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谈“真传一张纸”(附一)
闲谈“真传一张纸”(附一)
零点前有人加我Q聊,他没认真看帖而说话不好听,我就直接给他顶回去了。
先问我“有无师父”,告知去看论坛后说我“以书代师”。然后又说要的是“真传一张纸”。
我告诉他“真传一张纸”的真正所指。再告诉他,老子五千言、释迦更多经,我这里肯定无法让他满意。
有无师父、以书代师,我就不作详说了。无论传承还是个人实证,认真看论坛就知道,能说的都公开在听风区。
正是因为有传承,而且自立门户有规矩,所以我才老老实实的。不然的话,我早吹水说自己是某流派掌门人了。
若古书上有我透露在论坛上的某些内容,在而且说的很明白,那么我一定高价收藏。买回来可以省我几年时间。
唉,还是原来发的“强烈BS看帖不认真者”比较来的有力。
刚刚真是有点生气了,不然也不会直接把“一张纸”的概念说出来。
过了一会心态调整过来了,原帖准备发到讨论区并解说,现在改为单独一帖。
既然已经说了那个概念,就干脆多说一些,发个公开帖给大家看。
下面就“真传一张纸”这句话说些个人看法。可能很散乱,大家见谅。
——————————————————————————————————————————————————
“这是刚刚的聊天,估计这位是不太满意。没办法,我没有这个本事让他满意。
虽然指导收费我做得出来,但拿秘诀忽悠人我还做不出来。”(原讨论帖准备说的。)
“真传一张纸”这句话本意和民间俗语“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的意思差不多。
你自己修,就是爬山。真传,就是给你捅破那张纸。而不是说秘笈和书本的多少文字。
现实情况,多数人都认为“真传一张纸”,就是把秘诀写在一张纸上。而非一大堆经典、汗牛充栋。
这种想法,造成了秘诀论,以及大量销售秘笈的人。同时也给自己找了台阶和借口。
当你不成功的时候,会去找来做借口,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秘诀,是别人不公开,而不是自己不努力。
——————————————————————————————————————————————————
前几天的事件中,涉及的是否仙道方法应该普传,是一种心态。
借着今天的聊天记录发上来,提醒一下会员。企图找真传一张纸。这是另一种心态。
依个人看法,这两种心态的本质都是贪心。
下面说的可能不是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仅仅是做一个分析,来判断可能会自觉造成的心态问题。
因为我志向高,所以我要高深的方法,入门那些学了也无大用。
因为我很认真,所以我要真正的秘诀,而不是公开的普通书籍。
可以说,这种心态就是贪心,贪一个秘诀,贪一个房顶,而不想建下面的楼层。
无论是学理,还是实修,这种心态都是很危险。
反过来说,有这种心态也不可能真的入门。因为不肯安心的专注于眼前。
公开的理论没有耐心去学习和思考,入手的方法没有兴趣去坚持和深入,那是懒人,不是道人。
——————————————————————————————————————————————————
大家可以去看看古人的例子,很多都是修了很多年之后,才遇到高人传授和点化。
^_^,可是现在很多人都只想知道高深的、关键的,而不想自己先去修很多年。
不要忽视自身条件。缺少了基础,就只是笑话了。
连高位踢都做不到的人,想去学腾空连环旋风腿。可能吗?
看着别人奥运长跑金牌眼红,于是也去做训练,一开始就按最高难度的训练,估计累死也有可能。
清代丹书盛行,可是漏丹这个毛病也很流行。为什么?
