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 |18章| 坏世界与好东西相生不相克

第十八章

【合校原文】

(竹简)故大道废,有仁义。(帛乙)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傅奕本)有贞臣。
【今译】
因此大道废弃了,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了,产生诡诈。
家庭不和睦,提倡孝慈。国家有动乱,出现忠臣。

【注释】

① 故大道废:王弼本句首无“故”字,此处遵从帛书本、郭店竹简本。句首有“故”字,说明承接上章而来,发现本章主旨内容与上章联系紧密。废,废弃、抛弃。指所以大道被废弃不从了。

② 有仁义:竹简本、帛书乙本为“安有仁义”,帛书甲本为“案有仁义”,傅奕本为“焉有仁义”,高明先生认为安、案、焉三字相通,作“于是”解。此处遵从王弼本。

③ 智慧出:王弼本为“慧智出”,竹简本无此句,此处遵从帛书乙本。

④ 大伪:诡诈、虚伪。

⑤ 六亲不和: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形容家族内部有矛盾。

⑥ 昏乱:混乱、动荡不安。

⑦ 贞臣:正直忠诚的下属。

【悟道】

老子《道德经》章句是从汉代开始的,其原貌难以认识。《道德经》与《论语》都是语录体式的箴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章句之间的排列是杂乱无序的,每章主旨独立,偶有上下章连贯一致的。

本章应与第十七章、十九章合为一段,其思想衔接紧密。此章帛书本、竹简本开头都出现了“故”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上一章老子将天下君王分为四等,遵从大道清静无为的属第一流,现实达不到,只能是老子的政治桃源。其美好理想的出发点是有感于春秋末期现实政治的种种黑暗,基于此去构建。现实天下的君王属于二三四等,百姓所亲近赞誉者少,百姓畏惧与辱骂者多。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大道被废弃了。

本章讲述大道被抛弃之后的现实世界。

“大道废,有仁义”。“有”字所突出的存在感很强烈,大道不遵从了,秩序的根本被抛弃——天下是坏世界,社会上流行提倡“仁义”观念了。用孔子的话解释:“仁者爱人也”,孟子说“义者宜也”。仁义是个好东西。好东西是从坏世界这个“工厂”中产生的。老子认为,如果世界不坏,大道运行着,那么好东西就不会有。“好东西”是“坏世界”缔结的一颗“苦果”。“坏世界”与“好东西”是辩证对立的关系,前者必然产生后者,后者无法匡救前者。用仁义与消除不仁义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仁义与不仁义”具浑然于大道之中。

“智慧出,有大伪”。“智慧”就是人类的思维活动,不要狭窄地解释为巧智,实在没有必要。郭店竹简本没有这一句,其他版本都具备。大伪,即作假、伪诈。第三章说“天下皆知道美之为美,斯恶已。”美与恶是对立相成的,美产生了,恶随之而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事物是两面的,智慧出了,不智慧即在其中,诡诈随之。

“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主要讲家庭关系。家庭不和,提倡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就不需要这种观念了。

“国家混乱,有忠臣”。如果国家和平,就无所谓忠臣、奸臣了。正是因为混乱动荡,才凸显出忠奸之分。比如夏朝关龙逄、商朝比干、三国诸葛亮、南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出现在国家昏乱之时。

老子上述提出的四组关系都是矛盾对立的。有仁义,必定有不仁义存在——天下失序;有伪诈,必定存在智慧;有孝慈,必定存在不孝慈——家庭不和;有忠臣,必定存在不忠之臣——国家祸乱。第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朴是大道之自然朴实,朴离散了,器就出现了。大道废了,仁义、大伪、孝慈、忠臣都是器。本来这些观念与它们自身的对立面都混融在大道之中,大道是它们的统一体。有大道支配的天下是“太上不知有之”的清平世界,是“百姓皆谓我自然”的自由乾坤。现在大道废了,完美秩序之大厦倾了,浑然一体的观念都倾泻而出,支离破碎了。要想回到从前,必须在下一章“绝圣弃智”。

作者简介 

·出版社资深编辑 

·乡村教育儿童阅读推广人

·业余主要从事先秦古国古人古籍研究

·创建有人学研究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十八章注
道德经第18章翻译
道德经 第十八章
【老子道德经】俗薄18
《道德经》第十八章怎么理解?
道德经多版本合校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第十七章 皆谓自然 第十八章 仁义之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