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周玉器
2013-07-08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王武丁 玉簋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盛食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12.5厘米、口径20.5厘米、壁厚1-1.6厘米
此簋为绿色,平口方唇,腹部微鼓,圈足略外撇。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玉簋,侈口圆唇,下腹微鼓,圈足直矮。二件玉簋与琮、圭、璧、环、瑗、玦、盘等礼器共出175件,以璜为数最多,共73件,环次之,共24件。这与《考工记》中记载的玉礼器基本相符,除璋外,已基本齐全。“礼玉”专指璧、琮、圭、璋、璜、琥这6种玉器,也可称为“六瑞”。妇好墓出土玉礼器,对研究周代玉礼器的渊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王武丁 玉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王武丁 玉刀
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 人纹璜
西周 (前1046 - 前771年)
长10厘米、宽1.9厘米、厚0.5厘米
璜是一种圆弧形玉器,目前所知最早的璜出土于浙江余姚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除用作日常佩饰外,璜具有重要的礼仪功用。《周礼》就将玉璜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称为“礼天地四方”的礼器。春秋战国时期,玉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礼记?玉藻》云:“君子于玉比德焉。”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玉璜多发现于人的胸腹部,往往是一组玉佩中的主要佩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晚期春秋早期 串饰
战国
1957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
长20厘米
此器由大小不同的玛瑙珠、琉璃珠、玉珠、绿松石管、玉管及蚕形和蝉形玉饰穿缀而成,为墓主佩带之物。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墓地内出土多件串饰,其特点是讲究不同组件之间的排列次序和不同材质之间的搭配与组合,突出色彩方面的对比,个体虽小巧,但与组玉佩一样都能达到彰显身份的目的。
西周 玉佩
西周 玉佩
西周 组佩
相关知识扩展了解:绛县麦田中发现古墓 倗国3000年后横空出世
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 拱手玉人
西周 (约前11世纪)
1959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墓出土
高7.3厘米、宽2.5厘米、厚1.3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王武丁 凤冠人像与高冠凤鸟佩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12厘米、宽4.4厘米
此器双面雕刻侧面人像,蹲踞状,昂首,头顶高耸边缘有脊齿的凤形羽冠。臣字大眼,长方形大耳,阔鼻,张口,颌略向前凸。手臂弯曲,握拳于胸前。足下有榫,有圆孔。周身饰勾云纹。《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玉人冠部形式与同墓出土的玉凤的装饰与造型完全相同,说明其已不是一般的玉人形象,应是人鸟合体的崇拜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王武丁 高冠凤鸟佩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9.9厘米、宽2.7厘米、厚0.3厘米
此器两件,形式基本相同,双面雕,纹饰一致。凤站立状,头顶高冠,冠刻勾云纹,边缘出脊齿。凤尾分双叉,粗腿带爪。形式古拙,体型粗壮,尤其是尾羽与粗足的配合,与同墓出土的玉鴞造型十分相近,不过凤首的长羽冠又与普通的玉鸟不同,显然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凤为商人崇拜的神鸟,玉凤佩应是商王室贵族佩带之物,用以祈求神灵的护佑。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武丁 弦纹琮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9.3厘米、射径4.7厘米、内孔径4.3厘米
此器方形柱体,中心呈圆筒状,方柱四角两侧面均阴刻粗细不同的纵向弦纹,圆筒上下两端阴刻多道平行弦纹。商周时期的琮,基本保留新石器以来内圆外方的传统形制,但数量较少,并多为单节琮,器表多光素无纹,装饰简化,与同时期图案繁缛、造型复杂的玉器种类形成鲜明的反差,表明此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和加工重点正在朝着新的趋势转变。墓主妇好是商第23王武丁的配偶,拥有较高军权,主持祭祀活动。其墓出土遗物1600余件,其中玉器达755件。这些玉器除祭祀、仪仗用器外,主要是供玩赏的小型动物玉雕和装饰品,多为和田玉,也有少许岫岩玉和独山玉。玉雕显示了当时对玉料的选择、开料和琢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并进一步掌握了钻孔、细磨和抛光等工艺,是商代玉雕的代表。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王武丁 双性玉人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装饰品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12.5厘米、肩宽4.4厘米、厚1厘米