因为行为不对,不是还丹后再炼丹,七返或九还,后天返先天直到金丹。
而是想直接一次成金丹。可惜不是精气神的量够了就一定能炼成金丹的。
就好像某人想在金融市场拿一亿挣两亿,可是他从没有练手,一次就全投进去。
近代把遗精也美其名曰“漏丹”。除了概念降格之外,也和行为有关系。
下手就守丹田,形体容纳不了多少,又做不到炼精化气,快速装满后自然就溢出。
——————————————————————————————————————————————————
不要抱怨当前的不好。能有个学的已经不错了。
就算觉得不好,也请在自己身心上找原因。
请学会反省,自己当前哪些没有做好。
应该针对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进一步学习,如何把方法升级。
我所学到的法诀不全,和我差不多的还有很多人,任何一个流派,完整继承的始终是少数人。
但是,没有全学到不是自己偷懒的借口。若是自己不能补全、自己做不到完善,那就是活该。而不是抱怨。
问个问题,不知道谁能回答出来。
有多少位科学家的成就,是在事前先把其他科学家的高端资料和学术成果都收集到,然后才动手研究自己的。
——————————————————————————————————————————————————
对已知方法的抱怨。很多时候是自己在无理取闹。
很多人没有效果,少数是自己错解了方法,多数其实只是自己不够专注。
再差的方法,用的人认真了,一样会有明显的效果。
说个最笨的,每天傻坐2-4个小时,只要保证身心是在安静,而不是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一年下来,多少会有些能力。
同一种身体练习方式、同一个存思或观想内容。不同的时期,领悟和感受不同,把握的程度和深度也不同。
没有不能深入的方法。没有不能升级的方法。方法的高度,是由个人的身心高度所决定。
很多人,抱怨方法没效,是因为认为方法太低级,不当宝贝珍惜,也就谈不上努力和专注。
道家须以黄金传法,密宗依供养而传法,并不是因为贪财,而是要看清楚对师的诚心和对法的重视程度。
最危险的传授方式,就是一开始就说明白。这样的后果,不是忽视就是曲解。
喜欢空谈理论的人,往往实修缺乏。收集功法一大堆的人,往往不知道该练什么。
——————————————————————————————————————————————————
不要抗议丹书隐语多,应该自己去学习。
当前世界任一学科,最关键或深入的资料,基本上是不可能在普通书店看到的。
但是,即使是书店可以买到的公开出版物,也有深浅程度不同。
字认全了,头脑正常,才能看基础级的,然后初中高级不断提高,等到理论实践都很好了,才有可能理解更高的内容。
秘密古人早就公开了,只是我们暂时看不懂而已。
难道古人吃饱了没事干,专门出书来忽悠后人啊。
大家都看过练功的书吧,古籍或者现代的。不同的时期看,自己有着不同的领会。
并不是书籍作者给你讲解了新的东西,而是因为时间过去了,在那段日子里,你的身或心有进步了。
身心进步,才能对道书有更多领悟,而不是道书发生了变化。
同样,身心没有提高到足够的水准。不可能去承受那个真传,也不会有人来教。
也不要抱怨别人不教关键的东西给自己。
就好比现在股市很热了。如果熟人谈股,估计会很乐意聊。甚至街上听到别人谈论,估计也有可能去插话。
只是,有哪位会在街边对一个正在玩泥巴的小孩大谈股市。
同样,我在论坛发文,也不是毫无意义的遣词造句浪费自己的精力。要么是指导初学,要么是谈点心得。
我并没有公开在论坛上谈太深入的东西,Q聊也很少。一个是不便公开,免得造成误解。另一个是我暂未成就。
有会员抱怨我的某些帖子写得很容易懂,而有些(日记除外)根本是不知所云。(认为我错,请举实证。)
要么是你没有遭遇到,所以不需要相对应的思路。要么是在你的实证不够,还没有到需要考虑那个的时候。
——————————————————————————————————————————————————
仅就方法或原则而言,有些关键东西是可以很简单的。
这个叫“母法”。很多法门,都是一个核心的东西逐渐扩充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细则是必须完成的。无论是师传,还是自己补足。
好比论坛公开的玄意诀,可以缩写成一句话,“口呼口吸鼻呼吸数数”。
但是注意事项和细节说明,就多了。我若不说清楚细节,估计只看呼吸方法的人只有一半能做对。
尤其是那个“口呼不得用力吐,必须尽量轻柔自然”,若是用力的练下去,恐怕会元气亏虚。
比如两人PK时,若能一拳把对方打晕就可以结束。
说起来简单,什么时候、什么距离、什么角度、击打部位、击打力量……。
必须考虑,否则不单有可能打空。一拳打去,不但对方没倒而且自己指骨裂开的例子也有的。
当然,高手是不需要考虑的,只是出手对方就倒了。
因为需要考虑的那个部分,早在做训练时已经全部囊括了。
高手动起来,那些部分会自动的完成。这就是和普通人的根本差异。
——————————————————————————————————————————————————
一句话的方法,现象是存在,但运用则不能简单。
从繁入简,正是本土文化和学术的一个特色。
往往是最高明的、最全面的,往往是最简单、最概括的。
