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腹血糖“PK”餐后血糖,孰轻孰重?

空腹血糖“PK”餐后血糖,孰轻孰重?

2016-07-09 

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概念及意义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饮水除外)8~12小时以上,于次日清晨早餐前所测的血糖。


2,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从进餐后血糖开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这一段时间的血糖。临床通常用“餐后2小时血糖”来代表餐后血糖。


正常人进餐后0.5~1小时,血糖可达到高峰,2小时后回落到接近进餐前水平,血糖升幅很少超过2.2~3.3 mmol/L。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饮食的质与量、胃肠道吸收功能、运动因素、餐前用药情况及自身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是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等。


两者均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两个重要指标,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均可诊断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尚能满足空腹状态下糖代谢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进餐以后,由于患者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不足,不能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如果仅凭“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将会使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两者均为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


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更强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


两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有别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受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HbA1c为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体相当,各占50%;当HbA1c>8.5%时,空腹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后血糖,而且随着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对HbA1c的影响也会增大;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基础血糖,换言之,这时血糖的升高主要取决于餐后血糖。


另外,研究证明,餐后血糖升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将更有利于HbA1c控制达标,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病死率。


两者的关系:水涨船高,水落船低


一天当中,机体大约有1/3的时间处于空腹状态,其余2/3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餐后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并随空腹血糖的变化而变化,餐后血糖是在空腹血糖基础上的“水涨船高”。


如果能先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餐后血糖就比较容易控制;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很高,餐后血糖达标就比较困难。只有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好了,才有望使HbA1c控制达标(<6.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餐后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中的重要地位
餐后血糖管理指南解读
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实施策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血糖哪个更加重要?答案在这
专家解读:什么是糖尿病强化治疗?
超过65岁,血糖控制到多少才合理?很多人搞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