1厘米,口径12.3厘米,盛食器,银质,宽折澡,弧腹,平底。内底心锤一龟,露头,向右,双眼圆睁,作窥视状,四肢、曲尾露出壳外趾爪锋利,背面布满龟纹,以阴线刻划。龟全身鎏金,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藏。

  


  唐.鎏金鱼龙戏珠纹银盘,盛食器,银质,鎏金,六瓣形,宽折沿,坦腹,平底,沿上饰葡萄、牵牛花纹两种,相间排列。高2厘米,径47.8厘米,重1.69千克,1976年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出土,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唐.菱花形鹿纹三足银盘,盛食器,银质, 鎏金,敞口,宽折沿,浅腹弧收,平底下 有三足,宽沿作六瓣菱花形,边缘圆鼓, 各瓣花卉一组,纹样相同,盘口作六分凸 线伸向底部,通高10厘米,径50厘米,足高7.6厘米,重2.4千克,1984年河北宽城 峪耳崖大野峪村出土,现藏宽城县文物保管所。

  


  唐.鎏金镂空花鸟纹挂链银香球,卫生用具, 高5.1厘米,径4.8厘米,银质,鎏金,镂空, 作球形。中间有子母口,分作上下两部。顶 部有链,可悬挂。1963年陕西西安沙坡村出 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唐.鎏金刻花银匜,盥洗器,银质,侈口,单流,弧腹,圈足外撇。外壁饰鸳鸯衔枝纹,并以折枝五瓣花相间。通高8.4厘米,口径20-22厘米,足径11.9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龟背纹银盒,药具,银质, 四瓣圆形,盒盖隆起,盒底平 坦,除盒面錾出龟背纹外,其 余均为素面。高2.3厘米,口 径3.7-4.7厘米,重30克,1979 年陕西西安出土,现藏西安市 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鎏金鹦鹉纹海棠式银盒,药具, 银质,鎏金,海棠花形,喇叭圈足。 高3.4厘米,圈足口径3.5-5厘米, 口径4.8-6.4厘米,重38.2厘米, 1979年陕西西安出土,现藏西安市 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鎏金龟形银盒,通高13厘米,长28厘米,宽15厘米,分体焊接成型,纹饰鎏金,整个造型作龟状,引颈昂首,瞪目张口,四足外露,以背壳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甘露寺铁塔地宫金棺银椁,棺纯金,椁纯银,棺高2.8-2.1厘米,长6.4-5.1厘米,宽1.9-1.6厘米,重97克,椁高4.9-3.9厘米,长11.5-9.6厘米,宽4.3-3厘米,重203.5克,通体浅錾精细花纹,棺、椁多相同。头档饰门扉,并饰如意云托慧日。足档刻如意云纹,两侧各刻双头迦陵频伽像一身,间以缠绕缠枝花纹。1960年江苏镇江甘露寺铁塔地宫出土,现藏镇江市地博物馆。

  


  唐.单轮十二环金锡杖,通体用纯金制成,通长27.6厘米,最大直径0.6厘米,杆长25厘米,重211克,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静志寺塔基鎏金银塔,高13.9厘米, 足径9.5厘米,重341克,1969年河北定州地区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现藏定州市博物馆。

  


  唐.鎏金双凤衔绶带纹银方盒,通高9.5厘米,边长21.5厘米,足径18厘米,重1.585千克,纹饰鎏金。盒呈扁方形,直壁,平底,矮圈足。盖、身上下对称,以子母口扣合。盖面高隆,中央饰口衔绶带相对翱翔的双凤团花,四角錾十字绶带花结;盖沿饰花瓣纹一周。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掐丝菱纹柄金刀,金质,长条状,刀锋斜出,环首,柄与刀身合铸,长8.9厘米,宽0.4厘米,1980年湖北安陆王子山唐吴王妃杨氏墓出土。现藏安陆县博物馆。

  