可是作归纳的人,本身已经走到顶点了。
后人看古人的东西,本身没有那高度,看了也看不懂。
只能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学术,而不是直接掌握。
儒家说“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够简单了吧,但是没基础的谁能理解。
做人的方法、道理的讲解,无论是书籍还是培训,从古到今都很流行。
这里引两句我很喜欢的古文。孔子说“君子不器”,老子说“上善若水”。
做人不过就是这个样子,真的理解了而且能做到,就是君子、上善。
意思很明确,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但是要把意思完全说出来,以及发挥细节,也许要几百万字。
而且大家看到时,都是心有戚戚。都说可以看懂,可是真的做起来,几人能把握好。
——————————————————————————————————————————————————
就拿丹道九阶帖子来说,九阶概念是我整理的体系中的一部分,与古籍略有差异。
我在不断的发帖来完善这个内容,但是,这个完善的只是文字,只是来给别人看的。
在我自己心中,九阶仅仅只是对那个的不同程度领悟以及应用。
可是为了把心中的概念表达出来,而且不致于让读者出现歧义,所以必须用很多话来说。
首先要考虑到读者便于接受的名词,然后列举对应的内容进行解释。
其次考虑到不同高度时可能遇到的状况,还要列举实例,并加以详细说明。
核心,逐渐扩充,就是这样复杂起来的。
——————————————————————————————————————————————————
有人想说真传应该是方法。
是的,方法也是真实传授的内容。但绝对不合适用在这句。
真传一张纸,说这话的时候必须定位清楚。不要和功法实践、理论境界混淆。
真传,不是记录在纸张上的理法。然后下苦功多少年。
不然的话,就该改叫“真传好多年”了。
有的人认为,有些东西,一旦知道了,立刻就会了。
是有这种事情,但这种东西,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一旦知道,立即可以使用。怎么可能是纯技术的内容。
凡是技术,都是需要实践来掌握的,也需要时间来投入。
这种“真传”就是所谓的诀窍。
也就是前几天有人在帖子问的“凡夫立侪圣位”。
这种“真传”并非技术性的内容。
而是在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都有足够基础之后的,一个关键突破点。
真传,只是一张纸。安心的做好自己的。
等着时间到了,自然会有人来帮你捅破那张纸的。
——————————————————————————————————————————————————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就算女追男再容易,也要有个对象在旁边啊。
“真传一张纸”也必须考虑被传者的实际情况。
若是水准不够,说了也听不懂,就搞成言语断道了。
反过来,说个和传道无关的话。
很多人有所涉入,见道之后,用自己的言语来形容那感受。
并可以用常见内容来类比帮助听者理解。因为他对那个见闻了。
还没有涉入的,就只能引用古文来表达自己理想中的概念,更别说随意类比了。
——————————————————————————————————————————————————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错误的把“理论”“母法”当成了“真传”。
学理、方法、诀窍,三者是不同的。
境界、功夫、关键,对应着领悟、实践、高度。
很多人错把“一张纸”误解成纸张记录,以及是相对于大量经典而言。
再加上道听途说、或者古文记录。然后自行猜想,得出结论:“真传”是很简单的内容。
严格来说这个结论并没有错误,只是“一张纸”既不是指理论、也不是指实践。
既不是指导性的境界、也不是技术性的功法。
“丹道,就是以丹求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本归元”、“归根复命”、“后天返先天”……
这些是理论,可以衍生出方法,也可以作为方向指导。
方法是技术。修行是实践。
理论,不过是技术的原理、以及实践的方向。
——————————————————————————————————————————————————
尤其是把那个错解成“功法”的,基本上都是没有真的涉入修行的。
往往是从其他现象来类比,此类思想乃是受民间影响。
因为只有工匠、或者是技术类的教学,才会有所谓的“藏一手”。
修行,不是单纯的技术实践,而是学理和实践并重。当前流行局面,基本是把修行就当成了单纯练功。
佛教局面还好些,虽然有人在妄言功夫,但是宗教的学理底子在那里。
谈道家修行的实在惨不忍睹,本来道家玄理就很少有公开谈的,再一大谈练功,就把根丢了。
法门或许有高下优劣,但是就修行目的而言,本质没有差异,只要你能突破。关键在突破。
好比木棍、钢刀、手枪、坦克……,任意武器,只要能拿来打倒人,能解决问题就行了。
“真传”,就是关键,就是契合那个的关键。
学习理论、方法实践,就是施肥和松土。境界、功夫,就是生长和枝叶。