玉人为淡灰色,裸体,作站立状,一面为男性,一面为女性。这是一件浮雕式的人像,大概是表现出某种神像。商代玉雕花纹一般是先雕出极浅的“毛边”阴线,再沿浅线反复雕琢,直到线条流畅为止。在玉器上雕琢阳纹,特别是浅浮雕,难度较大,但从这件玉人上不难看出,商后期的玉雕艺人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武丁 玉龙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装饰品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5.6厘米,长8.1厘米
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
此外,商代玉龙还有一种片状的蟠龙造型,首尾相对,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玉龙相同。
龙是商代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母题,习见于青铜器、玉器、骨角器的装饰中,仅妇好墓即出土9件玉龙。而且在龙的刻画中,眼部多作“臣”字状,身、尾多饰鳞纹、菱形纹,中脊以扉棱表现。这些程式化的纹样,既反映了商代艺术的成熟,又是时人对于龙的诠释。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王武丁 玉凤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装饰品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长13.8厘米、宽3.2厘米、厚0.8厘米
黄褐色,镂空雕刻。形状为侧首回身状,头似公鸡,头顶有齿脊状冠。圆眼,尖喙,胸部向外凸起,与尾连成弧线形。短翅长尾,尾翎分开两叉。爪卧胸下,背中间有一突,突中有一小圆孔,可佩带。翅膀上雕刻四条阳线以饰翎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
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玉石器雕刻中,也使用阳线表现主题,其中一种做法是将纹样周围的地面剔除,通过减地使其成为浅浮雕,此玉凤翅上雕琢的羽翎纹即是采用这一技法。而对于冠、翅、尾翎部位的虚实处理则反映出商代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镂空、钻孔技术。整器雕琢精细,光泽闪烁,显示了出色的抛光技术。此外,这件玉凤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中玉凤的造型、雕琢工艺极为相似。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武丁 玉虎
商 武丁时期 (前1300 - 前1046年)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
高3.1厘米、长14厘米、宽1.9厘米
玉质为深绿色,上有黄色沁,立体圆雕呈虎形,作伏卧状。方形头,头顶双角后伏,“臣”字形眼,张口露齿,背呈弧形,中部下凹,臀部隆起,四肢前屈,尾长下垂,尾尖上卷。器身饰卷云纹,尾饰竹节纹。
玉琥在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8件,其中圆雕4件,片雕4件。《说文》:“琥,发兵瑞玉,为虎文。”古代文献把它与璧、琮、璜、圭、璋一起,列为“六瑞”之一。《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用玉与天地四方及鬼神沟通,使玉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此件玉琥造型生动,纹饰精美,既威严又活泼可爱,写实性强,器身上无孔,应为陈设器。
商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装饰品
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7厘米
玉人呈黄褐色,圆雕。跪坐,腰左侧插一宽柄器。同出玉、石人物雕像和人头像共10余件。通过这些雕像可看出殷人服饰,一种为交领,窄口长袖,衣下缘至踝,腰束宽带,衣上有云纹。另一种为后领较高,长袖窄口,衣下缘至臀部,衣上有云纹。蔽厀多为长条形,有的中腰较窄,有的上窄下宽,都系于腹上,下缘垂至于膝。冠有圆箍状、圆箍前加一卷状饰,以及高冠或稍低的冠等多种形式。从中可以了解殷人的衣、冠和殷代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概括商代的玉雕艺术,送给玉器爱好者的宝贵财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古玉精英详解(七)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 礼玉
宗法礼制完备的商代玉器
祭天礼地—馆藏商代玉器欣赏
夏商周时期美术史之建筑、雕刻、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