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 |13章| 放下自我,在宠辱中得大自在

第十三章
【合校原文】
(竹简)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帛甲)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今译】
世人得宠与受辱都会内心惊动,重视宠辱带来的忧虑是因为把自身得失看得太重。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宠与辱一样也是低下的,得到时内心惊动,失去时内心惊动,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贵大患若身呢?我们之所以有宠辱的忧虑,是因为我们的自身观念重,等到我们不计较自身了,我们还有什么忧虑呢?因此,秉着以无己为贵的原则去治理天下,才能托举天下重任;以无身为重的原则去治理天下,才能托付天下。

【注释】
① 人宠辱若惊:此处采用郭店竹简本,其他版本均无“人”作为开头。人,世人。宠辱,得宠与受辱。若,连词,则、就或乃。惊,内心惊动。世人得宠与受辱就会内心惊动。
② 贵大患若身:贵,以某某为重视。大患,宠辱所带来的内心惊动即大的忧虑。若,连词,“乃因为”的意思。身,自己。将宠辱带来的忧患看得太重,是因为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③ 何谓:什么叫做。
④ 宠之为下:下,卑下。得宠也非常低贱。
⑤ 为吾有身:因为我们有自身观念。
⑥ 故贵以身为天下:帛书本为“故贵为身于为天下”,此处采用王弼本。身,承接上文“及吾无身”而来,指无身,以无身为贵。为天下,治理天下。以无己无私为贵的原则去治理天下。
⑦ 若可托天下:王弼本为“若可寄天下”,此处根据帛书甲本而改。托,托举。才可托举治理天下的重任。
⑧ 爱以身为天下:爱,珍重。以无私无己为珍重的原则去治理天下。
⑨ 寄:寄托、托付。
【悟道】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幅经典对联出自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道出了文人的荣辱寻常事,淡泊自然生的处世境界。然推其思想根源来自老子《道德经》的本章。

这章的主旨讲无身、无己、无私、无我。
大家都认为是讲“贵身”,陈鼓应、高明二位老先生皆如此。如果按照“贵身”的思想解,一个贵身如命的人如何值得托付天下呢?一个自私自利的君王如何将天下治理好呢?明显不通,违背老子的政治观。比如第七章“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第八十一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等。既然如此明显地不通,为什么还要当“贵身”解呢。关键有四处理解不当,误入歧路了。
一是将“若”理解错了。严复说:“通章若字皆作'如此乃’三字读。”这是通解此章的开门钥匙。全章中的“若”,都做连词用。如果将“若”解释为好像、犹如、如同,就是走到了解老的死胡同里去了。
二是将“大患”解释错了。大患,一般解释为大的灾难、忧患、祸患。王弼《老子注》中说:“大患,宠辱之属也。”天才王弼理解相当准确,大患是紧接第一句的“宠辱若惊”而来的,患是忧虑的意思。宠辱引发了大的忧虑与担心。
三是“身”的解释。身,不要释义为身体、生命,如果理解为身体,那么贵身,想当然地就是养护身体的“臭皮囊”了。身就是自身、自己、自我的意思。苏轼有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武侠小说中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都讲述了身与我与己同义。有身就是有己、有私、有我;无身,就是无己、无私、无我。
四是“故贵以身为天下”的理解不当。这一处的理解至关重要,大家可能觉得前文都比较容易理解,贵以身,当然是以身为贵了。其实这里是承接上句而来,一个“故”字显然是强调着总结前文。前一句是“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因此,贵以身为,应该解释为“贵以无身”,就是以无身无己为贵,去治理天下。有学者考证“贵身”观念出自黄老道家,为后世道教推崇,并非老子的思想。人们习惯以后出的道家概念强加老子身上,故而容易混淆视听。

郭店竹简本开头有一个“人”字,这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这个“人”字表明了,老子说的是普罗大众的心理活动。在宠辱问题上的人生态度是宠辱若惊,得宠时得意洋洋地惊喜,内心兴奋;失宠时垂头丧气,内心惶恐,得宠与受辱都会让内心惊动。为什么呢,是因为“贵大患若身”,将这种宠辱带来的惊动看得重是因为十分计较自身的得失呀。
接着,用两段来诠释第一段的两种观念,什么是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又是老子反常理的看法,常人认为受宠是再好不过的,因而有了宠臣、宠爱、宠物、争宠等词汇产生。有些人根据景福碑本改为“宠为上”,这是曲解。老子的看法,宠也是低下的,宠与辱同义,如第四十一章说“大白若辱”。宠,意味着地位低下,要人罩着,君不见宫廷争宠,多少红颜薄命,多少宠臣遭殃。所以,现实社会中再也不要讲“宠妻”“萌宠”了,这些都不是什么好观念。
什么是“贵大患若身”。老子进一步分析,有大患的原因,是因为太看重自身的得失,太过于计较,以致于患得患失。如果把自身利益抛弃,置之度外,无身无己,那就没有什么大患了。庄子《逍遥游》中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超然荣辱,自得物外。又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就是修炼到人生最高境界,无己、无我了。
文末,帛书甲本是“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高明先生在《帛书老子校注》中详细列出了各种版本的不同点,并将贵“为身”与“为天下”进行比较,得出“贵为身”比“为天下”更应重视的解释,郭沂先生以为大是,大家可以参看。这里我在文前已经说明了,“贵身”的思想是后出,就不再说明了。此句还有一种解释是,将个人的贵身利益放在治理天下之中,捆绑一起,君心即民心,此种解读可做一种参考。王弼本是“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寄托是后出词,春秋时期“托”往往在“寄”前,比如《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这里根据帛书本而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道德经》对老子思想的篡改(二)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涂宗流)
郭店楚简《老子》
《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十一章至第二十章
【论文】徐山:《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辨正
《道德经》问答第2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