真传,就是突破、关键,就是开花结果的那个因由。
——————————————————————————————————————————————————
道家丹功有“筑基”、佛教有“加行”、佛教密宗有“前行”。
这些不是固定的具体操作,而是一个泛指,泛指正式起修之前的行为或状态。
这些之后的就是秘传。秘传的部分是不公开的。
而丹道严格的起修,其实在“金丹”之后。所以看丹书中谈及金丹之后,多是语焉不详。
正式起修的时候,身心问题早已解决得差不多,生死也不再是障碍。
修行上严格意义上的“真传”,指的就是解决这个正式起修。
——————————————————————————————————————————————————
对于传道,古人很严格,也很重视。
一定要对天盟誓。因为教学、师徒都是很严格的关系。
去看文字记载的古人教学记录,或者是古人公开文字理法。
说的最多的,还是“我把秘密说给你听”、“秘密就是这个,我没有骗你”……。
为什么要强调?
强调的不是教学内容宝贵。
而是教授者对于传道的不私密态度。
潜台词就是,秘密我都告诉你,我对你没有隐瞒的,我没有必要骗你。
如果理解不了,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要努力,你修到了你就知道了。
这种意思的语句、言论,古代儒道释都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自己去找。
——————————————————————————————————————————————————
从修行、到得真传、乃至成就。大家可以去看看道家或者密宗的记录。
对真传受授、对道的见闻体验,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禅宗的记录。
看看古人,再看看自己,很多东西就清楚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妄想。
提醒注意:
1.阅读禅宗人物传记时,请注意高僧们的前后修行时间。不要单独抽取开悟事迹片断,然后自己在那里YY。
2.拿开悟和真传对比,因为本质都是突破。只是说开悟,容易让人想到境界指点。说真传,容易让人想到功法教学。
——————————————————————————————————————————————————
本帖基本上是想到哪里打到哪里。
用时三个多小时完成本帖《闲谈“真传一张纸”》,我还真的是闲哦。
多数时间都花在了排序、表达方式、语句通顺上。
但格式和顺序还是很乱,随便看看吧。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0-30 04:42 只看该作者
附加一段:
道家的理论绝对不逊于佛教。可惜未能流行。反而从学术上遭到怀疑。
佛教徒认为道家不究竟、道教是鬼神教的错误看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道家不讲究普渡。虽有学术流传,但是要自己去领悟“道”,而不是给初学者提供固定模板。
道家多走的是隐修或独修的局面,而且不同流派也各有特色。对普通大众而言,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系统。
佛教的宗多,虽各有特色,但本质上的理论系统还是统一的。道家的派多,虽然都尊“道”,但是理论表达却是各自不同。
2.道家不空谈学理。因为对“道”的领悟,只在人心。相对而言学理著作不多,更没有广泛流传。
佛教徒可以空谈学理,因为名词概念都是现成的。而道家相关则不行,因为没有普遍通用的概念名词。
3.道教在流传中,因为没有通用学理这个硬伤,所以为了向民众推广,从佛教借来不少理论。(佛教也有对道教的吸收。)
4.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度人概念,以及“道上有功、人间有行”的功行概念。
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更多体现为积极的利生。也就是利人。民间流传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本来就不是佛教的立场。佛教从不问世事逐渐转变,是受道教的影响。
只是道教的利生行为和现实生活联系的更紧密,其中的占卜、驱邪、祝由、符咒、降妖……部分,确实不容易让人想起学术特色。
再加上受本土文化影响而建立的神仙谱系,所以被原本不立偶像的佛教所批评。但是,印度本土的佛教被不立偶像的伊斯兰教消灭了,流传至今的汉传藏传佛教,也立偶像也有庞大的信仰神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道佛三家功法比较
佛与道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原来如此,道教与道家的区别是什么?
道教和佛教的四大根本性差别——道教必定输给佛教
针对大家对于风水的不同看法,我要说几点
中国道家为什么没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