  唐.鎏金忍冬联珠纹花式银碗, 银质,鎏金,直腹,高圈足。 通高4厘米,重198克,直径11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西郊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鎏金鱼龙戏珠纹银盆,盥洗器, 银质,鎏金,高7.3厘米,重1.15厘 米,口径34.5厘米,浅腹,平底。内底心锤鱼龙一对,龙首鱼身,龙首 前方各有一颗火焰宝珠,间饰游鱼, 莲荷。腹内壁錾刻飞鸟卷草纹一周,沿面饰瑞兽缠枝莲。外底刻铭记“力 士”两字。纹饰构思奇巧,构图严谨,是唐代银作工艺中的佳品,1982年江 苏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现藏镇江市博物馆。

  


  唐.鎏金镂空双蜂团花挂链银香球,径12.8厘米, 重547克,链长24.5厘米,圆球状,上半部为盖, 下半部为身,以合页铰链相连,子母口扣合,活 动钩控制香囊开合。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莲瓣纹提梁银罐,贮盛器,银质,鼓腹, 圈足外侈,盖大出罐沿一周,盖面略鼓,饰 六瓣莲花纹,上有等距虎爪形三足,提梁为 半圆形,两端穿过钮口后弯曲上翘,尾巴呈 荷包形;从罐颈至罐底饰一排大型莲瓣花纹。 高25.2厘米,口径16.8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折枝花纹银碟,高1.4厘米,足径10厘米,口径10.2厘米,重130克,纹饰真金,五瓣花口,坦腹,圈足,碟内底錾团花一朵,内壁五瓣各錾十字形折枝花一朵,口沿饰花瓣纹一周,纹饰简洁典雅,独具风格。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真身宝塔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鎏金熊纹银盘,盛食器,高1厘米,口径13.4厘米,银质,六瓣形,弧腹,平底,内底心锤一熊。仰首张嘴;躯体浑圆肥壮,四肢肥大,爪尖锋利,尾巴短粗,夹于后胯之间,作伫立嚎叫状,形象自然逼真,熊纹鎏金。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折枝凸花银盘,盛食器,银质,六瓣形,宽沿,平底。高1厘米,径15.5厘米,重200克,1972年陕西西安南郊曲江池村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鎏金宝相花纹银盖碗,通高11.7厘米,口径21.7厘米,底径12.2厘米,银质,鎏金,有盖,深腹,圈足,盖似覆扣的侈口盖,大于碗口一周。画顶中心部位饰一簇圆形宝相花,外饰等距离六簇宝相花。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鎏金鸿雁花草纹银碗,银质,鎏金。四瓣形,碗心饰展翅起飞的鸿雁,周围饰缠枝花草纹;内壁每瓣饰团花四簇,口沿饰连续花瓣纹一周。纹饰皆鎏金。碗底刻“马马明”三字,字体潦草。高8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12.5厘米,1958年陕西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刻花金铛,酒器,金质,敞口,圆底,单柄,三足。内底饰一浮雕海兽,外围一周变形绳纹; 外壁饰十条斜曲突棱,分壁为九斜格,格内分别饰蔓草、鸳鸯等图案,地饰鱼子纹;足上部为蛇头,蛇嘴伸出一兽爪,组成铛足;柄作张嘴龙头状,构思新颖,形式多变,给人生动活泼之感,高3.2厘米,口径9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花鸟莲瓣纹高足银杯,饮酒器,银质镀金,通高5.1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4厘米,1982年陕西西安韩森寨纬十街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唐.鸳鸯莲瓣纹金执壶,酒器,金质。直口, 矮颈,圆肩,腹上丰往下渐收敛至圈足。通 高21.3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6.6厘米,1969年陕西咸阳出土,现藏咸阳博物馆。

  


  狮纹银盘,唐,盘高2.4厘 米,口径6.6厘米,沿宽6厘 米,1976年4月内蒙古自治 区喀喇沁旗哈达门沟出土,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文化馆藏。

  


  唐(公元618-907年)“鎏金铜走龙”长18厘米,高10.8厘米。1980年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西安市文物研究咨询中心库房收藏。

  


  公元1984年河北宽城出土, 高10厘米,口径50厘米,重670克, 现藏河北省宽城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金银之美3
【鉴赏】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唐代金银碗
老银器杂录(一)
中国古代金器大赏:唐代(下)
盛唐金银器(1) DM
从何家村窖藏到哈达沟窖藏:大唐著名金器专题大赏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